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是在大學時期看了第一部,只記得好看,但是具體的情節都忘了一乾二淨。現在想想是不是因為當時還在讀書,不是很明白為什麼一部關於職場的電視劇會拍得那麼「魔幻」,可能是因為我搞不太懂裡面人物的幫派關係,還有很誇張的演技。這幾天回顧了第一季,看完之後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爽!但是如果在現實中如果「打工人」敢這麼頂撞自己上司的話,估計飯碗就不保了吧~
所謂的爽劇,簡單來說就是主角一路打怪升級。半澤直樹(堺雅人 飾)是一名銀行職員,入職產業中央銀行的原因就是為了復仇。
半澤直樹的父親經營一家手工製造樹脂螺絲的小工廠,泡沫經濟工廠經營困難,將土地抵押給產業中央銀行希望銀行可以提供貸款。但是被當時負責該貸款的銀行職員大河田曉(香川照之 飾)拒絕。當時大河田拒絕半澤直樹的父親的理由是讓他拋棄傳統的手工業,改成自動化作業,成本減半,半澤直樹的父親卻依舊堅持手工製作,最後絕望的上吊自殺。
其實不只是表面原因那麼簡單。當時半澤在父親葬禮上偶然聽到前來弔唁的大河田和另外一位銀行職員的談話,原來當時大河田為了彌補銀行因為在其他貸款業務上的虧損,哄騙半澤直樹的父親用土地抵押可以拿到貸款,最後不僅土地被賣掉填補虧空,大河田的業績也將受到銀行表揚。
交代了背景,又說明了這部劇是一部爽劇,大家可能認為這部劇裡的職場環境在半澤直樹的帶領下將是非黑即白的,並且「壞人」會得到應有的報應,就像半澤直樹那句經典臺詞「以牙還牙,加倍奉還」這句話一樣,但是這部劇還是保留了職場真實的那一部分,除了黑白,還有灰。
第一季主要講了兩件主要的事情。第一個事情是在一次貸款交易的背後,半澤發現了所在支行的淺野行長和一家問題企業背後的利益關係,使得銀行貸款出去的5億收不回來造成巨大的損失,並且淺野行長要讓半澤背鍋,這就是所謂的「功勞屬於上級,過錯都是下級的」,這麼一個隱形的職場規則。在半澤收集到有力證據,並且成功收回5億時,本應可以打倒淺野行長,將他送入監獄,但是半澤最後選擇利用這個條件,換取更高的職位,當然淺野行長也被降職分配到菲律賓了。
如果按照黑白的賞罰條件,淺野行長是要進監獄的。但是半澤做出了一個有利雙方的條件。對於半澤來說,淺野行長的所作的確是他不能忍的,但是父親生前一直對自己說道:要重視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自己的妻子也說過不管事情如何發展,到頭來總有一個家庭是要受傷的,並且淺野雖然在職場上是個十足的惡人,但是他同時也是位好丈夫好父親。最重要的是藉此機會,自己向上爬的速度更快,離自己復仇的目標更近,只有坐在高層,才能改變銀行當前腐敗的局面,讓銀行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運營。
第二件事裡被教育的對象換成了大河田曉,大河田曉不僅想通過和企業勾搭填補自己老婆因為開店欠下來的巨款,並且想藉此機會扳倒總行長,自己謀權篡位。在背後事實被揭開的局面下,大河田以為自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但是行長給他的處分類似於阿里巴巴給蔣凡的處分差不多,比想像中的要輕很多。
其實總行長這麼做也有他的道理,一方面認可大河田的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拉攏大河田以及大河田那一派的人心,讓他們為自己辦事。然而給半澤的獎勵卻是讓他到別的部門當部長,應該是調離總部。畢竟像半澤這樣的狠人,放在自己身邊風險太大,誰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輪到他做土下座了(這在第二部應該有提到,但是我還沒看到那)。
一開始我以為行長是站半澤這派系的,沒想到是我太年輕,半澤或許只是行長拿來剷除對自己不利的一顆棋子。
劇中還有一條直線也體現了所謂的「灰」。在面對選擇時,到底是選擇在道義上是對的事情,還是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一方。近藤(龍藤賢一 飾)是半澤在工作上同期的好友,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精神分裂,後來被分派到一家公司當財務部長。
在一次無意中發現公司社長將銀行的貸款轉借給另外一家公司,後來查明發現這家公司是大河田曉的妻子經營的服裝公司。拿到證據的近藤完全可以將證據轉交給半澤,用來扳倒大河田曉,但是大河田曉得知了此事,用非常誘人的條件——讓近藤回到銀行,並且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部門(大河田的職位相當於人事部的boss)。一邊是自己的朋友半澤(將對大河田不利的材料交給半澤),一邊是自己的家人(回歸銀行給家人帶來好的生活),做出思想掙扎後的近藤最終選擇了後者。
放在以前,看到這些場景,我肯定會憤懣不平,認為他們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沒有堅持正義,壞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何為正確的選擇,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尺子用來衡量。與其說是正確的選擇,倒不如說是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只是在這條路上,看你是否能為別人謀福利,而不是做出隨意拋棄他人的行為。
如果說這部劇只是想給我們展示職場上的勾心鬥角,或者看半澤「懟」上司時各種酣暢淋漓的場面的話,那這部劇還不會被大家說的那麼神。而我標題寫到的「給打工人的爽劇」,那也真的只有「爽」一個字了。這部劇之所以被廣大「打工人」所接受,不只是因為當代的打工人可以通過半澤這個角色得到情感的宣洩。
半澤直樹的父親留下的那顆小小螺絲釘,一直被半澤帶在身上,警醒自己。半澤的父親對半澤說過:「這種樹脂制的小螺絲雖然又小又輕,但卻非常結實,正是這種螺絲支撐著日本。」明明可以用自動化代替手工製作,讓工廠利潤增大,但是半澤的父親依然堅持手工製作,從國外購買原材料到日本,再通過手工製作,最後輸送到國外。日本國土面積小,物資匱乏,如果將實體產業也拋棄的話,那拿什麼來支撐這個國家?小小的樹脂螺絲包含的是手藝人的技術和信念,半澤一直堅持的也是這點,希望銀行不只用收益水平的高低去評估一家企業是否值得發放貸款,更要看到這家企業所堅持的技術和其中的信念所在。
或許每個「打工人」的心中都住著一位半澤直樹,在初入職場時,懷揣著夢想,有著可以拯救世界的信念和夢想,但是隨著現實生活的一遍遍殘酷的洗刷,很多人都丟掉初心,忘記自己是為什麼在奮鬥,變成了社會這個大機器上的一顆毫無感情的零件,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你可以說,這是生活所迫,但是成為一個毫無感情的工作機器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在利益和信念之間的那桿秤靠自己的力量很難維持平衡。但是不管是誰,想要活下去,都需要錢和夢想。
劇中還有一個點是我很喜歡的,就是半澤直樹的妻子半澤花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為了給半澤買新的公文包,出去做兼職。半澤一開始以為小花出去兼職只是因為錢不夠花,沒有想到小花是抱著什麼樣的情感去做這份兼職。用自己兼職掙的錢給丈夫送公文包,是妻子對丈夫的愛,也是對丈夫工作上的肯定和支持。就像是半澤直樹的母親繼承自己丈夫的工廠,也許是因為自己對於丈夫的懷念,想把丈夫對這家小小螺絲廠的信念繼續延續下去;還有劇中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藤澤未樹(壇蜜 飾)給別人當情婦是為了能夠有錢可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美甲店,這可能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或者是為了實現別人的夢想。她們都是帶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去從事這份工作,並不能簡單地把她們統一都歸到為了錢而去工作。
然而在日本銀行工作的絕大部分都是男性,因此作為男性往往很容易忽視了那些前來申請貸款的女性創業者,他們不能很好地明白女性工作的意義,或者根本就不重視她們的貸款需求。半澤直樹很好的被妻子點醒,認真的做了銀行職員應該做的事情,幫助藤澤未樹整理了貸款需要的條件,並告訴她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實現自己開店的夢想,而不是依靠別人,銀行就是以此為存在的。
不去當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而要注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正是因為半澤直樹一直堅信這點,所以半澤直樹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受到下屬的愛戴和忠誠,得到同期的支持,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都選擇相信半澤直樹,並跟他一起並肩作戰。
整部劇不僅僅是描繪了職場上各種灰色操作,幫派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許多感人的場面,比如救下了因為公司破產差點要上吊自殺的竹下社長;幫助藤澤未樹通過正規的渠道去實現開美甲店的夢想;甚至對於近藤,半澤都沒有怪他,而是告訴他只是做了正常人都會做的選擇,並且這些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
半澤直樹這個角色放到現實中看是過於理想化,但也是因為他的理想形象,大概正是萬千打工人內心深處一個縮影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