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四方法來判斷,定期體檢,預防惡變

2020-12-24 荊山浮屠話健康

上廁所時發現大便見紅,有人滿不在乎認為這是痔瘡發作了,也有人會很擔心,生怕是腸道的惡性疾病,比如大腸癌,其實大便有血確實是大腸癌和痔瘡都可能有的症狀之一,很容易讓人混淆,有些人會因此驚慌失措,也有些人掉以輕心,結果延誤疾病治療。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斷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而且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不同之處來進行鑑別。


01什麼是痔瘡?有哪些症狀?

痔瘡是由肛門的結締組織和細小血管充血水腫而形成的,它可分為外痔及內痔。通常痔瘡變大或發炎時才會有相關症狀,也就是說此時痔瘡已經形成了。一般來說較為輕微的痔瘡並不需要治療,但如果痔瘡出血嚴重,時間持續較久的話,會導致人體出現貧血狀態,也會因為痔瘡疼痛的原因導致患者不願意解便、進食減少,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等眾多問題。

痔瘡的成因

痔瘡的形成多半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長期攝入大魚大肉,而缺乏進食蔬果,這樣缺少腸道所需的膳食纖維,從而導致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這樣導致肛門周邊的組織和靜脈血管處於充血狀態,進而形成痔瘡;同時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久坐、長期缺少活動等也是痔瘡形成的原因之一。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並且讓附近的組織弱化,引起血管充血腫脹或者結締組織長期突出。

年紀大也是痔瘡的成因之一,因為隨著身體的老化,身體的營養缺乏,肛門周圍的組織變得鬆散,血管缺少支撐。此外,某些腸道疾病也可能會導致痔瘡發生。

另外,年老也可以是患上痔瘡的成因,由於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常。而某些發炎性腸病也可導致痔瘡。


痔瘡的症狀

外痔:肛門出血、肛門感到疼痛,或者有發癢的情況

內痔:大便帶血、肛門會感覺非常癢。

除了以上的一些症狀外,可能會因為痔瘡被卡頓而出現較嚴重的疼痛,或者肛門處的因為痔瘡脫出而可以觸摸到腫塊等。

027類人群容易得痔瘡

懷孕婦女,由於懷孕的緣故,腹部的壓力增加,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叢回流,從而導致痔瘡發生。

經常便秘或腹瀉的人群,這類人群由於長期讓肛門周圍的壓力增加,容易發生痔瘡。

肥胖人群,這是因為肥胖導致腹部壓力增加的緣故。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膳食纖維攝入少腸道菌群缺少營養容易導致便秘。

久站久坐,長期跟久坐久站有關的職業,比如如設計師、司機、白領、理髮師等容易讓肛門直腸靜脈血液聚集。

門靜脈高壓患者,腹部靜脈系統高壓,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

老年人,老年人肛門周圍結締組織鬆散。

03什麼是大腸癌?有哪些症狀?

大腸癌是人體結腸或直腸部分的腫瘤惡變導致的癌症,一般來講腸道腫瘤是腸道的細胞異常增生後形成了息肉,這樣的息肉通過10年左右的發展後會演變成癌症,而一旦轉變為癌症,那麼這些原本正常的細胞失去了控制,會異常生長,最終導致人體生命終結。


大腸癌的成因

大腸癌的形成原因有多種,比如遺傳因素,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大腸癌,那麼患病的機率就比普通人高出2-4倍。其次是,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也可以是成因,這些疾病患病時間越長,越容易讓腸黏膜在損傷修復中出現意外,細胞異常增生,所以患病風險也就比一般人大很多。

還有就是肥胖,因為肥胖的人身體內容易出現腺瘤,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吸菸也是原因之一,煙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吸菸者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提早兩年。而飲酒也是一個原因,每日喝超過一大杯啤酒,男性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1.4倍,女性高1.6倍。

大腸癌的症狀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變化來看到端倪,比如體重下降和疲勞;排便的習慣改變,比如持續超過2星期腹瀉或便秘;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直腸及肛門瘙癢;大便後仍有便意,黏膩不爽;腹部不適,可能有持續疼痛、腹脹或絞痛等。


04哪些人容易患大腸癌?

50-60歲老年人容易患大腸癌

排便習慣不規律的人

肥胖者

飲食習慣不健康的人

經常抽菸、飲酒的人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

05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4個方法

1、通過大便出血情況判斷

痔瘡,多數患者只有大便排出後才會有出血,不容易跟糞便混合。

大腸癌,血液多數與大便混合,而且可能有黏液。而且在大腸癌發展到中晚期後,排便習慣會有較大的改變,可能一天排便很多次,也可能好幾天才排一次。

2、觀察血液的顏色

痔瘡出血是鮮紅色的,但大腸癌的出血不見得是鮮紅色,這跟大腸病變的部位有關,如果是出現在直腸處的腫瘤則可能是鮮紅色,但如果腫瘤在結腸上部則可能是深紅色。如果是其他腸道疾病,比如小腸、胃部等出血,則可能是黑色的。


3、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檢查痔瘡或者靠下部的大腸癌的方法之一,因為較多數的腸癌發生在靠近肛門的部位,所以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是痔瘡,則可以觸摸到一些較小的突起;但如果是大腸癌,則可能觸摸到菜花狀不規則的硬塊,也可能是潰瘍形成的凹陷,另外如果指診時,發現指診的手套上有血液和膿液,則患大腸癌的可能性較大。

4、患者的年齡

痔瘡,任何年齡都可能患病

大腸癌,則以中老年人,主要為40-60歲的人群為主

06大腸癌和痔瘡的預防方法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保持正常體重:不僅要保證體重,還要注意腰圍不能超標,男性的腰圍應低於90釐米,女性應低於80釐米。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喝水,少吃高熱量、油炸的食物,戒菸戒酒

讓排便習慣正常:讓每天保持一次的排便習慣,而且上廁所後要注意觀察糞便的顏色和狀態。

定期體檢:50歲以上人士,建議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每年做大便隱血測試。


預防痔瘡的方法

進食高纖維食物:保證每個成年人每天攝取20到35克纖維,也就是多吃蔬果,雜糧等食品。

喝足夠的水:每天攝入1500-2000ml的水。

避免久坐久站:需要長時間久站時,可交換姿勢,避免同一個姿勢保持很久,久坐後可以選擇站一會,而久站則適當坐下休息會。

避免進食油炸、辛辣類的食物:油炸食物容易導致便秘,辛辣的食物會對痔瘡產生不良刺激。


排便後注意清潔:排便後注意衛生,也不要用粗糙的紙張擦,避免感染。

規律運動:多活動也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避免忍著不大便:長期忍著不大便,會讓腸道形成習慣,讓糞便滯留腸道,出現便秘。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荊山浮屠話健康



相關焦點

  • 大便出血了,是痔瘡還是大腸出了問題?四個方法分辨最簡單!
    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斷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而且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不同之處來進行鑑別。01什麼是痔瘡?有哪些症狀?大腸癌的症狀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變化來看到端倪,比如體重下降和疲勞;排便的習慣改變,比如持續超過2星期腹瀉或便秘;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直腸及肛門瘙癢;大便後仍有便意,黏膩不爽;腹部不適,可能有持續疼痛、腹脹或絞痛等。
  • 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告訴你簡單的辨別方法
    正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大便顏色是黃色或黃褐色的,吃火龍果、甜菜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物後,大便顏色可能會發紅,如果發現大便帶血,往往都是比較令人擔心的。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大便帶血是痔瘡,但大腸癌也有便血的表現,只要有可能性,就不能完全忽視,那麼,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呢?
  • 大便出血?別把腸癌當痔瘡!
    你是否經歷過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 是痔瘡的常見症狀之一 同樣也是 腸癌的早期症狀
  •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便血多數為暗紅色,一般與大便混雜在一起,表現為持續、不等量的出血,到了中晚期,可出現膿血便。腸癌除了便血的症狀外,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典型的症狀,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應提高警惕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應檢查。痔瘡:引起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後,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在糞便表面,不與糞便混合。便血是痔瘡?還是腸癌?
  • 出現便血,還認為是痔瘡?不要忽視,定期體檢,不然你或有大麻煩
    直腸癌與痔瘡有何不同?痔瘡患者的大便上有鮮血,直腸癌的症狀之一也是血便,大便都有血,二者有何不同?痔瘡引起的出血,血的顏色是鮮紅的,附著於大便的表面,大便後會出現滴血,痔瘡嚴重的患者,大便乾結時,鮮血會呈噴射狀。
  • 痔瘡和大腸癌容易搞混了?大腸癌的症狀有特殊性,早了解早預防
    腸道也是如此,腸道的症狀相似性也頗多,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就有很多共性。一般人很有可能就把大腸癌當成了痔瘡,以至於錯過了早期治療。從大便帶血說起,痔瘡和大腸癌其實都有帶血的症狀。有些患者對痔瘡和大腸癌的便血,就傻傻分不清。痔瘡和大腸癌的出血機制不同,便血的症狀其實也有區別,仔細區分還是能看出來的。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例如上述案例中的陶女士,便把直腸癌錯認成了痔瘡。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出血的徵兆,該如何區分?痔瘡導致的便血:痔瘡引起的便血多為鮮紅色,而且出血時不與大便混合在一起,而是附著於糞便表面或者大便前後滴血。情況嚴重的時候,出血會表現為噴射狀態,一般在大便秘結的時候發生。
  • 大便出血不要慌 肛腸醫師教你初步判斷原因
    而血液從肛門排出,或大便時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都是不同的肛腸疾病引起的。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帶著大家初步判斷便血是哪些疾病引起的。1、鮮血便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
  • 大便黑色是癌症嗎 肚脹大便黑色是癌症嗎
    大便黑色是癌症嗎即使醫生不跟你說,你肯定知道便血不是什麼好事情,這代表你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了。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識裡面,大便出血、排便非常困難、肛門很疼痛等症狀肯定是被痔瘡找上門了!痔瘡雖然很討厭,但十個人中九個人有,所以覺得影響不大。於是就自己去藥店拿點藥,自行治療。
  • 大便出血屁眼刺痛 大便出血屁眼刺痛是上火嗎
    產後屁股根疼怎麼回事1、中醫膏藥外貼法膏藥有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控制骨關節發生惡變,同時患者是康復後不易復發.這種方法安全無副作用,是最理想治療方法。如何預防痔瘡喜歡吃刺激性食物的寶寶,得痔瘡的機率要高很多,尤其是例如吃辣椒,愛吃火鍋的寶寶等。這些食物對排洩系統的刺激非常大,會導致血液流暢不足,從而導致痔瘡的發病率。有些喜歡在忙的時候憋便,這是不對的,有便意也要去上廁所。及時地排便是有效預防痔瘡的方法。這裡的久姿是指一個動作長時間地維持而不改動。所以,避免長久站著坐著或者是蹲著。
  • 大便有血還便秘,不是痔瘡犯了,可能是直腸癌!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很多人一看到大便帶血就認為是患有痔瘡了,或者痔瘡犯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大便帶血並不是痔瘡獨有的表現,直腸癌的表現之一就有大便帶血。想要確定是直腸癌還是痔瘡,直腸指診是最簡單、方便的方法,然而很多人去醫院進行體檢時都放棄了這項令人害羞的檢查,殊不知在肛腸科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來發現,80%的直腸癌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摸到。
  •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癌,教你一個最簡單的鑑別方法
    我們建議以下人群要做腸鏡篩查: 1.年齡大於40歲,I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者; 2.有癌症史、腸道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腸病、腹部手術史; 3.大便隱血實驗、糞便DNA檢測陽性者; 4.以下五種表現具有兩項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瀉
  • 大便拉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要學會正確區分才行
    其實大便拉出血,不一定就是患有直腸癌,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痔瘡,不過直腸癌在早期的時候,有很多症狀跟痔瘡還是比較相似的,大家也要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避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拉出血的症狀,大家如何才能區分開來?這3點是關鍵1.
  • |大腸癌...
    「這估計是痔瘡搞的鬼,只要堅持不懈地擦痔瘡膏,就可以順便治治那點陰魂不散的便便。」吳先生是這樣想的。直到一次普通的體檢,吳先生才查明病因。因為有糖尿病,吳先生時不時都要拿藥。就在幾天前,醫生告訴他,他的年齡,可以參加大腸癌篩查。
  • 腸息肉也有惡變機率,若是大便出現3個異常,或是出現癌細胞了
    或許你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在過了50歲之後,都有可能會長腸息肉,而95%的腸癌都是都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如果早期發現及時,能夠有效地遏制腸息肉的惡變之路,對於預防腸癌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於是開始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開始痔瘡治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好像症狀並沒有好轉,反而還加重了,那麼就要小心很有可能是腸息肉惡變導致的。
  • 這五種情形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不要誤以為是痔瘡
    一、大便出血顏色及狀態不同對於患大腸癌或者痔瘡的人群而言,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大便時候出血的顏色及其狀態。由於患大腸癌及痔瘡的患者在大便的時候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情況,但是一般而言,患大腸癌患者大便出血主要是因為腸道中的腫瘤爆破而成的,所以顏色比較深,通常是暗紅色。不僅如此,由於腸膜受到破壞,還會產生粘液,甚至流膿。而對於痔瘡患者而言,大便出血的顏色一般比較鮮紅,而且不附帶粘液。儘管有時大便出血的量比較大,但總體上痔瘡血都是依附在大便表面的。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1、直腸指檢:通過直腸指檢檢查肛腸疾病,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而80%的直腸癌屬於中低位,直腸肛門指檢可以發現,對肛周疾病與大腸癌做出初步判斷……醫生在做該項檢查時若發現指套上粘有黏液,說明該患者的直腸內有膿血性分泌物,如果沾有暗紅色血液可提示腸道出血,鮮紅色則可能是痔瘡出血。
  • 大便出血鮮紅怎麼回事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結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胃腸息肉和腺瘤、食管癌、胃癌、大腸癌等 大便出血鮮紅怎麼回事?
  • 便血就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
    俗話說「十人九痔」,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便血情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甚至會按照痔瘡的治療方法自行用藥。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大腸癌病逝 與其談癌色變不如做好預防
    與其談癌色變,不如做好預防南昌東大肛腸醫院專家表示,儘管大腸癌的發生比較隱匿,不容易發現,但也會露出蛛絲馬跡,只要我們重視人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就可能早期發現大腸癌,及時治療就可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專家指出,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痔瘡很像,導致有些患者患了大腸癌卻沒有及時發現。如果大便裡帶有血跡,大便習慣及形狀改變,長時間便秘或腹瀉,長時間腹部隱隱作痛;出現任何一個這樣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大便隱血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消化道有出血情況,就一定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有腸息肉,要及時手術處理,可以降低癌變機率,預防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