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王振華性侵幼女輕判和繆可馨事件讓我痛苦心碎

2021-03-01 二湘的十一維空間

圖片來自網絡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儘量幫助我能幫助的孩子,持續關注兒童保護問題,向脆弱的孩子伸出援手,努力推進一點點法律的變革。

我們能期望一個對兒童更好的社會環境嗎

一是去年性侵9歲幼女的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定性為猥褻女童罪,只被判刑5年,宣判之後新城控股股價應聲大漲5%。

二是剛剛跳樓去世的常州小女孩繆繆,媽媽發表了長文章,回憶了繆繆最後一天裡所有細節,包括繆繆曾經被扇巴掌,以及袁老師舊日學生的控訴。 

我一件一件說。

第一件事,兒童性侵案。上市公司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性侵女童,案發在酒店房間,王振華合作者以矇騙的方式帶來兩個女孩,王振華性侵其中9歲女孩,人證物證俱在。歷經數月調查,最終一審宣判結果不是強姦幼女罪,而是猥褻女童罪,頂級判罰5年。

因為個人經歷,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心裡就被揪著,心疼得要命,情緒很崩潰。但即便如此,今天我還是試圖以冷靜的態度理性分析。

這件事大家都覺得「判輕了」,但是這個結果問題出在哪裡呢?

第一種觀點是:檢察官起訴的罪名就有問題。

昨天看到段萬金律師的一篇分析,認為檢察官沒有以強姦幼女罪起訴,本身就是一定的失職或者退讓。這個案件原本有一些漏洞,可以嘗試以強姦罪起訴的,起訴不成再按輕判,現在連檢察官都只是起訴猥褻女童罪,頂級判罰也只是5年而已。

 

這個分析是客觀而克制的,沒有把檢察官的退讓歸咎於個人或制度,只是客觀地分析了這個案件呈現出來的證據和結果。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角度的分析是人的因素,認為是控辯操作造成了「輕判」結果。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深挖,是需要了解整個案件調查和起訴過程的,這就不是一般人能輕易評論的。有匿名消息稱,王振華辯方律師訴訟費達到三四千萬,雖不知真假,但無論如何這個案子是大手筆的案件,應該是不錯的。

就此打住,這個方向不能深挖了。

 

第二種觀點是:猥褻女童罪的設置不夠合理,這次就是鑽了法律漏洞,悲劇但無奈。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目前我國刑法是按照「是否有性器官接觸」這一標準區分強姦幼女和猥褻女童,本案的證據和被害人的證詞,都確實不能證明有性器官直接接觸,因此只能判猥褻女童。這種觀點認為本案的審判沒問題,只是刑法設置不夠合理,需要通過改變立法,取消兩種罪名的量刑差異,讓猥褻女童罪的最高判罰等級提升。

這也是客觀理性的分析,思路和證據也是基於現有呈現的信息,大致上也是說得通的。但這裡面也有幾個問題:

1)強姦幼女罪和猥褻兒童罪之間的區別,還包括一條「主觀意願」,看犯案人的「主觀意願」是不是強姦,但在這個案子中隻字不提「主觀意願」,是怎麼判定的?

2)憑什麼性器官不直接接觸就不叫強姦了呢?女孩子陰道有撕裂傷,不管是什麼事物造成的,都是被強姦;

3)通過新的立法彌補漏洞,新的立法什麼時候才能出臺?

這一觀點的深挖也得需要更多內部證據了,也還是就此打住吧。

 

第三種觀點是我自己的觀點:我國的法律從根本上就太不保護兒童了。

這是源於我在查找法律知識時的發現。我自己不是法律專家,因此所有談論都需要非常謹慎謙卑。當我上網詳細尋找有關「強姦幼女罪」和「猥褻兒童罪」的判定區別時,我無意中看到當初對於嫖宿幼女罪的辨析文章,裡面寫了一句讓我震驚的話:

「雖然《刑法》規定強姦罪的『頂格刑』是死刑,但一般只適用於3次以上並伴隨暴力的極惡劣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強姦1次、僅涉及1名幼女的普通強姦,多數刑期只有3~5年。」

這篇文章是發表在《中國青年報》和《人民網》上的,並被多網轉載,這裡是連結:http://edu.people.com.cn/n/2012/0720/c1053-18560352.html。

是幾年前的文章了,不知道這幾年有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這句話描述得屬實,那麼上述的罪行區分都不用做了,即便是按照強姦幼女罪定刑,因為只強姦1人1次,也就判3-5年。我只想問問:人數和次數有任何關係嗎?強姦一個小女孩一次,不就毀她一生嗎?這3-5年的量刑指導意見,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呢?

在我的痛心和震驚還沒有平息的情況下,接下來,更令我震驚的發現是:我繼續搜索了「拐騙兒童罪」和「拐賣兒童罪」,發現「拐騙兒童罪」最多只判5年,「拐賣兒童罪」只判5-10年。我自己不是刑法專家,這兩項罪名都是參考百度百科,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還請專業人士告知:

拐騙兒童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B%90%E9%AA%97%E5%84%BF%E7%AB%A5%E7%BD%AA/5765896

按這個描述,「為了收養,或者供自己使喚、奴役」而拐騙兒童,才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是「拐騙並奴役兒童」刑罰!!也就是說,如果王振華的辯方律師說:「王董事長拐騙兒童,是想給自己養一個性奴隸。」那麼什麼強姦還是猥褻的區分都不用做了,直接按「拐騙兒童罪」最多判5年!

真的是這樣嗎?我至今不敢相信。

拐賣兒童的性質更為惡劣,只判5-10年也是不可思議。

如果上面所有引述的信息都是真實存在的,那只能說明我們國家的刑法體系太不能保護兒童了,或者說並不重視兒童。這麼輕的量刑指導,給人一種「不就是拐騙個孩子嗎」「不就是強姦個孩子嗎」「有什麼大不了的,至於嗎」的感受。在刑法相關描述中已經寫了「使受騙兒童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其父母親人帶來巨大痛苦」,但是量刑標準仍然只有最高5年,這是說兒童和父母一輩子的創傷和痛苦,只頂得上犯罪者5年的拘役嗎?這是什麼道理?

或許是因為我們國家過去舊社會「沒孩子買個兒子」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甚至引起同情,因此到了今天21世紀還當作「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所有做母親的,都受不了這樣的想像:也許某一天,自己的孩子被壞人帶走,在囚禁的小黑屋裡,充滿恐懼地喊媽媽,可是沒有人解救。這樣的想像哪怕只是出現一秒就讓人崩潰,如果知道那些強姦、拐騙、奴役兒童的罪人,最多只判5年,那簡直痛苦得快要窒息了。

誰來告訴我,是網上的信息有誤,還是我對文字的理解有誤?

 

有關事件一,我最後只想再說一句,那就是二級市場對這個判決的反應,判決剛一出來,新城股份的股價就迅猛上漲,畫了一條高聳入雲的上升曲線。我想問那些在昨天買新城股份的衣冠楚楚的金融精英,這就是你們對性侵者的歡呼嗎?你們是吃人血饅頭長大的嗎?

 

再說第二件事,12歲女孩繆繆跳樓自殺的事情。

昨天我看繆繆媽媽描述自己見女兒最後一面的場景,心如刀絞,完全能感同身受,痛苦得不能自已。

這件事真相還在調查中,我不便妄自揣測,也不打算給出自己的推測。我只說繆繆母親長文中流露的兩點重要的事實:

第一,  袁老師曾經打過繆繆,扇了她的耳光。有當初的聊天記錄為證。

第二,  袁老師之前打罵、侮辱過很多學生,給很多人留下心理陰影。有多人留言證實。

就在昨天,新的調查口供也提供了官方證實:袁老師打過孩子,以及非法辦班牟利。

我不對繆繆自殺當天發生的事情妄自推斷,坐等真相水落石出。但僅從上面列舉的這些事實看,可以基本得出結論:袁老師是一個經常打罵學生的老師,對學生粗暴無禮、說髒話、體罰、侮辱,引起很多學生反感憤恨。她對繆繆曾經的毆打已經給繆繆造成傷害。僅憑這些事實,就已經應該追責這位老師的師德了。

這裡面就導出一個巨大的疑問:當聽說母校有一位自殺的孩子,很多畢業學子紛紛出來發言,講述自己的經歷,為什麼繆繆身邊的同學和家長,卻沒有一個人出來講話?為什麼既沒有人出來說袁老師不好,也沒有一個同學站出來說袁老師特別棒?為什麼集體緘口不言?為什麼班上一個孩子自殺了,所有人就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哪怕不是袁老師的過錯,哪怕繆繆不是自殺而是意外墜樓,哪怕學校的處理都是得當妥貼的,哪怕站出來講的不是控訴,也至少應該說幾句同情的話啊!這是什麼樣的班級,一個同學突然死去了,連一句話都沒有,連一個家長都不慰問一下死者的母親,而所有人排隊在班級群裡給老師點讚?唯一的可能性是有集體授意,告訴所有學生和父母,不可以說話。

於是,事實就掉入了沉默的黑洞,沒有一絲聲音發出來。只有繆繆的媽媽苦苦哀求著:求求你們了,我只想知道我女兒死前兩個小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杳無聲息。

她們究竟在怕什麼呢?我們可以想像。

對於這件事,我只想評論一點,那就是我們周圍的小環境,往往也不是保護兒童的環境。孩子常常被要求無條件服從權威,任何事情以權威者的意志為準,為了保證兒童的服從,用什麼樣的手段都被認為是正當的。家長也會使用發怒和打屁股的方式,確保兒童服從學校的權威。這種情況下,如果權威本身出了問題,那麼兒童就處於被碾壓的地位。

當然不是每個老師都有暴力傾向和師德問題,大多數老師還是溫和善意的,但問題是,哪怕只有極個別的師德敗壞的老師,而我們的孩子又剛好不幸落入其手下,那麼往往逃不出被欺凌鎮壓的命運。如果這個時候得不到馳援,孩子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

孩子是敏感的、容易自卑的,會把所有事情歸咎於自己,被碾壓的孩子可能很多年都還厭棄自己,抬不起頭,然而她們不知道,被拋棄的本不該是自己,犯錯的也不是自己。權威環境中,沒有人告訴她們這一點。

是啊,哪個家長敢於告訴孩子:可以不全聽老師的,老師說的不一定對。

我想,現在繆繆的父母最後悔的,應該是當初沒有在繆繆第一次挨耳光的時候,就堅決抗爭,或者幫她轉學。他們那個時候可能還抱著天真的幻想,以為一個老師的耳光不會落下第二次;還有現實的理由,就是校方不同意轉校,他們也無可奈何。

昨天當我在朋友圈貼出繆繆媽媽的長文,潸然淚下的時候,北大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老師留了兩句話,深以為然:

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初和最後的港灣。父母就是要告訴孩子:誰說得對聽誰的,不一定要聽權威的;不管被誰欺負了,哪怕是權威,爸爸媽媽保護你;你是世界上的珍寶,沒有人能夠否定你。必要的時候,及時帶孩子離開令他不快樂的環境。天下之大,有父母的保護和支持,總會有讓孩子健康呼吸的地方。

繆繆墜樓後校方的冷漠推諉、班上同學的沉默不言和背後的壓力,都是最刺痛繆繆媽媽的事。整個權威系統都只在意維持自己的體面,或許從來沒有一刻真的愛過這個鮮活的孩子。無論墜樓的真相如何,誰對誰錯,都改變不了這種刺骨的冷漠:孩子的生命,根本不是這個學校在意的事。

我們目前的環境,並不是一個對兒童足夠保護的環境。

從小環境看,有讓孩子不敢言說的系統壓力。從大環境看,有精明而有權有勢的罪犯,可以屢次犯罪而脫逃。從法律層面看,整個國家的刑罰對於兒童的重視程度就是不高的,對欺凌兒童的犯罪,都只有較為輕微的處罰。

這樣的環境,讓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所有父母都是膽戰心驚呵護著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擔心觸怒不可觸怒之人,擔心壞運氣砸到自己頭上。雖然大多數時候是安全的,但如果只能憑運氣呵護自己,那生活未免過於喪氣。

當務之急,首先是需要父母成為孩子堅強的後援,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支持孩子的內心,保護孩子不受欺凌。其次,是需要父母之間的相互馳援:當公共部門不能給出需要的保護,需要父母之間形成更強的聯盟,對惡說不。第三,是需要立法系統儘快推進兒童有關的法律革新,讓法律可以更有力地遏制兒童犯罪的發生。

最後一點是最不容易的,因為這次被判刑的王振華,曾經也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過去五年,我的寫作更偏向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兒童心理成長,而在未來歲月,我會更多關注到教育制度、公平、全國各地與世界各國、時局變化,以及對兒童的社會保護,也可以說是通識教育本身帶給我的成長和勇氣。

現在,我將過去五年寫作的兒童心理成長和教育文章集結成一本書,《願你一生勇敢,內心有光》,也算是對前一階段寫作的一個總結。其中有系統性闡述通識教育理念的文章,也有給父母的家庭教育心法,和父母和孩子心理成長分析和焦慮疏解。將書送給你們,也祝我自己一生勇敢,內心有光。

「新書禮盒免費贈」活動將於22號早8:00開啟。具體活動方式可以掃描下方海報小程序碼查看詳情。前3000套禮盒包含籤名版新書,想要獲得的讀者,可以點擊預約。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盡我所能,向一個對兒童更安全、更友好、更健康的環境努力。我會儘量幫助我能幫助的孩子,持續關注兒童保護問題,向脆弱的孩子伸出援手,努力推進一點點法律的變革。

這一切很困難,但只有我們的勇敢,才能讓孩子的環境有一點點向善的變化。我是櫻桃艦長啊,如果我不做,還有誰能來做呢。

~the end~

作者簡介:

郝景芳:,作家,雨果獎得主、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童行學院創始人。個人微信公號:晴媽說。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11維時評,大學,疫情之後,人間事欄目接受投稿,歡迎投稿。後臺回復「投稿」。

相關焦點

  • 猥褻幼女的王振華,是清白無辜的嗎?
    說到新城前董事長王振華猥褻幼女被判了5年,這是一種恥辱,雖然合乎目前的法條,但不管怎說都不能服眾。當時我還沒有看到王振華的辯護律師陳有西的聲明。今天早上有朋友發給我了,說王堅稱無罪,陳也說不是真相,問我這算不不算是一種反轉。我通讀了幾遍陳有西的聲明,不得不說,這是高手,真正的高手。文字殺人,莫此為甚。
  • 王振華的五宗疑罪及其他
    臭名昭著的王振華性侵幼童案件,正在慢慢淡出大家視野,似乎大家都在靜待上訴終審裁決。我們還能反思點什麼呢?人們對只是以猥褻罪起訴和初審判決,表現出眾多質疑與不滿;千萬元聘請的高價律師團隊蓄意洩露不公開審判的案情細節,竟然公開聲稱要做「無罪辯護」,甚至疑犯方竟然妄想恢復什麼名譽和公權機關委員身份!
  • 千億富豪性侵9歲女孩…下體撕裂,媒體遭禁聲…細節令人髮指!
    、、沒想到的是,所謂的迪士尼樂園只是一個騙局,她被周阿姨帶到了上海萬航渡路一家五星級酒店,在那裡她經歷了人生中最痛苦的幾個小時。近幾年來,性侵幼女的事件頻發,惡性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畢竟家家戶戶都有孩子,誰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寶貝,碰到了這種事人們心裡自然接受不了。很多憤怒的網友表示,處理這種人應該學學外國的物理和化學閹割。
  • 王振華猥褻女童案請求二審判無罪!原來人性最大的惡是……
    再說王振華,新城控股去年7月5日發表的公開信,「對受害人、受害家庭深表歉意與不安」,合著只是為了挽回股價,並不是您的本意啦。東野圭吾說:「世上唯有太陽和人心不能直視。」在性侵未成年人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隱秘人性中最大的惡意。
  • 王振華獵豔女童「中介費」高達10萬,頂級律師組做無罪辯護
    近日,歷時近1年之久的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性侵女童案終於迎來了法律的審判,在經歷了充分的質證、辯論之後,最終以猥褻兒童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振華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周燕芬有期徒刑四年。 上午11點半,王振華的辯護律師一行四人,結束了上午的開庭,走出,隨即進入一輛銀色商務車離開。
  • 性侵少女的黑手和保護傘
    故事過於人神共憤,我就不複述了。我這裡只說重點,重點是小女孩被性侵之後已經知道報警了,但是第一次報警不了了之。第二次報警不予立案,幾次三番向派出所求助只給了她一份《撤案通知書》。第三次報警才有了結果,但是距今已經半年之久遲遲沒有推進。
  • 一男子炫耀包養幼女,大量隱私照片曝光!
    目前,齊齊哈爾警方表示已經接到有人報案,針對此事件已介入調查。這個帳號名字叫愛蘿莉,自稱是一個中年人的小號,用來記錄自己和包養的乾女兒們的生活,還說不是兒童色情……2019年6月30日,上海警方的一紙通報,引爆了網上輿情,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涉嫌猥褻9歲女童接受警方調查。
  • 【原創】性侵幼女:被鮑毓明與亨伯特折斷翅膀的李星星和洛麗塔
    我們關注他的最初是因為這個人的身份是律師,作為同業人員,作為法律工作者,卻因為性侵幼女而為大眾所知,的確匪夷所思。與此同時,不僅讓人想到了「非常道德」的小說——《洛麗塔》!1955年9月15日,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洛麗塔》,伴隨巨大的爭議,描述不倫之戀的《洛麗塔》風靡世界,各種改編、延伸、周邊,熱浪迄今不衰。
  • 王振華要上訴請求改判無罪,知情人:他寧願花幾百萬請大律師也不...
    「王振華沒有翻供。」陳有西表示,「從偵查階段、檢察階段、法院階段,他的供述穩定一致,否定自己進行了對幼女的猥褻行為。他進出房間前後時間只有13分鐘,有酒店錄像證據,有效可能作案時間5分鐘。他從無戀童癖和性虐待取向,公安外圍偵查排除他任何侵害幼女嫌疑。他堅稱自己沒有猥褻本案女孩。」
  • 一男子炫耀包養幼女,大量隱私照片曝光!毀掉孩子,只需要一個戀童癖
    目前,齊齊哈爾警方表示已經接到有人報案,針對此事件已介入調查。去年震驚全國的王振華性侵9歲幼女案,大家還沒忘記吧?女孩事後向在江蘇的母親打電話哭訴,母親即來滬報警,王振華和周某隨即被採取強制措施。女童已被驗傷,被撕裂。這個周某據說是王振華的情婦周某芬,有長期吸毒史。王江(化名)說,周某芬曾和其他人在長江邊建了個沙場,把石子、水泥賣給王振華名下的房產開發公司。
  • 細思極恐,法律專家鮑某性侵就算屬實,可能也很難定罪!
    4月9日,媒體報導了山東傑瑞集團高管鮑毓明在長達近4年的時間裡,非法拘禁,暴力性侵其14歲的養女小蘭(化名)的事件,這兩天成為了輿論的漩渦。回想去年7月份,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性侵幼女事件曝光後,連續幾天新城股價狂跌近5成,這就不難理解現在傑瑞集團與中興通訊急於與鮑毓明撇清關係的原因,避免影響股價暴跌。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希望警方能儘快調查清楚,將罪犯繩之以法,法律能給惡人應有的懲罰,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
  • 糾結於鮑某明案《洛麗塔》情節,性侵兒童案不會停止
    但用「愛情」來解釋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何止是殘忍,即便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讓這份控訴不夠完美,對於這個女孩子也是受害者。就是按照鮑某明的說法也能表明,一個上市公司高管、一個律師和14歲的養女發生了關係。這又是什麼樣的心理讓其「下手」的呢?新城集團原董事長王振華的前車之鑑,輿論尚未平息?
  • 繆可馨事件,小天使的墜亡對中國教育的反思
    繆可馨事件的實質,就是垃圾教師知法犯法,見利忘義,蓄意違背教育部明文規定,違背教師職業操守,濫用教師特權,私下辦輔導班斂財中飽私囊,對未給其送錢參加輔導班的學生繆可馨蓄意刁難,惡意打擊報復釀成的惡性事件!
  • 指責孩子「心理脆弱」,是對Ta進行二次傷害,從繆可馨事件說起
    常州小學生繆可馨跳樓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經歷了被當地宣傳部門甩鍋「抄襲」、涉事袁老師承認掌摑學生、眾多往屆學生實名舉報袁老師劣跡後,繆可馨的媽媽依然還在為事實的真相和公平的處理結果而奔走著。這種自我參照的思考模式把他人和自己進行對等,把人和人之間的差異、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差異、人與環境交互的差異都抹平了。如果別人在特定的處境下的反應和我想像中我會做出來的反應不一樣,就是那個人有問題。
  • 總裁父親涉嫌性侵「未成年」養女3年... 人渣不可怕,就怕人渣有錢有權有文化
    但其實,她是把兩個孩子帶到了酒店,供王振華挑選,最終王振華對9歲女童實施了猥褻,事後付給了周姓女子1萬元....張振華被刑拘後,人民日報對此事連發三問:究竟是猥褻還是強姦?「輸送」幼女是否存在病態利益鏈?當事人有無性侵女童前科?
  • 被物化的中國女性:從《盲山》裡的女大學生到鮑毓明們強暴的幼女
    前兩部電影我都是在網上看的,出於看盜版沒給錢的愧疚和對李揚導演的敬仰,《盲道》在深圳上映的時候,我特地跑到一個偏遠的電影院去看。這樣題材的電影,很多院線都認為票房不高,熱鬧商業區的影院排片率並不高。今天主要想講的是《盲山》,畢竟現實裡的社會新聞,往往比電影來得更為荒誕。
  • 評論|遮掩下的性侵:陳國星和鮑毓明
    在鮑毓明和陳國星的口中「愛」不再是弗洛姆《愛的藝術》中被認為是努力發展自己特性的愛,也不是可以勇敢地、真誠地去愛他人,而變成了巧言令色下遮掩罪惡的手段。 他們告訴心智未開的少女,我之所以強暴你是因為我愛你。因為只要成功扭曲 「愛」這種情感,讓受害者相信對方是愛我的,那麼性侵、強暴就不再是野蠻和罪惡,變成了可以被直視甚至是被欣賞的熱忱與美好。
  • 王振華律師:他嫖娼從不找16歲以下少女 這是底線
    據法院方透露,王振華對不滿12周歲的被害人實施猥褻,到案後及庭審中拒不供認其猥褻的犯罪事實,綜合考量對被害人身心造成的傷害和影響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對被告人做出從重判決,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宣判翌日,王振華的辯護律師陳有西在百度認證個人帳號上發出「千字聲明」,稱王振華已提起上訴,「請求二審判決他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