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付出,讓李謀儀與當地醫生結下珍貴的友誼。
在當地醫院設備老舊、緊缺的情況下,李謀儀先後完成了多項高難度手術。
核心提示「非洲波札那(下稱博國)的土地雖然貧瘠,但卻可以盡情地享受陽光、清新的空氣……」對於自己援醫的國家,泉州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援非醫生李謀儀在朋友圈裡這樣評價道。
樂觀的背後是他堅強的意志和崇高的使命感。在援非一年半的時間裡,他面對的是大量的愛滋病患者,隨時面臨職業暴露的危險。即使缺醫少藥,他仍出色地完成了多個「首例」神經外科手術。他用自己精湛的醫術贏得國外醫生的認可,用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博國人民的尊敬,用不懈的堅守踐行著醫者的使命。
本報記者 蘇凱芳 通訊員 陳慧莉 (圖片由李謀儀提供)
主動援非 面對艱難從不悔
現年35歲的李謀儀是一名地道的泉州人,2007年從中國醫科大學取得神經外科碩士學位後,進入泉州市第一醫院工作。醫者無國界,為了在從醫道路上收穫不同的人生經歷,他主動遞交援非申請,2015年6月5日作為福建省第14批援波札那醫療隊員飛往了那一片廣袤的土地。
位於南部非洲內陸的博國,氣候比中國北方還要乾燥,在經常停水停電的日子裡,如何看時踩點是李謀儀到達當地之後掌握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據他介紹,博國是全球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他所服務的首都公主瑪麗娜醫院的外科病房裡,愛滋病病人高達70%以上,所有醫務人員每天都要冒著職業暴露的危險為病人看病。
「醫院級別雖高,但管理水平不高,缺醫少藥沒設備,檢查手段不便利且質量參差不齊。」李謀儀說,即使如此,也不會看到病人與醫生面紅耳赤爭論的場面,他們的臉上始終寫著平靜,眼神始終飽含殷切。
博國沒有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全國只有兩家公立醫院能夠治療神經外科病人。首都公主瑪麗娜醫院是最大的轉診醫院,因而李謀儀每天須接診大量病人。「由於醫生緊缺,值班採取一周制。雖值二線班,但半夜急診手術是普遍的事,一忙就是好幾個小時,等到下手術臺,天已經亮了。還未來得及休息,又要馬不停蹄地趕往病房查房,指導住院醫生及告知病人術後注意事項。等到回到宿舍休息,人累得幾乎虛脫了。」他說,在博國的生活考驗的是意志,神經外科的工作錘鍊的是心智和體魄。
迎難而上 妙手仁心贏點讚
神經外科是個精細的學科,不僅需要高超的「手上功夫」,也需要強大的「心理內功」。在醫院設備老舊、緊缺的情況下,李謀儀先後完成了多項高難度手術。頸5-7椎管內神經鞘瘤切除術、顱底骨折合併張力性氣顱開顱修補術等手術,都成為當地醫院「首例」!
擁有高超醫術的李謀儀也曾遭到外國專家的質疑。當地一名8歲女孩因患有先天腦積水曾做過腦室腹腔分流術,但近3年來反覆間斷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看遍博國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均找不到病因。就在孩子即將被外國神經外科醫生考慮為心理精神因素,要轉診給社會工作者及心理醫生時,李謀儀今年9月接診了這一孩子。他仔細查閱孩子的病情病史,分析顱腦CT後,診斷出孩子患了較為罕見的腦室腹腔分流術後併發症——腦室裂隙症候群。
然而,這一診斷結果及手術方案卻遭到了兩名國外神經外科醫生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李謀儀是在「troubling the trouble」(沒事找麻煩)。在一片質疑和反對聲中,堅持己見的李謀儀徵得家屬同意後,為孩子實施了手術。手術中,由於女孩側腦室非常狹小,穿刺腦室難度高,經過判斷,他選擇從相對大一點的側腦室后角進行穿刺,憑藉嫻熟的手功穿刺,手術終於獲得成功。術後,女孩頭痛等症狀立即消失,她逢人就說「Dr. Li才是我的真正的醫生」。而當初質疑的醫生過後也紛紛贊道「it"s a nice job」(幹得好)。
「當看到孩子飽受病魔折磨時,我的唯一想法就是把孩子的病治好。而且經過大量論證,我相信我的診斷。」事後,李謀儀自信地說道。
傳經授學 授之以漁繪友誼
據介紹,波札那本國的醫生難以獨當一面,因而需要大量聘用國外醫生。在這個糅合著各國醫療理念,醫療技術也參差不齊的狀況下,中國作為兩個長期的醫療援助國之一,始終堅持傳經授學,讓更多醫生受益,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
在當地醫院,李謀儀還肩負著臨床教學工作。每天,他都會帶著住院醫生認真查房,用流暢的英語指導講解、定期開展病例分析討論、分享學科前沿論點等,並在實際手術中手把手地教學。
近日,他作為瑪麗娜公主醫院神經外科的代表,在波札那大學醫學院為醫院急診及各個外科住院醫生和當地急救人員講解神經外科病人的腦功能評估、相關查體及必要的檢查,指導顱腦損傷病人的模擬急救過程。在良好的英語基礎上,他的教學受到了聽課人員極高的評價。據悉,這是中國醫療隊隊員第一次在波札那大學醫學院進行教學。「當時非常緊張,但能夠代表中國,我非常自豪。」李謀儀說。
思鄉心切 醫者使命不曾忘
今年9月15日,是我國的傳統中秋佳節,泉州遭遇了超強颱風「莫蘭蒂」的肆虐,遠在南半球的李謀儀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祝福信息後,便轉身進入手術室開始忙碌的一天。當他完成所有的手術時,國內已經是半夜,除了遙祝祈福,他連打個電話的時間也沒有。在愛滋病毒傳染率極高的博國,儘管小心翼翼,但他仍然數次因危險的職業暴露要接受檢測。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也從未向家人提及。
「我想念父母,想念老婆孩子,想念家鄉的一山一水,想念家鄉的飯菜。」他說,在援非的日子裡,他只有靠不斷地學習英語,加強專業基本功,來轉移自己思鄉的注意力。
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李謀儀就將結束援非旅程,他說:「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從陌生的環境到和非洲同事稱兄道弟,從生活條件的困難艱苦到克服與自行創造條件,從孤獨念家到崗位的堅守與投入,一路走來既是援非醫療隊前輩隊員足跡的踐行,也是自我蛻變的旅程。」
(責任編輯:鄧益偉 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