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有一部天馬行空的二戰片,《無恥混蛋》,敵方無恥,我方混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故事主要講一個全家被納粹殺害的女孩,和一群美國敵後武工隊,殊途同歸刺殺希特勒的故事。這部電影每一個細節看上去都是真實的,但是整體上卻是荒誕的,所以觀眾看得既有興趣,也很過癮。無恥是無恥的通行證,混蛋是混蛋的座右銘,無論是無恥,還是混蛋,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生沒有僥倖。
第一個場景是在農戶裡。人心都是向善的,當電影一開始,德軍上校漢斯貓捉耗子一樣戲弄農場主的時候,人們都希望地板下藏著的人能夠倖免於難。然而昆汀打破了人們的幻想,隨著德國軍官的步步緊逼,農場主放棄了對自己信仰的堅守,供出了藏在自己家的猶太人。當納粹士兵向地板下的一家人進行掃射的時候,我們不禁會問自己:「如果自己是那個農場主,會堅持不招供嗎?」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人性的脆弱總是會毀掉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如果換一個位置,藏在地板下的人變成農場主,會為了別人的生命去犧牲自己的家庭嗎?所以說,當這一家人藏在地板之下,期望靠別人去保護自己,已經失去了自己生命的主動權。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僥倖的依賴別人,這是昆汀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第二個場景是在大橋下。當納粹士兵被美軍阿爾多中尉等人捉住進行審問的時候,觀眾期望納粹士兵能夠好好配合,避免被殺死。昆汀還是那麼不講情面,無論是堅持不屈的德軍長官,還是如實供述的德軍士兵,一個也不饒恕。作為戰敗的一方,無論你是怎樣的表現,在戰勝者眼裡都只是一個死人,不要有任何的僥倖可以逃出厄運。
人們這一生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成功者拿走一切,失敗者一無所有。從人性的角度,我們希望成功者是寬宏大量的,會把失敗者從地上扶起來,撣一撣對方身上的塵土,給他們一條生路。可惜在無恥混蛋眼裡,世界不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你只能獲勝,否則沒有任何機會。
第三個場景是在酒館裡。英軍阿爾奇中尉和女演員接頭,結果遇到了一隊德軍士兵在給兒子慶生。煩躁的阿爾奇中尉先是因為不標準的德國口音引起了黨衛軍的懷疑,後是因為不一樣的手勢直接洩露了身份。觀眾一直期望他們能從危險中平安脫身,然而昆汀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結果是玉石俱焚。
人和人之間很奇怪,在沒有暴露身份之前,大家玩牌喝酒不亦樂乎,但是一旦明確了身份,就成為不可緩和的矛盾。如果那個黨衛軍懂一點明哲保身,或者是難得糊塗的文化精髓,或許大家都會相安無事。可惜人生沒有僥倖,就像墨菲定律所顯示的,只要有更壞的選擇,人們一定會去選擇它。
第四個場景是在辦公室。女演員成功的舉辦了電影發布會,也把武工隊帶進了電影院,一切都近乎完美的進行著。可惜漢斯中尉的嗅覺依然靈敏,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當女演員的手伸到漢斯的大衣裡,摸到了那隻自己遺留在酒館現場的高跟鞋,人們僥倖過關的期望落空了。接著人們又開始了第二個僥倖,會不會僅僅是女演員一個人被發現了呢?
昆汀導演又一次展現了自己的無情,漢斯毫不猶豫的掐死了女演員,抓捕了阿爾多,並控制了另外兩名武工隊員。出現錯誤就要付出代價,沒有人可以不為自己的錯誤買單,無論你是美女還是野獸。
第五個場景是在電影播放室。僥倖逃生的女孩蘇珊娜,幾乎已經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復仇計劃,萬事俱備,只要等著大火燒起來。這個時候列兵弗雷德裡克突然衝了進來,向蘇珊娜示愛。已經被成功衝昏頭腦的蘇珊娜怎麼會和一個納粹士兵在一起,所以乾脆利落的三槍打倒了列兵。故事發展到這裡,似乎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不但復了仇,還解了恨。可惜的是,失敗的時候不能僥倖,成功的時候更不能僥倖,醒過來的列兵毫不客氣的也給了蘇珊娜三槍,立刻香消玉損。
行九十者半百裡,誰笑到最後誰才算是成功。當成功在向自己招手的時候,也是人們放下警惕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功敗垂成的時候。作為復仇者,蘇珊娜成功了,但是作為一個死人,蘇珊娜無疑還是失敗了。復仇是毫無理性可言的,是人性泯滅的徹底暴露,哪怕是對待自己的生命。
第六個場景是野外。當所有人都葬身在大火裡,漢斯中尉通過綁架阿爾多換取投降的條件將近實施的時候,阿爾多突然把漢斯抓了起來。按照漢斯這個德國獵犬的美夢,期望通過殺死希特勒來換取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思考周密的計劃。然而他遇到的阿爾多是一個混蛋,根本不聽從上級的指令,愣是在漢斯的額頭上劃上了納粹符號,使他不可能隱身在平民之中。
那些自以為獲得了高層的承諾,以為可以逍遙法外的人不能僥倖,因為天理昭昭,惡人自有惡人磨,無恥總會遇到混蛋。既然做了壞事,就不要倖存僥倖,要隨時等待著去接受審判。
在這個電影裡面,為什麼所有的人不是無恥就是混蛋?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沒有僥倖過關?原因只有一個:戰爭。一旦進入到戰爭模式,既是道德的淪喪,也是人性的泯滅,所有的人只能以暴制暴。當戰爭起來的時候,你只能在無恥和混蛋中進行選擇。無辜的猶太人既不無恥,也不混蛋,只能像老鼠一樣躲在地板下,最後被人家用槍打的體無完膚。所以當人類放棄了相互之間的認同,選擇了戰爭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