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什麼diss殺馬特?

2020-12-02 洪流實驗室



如果在搜尋引擎裡輸入「殺馬特」,你大概能搜到的新聞是: 「《明星大偵探》黃明昊『殺馬特』審美引爆笑」、「佟大為殺馬特髮型玩壞表情包」。


好像說起「殺馬特」這個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嘲諷與鄙夷。


殺馬特何罪之有?又為何消亡?


你不知道的是,在殺馬特五顏六色的頭髮和奇裝異服背後,是幾千萬被「扔」在老家的留守兒童,和他們孤獨度過的被毆打、被欺凌的童年。


他們之所以變成殺馬特,是因為想獲得更多的關注,想不被欺負,想擁有安全感。


所以,你為什麼又憑什麼要diss他們?


殺馬特的誕生與隕落


前段時間,微信公眾號「藍字計劃」發布的一篇《殺馬特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文章火了。


講述的是「殺馬特之父」的羅福興在2020年10月2日舉辦了殺馬特的「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最後只來了8個人。


圖源:藍字計劃


這場「大會」 ,在東莞石排鎮一間逼仄、潮溼的酒店大堂裡舉辦,這位從公眾視野銷聲匿跡近兩年的殺馬特「教父」,沒有人認出他,儘管他以殺馬特教父之名曾在網絡上呼風喚雨。


殺馬特一詞,就是羅福興「創立」的。


2006年,11歲的廣東少年羅福興網搜「時尚」的英文翻譯,結果在瀏覽器裡查出「smart」。


羅福興不會念,乾脆用漢語拼音的方法,縮寫成SMT,覺得不夠「有氣勢」,又順著這三個字母,好不容易找出「殺馬特」這三個字。


「殺馬特」就此在世界上誕生!


在大多數人眼中,殺馬特的形象通常是這樣的:


五顏六色的怪異髮型,誇張的濃妝和眼線,前衛個性的穿著打扮。


最為標誌性的要數被誇張到極點的燙髮造型,這是融入殺馬特文化的通行證。


羅福興早期造型


一開始,羅福興通過QQ空間、百度貼吧,甚至漂流瓶,招攬來了最早的幾十個參加者,建起家族QQ群。


很快,通過QQ空間,殺馬特這概念迅速引爆了小鎮青少年群體。


連羅福興自己都沒想到,殺馬特會成為一種潮流。


那些極端誇張的造型、前衛個性的服飾,讓那個審美選擇有限的年代裡,給了很多年輕人抗拒主流審美的自由與衝動,他們認為這樣很「酷」,於是越來越多殺馬特開始出現擴散。


參加今年聚會的殺馬特們(圖源:藍字計劃)


很快,殺馬特出圈了。


標榜著時尚和另類的殺馬特們,在 2008年的網絡上不斷試圖挑戰著人們的主流審美。


驚世駭俗的審美當然難以被輕易認同,因而當時的輿論環境普遍對殺馬特並不友好。


在當時的貼吧或是論壇上,很容易見到殺馬特被暴打的熱帖。對於殺馬特的敵視嘲諷侮辱,是當時網際網路輿論的主流論調。



但,我們想想。殺馬特們又到底做錯了什麼?


似乎,沒有人關心這個答案。


殺馬特就此淪為網際網路文化鄙視鏈的最底端。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了解到殺馬特,都是始於這股「反殺」浪潮中。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那些殺馬特青年們,為何要玩殺馬特?

為什麼要玩殺馬特?


實際上,這些曾經或依然殺馬特的青年,大多數都有過一個共同的身份:


廠弟、廠妹。



他們大多出身農村,是留守兒童出身,因為家境等原因,十二三歲就輟學出來打工。一天幹十幾個小時,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兩天。


別的孩子還在讀書的年紀,他們卻為了要掙錢討生活,在流水線當一個機器人,日復一日。


其實這也是「殺馬特」們的特點:


大部分是最底層的工人,普遍也沒什麼文化,做著最辛苦的勞力工作。


以殺馬特教主羅福興為例。


他從小被外公帶大,初一就輟學,靠著一張假身份證進入工廠,成了流水線工人。


在工廠裡的生活只有枯燥乏味和疲憊不堪來形容,那時,每天最讓他開心的事就是下班後,泡在網上與其他殺馬特成員聊天。



羅福興談人生第一次戀愛,就是在QQ上,對方是一個大他一歲的揭陽女孩,每次打開QQ,女孩都會問他在幹什麼、吃飯了沒。這是一份難得的溫情。


2006年,老家梅州地區網吧的收費3塊錢一個小時,在電腦前坐個一天,總得花個五六十。羅福興在掏空零花錢以後,開始小偷小摸。


一開始,他把村子裡的狗毒倒,賣給狗販子,一隻狗可以賣200塊,玩不了兩天就沒了。直到村裡無狗可偷,他開始批量偷汽車後視鏡。


這東西容易得手、遍地都是,價格也還不錯,最多的一晚,他試過賣到一萬多。


由於身板子比較弱小,羅福興只能雙手抓住後視鏡,將整個身體重量都壓上去。一般情況下,十幾秒就能得手。在汽車的警報聲中快速逃離,最後以二三百塊的價格,賣給附近的汽修店。


偷後視鏡「發家致富」,給了羅福興逃離校園的勇氣。羅福興如今身高170,體重只有90多斤,童年的時候更加瘦小,那時,同班有幾個同學沒事就揍他玩,比如用腳踩在羅福興的手指上,然後轉動身體。


羅福興的新造型


羅福興求助過,他向老師訴苦,老師嫌他成績太差,把他丟到最後一排,和苕帚、垃圾桶待在一起。他想告訴家人,卻發現除了母親沒人會理他,而他幾乎見不到每天忙於打工的母親。


後來,他拿了一把菜刀放在書包裡,再被欺負的時候,他想起了那把刀,但他沒敢拿出來。


他害怕。


被毆打、被欺壓,受盡侮辱,是殺馬特們的共性。成為殺馬特之前,這些孩子無一不被毆打欺壓過,由此帶著暴烈的報復欲。但是,他們身上的懦弱與自卑,讓這些報復念頭從未得到實現。


這兩個蜘蛛網,羅福興說象徵著禁錮


曾經的殺馬特程培根,初中時也常常被摁在廁所暴打,每天回家路上,他都擔心自己被收保護費。和羅福興一樣,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根本指望不上。


那個時代,留守兒童們都在經歷著自己的江湖人生。這些孩子裡,被打的不只是羅福興,把菜刀嚴嚴實實地裹在書包裡的,也不只是羅福興。


每一個殺馬特的背後,都有一個成為殺馬特的理由。


16歲出來打工的 Lisa ,對她來說:


(殺馬特)就是把自己外表打扮得很強硬,就像刺蝟一樣。


出來打工時年紀很小,弄個頭髮,給人感覺有點社會人的樣子,就不會受欺負。



白飛飛出來打工的時候,身邊沒有朋友,工廠的生活讓她一度感到很抑鬱。


可自己的母親不僅沒能給她安慰,反而只是在身後督促她拼命掙錢。


她說自己一度想過要自殺,甚至專門去網上查了安樂死的藥物。


歸根究底,鏡頭下的殺馬特們——不過是一群渴望用怪異裝扮來尋找認同感的小鎮青年罷了。


他們的身份不是殺馬特,而是留守兒童、底層青少年。


所以,你憑什麼要去diss他們?


2300萬留守兒童


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或許是來自社會的關懷。


2017年,北京上學路上公益促進中心發布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全中國完全留守兒童數量約1000萬,缺父留守兒童約1100萬,缺母留守兒童約200萬,總共2300萬。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


殺馬特的誕生,與留守兒童所經歷的灰色童年有很大關係。


很多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但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價值觀、道德等方面的引導,成長中也缺少父母感情上的關心和愛護,極易產生行為偏差、心理適應不良、道德感差等問題。


可以說,留守兒童無比需要關懷。


如何幫助他們,儼然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所幸,隨著現代社會公益組織力量的壯大,已經有人在關注著這個群體。


在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籌款平臺騰訊公益上,有很多關愛留守兒童以的公益項目。


2020年8月12日,重慶市潼南區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騰訊公益發起了一個叫「伴留守兒童成長」的項目,主要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疏導、學業輔導、安全指導、道德教育、行為規範指導、社會融入等多方面專業服務,解決留守兒童面臨的安全意識缺乏、行為偏差、道德感差等問題。


圖源:騰訊公益


該項目已經獲得8009份公眾捐款,籌得捐款17萬餘元。


另一個叫「守護鄉村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的高效連接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有4.9萬愛心網友捐助,獲得籌款63萬餘元。


圖源:騰訊公益


近年來,以騰訊公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益平臺不斷進行嘗試,在「捐贈信息透明」「慈善組織成長」「社會治理體系優化」等方面,給社會公益指出了新方向。


騰訊基金會官網公開披露的年報顯示,2010年全年捐贈收入為74119759.15元,而2015年這一數字為479769485.17元,5年間增長5.4倍。


99公益日啟動儀式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表示,力圖做到每一筆捐款透明化。愛心者從捐款那一刻開始,就會不斷收到反饋,得知資金的去向。他們仿佛可以看到自己的那筆捐助,在一個透明的玻璃世界裡旅行。


若留守兒童和青少年們得到足夠的關愛,他們就不會像羅福興那樣時刻提心弔膽,打扮成外表嚇人的殺馬特,裝作「社會人」來保護自己。


結語


殺馬特到底是什麼?


羅福興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因為這群來到城市的孩子沒有別的選擇,他們沒辦法選擇房、車,沒辦法選擇高薪的工作,只能選擇成為殺馬特。


玩不了車、玩不了房,只能玩頭髮。


這是反叛的方式,目前底層的上升通道幾乎是存在關閉,因為沒有文化沒有背景他們沒有什麼上升機會,同時因為小時候缺乏關愛教育,才會產生的群體,就算沒有殺馬特也會有其他貌似殺馬特的群體。


剪去頭髮後,羅福興覺得自己「背叛」了殺馬特


那些從農村中來的孩子,將青春留在了工廠裡,用頭髮武裝自己,用「非主流」傷感情歌撫慰內心,農村老家他們不願回去,而城市又不屬於他們。


而嘲笑著殺馬特的都市打工人,也曾來自小鎮或縣城,他們的青春在大學和996的網際網路工廠中度過,他們用新款的蘋果手機、AJ鞋、Champion衛衣武裝自己,聽民謠說唱和搖滾樂讓自己的精神不顯得貧乏,他們同樣回不去生養他們的小城,而北上廣的大廈和繁華又屬於誰?


李一凡執導,騰訊新聞出品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


說到底,在中國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在我們的審美和話語都逐漸被網際網路信息流割裂的今天,有誰不是時代巨浪上的一抹水花?


殺馬特文化崛起的背後,是無數留守兒童和小鎮青少年的迷茫與痛苦。


而殺馬特走向消亡的背後,則是一群人在時代變遷中的不知所措。

相關焦點

  • 郭敬明力保划水選手晉級,薛琮霖登臺diss:憑什麼?我對你很失望
    有的選手十分優秀,有的選手十分敷衍,還有的選手怒氣衝衝,直接上來質疑導師,這不,郭敬明就被選手當場diss了。薛琮霖曾經很崇拜郭敬明,因為他看過郭敬明的節目,覺得他和很多導演不一樣,觀點比較獨特新穎,但這次卻令他失望了。作為選手這麼diss導師,有點不禮貌,而且是在這種選拔場合,就不怕導師淘汰嗎?這位選手真是勇氣可嘉啊!
  • 殺馬特我愛你
    於是,就有了現在這樣的《殺馬特我愛你》——殺馬特自述的個人史、精神史。01 當「殺馬特」的那一刻,他們很快樂起初,很多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去看《殺馬特我愛你》,但看到最後都沉默了。或多或少,殺馬特的某些話也打動了他們。是時候,我們也該放下有色眼鏡,去重新認識殺馬特。
  • 「殺馬特,我愛你」
    直到後來拍了殺馬特,我才明白殺馬特的群是很難進的。他們的群分兩種,一個審核群,一個正式群。審核群我們就進不去,你需要有殺馬特的髮型,還要有殺馬特的審美,你QQ空間裡還得有火星文等殺馬特的各種裝備。我拜託三教九流的各種朋友幫我找殺馬特,大概四五年都沒找到,沒有任何回應。
  • 殺馬特從未消亡,只是變成了「鬼火少年」
    乍一看,還頗有幾分當年殺馬特的非主流神韻。不知是不是某種巧合,2012年之後,殺馬特逐漸跟火星文、山寨混搭,漸漸從主流視野中消失殆盡。2013年,隨著山寨鬼火摩託的大量湧現,鬼火少年漸漸出沒在山嶺之間。鬼火少年之所以「鬼火」,其根源就是胯下的鬼火摩託。
  • 小智diss王思聰是什麼梗 小智diss王思聰火了!
    小智diss王思聰是什麼梗?小智diss王思聰火了!在1月8日曝出了這個消息,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   小智diss王思聰是什麼梗?   小智表示:有人說我給王思聰跪了一個點,他才原諒我?他是個什麼東西啊?我給他跪一個點!
  • 再見,殺馬特
    最近抽空看了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作為一部見證亞文化覆滅的紀錄片,會有特別的歷史地位。對于澄清外界的誤解,做了很多工作。推薦大家去看看。從歷史角度來看,改開到入世以後這種亞文化的滋生是必然的,這種亞文化被城市的市民階層所排斥,被打壓,以至於夭折,讓人遺憾,也許看看嬉皮之後的雅皮就知道,那樣的時代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但同為打工人,我們需要理解他們,或者說,我們要重建某些共識。
  • 吳昕,我們為什麼diss你,你心裡沒點數嗎?
    最關鍵的一句來了:「你們憑什麼這麼diss我!」 (這個表情,真讓人害怕)先是一句:「我晃礙你什麼事了?」然後又祭出經典的:「憑什麼這麼diss我」說白了吳昕來來回回就那麼一套:關你屁事。你行你上。既然說到演技,吳昕問「憑什麼這麼diss我」,那我就告訴你憑什麼。這是吳昕2011年客串《傾世皇妃》時的表現↓↓↓
  • 「殺馬特」傷心故事
    十年後,安小蕙出現在紀導演李一凡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裡。李一凡說,一開始以為「殺馬特」是倔強的嬉皮士,後來發現只是年輕工人疲憊時的消遣。他們都是他以前沒拍成的留守兒童。在3塊錢一晚的溜冰場內外,「殺馬特」們喝酒、打架、找男女朋友。等到次日天亮,多數人會把尖聳的頭髮放倒,洗軟,回到流水線做沉默的打工人。被誇張打扮和機械的重複勞作包裹住的,是他們各自的傷心。
  • 殺死那個殺馬特-中國殺馬特消亡史【上】丨文末福利
    李一凡是四川美術學院的一名老師,他走入了殺馬特的世界,並拍出了這一部豆瓣8.7分的高分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這部紀錄片,了解這個關於小眾審美與社會主流審美衝突故事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這是殺馬特消亡史的上篇,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小編我就抓緊出下篇了!
  • 中國殺馬特簡史:網絡第一家族殺馬特現在都去哪了?
    今天你所能回憶起的典型殺馬特照片,不少是在2元/小時的縣城網吧拍攝。像素劣質的攝像頭下,殺馬特青年單手託腮,酒紅色長髮遮住半張臉,憂傷和疼痛感「逆流成河」。隨後的幾年,隨著文化基礎設施的鋪設完畢,殺馬特快速風行,並成型一種青年亞文化。不過要說到這種成型文化的創始人,算得上網際網路的一大懸案了。在百度輸入「殺馬特創始人」,搜索界面底部的「相關搜索」,你至少可以看到四個名字,他們分別是安子軒,羅福興,李小凱,楊子浩。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具體信息,除了這幾年頻繁出鏡的羅福興,網際網路不會給你多少資料。
  • 殺馬特的烏託邦身體
    上一次對「殺馬特」的集體凝視來自於一場「自上而下」的討伐。那些自認為比殺馬特更加「高級」的年輕人在網絡甚至於在現實中,對殺馬特不遺餘力地進行著圍剿,將他們貶低為「窮醜卻自我感覺良好的loser」, 以至於出現在紀錄片中進行講述的面孔,大部分都剪去了張揚的頭髮,回歸了普通人的裝扮。「家族」成員之間的外在標識不再,只剩下一個又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平凡個體。
  • 人人都可以是「殺馬特」
    如果我們要用「殺馬特」(smart)稱呼誰,這人會是什麼模樣?——濃妝,五顏六色的頭髮,佩戴著滿滿一身配飾。10 年前,中文網際網路曾發生過針對他們的「肅清行動」,10 年後,2019 年 12 月,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在廣州時代美術館上映,片中編輯採用了 915 段工廠流水線、工人生活手機視頻,並請 67 名「殺馬特」口述經歷——他們絕大多數人是輟學離鄉的農民工。
  • 殺馬特都去哪了?
    他們有著從未說出口的秘密———— 《殺馬特我愛你》(2019)  某天,殺馬特好像突然就銷聲匿跡了。 大家紛紛上網搜索: 「為什麼殺馬特消失了」?你聊天聊不了,要錢沒錢你能進入哪個圈子?最終只有這個圈子能收留你。
  • 被獵殺的「殺馬特」:只因貧窮是「原罪」
    非主流、火星文、殺馬特……這些詞語是否也出現在你的年少回憶裡?讓他們感覺想跟你交朋友,感覺你很獨特。就算別人罵自己兩句也有人跟自己說話啊,只要有人願意跟自己說話,無所謂啊。」「頭髮讓人覺得,我們是自由的,我們是個性的,是跟別人不一樣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一開場,沒有想像中的強視覺衝擊的畫面和以人物視角切入的主線故事,只有一個個曾經的殺馬特,平視著鏡頭講述著各自迥異又相似的經歷。
  • 曾經火爆的殺馬特,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關於殺馬特,相信每個80後90後都並不陌生。但也有很多人對殺馬特有偏見和誤解,今天,唐唐就帶大家來看看真正的殺馬特是什麼樣的! 2007年左右,社會上開始出現這麼一群人。
  • 說什麼殺馬特,他們不過是你我身邊的打工少年
    因為他們是有一套程序的,你必須先進審核群,由管理員翻看你的qq空間,看你的頭像,看你發過的所有東西,還要讓群友來點讚認可,直到認定你是真正的殺馬特後,才會放你進入正式群。如果只是下載網絡圖片來冒充的話,是很容易識別的,根本混不過去。」在這些殺馬特成員的qq相冊中,李一凡看到的是一個已經消失的奇幻帝國。
  • 誤解,獵奇,共情:《殺馬特,我愛你》放映與對談
    2月6-7號48小時的時間裡,蒙太奇平臺將免費展映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
  • 殺馬特,對夾縫生存的悲壯突圍
    《淹沒》這種進入現場、紮根現實的「肉身體驗」精神,當然也延續到了《殺馬特,我愛你》的拍攝中。他歷時數年跟蹤、接觸、記錄、拍攝殺馬特,完成了對67個殺馬特的採訪及11次網絡採訪,購買、觀看了917段殺馬特的自拍視頻。這三種素材有機地融合成了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的內容。
  • 殺馬特,中國打工少年的保護色
    2009年7月16日,百度「魔獸世界吧」,出現了一篇題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正文只有「RT」兩個字母,也就是「如題」的意思。賈君鵬究竟是否真有其人,已經不再重要,一場瘋狂的創作巨浪就此開始,「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迅速喚醒了一代人的共情。值得玩味的是,直到2020年,這個帖子下仍有窸窸窣窣的回覆,從未間斷過。
  • 殺馬特創始人:我想為殺馬特家族正名,我們不是奇怪的人
    小編每天都會帶給你不同的娛樂資訊。如有任何意見,請在下面正面評論。小編的每篇文章都會仔細閱讀。那麼這期的內容就是:殺馬特創始人:我想為殺馬特家族正名,我們不是奇怪的人如今,一提到"殺馬特",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只是一副赤橙黃綠藍紫的爆發力頭型,厚斜劉海遮半面,濃妝豔抹相伴,豆鞋小腳褲,硬生生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