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著名作詞人方文山受邀以講師的身份,做客清北網校《暑期名師季:走出課本,打開世界》(後簡稱大師課),為中小學生帶來主題為《把文化,寫成歌》的公開課,從學生熟悉的事物——現代流行歌曲切入暢談傳統文化。課程中,方文山從中國風的魅力、傳統文化與青少年、創作歷程和作詞技巧等方面,為學生打開歌詞中的傳統文化世界。
課程的傳統文化氛圍濃厚,不僅有清北網校語文老師姜明慧穿上漢服,與方文山進行視頻連麥互動教學,方文山也坐到了自己古香古色的工作室中,用中國風風格的講義為學生講課,讓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更沉浸。
課程伊始,方文山分享了他理解的中國風。方文山表示,「中國風」歌曲並沒有嚴格意義的界定標準,廣義上的中國風歌曲一般具有以下元素:歌詞意像上,採用小橋、流水、紅顏等古典文化用語;旋律曲風上為中國民謠小調,往往使用傳統中國五聲音階,偏緩慢抒情;編曲上則會編入琵琶、二胡、古箏等中國古典樂器。方文山最後總結道:」所以說,中國風歌曲是視覺美和聽覺美的雙重結合,也是情感的催化劑」。在闡釋中國風歌曲含義的過程中,方文山讓學生更加了解了中國風歌曲的魅力之處。
生活中不缺少創造傳統文化美的人,但如何讓學生發現並傳承這種美,成為社會關切的問題。談到傳統文化與青少年的關係,方文山認為,社會常常下意識認為當代青少年不接近傳統文化,事實上,他們只是更接近通俗文化,如何用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傳播傳統文化,值得思考。同時,方文山建議學生們多閱讀吸收古詩詞,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才會形成東方美的審美和思維。
在引導學生如何發現傳統美後,方文山還與想創造美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和技巧。方文山首先打破學生對作詞人的固有印象,他強調作詞並不是邊想邊寫的過程,就像學生想要寫好作文一樣,要先有一個主題和構想,作詞的過程也是有步驟的。
他指出歌詞創作和詩詞創作的原則不同,寫詩只需要為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服務,以此詩明己志,但歌詞則是為唱歌的人和聽歌的人服務。基於此原則,方文山隨後結合自己的作品和古詩詞,為學生講解歌詞創作的三個技巧——人稱代詞、意象法、修辭法。在課上,《天淨沙·秋思》等古典詩詞被方文山從流行歌曲創作的角度重新拆解和重構,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直播間更是互動不斷,吸引學生紛紛留言自己對中國風的印象。
方文山在大師課中表示,通過直播課的方式與中小學生溝通交流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向青少年傳播傳統文化的好方式。據悉,清北網校大師課通過邀約各領域名家大師開講課程,覆蓋經濟學、國學、科學、藝術創作與文學等多方面,把孩子們的學習場景從課堂引申到生活中,打造聽得懂的大師課,深入淺出為孩子們打開各個領域的世界,領略各個學科的精彩。
清北網校是專注於中小學課程的線上教學產品和服務平臺,基於產品技術優勢,清北網校能與教育部門、學校等機構快速對接直播大班課,支持名家大師、學校等直播授課或錄播授課,目前已為中小學生提供了許多優質學習資源,滿足學生的終身學習成長需要。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