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希望電影人更尊重文學,電影節培養很多愛好者

2020-09-11 新京報Fun娛樂

謝飛導演。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11日,在第15屆長春電影節,年近八旬的老藝術家謝飛接受新京報記者的採訪。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謝飛導演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向世界傳播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從1983年到2000年,謝飛平均三年拍攝一部影片,而且幾乎每部作品都獲獎。電影節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熟悉得不得了的盛會。謝飛說,電影節的本質是一種文化交流,它是非營利的,是為了真正的電影愛好者而辦的,他認為大家應該關注電影本身,提供一些能讓大家看到更多電影的機會。

從1992年開始舉辦、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長春電影節,今年已經是第15屆,這期間還特別舉辦了「對話大師」——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作為本片的導演,謝飛對這個頗具活力的電影節很有感情:「這幾天看了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的博物館,非常親切,那些60年代的片子,我們這代人,人人都看過。我當時提一個觀點,如果把1949年以來的最流行的10首電影插曲列出來的話,至少7首是長影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都是在這裡誕生的,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又有豐富成果的長春電影廠,其實有大量的電影資源來供大家欣賞,我也希望能用電影節的方式把長春電影、吉林電影、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其實在東北有很多年輕愛好者,有才華的人,他們需要更多機會拍電影。電影節培養電影愛好者,培養電影市場,培養有天賦的青年電影人,電影節應該起這個作用。」

謝飛導演。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前段時間,由青年導演宋文執導的《抵達之謎》在內地上映,截至目前共收穫2540萬票房,謝飛作為本片的監製,這些年也一直致力於對青年導演的提攜與幫助,謝飛稱青年導演要重視機會,哪怕可能會有困難、會有失敗也要抓緊機會拍自己第一部作品,持續下來還要堅持拍攝,堅持創作,現在市場上還是非常缺好劇本的。謝飛說:「我希望年輕的影視人要專注於自己的職業,同時要相信文學,要相信好的編劇,也希望好的編劇出現。其實,我們都是站在文學的肩膀上攀登,無論謝晉導演還是現在的導演,都是站在文學的肩膀上拍出好的電影。就像我,我特別感謝作家劉恆的作品(謝飛執導的影片《本命年》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是人家想的故事,人家寫出來的,我只不過換了個形式再現,結果光芒都成我的了。」謝飛再三強調,創作者一定要尊重內容,尊重文學。>>>《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導演謝飛回憶姜文改片名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導演謝飛:我們都是在文學的肩膀上拍出好電影
    謝飛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在一些年輕人的介紹下,謝飛註冊了豆瓣,享受網絡記錄和交流的樂趣。中青報·中青網:您覺得如何在新時代,培養中國電影新力量?謝飛:青年人遇到了比我們更好的時機,但是誘惑也特別多,要想讓影片獲得更多觀眾,內容的掌握能力和技能永遠是藝術學生必須要扎紮實實打好的基礎,而不是只圖形式上的一時之新。
  • 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活動在長春舉行。出席活動的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要敢於表現真實,做有意義、有啟示性的影片。此次展映是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 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視頻:導演謝飛:電影節不只是走紅毯 多給各類影片提供展映機會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9月9日電 (孫博妍)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活動在長春舉行。出席活動的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要敢於表現真實,做有意義、有啟示性的影片。
  • 第四代導演謝飛寄語年輕影人:多做有啟示性的影片
    「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現場 張瑤 攝「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三十周年特別展映」現場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9月9日電 (孫博妍)9日,「對話大師——謝飛導演作品《本命年
  • 電影天地大有可為
    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謝飛導演在現場與大家溝通交流。趙濱 攝「感謝如期舉行的長春電影節,讓年輕觀眾有機會看到我30年前的電影《本命年》。」9日下午,在長春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活動中,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飛坦言,《本命年》是上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當時人們思想解放、文學創作類型豐富成就了電影繁榮。《本命年》曾榮獲第14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
  • 獨家專訪丨著名導演謝飛:網絡電影會成為主流電影的一部分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消息(記者 譚琦)「在陽光沙灘上觀賞北極寒冬的電影,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愜意。」著名導演謝飛在出席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時,就對海南留下深刻的印象。從2018年至今,謝飛擔任了前兩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顧問,參與了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活動。「我看著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一步步地成長起來。」
  • 謝飛、李少紅、王小帥…「四代導演」齊聚鄭州,探討中國電影的發展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記者 鄭超/文 記者 時碩/圖9月24日下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節執委會論壇部承辦的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在鄭州舉辦。據了解,本次開幕論壇的主題是——全面奔小康 共築電影夢:現實主義的光輝與電影機遇。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文學改編實驗室」:構建文學向電影的烏託邦
    12月5日啟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在三亞的椰林中搖曳著光影。而作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一個聯動性事件,「文學改編實驗室」業已發出信號,邀請志同道合者,構建一個讓文學向電影充分發酵的烏託邦。在多年的電影節運營管理經驗中,李穗積累了很多對行業現狀的思考,並敏銳地察覺到,很多問題是現有的平臺、現行的機制無法滿足的。比如,如何找到更好的文學文本,並把它變得更工業化一些,在內容輸出上增加價值感。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進一步拓展自身對電影產業的促進作用,增加了更加多元、新鮮的元素,這其中就包括新生的「文學改編實驗室」。
  •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謝飛 暢談創作理念
    來源:吉網9月9日下午,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對話大師」在長春萬達影城歐亞新生活店舉行,放映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今年恰好是該片在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謝飛導演也來到現場,暢談自己的創作理念。
  • 長春電影節閉幕,「用電影節把東北電影的老傳統恢復起來」
    「長春元素」凸顯,主旋律電影將「更貼近普通觀眾」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建廠75周年。在昨晚的頒獎禮上,「長春元素」、「長影情懷」不勝枚舉。文藝片《春潮》,成為本屆「金鹿獎」最大贏家。導演楊荔鈉本就長春人,此次她還獲得了最佳編劇獎的提名。
  • 導演謝飛:好電影應該帶給觀眾啟示
    時光網訊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教育:謝飛,賈樟柯等導演對談
    這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又看到國內電影越來越成為各個城市、各個省份文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們看到了很多電影節,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電影學院,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創辦電影學院或者在電影學院擔任了很多年領導、專家的老師們,我想先作為一個破冰的問題,我們先探討一下我們一南一北兩個電影學院,我們怎麼能把我們現在需要什麼樣的電影學院這個話題作為一個破冰的話題,先從謝老師開始。
  • 《本命年》紀念展 謝飛:好電影應該帶給觀眾啟示
    《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本命年》於1990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並一舉拿下傑出成就銀熊獎,成為第一部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現實題材中國電影。今年恰逢《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特別邀請了謝飛導演出席,可謂機會難得。
  •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行《本命年》三十周年紀念活動 導演謝飛:好電
    9月9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舉辦了謝飛導演經典作品《本命年》柏林首映30周年紀念展,邀請影片導演謝飛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索亞斌進行「對話大師」的映後交流,謝飛分享了許多關於《本命年》的創作背景和拍攝經歷,現場觀眾也十分積極踴躍。
  • 數夢雲聚願回顧 | 《蛇之擁抱》謝飛 x 王垚 師徒PK
    很多電影人覺得黑白攝影會讓自己的電影變得更高級,更有逼格。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謝飛:採用黑白方式才能把亞馬遜原始森林的迷幻、久遠和古老展示出來。不然導演可能會覺得藍天白雲或者綠色的森林並不符合他的想像。彩色片出現以後,還有導演用起黑白,我認為是藝術上的追求和處理。我的第一部電影也是黑白片。
  • 電影公開課回顧| 謝飛談「電影人生」
    1978年,謝飛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作為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執導了《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等多部榮獲國內外電影節大獎的電影。從影42年,謝飛平均三年一部影片,每片均獲得巨大反響,親歷時代重要節點也讓他的電影始終貫穿著哲理思考和歷史批判。
  • 謝飛:本命年再議《本命年》
    否則,我不僅為謝飛難過,也將為自己臨風一泣。」作家劉恆曾於1990年他的本命年——馬年寫下這樣一篇講電影《本命年》的文章。謝飛也是一匹馬,1942年那群裡的,是大劉恆一輪的老馬。1990年的那個馬年,謝飛攜《本命年》赴第40屆柏林電影節參賽,喜氣洋洋地捧得銀熊獎。《本命年》改編自劉恆的小說《黑的雪》,而那時劉恆的年紀,恰恰與「第五代」相當,作為「第四代」代表人物之一的謝飛與他差了一代人。
  • 賈樟柯、故土與一個屬於電影人的國際電影節
    他很忙,忙得連坐的時間都沒有,每天僅睡三四個小時,他與藝術總臨馬克·穆勒不停地穿梭於新聞發布會、映前映後觀眾交流、論壇大師講座、走紅毯接見電影人和宴會廳每個圓桌的輪番敬酒中,有一點時間就是不停地抽雪茄和發呆。他不停地忙碌的這個國際電影展,正是一個在自己祖國的故土上給予年輕電影人極大支持與幫助的電影節。賈樟柯是理解電影人的情懷的,但他更理解當下年輕人的難處。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啟幕 謝飛張藝謀賈樟柯文牧野四代導演聚首
    在吳京看來,和電影短暫的別離,造就了更渴望的觀眾,來自他們的壓力很大,但攀登者就是喜歡壓力,「因為它其實是對電影的巨大熱情和殷切希望,能推動電影向著遠方加速、再加速,擺脫『洛希極限特別節目邀請了中國電影發展中四位有代表性的導演謝飛、張藝謀、賈樟柯、文牧野,在訪談的形式中闡述了他們對電影藝術的堅守與執著。謝飛電影節比電影誕生晚了三四十年,大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上開始辦電影節。為什麼要辦電影節呢?
  • 大學生電影節線上電影大師班開講
    大學生電影節大師班排期時光網訊 北京國際電影節·第27屆大學生電影節隆重推出線上電影大師班,弗雷德裡克·懷斯曼、謝飛、是枝裕和、馬基德·馬基迪、克萊爾·德尼、萬瑪才旦等國內外知名電影導演傾情加盟,與大影節一同為廣大青年打造線上電影專業藝術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