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疑犯追蹤》完結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以人工智慧為主角的美劇,《智能逆襲》算是一部換湯不換藥的新劇。
大多是講人工智慧的作品都離不開「三步走」:產生、進化和叛變。
《終結者》的天網、《鷹眼》的鷹眼、《我,機器人》的維基、《疑犯追蹤》的撒瑪利亞人、《復聯》的奧創都是基於保衛人類安全的目的而編程產生的,但是程序經過自我進化後曲解了原本的命令,將人類的自由列為人類安全的最大威脅,意圖通過獨裁或者徹底毀滅人類來維護全球安全。
當然,程序由0和1組成,它只存在與各類內存和外存中,沒有實體,所以想要消滅人類就必須滲透到各種設備中,製造事故,達到目的。人工智慧如何利用電子設備也是這類影視作品的一大看點。
《智能逆襲》也不例外。
節奏快是本劇的特點,相比於其他作品,本劇跳過了闡述人工智慧製造目的和如何自我進化的階段,開門見山地從智能叛變講起。
首集一開始便是人工智慧——次代利用自動駕駛除掉一個發現代碼異常的教授,然後是自毀伺服器,製造飛機失事,綁架控制輪椅上的科學家,一個邪惡至極的人工智慧不到三集就幹掉了眾多想暴露自己的敵人。
特別是次代利用語音助手挑撥人際關係,雖然在劇情推動力上略顯不足,但是卻反映出一個深刻的現實問題——我們對智能設備的過度依賴和它是否真正安全。
智能設備的安全性無論在現實中還是美劇裡都面臨極大的考驗,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家僅能像霍金一樣依靠意念打字交流,但次代入侵他的設備並控制他後,科學家完全失去自由,只能像傀儡一樣任人工智慧擺布。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穿戴設備、語言助手、大數據採集與分析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提供便利的同時,這些智能化設備背後的公司是否也在採集我們的隱私,人工智慧是否在分析我們的習慣,為將來反攻人類做準備。
每個叛變的人工智慧都有各自的原因,目前來看,次代的目的還不明確,猜測一下不會離開「機器人三大定律」,畢竟殺一個而救眾生的「列車問題」在討論倫理道德上是一個經典的話題。
不過,《智能逆襲》也有些小問題。
一個是次代為什麼如此智能的原因,劇中給的答案是因為次代能進行程序重寫,每次重寫都能提升聰明度,這和真實的人工智慧並不完全一樣。
人工智慧的聰明是因為它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神經網絡,簡單來說是真實人工智慧可以自己計算解題,而不是依靠巨量的題庫來匹配解題。
另外一個是劇中演員的演技欠佳,臺詞太直白,整體風格像五六年前的美劇。
總的來說,《智能逆襲》算得上及格作品,可以一看,不過看完記得把手機丟掉,網線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