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
《澳洲法律評論》第392篇文章
刑法第19篇文章
文 | Sharon Cai
副標題 | 怎樣辨別和防範兒童性侵犯
正文:3158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朋友問我:你有沒有遇到電影裡那樣恐怖的案例?
我:我經手的一些案子,永遠不可能被拍成電影。因為電影是有等級的,對暴力和殘忍的表述有所限制,而現實生活卻沒有。
Sharon Cai 說: 「2012年加入Artemis legal至今,我接觸了無以計數的惡性犯罪,重大事故,性侵,虐童,甚至跨國販賣人口的受害人。我眼中的澳洲地圖,沒有美景和美食,而是事故和犯罪。
除了從事法律工作之外,我在雪梨一家公立精神病醫院有將近10年的護理工作經驗。常年和各種飽受身體和精神疾病折磨的病人和受害人接觸,使我更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身體心理的創傷對人的一生甚至對幾代人帶來的影響。」
我最想對大家說的是:請務必保護好自己,和愛的人。
和朋友們談到兒童性侵的話題,最經常被問的問題是「怎麼鑑別誰是壞人?要避免去那些地方呢?」 我很理解父母們提問的初衷,但是兒童性侵犯並沒有把「危險二字」寫在額頭,而他們出沒的地方往往是孩子們聚集的地方。如果不見一些人,不去一些地方,就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那麼也許就沒有「意外事故「這個詞了。
兒童性侵的新聞是我最不願聽到的,但是多年的工作經歷告訴我,這個可怕的魔鬼離我們並不是那麼遠。
請大家務必保護好自己,和自己愛的人。
今天就兒童性侵的話題,淺談以下幾個觀點。
兒童性侵的案例在澳洲多不多?
社會上怎麼又那麼多戀童癖?
他們是誰?
我們要怎麼保證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
多!2005年澳洲統計局的一份調查表明。12%的女性和4.5%的男性在15歲之前遭到過性侵,這裡的性侵被定義為「『any act, by an adult, involving a child under the age of 15 years in sexual activity」 成年人讓15歲以下的兒童參與性行為。
但是工作經驗告訴我,實際數據遠高於此,因為很多兒童性侵的受害者一輩子都在默默承受,難以啟齒。(數據來源於澳洲政府犯罪學研究中心)
澳洲政府的數據表明,2015 -2016 年度,澳洲政府的兒童保護機構接到約35萬6千起兒童安全的報案。政府對約16萬5千個案件進行了調查,案件 涉及11萬5千名兒童。6萬個案件被核實為虐童案件(包括身體虐待,心理虐待,性侵和對兒童忽視)。
其中接到並被證實的兒童性侵害案件為5559起,其中新州2868起案件,維州1463起。這僅僅是一年的數據。
這裡,政府把兒童性侵定義為:
「Any act by a person having the care of a child that exposes the child to, or involves the child in, sexual processes beyond his or her understanding or contrary to accepted community standards.」
令兒童參與任何超出其理解範圍或超出社會標準的性行為或向兒童展示此類性行為。
這可以包括性行為,接觸性的性活動,或非接觸的帶有性意圖的活動。這也是近年來澳洲及法律環境相似的國家廣泛接受的兒童性侵定義。(數據來源於澳洲政府家庭研究中心)
不是!因為在澳洲,性侵,特別是兒童性侵案件受到很大的重視,性侵的定義比我們的傳統理解來的更廣。如上所述,現在廣泛使用的兒童性侵標準包括接觸和非接觸性的性行為(比如給兒童展示淫穢圖片)。
之所以有如此廣泛的定義,是因為隨著心理學的發展,西方的醫學和法律界普遍認可性侵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展有著重大且長遠的負面影響。童年的時候,即使最輕微的性侵行為,也可能扭曲一個人的人身。
很多兒童性侵犯都不是戀童癖。戀童癖也不一定會成為兒童性侵犯。
戀童癖paedophile 被鑑定為精神疾病/精神異常的一種。目前世界範圍內對戀童癖的診斷又名pedophilic disorder主要根據精神病診斷手冊DSM V 的診斷標準為依據。
拋開繁瑣的醫學俗語,戀童癖可以解釋為 「認為兒童有性吸引力的人「 但是請注意,這些人可能會,或者不會將自己的性偏好付諸行動。而大部分性侵犯其實是「機會主義者」。
研究表明:
● 37%的兒童性侵犯年齡在31 – 40歲之間。
● 小於25%的兒童性侵犯有同類前科。
● 少於10%的性侵犯曾經觀看兒童色情資料。
● 8%的兒童性侵犯和其他兒童性侵犯之間有溝通。
(數據來源於澳洲政府犯罪學研究中心)
所以,大部分的兒童性侵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 「對兒童有無法抑制的性衝動的慣犯「。很大一部分人犯罪,只是因為他們有下手的機會!
兒童性侵犯往往不是我們想像中那個從陰暗角落裡突然跳出來的怪人。
絕大部分的受害兒童認識犯罪人。澳洲統計局2005年的一份報告對15歲之內的受害者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 11.1%的受害兒童受到陌生人的性侵。換而言之,88.9%的受害兒童遭到熟人的性侵。其中:
● 30.2%的性侵犯是受害人的男性家屬,
● 16.3% 為家庭朋友(family friend)
● 15.6%為夥伴或者鄰居,
● 15.3 為其他熟人。
我經手的性侵案,95%以上的犯罪者為男性。犯罪者有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社區領袖,教會的牧師教友;有的是孩子的老師,校長,足球教練,鋼琴老師,童子軍領隊;有的是醫生,護士,政府工作人員;他們中有同性戀,異性戀,有的單身,有的有配偶和子女;他們來自各個社會層次各個年齡段,各行各業。
他們面帶善意的微笑,讓你放心的把孩子交到他們的手中。一轉身卻對孩子做出罪無可恕的行為。
他們可能是新搬進社區的熱心鄰居,邀請你們全家帶著孩子一起聚餐遊玩,然後爭取到和孩子獨處的機會。
( 掃碼將澳洲法律中文指南裝進口袋)
他們可能是對你孩子特別照顧的長輩,老師,教會領袖,對你說「我和你的孩子一見如故,我一直想要這樣一個女兒/兒子」。
他們可能是在你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援手的人,向獨身的母親示好的人,願意給你的孩子提供機會和幫助的人。
他們在向孩子下手之後,對孩子說:「這是我們的秘密,你不可以告訴其他人」 「如果你說了,大人們會責怪你,會討厭你,因為你是壞孩子」 「這是愛的表現,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愛你「 「這是成長的一部分,我是在教你長大」
他們大部分都是受害者兒童和受害兒童家庭的「熟人」。只要有機會,他們大部分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同一個孩子下手。
朋友問我,我應該讓孩子迴避誰哪些人?答案肯定是迴避那些可疑的人. 但是那些不可疑的人就絕對安全嗎?保護孩子,除了睜大眼睛排除危險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心智的性教育,澳洲的學校都有針對不同年齡層開展的性知識課程,家長可以了解和配合學校的進度,適時適當的和孩子討論此類問題。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有篩選的和孩子一同觀看關於兒童安全的視頻和信息。
引用我的朋友,澳洲資深教育版主Patrick 朱的話,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做到沒有意外「。能讓孩子完全的信賴你,隨時溝通生活中的煩惱,是扼殺任何潛在危險的最好方法。
Patrick 說「溝通是我們家長能做的最好的預防措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在上下學路上,車裡,餐桌上和孩子聊天才是親子關係中真正的quality time。和孩子溝通,對孩子講話聊天內容的積極回應,讓我們了解孩子,讓孩子了解我們。才能達到我們親子關係中最想要的四個字 「沒有意外」。』
最後,作為一個家長,如果你對孩子的表現有任何的顧慮,請務必溫柔且堅定的對孩子說:
無論發生了什麼,都不是你的錯!
媽媽/爸爸相信你說的話!
謝謝你告訴我所發生的事情,你很勇敢,你做的很好!
告訴媽媽/爸爸,我們能夠幫助你,讓不好的事情就不再發生!
感謝閱讀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刑法專欄精彩內容。
喜歡我們的讀者朋友們也可以向後臺發送你所感興趣的內容,也許下一期文章就是你想知道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