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就是移動的超級旅館」,探尋二戰日軍「大和號」的奢侈生活

2021-01-18 天川歷史

說起二戰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除了它裝460毫米的"超級艦炮"之外,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其船上奢侈的生活條件。無論從住宿還是飲食,都堪比日本國內的五星級酒店,因此成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員就成了普通海軍官兵夢寐以求的願望。

那麼被稱為"海上移動旅館"的"大和級"戰列艦的艦上生活真實情況到底如何,今天的文章就帶您回到烽火連天的二戰,見識一下這艘超級艦船的奢侈生活。

一、井井有條的人員配置

作為一艘日本海軍的標誌旗艦,想成為一名"大和級"戰列艦的水手或者士兵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以最有代表性的首艦"大和號"為例,該船的全體乘員共有2500人,與同時期的日本海軍艦艇一樣,"大和號"也分為炮術、航海、通信、內務等八個科,每科下轄分隊和班,人數根據內容不同進行調整。編制改定前"大和級"預計設立20個分隊,在最終成艦的"大和號"上共設有22個分隊。

作為艦船的最高指揮官,"大和號"的艦長一般由大佐級別的軍官擔任。在發生戰鬥時,艦長必須在晝戰艦橋或夜戰艦橋上指揮士兵進行戰鬥,而副艦長則必須在指揮室內輔助艦長做好戰鬥指揮工作,並負責船隻的防禦工作。在武器操作上,以炮術科為整個艦船的戰鬥核心,實戰中一至三號主炮塔分別由炮術科第1至第3分隊的士兵負責操縱,各炮塔設有炮塔長、火炮操作員、彈藥庫操作員等不同職責的操作人員。船上的副炮由副炮術長負責,高炮則由高炮長進行管理,前後副炮塔分別由第4和第10分隊的士兵負責操縱,高炮和機炮則分為第5、第6分隊和第7、第8分隊負責。

而在"大和號"的其他崗位上,同樣也有著非常清晰的職責劃分。以1945年的人員配置為例,第12分隊負責船上的通信工作;第13分隊則負責船隻航海方面的問題;第17分隊負責船隻維修、消防安全等工作;此外還有負責工作、電機運行、機械和鍋爐的下屬分隊。而作為全體船員最重要的日常補給、經費開支發放及日常生活管理的部門——主計科,則由第22分隊的隊員負責管理。

當補充新兵上艦時,所有人都要接受四到五日的集中培訓,學習艦上規章和熟悉船上各部門的所在位置。在培訓的最後一天,早上8點所有新兵都要在最上甲板集合,由士兵所在分隊進行考核,為了防止互相串通作弊,題目都是截然不同的題目,因人而異。考核的方法就是要獨自找到上面列出的一系列艦內部門的位置,找到之後讓艙室人員蓋上印籤才算合格,集齊試卷上所有印章的士兵將會判定為優秀。這種稱之為"艦內旅行"的考核方法可以充分使新兵快速準確地了解"大和艦"的構造,使得在未來可以更好地與所在崗位進行契合。為了照顧一些路感較差和天資不足的新兵,"大和號"對兵員的最低要求是能夠從最上甲板找到所在分隊的居住區。

在軍艦在港口停泊或駐地停泊時,"大和號"會讓士兵輪流上岸放假休息。凡是上岸的水兵,都會領到一枚稱為"上陸札"的木牌,正面為所在船隻的名稱,背面為士兵的個人信息。服役三年以上的水兵,其上陸札還標有"善一"的字樣與他人進行區分。歸艦後將"上陸札"歸還艦上即可。

二、令人難忘的美味飲食

軍事艦船出海,為了保證船員有足夠的士氣和精力能夠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一頓豐盛無比的大餐絕對是一劑"靈丹妙藥",而這樣的願望就在"大和號"上就可以真真切切的實現。

當時日本海軍驅逐艦以上軍艦都會設有負責軍官飲食和士兵飲食的烹飪室,而"大和號"這邊卻被細化得更為詳細,船上共設有長官及艦長專用烹飪室、負責士官、準士官和士兵的烹飪室。作為一艘可以容納2500名軍人的巨型戰艦,為這麼多人烹飪一日三餐,無疑是一項任務十分繁重的工作。因此在艦上的各烹飪室都設有專門的食品冷庫、烹飪臺、料理臺、配餐檯,還有當時極為罕見的食物保溫器。以士兵烹飪室為例,烹飪室中有6個容積為110升的蒸飯鍋、兩個同等大小的菜鍋、一個36升粥鍋、兩臺15千瓦"電飯鍋、兩個巨型攪拌機,還有洗米機、餐具消毒器等設備。

烹飪所裡設有烤箱,士兵如果餓了可以自己烤制麵包、洋果子和布丁。此外,艦上還可以自制各類小食甜品,以及自己兌制檸檬汽水等清涼飲料,盛夏時節還可以利用冷凍機製造冰淇淋。這樣奢侈的設備在日本海軍艦船中可謂無出其右。

士兵夥食尚且如此豐富,軍官的夥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軍官的早餐一般以日式早餐為主;想吃西餐的,可以前一天晚上通知勤務兵。軍官午餐為全套的西式餐品。用餐時必須採用西式禮節,且衣著整潔大方。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自己的房間或者司令餐廳用餐,有勤務兵在一旁進行服務;軍官按照職務的高低在軍官室和基層軍官室中用餐,遇到演習或戰鬥任務,則由勤務兵乘電梯向各戰鬥崗位送去餐食。

軍官晚餐為日式,包括生魚刺身、烤魚、蒸蛋、醃漬蔬菜、味噌湯等。在軍艦停泊於不同地方時,會有當地風味菜餚和特產食物,如龍蝦、金槍魚、鯛魚等等。在飲品方面,"大和艦"還配備了日本國內著名的清酒,以及"尊尼沃加"一類的進口洋酒。

為了保證士兵和軍官的食物新鮮,"大和號"專門配備了一個相當於560臺家用冰箱容積的巨型冷庫。艦上一般儲存有三個月用的食品,其中新鮮的肉製品、蔬菜和乳製品和其他保存期較短的食物會被儲存於冷庫中,溫度會隨著食物情況而隨時改變,一般在零下2度到零上5度之間;乾貨和調味料等不易腐壞的物資則分別存放於上甲板和中甲板的四十多個食品庫裡。

到了晚間,一些肚子餓的士兵和軍官還可以到甲板上的小賣部購買一些食品作為夜宵,一般會提供麵包、煎餅、點心,以及奶糖、羊羹等食物。還有香菸、信紙、手紙、火柴等日常用品。不過為確保軍紀的嚴明,因此當士兵有採購需要時,都是由班長將所需物品登記完畢後,在第二天早上交到小賣部,負責人員按照訂單將商品裝到寫有班名的木盒子中,晚上5點半到6點由各班派人去小賣部統一取回分發。

三、 近乎"奢華"的軍官套房

為了保證"大和艦"上士兵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海軍可謂付出了巨大努力。溫度上,每一個生活和工作區域都有恆定的溫度,夏季利用彈藥庫冷卻機的剩餘功率提供空調風力,冬季則採用蒸汽加熱器提供暖氣。溫度根據不同艙室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從10-40度之間不等。

"大和艦"雖然可以攜帶509噸的淡水,但是除去動力裝置和飲用水外,可供洗漱的淡水便十分有限。因此軍官和士兵想洗澡也只能用熱海水,從軍官到士兵一概如此,洗完後再用淡水衝洗一遍。除司令長官、參謀長和艦長有自己的專屬浴室外,剩下的軍官只能共用一個軍官浴室。艦上設有兩個兵員浴室,水兵每三天洗一次澡,每次入浴人數是五十人。士兵依次用淡水和海水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清潔。如果通過天氣預報說當天有雨時,則通知全員於最上甲板上集中,利用雨水洗澡。同時利用船上的一切設施來積攢雨水,用做消防和洗濯用水。

此外"大和艦"上還配有郵局、洗衣房一類的生活設施,基本上能充分滿足水兵的日常所需。而作為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士兵與軍官的住宿也是"大和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軍官的住房可以用"奢華"來形容。以長官套房為例,一反過去戰列艦設在艦尾的傳統,改設在上甲板右舷中央部附近。

長官套房的入口在會議室前部,內有長方形會議桌一張,每側各有椅子七把,兩端分別為長官及參謀長座位;長官座位右後方有門通往辦公室,內有一套桌椅,一套小沙發和茶几,一套書櫃。隔壁的餐具室擺放了長官所使用的餐具和茶具等物品;臥室中包含內有單人床、寫字檯、長沙發等物品,屋內設施一應俱全,房間地面用銀灰色羊毛地毯鋪設,整體感覺非常豪華。通過臥室穿過小走廊即可到達浴室和廁所。

"大和號"上的居住面積相比其他日軍艦船要寬敞許多,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擁有自己的臥鋪,其人均居住面積可以達到3.2平方米。剩餘的士兵則是使用吊床,但也有足夠的空間供自己睡眠,相比於其他艦船的士兵已經是十分幸福了。

結語

作為一艘日本海軍的標誌性艦船,"大和號"雖然在士兵人性化方面做得非常盡善盡美。但在實際的作戰中沒有取得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績,反而在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戰中被盟軍水雷和炸彈送進了浩瀚無垠的太平洋當中,成了一眾海洋生物最好的"自然庇護所"。一代名揚二戰歷史的"大和艦"就以這樣慘澹的結局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參考資料

1. 《揭秘"大和旅館"背後的故事》

2. 《二戰日本艦船一覽》

3. 《永不沉沒的"大和號"》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超級戰艦的最終歸宿,全部葬身海底大快人心
    上述三場大海戰對日軍海軍的戰術思想發生了重大的影響,日本海軍自此迷戀上了「大艦巨炮」主義,就是水面艦艇的噸位越大、防護裝甲越厚、艦炮威力越大越好。這導致了二戰時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誕生。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級別的戰列艦,也是整個二戰期間最大級別的軍用水面艦艇。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下面美軍會很快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日軍殘餘陸軍主力全部殲滅。大日本帝國也就會像德意志第三帝國一樣,徹底滅亡了。日本方面狂熱的希望,能夠出現蒙古二次進攻日本時候出現的奇蹟,也就是所謂的神風。利用神靈的力量,也許有獲得琉球戰役的勝利可能,挽救大和民族的命運。日本已經走了懸崖的最邊上,到了孤注一擲的地步了,再沒有別的退路。
  • 二戰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噩夢,讓日軍飛行員枕著「噩夢」而眠
    在二戰中各國傳奇戰機在廝殺中,書寫著飛行員的浪漫,零式戰機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惡魔的代名詞,而在早期的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有著優秀機動性的零式戰機,山姆大叔家的飛行員也是硬著頭皮挨打。直到在戰爭中期,美國人靠著繳獲的零式搗鼓出了在日本領空上盤旋的地獄貓F6F戰機,才漸漸有了改變,也使得美軍戰損比降低到僅1:13。
  • 二戰末期,日本妄圖用這4大黑科技武器翻盤,結果淪為笑柄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倒騰出不少堪稱是那個年代的「黑科技武器」。作為二戰亞洲策源地的日本也沒閒著,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跟美軍交手吃了大虧,便寄希望於研發一些獨門武器,來扭轉戰局。如此龐大的噸位與體積,遠遠望去簡直如同一棟會移動的樓房。這也暴露了日軍對裝甲武器發展方向的錯誤認識,一味地追求體積與重量上的龐大,而忽視了戰場上的實用性。這兩款坦克,到二戰快結束時也沒有完全造出來。最後還是仿照德國的虎式坦克生產了一臺無法移動的樣車,最後不得不回爐化為鋼水。大和號系列巨艦與日本陸軍的落後時代不同,日本海軍一直緊跟時代潮流。
  • 大和號超級戰艦擊沉美軍航母后,為何不乘勝追擊而是撤離?
    對此日軍下令,讓小澤治三郎率領日軍最後的四艘航母當誘餌,調離哈爾西指揮的航母艦隊。再由慄田健男率領由世界最大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組成的戰列艦編隊悄悄駛進雷伊泰灣,攻擊金凱德指揮的登陸部隊。6月底,金凱德的航母艦隊被慄田健男率領的大和號戰艦發現。大和號戰艦戰列艦在目視距離內發現了航空母艦,就等於判了航母的死刑。
  • 大和號的覆滅
    作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長263米、寬38.9米,滿載排水量72810噸,配備9門460毫米主炮,一發炮彈1.5噸,成為軍國日本的精神圖騰:埃及有金字塔,日本有大和號。然而,這個號稱無敵戰艦的鋼鐵巨獸,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沒發生什麼作用就被美軍擊沉。 從《戰艦大和》(1953)到《男人們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號的影片數不勝數。
  •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美軍僅僅損失十架戰機就將其命運終結
    「大和號」戰列艦,在二戰後期被稱為「日本的救星」,日本國內,特別是日本的海軍將「大和號」視為海軍最後的希望。1945年,美軍的太平洋艦隊一路攻城略地,在太平洋戰場對日本海軍已經形成壓倒性的優勢。4月1日,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成功在衝繩島登陸,隨後美軍佔領了全島,對於日本本土的威脅陡增。在此之前美軍的轟炸機多次飛臨日本上空進行轟炸和投送勸降的傳單。
  • 28部熱血二戰影視作品,戰爭場面恢宏,收藏起來,慢慢看~
    影片表現和謳歌了盟軍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鬥爭精神,被譽為電影史上的超級戰爭巨片。11、最長的一天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的壯烈故事。
  • 為什麼美國造不出比大和號更大的戰艦,美國海軍:都怪運河窄了
    在二戰前戰列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各國戰列艦的噸位被限制在了35000噸以下。但隨著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失效,各國海軍紛紛展開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在1936年到1938年間各國紛紛開工了超越以往噸位的超級戰艦,英國建造了喬治五世級,德國建造了俾斯麥級,法國建造了黎塞留級。英法由於對手實力不強新的戰艦噸位也就超過了4萬噸,德國則由於一戰戰敗多年沒有大型戰艦製造經驗,雖然工業實力夠強,5萬噸的俾斯麥級已經是德國的極限。
  • 國產056護衛艦能否打贏二戰日本最強戰列艦大和號?
    說起戰列艦,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巨大的鋼鐵之軀和令人生畏的主要,而其中的明星戰列艦非日本大和號莫屬。而他的巨大名氣來源於他史無前例的巨大主炮—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大和號為了能夠保護和承載他如此巨大的主炮,主炮塔的正面防護盾厚達650毫米,這是世界軍事史上出現的最厚的鐵製裝甲。同時為了增強自身防護屬性,舷側410毫米裝甲呈20度傾角,艦中甲板邊緣處的230毫米裝甲也帶有7度的傾角,全艦被劃分出了1147個水密隔艙,僅船殼的重量就達到了20212噸。
  • 二戰日軍翻盤的希望!伊400級潛艇計劃突襲美軍,走到半路投降
    在二戰期間,最大的潛艇非伊400莫屬,它是日軍最後的希望,威力特別巨大,只要啟動,可以轟炸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既然能被日本列為二戰最高的機密,到底擁有了如何驚人的戰鬥力。 在1941年,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只是讓山本五十六意外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美軍的復仇決心,因此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山本五十六有了一個更瘋狂的想法,就是要轟炸美國的每一個城市,轟炸巴拿馬船閘,把戰火蔓延到美國整個國土。以至於大西洋的艦隊,沒有辦法來到太平洋戰場,稍微延緩一下美軍對太平洋的攻勢。
  • 2、全球最大船舶墓地曝光 埋葬二戰日軍「幽靈艦隊」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島國對我們國家如此的不屑一顧?為什麼他們敢無恥的修改歷史?否認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卻不敢否認珍珠港事件?如果我們當初要了戰爭賠款,它還能夠這樣麼?全球最大船舶墓地曝光 埋葬二戰日軍「幽靈艦隊」
  • 二戰日軍畸形的眼鏡兵:鏡片反光被當活靶子,指揮官眼裡就是廢物
    但是翻開戰爭史你會發現,20世紀的一支亞洲軍隊裡,士兵戴眼鏡是常態,它留下的各種影像資料中多是有「眼鏡兵」的存在,這就是二戰時的日本軍隊。二戰時的日軍是一支「眼鏡兵」比例極高的軍隊,在後來留存的照片裡,日本士兵戴眼鏡的比例幾乎達到50%,每張照片肯定有幾個士兵戴眼鏡。日軍為什麼戴眼鏡的士兵如此之多,這一特徵又給日軍帶來什麼影響呢?
  • 數據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沉沒時,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雖然說在二戰後戰列艦這一件艦種開始被海軍所淘汰,不過實際上到1992年,美軍才退役了依阿華級戰列艦,時間還是相當久的,而作為戰列艦中噸位最大的大和號,也是裝甲防護數據最為「誇張」的一型戰列艦,在被美軍艦載機擊沉時,它和核心裝甲是否被擊穿了呢?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然而,當戰列艦在二戰時期達到巔峰的同時,也迅速被航母所取代,因此二戰也可以說是戰列艦最後的輝煌。那麼,二戰歷史上誕生了哪些著名戰列艦呢?簡單介紹其中的五艘。日本「大和號」:最終被美海軍擊沉「大和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
  • 二戰日軍裝備先進,為何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
    我們知道,二戰期間是不少新式武器湧現的時代,除了坦克和戰機這種大傢伙以外,還有像迫擊炮這樣的小玩意兒。在二戰期間,迫擊炮成為了交戰雙方步兵最基本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幾乎每一個班排都會有迫擊炮配備。但是日軍卻是個例外。
  • 旭日旗就是二戰日軍軍旗?太陽旗就不是?你可能真不了解
    首先,旭日旗與太陽旗,都可以算是日軍軍旗。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軍隊統一的軍旗是八一旗。很遺憾,二戰時期的日軍並沒有統一的軍旗式樣。從廣義上來說,旭日旗和太陽旗都可以算成日軍的軍旗。有讀者老爺或許要反駁,太陽旗是日本國旗,旭日旗才是日軍軍旗。這其實並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