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透那些暴脾氣廚師發火的表面去探究一下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另一個真實的他,也許是委屈,也許是無助。
地獄廚房的暴脾氣廚師
文|殷暮煙
插畫|鄭莉
攻擊性帶來的快感
從《地獄廚房》第一季開播以來,就有朋友不斷向我推薦該節目,原因就是其中那位脾氣火爆的大廚——英國名廚戈登·拉姆齊一次次刷新了她對廚師的認識。
拉姆齊是世界上七次蟬聯米其林三星頭銜的廚師,也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廚師之一。他寫過幾本暢銷的美食書,經常在攝影機前展現自己對於精品菜餚的苛刻程度。但更讓大家對他津津樂道的卻是他的火爆個性,他曾經在一次現場直播的節目中說了一百多次以「F」打頭的詞語。
拉姆齊辯解自己脾氣火爆的理由是:如果不在廚房裡開火,廚師怎麼會有熱情?而正是因為有拉姆齊的參加,才賦予了「地獄」兩字更直接的意義。
觀眾愛看真人秀,更愛看真人秀裡的「開火」、「互撕」、「毒舌」和「吐槽」,因為看著很痛快。這個痛快來源於通過看節目帶來的一種宣洩:電視裡的主角吐槽了我想說的;他雖然毒舌,但罵得太爽了;我看不慣的、我不喜歡的,他幫我「撕」了……
比如曾經你在一家餐廳裡吃到很難吃的菜,出於修養,你忍住沒說,但卻憋在心裡好久了,結果拉姆齊在節目裡對著做飯難吃的廚師開火,仿佛是在替你出氣,你對那盤難吃的菜品的恨意與憋屈就隨著他的罵聲發洩了出來,是那樣的解氣。
|心理學上,攻擊的定義是一切有可能傷害他人的行為,它具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括生理攻擊、言語攻擊、憤怒以及敵意等。
說到底,所有的「開火」、「互撕」、「毒舌」、「吐槽」都屬於攻擊性行為中的言語攻擊。心理學上,攻擊的定義是一切有可能傷害他人的行為,它具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括生理攻擊、言語攻擊、憤怒以及敵意等。
《地獄廚房》是真人秀,「真實」或「演繹」了廚師的工作狀態,發脾氣、爆粗口、摔東西甚至打人,這些我們無法真實見到的場景在全世界的廚房裡每天都在發生。
工作中接觸過很多廚房裡的大師傅,面對媒體,他們總是刻意保持自己文明理性的那一面,我們也無從獲知他們真實的工作狀態如何。但大師傅們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廚師們,或多或少有過被師父或師兄打罵的經歷,50後、60後的大師們的體會還要更深刻一些。這些被打罵過的大師傅們也常常感嘆現在的80後、90後年輕廚師太嬌慣,打不得、罵不得,甚至說不得,一句話不順耳,好不容易招來的年輕學徒就撂挑子了,這樣的現實情形讓很多曾經不吐不快的大師傅們憋到「內傷」。
在新的時代,大廚們的言語攻擊和生理攻擊已經有所收斂,但這不代表廚房裡沒有憤怒和敵意,任何一個有人存在的環境都會有負面情緒存在。
一般說來,環境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一個狹窄、逼仄、悶熱、嘈雜、空氣糟糕、高強度密集型勞動的後廚本來就是一個極易滋生憤怒的地方。如果你說很多星級酒店的後廚環境還是挺不錯的,但也別忘了營業高峰期間紛至沓來的訂單、服務員從前廳帶來的催菜單就是無形的壓力,讓人恨不得有一身救命猴毛可以變化分身。如果再有員工忙裡偷閒、忙裡出亂,上錯菜、下錯單、被退菜……大師傅還能繼續淡定、保持溫柔嗎?
|人們有攻擊的天性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類具有死的本能,正是基於這個本能,人們有了攻擊的天性。攻擊可以向內轉化為自毀行為,或是向外轉化為對他人的攻擊。攻擊是不可能被消滅的,因為它的表達是一種宣洩。當我們向外對他人或向內對自我進行攻擊時,被抑制的攻擊本能就減少了;當它再次升高時,又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在這個壓力山大的社會,攻擊的天性被發掘和放大,影視屏幕、遊戲綜藝、虛擬網絡中到處充斥著暴力行為。以流行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為例,其中最具人氣的活動就是對抗性的遊戲「撕名牌」,被譽為「最強能力者」的李晨看似敦厚老實,被大家叫做「大黑牛」。他的名言卻是簡單粗暴的一句「我們打一架吧」,這句話陽剛氣十足,也充滿了攻擊帶來的快感。
這種攻擊性帶來的快感影響著整個社會,當然也包括工作壓力強度巨大的後廚廚師們。事實上,很多廚師都有一些不太文明的口頭禪,有一些看似粗魯的小動作和不好的生活習慣,加之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又沒有更好的發洩途徑,後廚因此成了別人眼中的「地獄廚房」。但如果任由負面情緒發洩,不光影響身體健康,也會讓後廚成為負面情緒重災區,影響工作與團結。
|避免「踢貓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說的是一個父親早晨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和妻子吵了一架,妻子很不高興,看到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就把他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地去踹了一腳在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
這個老闆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受傷的原因會是早晨批評了一個員工。但事情就是這麼一環扣一環,壞情緒是會傳染的,所以要及時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讓壞情緒在後廚傳播。如果大廚不開心,飯菜也做不好;顧客吃得不好,自然要投訴到老闆那裡;結果大廚又要被老闆罵,因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探究憤怒的背後是什麼
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程,來自「地獄廚房」的暴脾氣廚師更需要學習。首先,我們要知道憤怒的由來。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寫道:我們懼怕憤怒,因為憤怒看上去容易傷害關係,讓我們與別人疏遠。但有時憤怒是必需的。因為,我們既需要親密關係也需要保持獨立空間,從而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而憤怒,是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與關係有好壞之分一樣,憤怒也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
好的憤怒,直接捍衛了你的個人空間,並最終阻止了一個好的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壞的憤怒則做不到這一點。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並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憤怒,你跑去把憤怒發洩到其他人身上。那麼,你發洩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為對象選錯了,那樣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當你因為夫妻關係之間的無助感而憤怒,卻將這份憤怒發洩到同事身上,這就是沒有意義的憤怒。
|「你要理解你的憤怒,最終才能觸及它的核心。」
好的處理方式是,理解你的憤怒,問問它向你傳遞的信號是什麼意思,然後富有智慧地去解決它,那它勢必會成為你心靈的兵器,幫助你強大起來。就如託馬斯·摩爾所說:「你要理解你的憤怒,最終才能觸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種深奧的內涵,幫助你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如果你確切地知道什麼讓你生氣、你在和誰生氣,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場與事情的重點,以及該如何在情感上加以處理。」
如果你穿透那些暴脾氣廚師發火的表面去探究一下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另一個真實的他,也許是委屈,也許是無助。
有時候,大廚罵人是因為事情發展的軌跡超出了他的計劃,他掌控不了局勢,憤怒之後是他的無助感。
有時候,他發火是因為某個員工觸碰了他的底線,做了他不能容忍的事情。一個法國大廚曾經講過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在學廚的時候,一次重要的宴會上,他把做好的涼菜放到了加熱的盤子上,結果涼菜全部壞掉了,主廚大發雷霆把他趕了出去……後來,他當了大師傅,看到一個員工做了類似的事情,可能就觸動了他不好的回憶,因此就將當年的委屈和憤怒發洩到了這個員工身上。
有時候,大廚罵人是因為他早晨和妻子吵架了,而犯了小錯的員工就成了被發洩的對象。
有時候,大廚罵人是因為例會時上級主管給他看了下降的營業額,經營的壓力讓他無從釋放……
|如何有效宣洩憤怒
當你感知到自己的憤怒以後,你才能試著與之恰當相處,這也是情緒管理的內容之一。如果沒有制止自己的憤怒,而是反擊或發洩給別人,更可怕的是,你找到的這個發洩對象還不是你真正憤怒的對象,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誠地向對方道歉,並求得原諒。正確的方式是尋找合適的宣洩途徑,從而消除自己心中的憤怒,或者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力量。
比如將你的憤怒寫出來,然後燒掉它,如果一次不行,可以多寫幾封信,據說美國總統林肯就是通過讓部下寫投訴信的方式平息了他的怒火。
運動、健身、旅行、遊戲等可以讓你流汗的活動,都是有效發洩情緒的出口;理性購物也可以發洩情緒,但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
與朋友、家人、網友暢談心中的憤懣,他們的支持與理解會幫助你走出情緒的陰影。
如果你就是天生暴脾氣,實在忍不了,約出那個讓你不爽的人,來一次「大黑牛」最喜歡的「打一架」,在不給對方造成傷害的前提下,公平角逐,用身體的對抗發洩心中的憤怒也未嘗不可,但你要想清楚,對方是否也認同這樣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否則只是火上澆油。
除了發洩情緒,換個角度看問題,嘗試溝通和理解,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更像是文明社會的常見做法。比如可以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就更容易理解、親近他們。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增進各部門員工之間的交流,從而消除工作隔閡、增進友誼、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才能有效控制「踢貓效應」的發生,避免負面情緒的傳播。
中國烹飪雜誌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國烹飪雜誌
訂閱方式請查看公眾號頁面的"如何訂閱",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中國烹飪》發行部官方微店訂閱雜誌。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老烹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新烹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烹飪雜誌」,立即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