上廁所時發現大便見紅,有人滿不在乎認為這是痔瘡發作了,也有人會很擔心,生怕是腸道的惡性疾病,比如大腸癌,其實大便有血確實是大腸癌和痔瘡都可能有的症狀之一,很容易讓人混淆,有些人會因此驚慌失措,也有些人掉以輕心,結果延誤疾病治療。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斷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而且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不同之處來進行鑑別。
01什麼是痔瘡?有哪些症狀?
痔瘡是由肛門的結締組織和細小血管充血水腫而形成的,它可分為外痔及內痔。通常痔瘡變大或發炎時才會有相關症狀,也就是說此時痔瘡已經形成了。一般來說較為輕微的痔瘡並不需要治療,但如果痔瘡出血嚴重,時間持續較久的話,會導致人體出現貧血狀態,也會因為痔瘡疼痛的原因導致患者不願意解便、進食減少,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等眾多問題。
痔瘡的成因
痔瘡的形成多半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長期攝入大魚大肉,而缺乏進食蔬果,這樣缺少腸道所需的膳食纖維,從而導致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這樣導致肛門周邊的組織和靜脈血管處於充血狀態,進而形成痔瘡;同時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久坐、長期缺少活動等也是痔瘡形成的原因之一。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並且讓附近的組織弱化,引起血管充血腫脹或者結締組織長期突出。
年紀大也是痔瘡的成因之一,因為隨著身體的老化,身體的營養缺乏,肛門周圍的組織變得鬆散,血管缺少支撐。此外,某些腸道疾病也可能會導致痔瘡發生。
另外,年老也可以是患上痔瘡的成因,由於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常。而某些發炎性腸病也可導致痔瘡。
痔瘡的症狀
外痔:肛門出血、肛門感到疼痛,或者有發癢的情況
內痔:大便帶血、肛門會感覺非常癢。
除了以上的一些症狀外,可能會因為痔瘡被卡頓而出現較嚴重的疼痛,或者肛門處的因為痔瘡脫出而可以觸摸到腫塊等。
027類人群容易得痔瘡
懷孕婦女,由於懷孕的緣故,腹部的壓力增加,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叢回流,從而導致痔瘡發生。
經常便秘或腹瀉的人群,這類人群由於長期讓肛門周圍的壓力增加,容易發生痔瘡。
肥胖人群,這是因為肥胖導致腹部壓力增加的緣故。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膳食纖維攝入少腸道菌群缺少營養容易導致便秘。
久站久坐,長期跟久坐久站有關的職業,比如如設計師、司機、白領、理髮師等容易讓肛門直腸靜脈血液聚集。
門靜脈高壓患者,腹部靜脈系統高壓,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
老年人,老年人肛門周圍結締組織鬆散。
03什麼是大腸癌?有哪些症狀?
大腸癌是人體結腸或直腸部分的腫瘤惡變導致的癌症,一般來講腸道腫瘤是腸道的細胞異常增生後形成了息肉,這樣的息肉通過10年左右的發展後會演變成癌症,而一旦轉變為癌症,那麼這些原本正常的細胞失去了控制,會異常生長,最終導致人體生命終結。
大腸癌的成因
大腸癌的形成原因有多種,比如遺傳因素,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大腸癌,那麼患病的機率就比普通人高出2-4倍。其次是,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也可以是成因,這些疾病患病時間越長,越容易讓腸黏膜在損傷修復中出現意外,細胞異常增生,所以患病風險也就比一般人大很多。
還有就是肥胖,因為肥胖的人身體內容易出現腺瘤,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吸菸也是原因之一,煙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吸菸者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提早兩年。而飲酒也是一個原因,每日喝超過一大杯啤酒,男性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1.4倍,女性高1.6倍。
大腸癌的症狀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變化來看到端倪,比如體重下降和疲勞;排便的習慣改變,比如持續超過2星期腹瀉或便秘;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直腸及肛門瘙癢;大便後仍有便意,黏膩不爽;腹部不適,可能有持續疼痛、腹脹或絞痛等。
04哪些人容易患大腸癌?
50-60歲老年人容易患大腸癌
排便習慣不規律的人
肥胖者
飲食習慣不健康的人
經常抽菸、飲酒的人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
05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4個方法
1、通過大便出血情況判斷
痔瘡,多數患者只有大便排出後才會有出血,不容易跟糞便混合。
大腸癌,血液多數與大便混合,而且可能有黏液。而且在大腸癌發展到中晚期後,排便習慣會有較大的改變,可能一天排便很多次,也可能好幾天才排一次。
2、觀察血液的顏色
痔瘡出血是鮮紅色的,但大腸癌的出血不見得是鮮紅色,這跟大腸病變的部位有關,如果是出現在直腸處的腫瘤則可能是鮮紅色,但如果腫瘤在結腸上部則可能是深紅色。如果是其他腸道疾病,比如小腸、胃部等出血,則可能是黑色的。
3、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檢查痔瘡或者靠下部的大腸癌的方法之一,因為較多數的腸癌發生在靠近肛門的部位,所以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是痔瘡,則可以觸摸到一些較小的突起;但如果是大腸癌,則可能觸摸到菜花狀不規則的硬塊,也可能是潰瘍形成的凹陷,另外如果指診時,發現指診的手套上有血液和膿液,則患大腸癌的可能性較大。
4、患者的年齡
痔瘡,任何年齡都可能患病
大腸癌,則以中老年人,主要為40-60歲的人群為主
06大腸癌和痔瘡的預防方法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保持正常體重:不僅要保證體重,還要注意腰圍不能超標,男性的腰圍應低於90釐米,女性應低於80釐米。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喝水,少吃高熱量、油炸的食物,戒菸戒酒
讓排便習慣正常:讓每天保持一次的排便習慣,而且上廁所後要注意觀察糞便的顏色和狀態。
定期體檢:50歲以上人士,建議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每年做大便隱血測試。
預防痔瘡的方法
進食高纖維食物:保證每個成年人每天攝取20到35克纖維,也就是多吃蔬果,雜糧等食品。
喝足夠的水:每天攝入1500-2000ml的水。
避免久坐久站:需要長時間久站時,可交換姿勢,避免同一個姿勢保持很久,久坐後可以選擇站一會,而久站則適當坐下休息會。
避免進食油炸、辛辣類的食物:油炸食物容易導致便秘,辛辣的食物會對痔瘡產生不良刺激。
排便後注意清潔:排便後注意衛生,也不要用粗糙的紙張擦,避免感染。
規律運動:多活動也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避免忍著不大便:長期忍著不大便,會讓腸道形成習慣,讓糞便滯留腸道,出現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