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紀念展 謝飛:好電影應該帶給觀眾啟示

2020-09-10 1905電影網

| (1/9)

1905電影網訊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此次活動還有許多重磅嘉賓到場支持,包括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明,吉林省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劉威,以及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評委會主席丁蔭楠,導演丁震。

《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今年恰逢《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特別邀請了謝飛導演出席,可謂機會難得。

謝飛首先談到了影片對於原著的改編,《本命年》改編自著名作家劉恆的小說《黑的雪》,據他回憶,影片原本打算沿用「黑的雪」作為片名,但開拍之後北京始終沒下雪,於是姜文建議將片名改為《本命年》。

在出演《本命年》之前,姜文已經憑藉《芙蓉鎮》《紅高粱》《春桃》等口碑之作嶄露頭角,演技實力頗受認可,謝飛表示:「《本命年》中的李慧泉可能是最貼近姜文生活環境的一個角色。」為了演好角色,姜文特意跑到東大橋和三裡屯的集市與商販打交道,了解他們的境況。

在當年,《大眾電影》雜誌評選的「百花獎」中,《本命年》位列三甲。謝飛認為,《本命年》能受到廣大觀眾青睞的重要原因在於,對人性的複雜狀態的剖析,懲惡揚善。影片以冷靜寫實的方法展現了主角李慧泉的心態變化,他在善與惡,好與壞之間的掙扎和困惑,他既是強者,某些方面他也是弱者,總而言之,他是一個複雜又真實的人物。

此外,主持人就經典電影的藝術價值進行了探討,謝飛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片子真實地表現了生活中的人,以及他們身上的複雜性,通過這種描述又深挖出來很有意義的主題思想,使得觀眾看完有啟示,去過更好地生活,追求更好的人生價值,而不是副作用,這部電影生命力挺長,對我來說很欣慰。」

現場有年輕觀眾提問關於從事電影行業的建議,謝飛真誠地回答道:「青年人遇到了比我們更好的時機,但是誘惑也特別多,要想讓影片獲得更多觀眾,內容的掌握能力和技能永遠是藝術學生必須要扎紮實實打好的基礎,而不是只圖形式上的一時之新。」

中國長春電影節自1992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28年深耕不輟,秉持著「高群眾關注度參與度、高質量為電影人服務、高效能為影視文化產業助力」的特色。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主題仍然是「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對於重新理解電影、走進電影,提升中國電影凝心聚力進行積極探索。

相關焦點

  • 導演謝飛:好電影應該帶給觀眾啟示
    時光網訊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行《本命年》三十周年紀念活動 導演謝飛:好電
    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 《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導演謝飛回憶姜文改片名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特別邀請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
  • 謝飛:本命年再議《本命年》
    坐在電影院裡欣賞悲劇,有時候比欣賞喜劇更加溫情脈脈。《本命年》不是撓觀眾胳肢窩的東西,也不是擠觀眾眼淚的東西。然而,難道真的沒有人能夠體味一種善意綿綿的優雅的憂鬱嗎?難道真的沒有人能夠咀嚼一種極有分寸的斯文而恬然的哀傷嗎?我不相信!否則,我不僅為謝飛難過,也將為自己臨風一泣。」作家劉恆曾於1990年他的本命年——馬年寫下這樣一篇講電影《本命年》的文章。
  •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行《本命年》三十周年紀念活動
    《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在出演《本命年》之前,姜文已經憑藉《芙蓉鎮》《紅高粱》《春桃》等口碑之作嶄露頭角,演技實力頗受認可,謝飛表示:「《本命年》中的李慧泉可能是最貼近姜文生活環境的一個角色。」為了演好角色,姜文特意跑到東大橋和三裡屯的集市與商販打交道,了解他們的境況。
  • 度新春 聊京味:聽謝飛講《本命年》那些往事
    2月5日晚,謝飛導演做客「首藝聯」直播間與觀眾雲交流,聊他熱愛的電影和他感知的「北京味道」。姜文改名《本命年》成就謝飛和劉恆在本命年獲獎的一段佳話《本命年》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電影講述經過勞動改造,犯人李慧泉(姜文 飾)刑滿釋放,他回到了從小生長的胡同。
  • 謝飛:希望電影人更尊重文學,電影節培養很多愛好者
    從1983年到2000年,謝飛平均三年拍攝一部影片,而且幾乎每部作品都獲獎。電影節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熟悉得不得了的盛會。謝飛說,電影節的本質是一種文化交流,它是非營利的,是為了真正的電影愛好者而辦的,他認為大家應該關注電影本身,提供一些能讓大家看到更多電影的機會。
  • 想當年丨謝飛談《本命年》:這是我對當時社會的思考
    《本命年》當年內地公映時的海報。今年9月,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 劉恆對謝飛導演本人也非常認可與推崇,「《本命年》不是擾觀眾胳肢窩的東西,也不是擠觀眾眼淚的東西。然而,難道真的沒有人能夠體味一種善意綿綿的優雅的憂鬱嗎?難道真的沒有人能夠咀嚼一種極有分寸的斯文而恬然的哀傷嗎?我不相信!否則,我不僅為謝飛難過,也將為自己臨風一泣。」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清華大學教授汪暉,當年也曾撰文參與到影片的討論中去。
  •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謝飛 暢談創作理念
    來源:吉網9月9日下午,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在長春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行,放映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今年恰好是該片在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謝飛導演也來到現場,暢談自己的創作理念。
  • 導演謝飛:我們都是在文學的肩膀上拍出好電影
    謝飛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謝飛說:「《本命年》中的李慧泉可能是最貼近姜文生活環境的一個角色。」為了演好角色,姜文特意跑到東大橋和三裡屯的集市與商販打交道,了解他們的境況。謝飛認為,《本命年》能受到廣大觀眾青睞的重要原因在於,對人性複雜狀態的剖析,懲惡揚善。影片以冷靜寫實的方法展現了主角李慧泉的心態變化,他在善與惡、好與壞之間的掙扎和困惑,他既是強者,某些方面他也是弱者,總而言之,他是一個複雜又真實的人物。
  • 謝飛: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寫好人物 電影體制改革需要法治化、市場化
    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此外,在當年《大眾電影》雜誌評選的「百花獎」中,《本命年》位列三甲。
  • 電影天地大有可為
    趙濱 攝「感謝如期舉行的長春電影節,讓年輕觀眾有機會看到我30年前的電影《本命年》。」9日下午,在長春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活動中,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飛坦言,《本命年》是上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當時人們思想解放、文學創作類型豐富成就了電影繁榮。《本命年》曾榮獲第14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
  • 《本命年》上映30周
    時任北京電影學院老師、剛從美國學術訪問回來的謝飛觀察到這一現象,決定將這種社會情緒捕捉在自己的新電影中。不過,不同於當時受觀眾追捧的喜劇,謝飛在讀完作家劉恆的小說《黑的雪》後,便堅定地將自己的這部電影定下了黑暗、幽冷的悲劇底色。
  • 取名本命年,神來之筆
    前二天看到了一則新聞,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用本命年來概而括之,一語中的,高妙無比。我也是在本命年看的這部電影,當時也是初入社會,有意選擇了此片。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些場景依然活躍在頭腦之中。
  • 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現場 張瑤 攝「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現場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9月9日電 (孫博妍)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
  • 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視頻:導演謝飛:電影節不只是走紅毯 多給各類影片提供展映機會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9月9日電 (孫博妍)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活動在長春舉行。出席活動的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要敢於表現真實,做有意義、有啟示性的影片。
  • 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活動在長春舉行。出席活動的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要敢於表現真實,做有意義、有啟示性的影片。此次展映是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 「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本命年》
    分享筆記之----《 本命年 》 謝飛著名 「 第四代 」 電影人謝飛導演的影片 《 本命年 》,也是謝飛導演自己拍攝的第三部長片劇情電影。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謝飛導演在影片 《 本命年 》中,注入了自身對於
  • 《本命年》之後,第四代電影落幕,本命年還會有,可青春早已不在
    《本命年》劇照在長達108分鐘的電影裡,導演謝飛通過對李慧泉及其同代人的生活寫實,詮釋了當時背景下年輕人極度空虛、,李慧泉深知自己應該做這個年齡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儘管他還沒有找到存在的價值和做事的意義,但他還是聽從了羅大媽和民警的安排,這是年齡促使下的隨波逐流,也是李慧泉精神上的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