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文學改編實驗室」:構建文學向電影的烏託邦

2020-12-14 編劇幫

12月5日啟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在三亞的椰林中搖曳著光影。


而作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一個聯動性事件,「文學改編實驗室」業已發出信號,邀請志同道合者,構建一個讓文學向電影充分發酵的烏託邦。


11月20日-12月20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聯合單向空間發起的「文學改編實驗室」,正面向華語原創虛構文學,徵集具有影視改編可能性、視覺想像空間的文學文本。


日前,編劇幫專訪「文學改編實驗室」發起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電影市場主管李穗,聊了聊這位年輕的「95後」策展人發起「文學改編實驗室」的初衷,以及圍繞這一海影節新物種的構想。


李穗


彌補商業性開發短板


「一直以來,在小說向電影轉化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開發上的矛盾。從小說到大綱再到劇本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必然的,這在商業體系當中就涉及到很大的成本投入,也就增加了這件事情是不是值得的顧慮。」「文學改編實驗室」發起人李穗如是說。


作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電影市場主管,每當做電影節創投有關的工作時,他都要閱讀大量的青年劇本,平均下來每年在600個左右。


「當我讀了大量的青年劇本,發現大家所關注的事情和文本樣態,每年都保持在一個平穩的區間內。但同時,又有一些疑惑產生在我的工作當中。比如說,青年導演的晉升之路一定要自己會寫劇本嗎?」


在多年的電影節運營管理經驗中,李穗積累了很多對行業現狀的思考,並敏銳地察覺到,很多問題是現有的平臺、現行的機制無法滿足的。比如,如何找到更好的文學文本,並把它變得更工業化一些,在內容輸出上增加價值感。


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進一步拓展自身對電影產業的促進作用,增加了更加多元、新鮮的元素,這其中就包括新生的「文學改編實驗室」。它要做的,是關於尋找一些在影像上具有可能性的文本,做前期孵化。徵選類型包括社會圖景、都市生活、家庭特寫、青春敘事、歷史現場,作品類型為華語原創虛構文學作品,篇幅及出版狀態不限。


「文學改編實驗室」的公益性質使它區別於電影節已有的創投板塊,卻又可預期地在商業邏輯上提高了文本孵化出來的可能性,並在某種程度上讓編劇和小說家們有了不同的創造的可能。


李穗


將理想主義者頭腦中的烏託邦進行具象化落地


疫情期間,當大多數生產活動停滯,人們被迫保持社交距離,文學愛好者、創作者有了大量的時間重新回到文字身上。在這期間,李穗也讀了很多小說。讀到很不錯的文本時,他就會思考如何將其與影像化做連接,這也是「文學改編實驗室」應運而生的感性因素。將散落的螢火捕捉到一起,匯聚成既能溫暖當下,又能透射未來的光。


「我們面向整個編劇和作家群體,尋找一起來做長久孵化的人。希望TA對生活周遭的一切保持著很高的敏感性,具有很好的文字駕馭能力,以及很強的共情性。從而讓最後改編出來的作品,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場域,向大眾釋放的一種能量,這個能量能在受眾當中產生呼應,最終變成一個很正向的東西。」李穗說。


每年都有一幫很有創造力的編劇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平臺上湧現、成長,通過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創投板塊取得商業成功的作品也不在少數;作為「文改編學實驗室」的聯合發起方,「精神補給為主旨的獨立書店」單向空間,不僅在繁華的城市生活中為愛書、愛閱讀的人提供一方精神居所,更凝聚了一批新銳作家。兩種創作力量在「文改編學實驗室」碰撞,勢必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在李穗看來,文學改編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就是找對人。藝術創作的核心,是人的表達欲望。所以把正確的人湊在一起,再難的事情都會成功。他的責任就是把正確的人聚在一起,讓故事自然發生。


據他介紹,「文改編學實驗室」每年計劃舉辦三期,春、秋、冬各一期,每期20天。「共同認同某一本小說價值的朋友,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對它進行再創作。某程度上其實是我們共同逃離當下,把這些極富創造力的人重新拉回到文字。某種程度上它就是一個撫慰心靈的烏託邦,希望這裡產生的作品能把這種感覺傳遞給更多人。」他把這個過程,形容成拋出一個信號,讓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聚會。


單向空間創始人之一的許知遠在今年早些時候曾聊過他對於未來書店的設想:提供多時空的更親密的場所,一切事都可以發生,你會越來越意識到一個有創造力的時代或一個浪漫的時代都是思想上的親密與肢體上的親密同時發生的時代,而且只有感官上的親密才會刺激更豐富的頭腦上的感受。


可以說,「文學改編實驗室」正試圖將理想主義者頭腦中的烏託邦進行具象化落地。


將行業扶持、影人孵化變成更常態的存在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國際電影節,伴隨著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海的建設,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已經進入第三年。實際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不僅僅是佳片雲集、星光熠熠的一周綻放,它的發展目標是「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



「文學改編實驗室」作為非主節期間電影市場的一個延展,意在打破電影節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把對行業的扶持、對影人的孵化變成更常態的存在。


「三期一共60天的周期,放在一年裡不算太長,放在一個劇本的開發周期裡更不算太長。所以我們不會嚴格地強調結果,比如必須在60天裡寫出一個劇本,或者完成一個大綱。而是希望經過60天的孵化會有一個雛形,明確它影視化改編的方向。因為實驗室本身和商業開發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希望它更自由,更注重創作過程和創作本身,它產出的東西更符合觀眾。」李穗說。


無論從「文學改編實驗室」孵化出來的作品呈現何種樣態,都會在每年年底舉行的海南國際電影節上做一個集中的展現,尋找後續商業性開發的可能性。「文學改編實驗室」也會秉持開放的狀態和大家一起互動,探尋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責編 | 火娃

相關焦點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在開場視頻致辭裡指出,如何將近年來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得失進行總結,對於主管單位了解專業評論、制定政策,為今後的學術研究提供資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工作。
  • 電影節上推介網絡電影,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憑這點值得點讚
    而作為電影產業最為重要的電影節,今年也承載著雙方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並不特殊的合作趨勢。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為了率先進行線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但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雲端化」是一個根本無法繞開的話題。電影節也根據今年特殊局勢增大了線上展映的比例、隨後北京國際電影節、長春國際電影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也都參考了線上線下共存的模式。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三亞舉行
    ,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尚林,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王豔梅,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春華,海南廣播電影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子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穆迪、副董事長王冬菊、總經理歐文濤及海南省委宣傳部、三亞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了發布會。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為網文IP影視化搭合作橋梁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6日消息(記者 周靜泊)12月6日下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自貿港網絡文學與電影發展論壇IP路演舉行。晉江文學、掌閱科技、番茄小說等知名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輪流登臺,為平臺籤約作者的優秀作品「吆喝」推介,多名網絡文學作者也上臺路演,向在場的導演、製作人、影視傳媒公司負責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論壇成為作者、網絡文學平臺、影視企業溝通對接的橋梁。12月6日下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自貿港網絡文學與電影發展論壇IP路演在三亞舉行。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發布,章子怡任形象大使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於12月5日至12日在三亞市舉辦,包含了開幕式、電影展映、大師班、H!Future新人榮譽、H!Action創投會、H!Market市場、專題論壇、閉幕式等多個主體活動。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選片、展映及與市場全面接軌的探索上又邁進一步,體現出更加多元、新鮮的元素,並使電影節這一平臺的服務性全面提升。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溫暖聚會 光影聚能
    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局之年,亦用這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海南開放新姿。專業活動體現電影節學術性「RCEP的籤訂對海南電影產業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時下IP(智慧財產權)改編面臨著怎樣新的挑戰和機遇?」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公布!4376部影片報名參展
    Market取景地國際推介會、網絡電影周、文學改編實驗室等版塊,推出全新升級的電影市場,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打造資源聚合的合作平臺。繼上一屆H!Action創投會成功舉辦後,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再接再厲,繼續為年輕創作者提供優質服務,此次邀請到的終審評委為著名導演、編劇曹保平,著名演員、導演陳建斌,著名文化評論學者、作家馬家輝,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編劇、導演梅峰。
  • 三屆而立,新興電影節如何打造IP品牌?|直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全球電影產業受到疫情的衝擊時,僅有兩年經驗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經住了考驗,在策劃與實踐中,培養出抗擊風險的能力。可以預測,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未來方向不僅是海南島和中國電影面向世界的新「門面」,也是聯動相關文經產業鏈的新「軸心」。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精選展映影片 打造「全島嘉年華」
    ,打造「電影節中的電影節」,帶領觀眾領略當下世界藝術電影的最新潮流。本子單元精選了四部賈木許的經典作品,分別是: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天堂陌影》、第39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不法之徒》、第48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離魂異客》、以及多位國際影星聯袂出演的短片集《咖啡與香菸》。
  • 錯過的電影黃金時代,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帶你重溫!
    要說國際電影節,觀眾熟知的可能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吧!
  • 多名知名編劇集聚一堂探討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
    12月10日上午,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發起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研討會在三亞舉辦,順應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高速發展潮流,以產業數位化為背景,考察網絡文學和影視之間的深度融合,搭建網絡影視劇的評價體系。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共獲4376部影片報名參展
    Market取景地國際推介會、網絡電影周、文學改編實驗室等版塊,推出全新升級的電影市場,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打造資源聚合的合作平臺。繼上一屆H!原創劇本佔比95%,改編劇本佔比5%。項目首發率高達78.4%。新增的「H!Future新人榮譽」為全球新人新作搭建舞臺,向行業輸送新鮮血液,挖掘未來之星,邀請到的「推薦大使」為著名導演劉傑、著名導演張楊、中國電影剪輯學會會長周新霞。新增的H!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閉幕,為新形勢下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助力
    作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具特色的觀影活動,「沙灘放映」延續上一屆傳統,繼續在海棠灣、大東海等場地的露天影院中向每個熱愛電影的人敞開大門,並發起「淨灘行動」,號召現場觀眾帶走隨身垃圾。市民朋友積極參與,既讓放映結束後的場地清理變得不再惱人,又向公眾倡導了公益環保的理念。
  • 陪你一起去電影的島嶼——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走筆
    一個椰子真的濺起了大海的漣漪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金椰獎在海之南掀起了一片電光聲影的浪潮12月5日晚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三亞海棠灣舉行這場國際光影盛會如約而至即日起海南島全島電影院以及多個知名海灘將展映昨日重現的電影《戀曲1980》或者來自歐洲的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新增H!Future新人榮譽單元1
    原標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新增H!Future新人榮譽單元11部入選影片回顧(2307期)  文丨 王木木  12月12日晚,歷時8天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落下帷幕。  年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今年首創了諸多「第一次」,比如新增了H!Future新人榮譽、H!
  • [文學]什麼是烏託邦?莫爾與《烏託邦》
    從小喜歡文學,在牛津讀大學期間也閱讀了義大利人文主義者的許多作品,但最後因為養家餬口而不得不從事自己不太喜歡的職業。因此他也在《烏託邦》這本書裡藉助拉斐爾這位嚮往自由旅行的海員角色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書中這位見識廣博的海員在旅行期間並沒有留在任何一個國家擔任一官半職,原因是「如果我向某個國王提出良好的建議,並冒險根除我在他身上發現的毒素,我馬上就會被他從宮廷中趕出來,或者是立即就受到他們的嘲諷嗎」。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瑪才旦:「藏地新浪潮」跟法國不一樣
    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最近的《氣球》,文學氣質和詩意始終是氤氳在萬瑪才旦作品中的敘事氛圍,憂鬱和悲觀情緒是其電影的基調,萬瑪才旦作品的不變主題則是聚焦藏地人文景象。萬瑪才旦曾憑藉《靜靜的嘛呢石》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憑藉《塔洛》獲得第52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憑藉《撞死了一隻羊》獲得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劇本。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舉行
    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舉行,聚焦 「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電影業界權威人士積極探索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有效的溝通機制與合作模式,這將對全球電影業界在新形勢下的合作提供積極的思路和依據。
  • 當代華語電影中的文學與影像 | 電影人系列沙龍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與SKP RENDEZ-VOUS書店聯合推出的「閱讀電影·時代的晚上」系列沙龍,希冀通過對當下電影現象的探討,將思考擴展到電影、文學及其他相關的文化領域。本場沙龍活動,便以「一筆一畫」為主題,邀請到編劇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編輯黃昕(《掬水月在手》衍生同名書籍)、紀錄片導演張新偉(凹凸鏡DOC 聯合創始人)作為嘉賓,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李穗作為主持,探討當代華語電影環境下,文學與影像之間的相互映照。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秘書長:期待把海南打造成為電影島、海萊塢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隋豔霞):海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秘書長符宣國日前表示,海南將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著力推動海南電影事業、產業加快發展。期待把海南打造成為電影島,打造成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齊名的海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