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因為有著100多名影視明星加盟和主旋律的基調加上尚佳的整體質量,成為國慶檔當之無愧的"一哥",或許還有著極大的希望成為本年度的票房冠軍。
《我和我的家鄉》一共分別5個段落,匯集了中國電影界最有號召力的5組喜劇人,單拎出來其中的任何一組都是可以在任何檔期"橫著走"的存在。
但是這5個小品,5個段落中,卻只有一個段落是靠著一個人完全撐起來的。足見這個人在中國電影界和中國喜劇界的地位。
這個人就是《我和我的家鄉》第一個小品《北京好人》中的葛優,其餘的4個段落的主要演員都至少在兩個以上。
《天上掉下個UFO》的主要演員是《唐人街探案》的劉昊然和王寶強雙人組加上黃渤,《最後一課》的明星最多,主要是範偉和徐崢,《回鄉之路》是鄧超和閆妮挑頭,《神筆馬亮》是《開心麻花》組的沈騰和馬麗這一對金字招牌。
這4組基本上就是近些年中國喜劇屆真正的大腕級別人物,他們每個人都撐起了觀眾這麼多年的笑容。
那為什麼其他的小品,都是成對,成組的明星出現,《北京好人》這個小品,只是葛優一個人挑大梁呢?
因為葛優值得!看看葛優的履歷,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3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最佳男主角獎,第1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葛優都成果頗豐。特別葛優1994年憑藉著《活著》,成為在坎城封王的中國演員第一人。
這些冰冷的獎項如果換成一部一部有血有肉的角色就是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裡的李冬寶,葛優的電視劇作品並不多,但是卻部部深入人心。《編輯部的故事》是葛優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而葛優的電影作品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20年代,幾乎每個時期都有著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
1994年的《活著》中的福貴,1997年《甲方乙方》中的姚遠,2000年《大腕》中的尤優,2003年《手機》裡的嚴守一,2004年《天下無賊》裡的黎叔,2010年《讓子彈飛》中的馬邦德,2014年《一步之遙》中的項飛田,2016年《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陸先生。
這些角色陪伴了我們20多年,讓人們看到了葛優不同的可能性,和表演才華!不同的年代,葛優塑造了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也都有著他極具個性的人物特點。
葛優曾經是馮氏喜劇的御用演員,這一段經歷也讓他在喜劇的表現上將他獨有的風格融入到了他每一部的喜劇電影中,《我和我的家鄉》中的《北京好人》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葛優的個人風格。
張北京這個人,嘴貧,愛耍小聰明。就連影片中的劉敏濤也在影片中吐槽,您就別貧了。
所以《北京好人》中的張北京融合了葛優那麼多部喜劇在觀眾心目中積攢的印象,這些印象也讓他可以一個人非常完美的撐起《北京好人》這個小品,這是對葛優從影35載,演喜劇25載最好的褒獎。
而《北京好人》作為《我和我的家鄉》開場還是非常的完成了打響頭炮的任務,將《北京好人》放在第一個也是所有的喜劇從業者對葛優江湖地位最好的認可。
雖然現在以陳思誠為主的《唐人街》宇宙是近些年風頭無二的一種喜劇風格和喜劇陣容,徐崢以人在囧途系列大展拳腳,開心麻花以一部部既催淚又有深意的喜劇讓人們看到了沈騰的才華和喜劇的另一種形式。
但是中國喜劇界肯定有著葛優的一席之地,這是葛優獨特喜劇風格和才華為自己在觀眾和電影界留下深刻印象最好的證明。
在本世紀初,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曾經硬扛過一個廣告,百事可樂那一邊請了包括周杰倫、蔡依林在內的華語樂團最具號召力的一眾明星,而可口可樂這邊僅僅請了葛優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足見葛優當時在商家眼中的價值和個人號召力。
即使在如今這個時代,各路流量層出不窮,但是作為一個有著眾多代表作的老戲骨,葛優永遠都不會被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