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看《無恥混蛋》暴力美學

2020-09-23 珂文小記

昆汀·塔倫蒂諾被譽為「好萊塢怪才」。

他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候正是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盛行之時,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後現代主義文化的風格。

昆汀自己曾經在音像出租店打工,在此期間,他觀摩、學習上千部在電影史上都堪稱經典的電影,擁有著深厚的電影文化功底。

昆汀·塔倫蒂諾

後現代主義本身固有一種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而昆汀在此基礎上對形形色色的類型電影進行大串聯,在反類型的基礎上無意中創造出一種新的類型(新黑色電影),在敘事手法上也掀起20世紀90年代後現代敘事的新一輪狂歡 ,《無恥混蛋》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原本將要被處以死刑,但是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政策,他們被允許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去執行一項危險任務,此項任務代號為:基諾行動。

《無恥混蛋》

《無恥混蛋》的故事結構由五個章節,兩條線索組成,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去法國執行一項危險任務,另一邊,一名法國女孩決心為被納粹殺害的家人報仇。

今天,我們將從電影的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淺析電影的暴力美學色彩,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暴力美學」?

一、「暴力」與「美」,藝術表現下的極端碰撞

在我們人類的進化歷史上,為了爭奪生存的環境與空間,我們最先是與大自然作爭鬥,漸漸地開始了內部自身的爭鬥,而「暴力」是人類在互相爭鬥中展示力量的一種方式。

「暴力」與「美」怎麼看都不應該被放在同一個詞彙當中,它們本是毫不相干的兩個極端差異,甚至是難以相融的文化觀念,而藝術卻將兩者融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美學體驗。

實際上,暴力的「美」在中國古代就開始被人們所欣賞。比如《論語·八佾》中的《大武》,把戰爭場面描繪得十分生動,同時還有對商朝取代周朝的的戰爭過程詳細的記載 ,孔子也讚嘆其「盡美矣」。

《無恥混蛋》中「美麗與暴力」雙重隱喻下的蘇珊

「暴力美學」起源於二十世紀的六十到八十年代,它最先是出現在影視圈的新詞,之後又通過影視圈傳達到其他的領域。

郝建發表在《當代電影》的一篇文章《美學的暴力與暴力美學》中指出:

「暴力美學的內在含義是去發現電影中存在的形式感,把電影中的暴力美擴大化到讓觀眾們感到炫目的程度,讓我們去忽視其中的道德化的社會效應。」

也就是說,在電影中,導演用畫面美化了「暴力」,讓觀眾忽視了其中的道德探究,用這樣的形式展示思想,是美學與藝術表達上的一種顛覆。

戴罪立功的士兵們

二、電影《無恥混蛋》中的「暴力美學」特徵

在電影《無恥混蛋》中,昆汀用反常的情節結構、漫畫式的敘事基調、混雜的拼貼方式、反諷和滑稽模仿手法等等,處處表現了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蕩,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

其中,電影中的「暴力美學」,有以下三點特徵:

1、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看,暴力具有「兩重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端化的「暴力」並不會輕而易舉地出現,必然會伴隨著道德的制約和秩序的束縛。而「暴力」在電影中,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為影像構建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昆汀的電影暴力性極強,然而他在《無恥混蛋》中,將暴力化傾向推向極端的同時,又試圖通過種種方式和手段來「消解暴力」,以此來增加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效果。這種「瘋狂建構」與「極力消解」的兩重性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電影逼真細節的感官刺激,和情感表達的深刻體會。

蘇珊中槍

比如,在影片第五章,「巨人臉龐的復仇」,蘇珊震撼死亡的那場戲:在放映室內,白衣男子和紅衣女子持槍對射,而鏡頭中心一直保持不變。在這裡,無需營造多餘的緊張感,白色與紅色間的掙扎和纏繞就讓人性的崇高與卑微,命運的必然與偶然在其中交織在一起,直指人的靈魂深處。片刻之後,蘇珊中槍,時間在瞬間變慢,紅色的一群碎片和飛濺的血液充滿「暴力」色彩卻也帶著「詩意」和「美感」。

白色與紅色間的掙扎和纏繞

蘇珊娜死亡的片刻無疑是美麗的,昆汀將她暴力的死亡進行了詩意的消解,碎片式的掙扎和無法用黑白對錯來形容的結局,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從敘事結構來看,暴力具有自由性

典型的後現代文化不是一種純粹創造的文化,而是一種引用文化有著明顯的拼貼零散化和解構的特徵,這一特徵往往成為一些暴力影片敘事中的一種表徵和手段。

《無恥混蛋》這部二戰題材影片的故事框架來源於 1967 年查爾斯 · 布朗森導演的《十二金剛》和1978 年的義大利 B 級電影《戴罪立功》。從取材上來講本來就是一種拼貼。

《無恥混蛋 》的故事結構由五個章節組成,昆汀表示:

「電影中的每 一個章節都有著含糊暖昧的不同,這種不同來自於視覺上和感覺上,每一個在風格上都是不一樣的。」

愛森斯坦曾在1923年《左翼文藝戰線》提出過「雜耍蒙太奇」,他是「暴力美學」美學思想的開創者,同時也是技術的先行實踐者。

他的理論主要是主張導演們把自己的思想理論通過剪輯的方式植入到電影中,然後傳達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觀眾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時他們沒法對這個影片提出任何的看法與導演們交流分享。但是,昆汀卻不是這樣。他的元素更具有隨意性和自由性。

「100張頭皮」的遊戲

無論是「無恥軍隊」中的「棒球棒」哥,還是刻畫在額頭上的「納粹」標示,還是「100張頭皮」的遊戲,他把所有的元素毫無限制地呈現給觀眾,將道德與社會的評判拋到一邊去,卻把對於美學的選擇與判斷卻交給了觀眾們自身。這體現了他對觀眾的們思想意識的尊重,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能讓觀眾們有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3、從主題情節來看,暴力具有戲虐性

從最初構思到準備劇本,昆汀沉澱這部作品用了差不多五年的時間,在昆汀的作品中從不單純的以惡來表現惡。他說:

「我只想拍讓自己過癮的電影。那麼,面對猶太人向劊子手納粹的復仇,除了以暴制暴的方式別無選擇。」

作為後現代消費社會的伴生物, 昆汀的暴力電影主要以遊戲娛樂為中心, 它更多地追求影片的純粹觀賞性和故事中那些好玩的,有趣的東西。在電影中,他不但把「希特勒」本人請上了銀幕,還對他進行「報復性」地刺殺,最後竟然還「成功了!」讓觀眾如攻克遊戲進度一般大呼「過癮」!

即將被槍殺的「希特勒」

昆汀在極力展現瘋狂暴力的同時,又是與遊戲、搞笑同時存在的。如三個不會說義大利語的無良雜軍混入電影院被蘭達揭穿那場戲。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第四章,那場「地下室談判」的情節設置。這可謂是對人性與戰爭本身赤裸裸的諷刺。

在酒桌之下,三支手槍都不約而同地對準了同一目標——對方的生殖器。這個人體的特殊器官可以進一步引申為「欲望的泉源」。人與人之間的不滿、競爭、衝突,甚至戰爭,都是在原始欲望的始作俑下一步一步發展出的實際表現。

地下室談判

在這裡,導演似乎想要嘗試讓觀眾理解,人即使不斷嘗試著鞭撻欲望的根源,卻總是無法阻止由它的無盡積聚而最終迸發的戰爭,人性的矛盾與鄙劣總是伴隨著悲劇和戲虐。

昆汀的暴力是「孩子式」的暴力,而這種純為娛樂的暴力卻更能契合後現代文化的精髓,因為後現代文化在人本哲學方面的表現的衝動,就是將人文價值的探尋變成了遊戲和荒誕。

好了,總結一下,我們今天通過從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淺析了《無恥混蛋》中的暴力美學色彩。

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對於「暴力」本身擁有更多的思考。除了我們身邊一直上演的犯罪,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摩擦也是一種「隱性暴力」。

生活體系為了有效的分配有限的資源,將競爭引入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生活模式,可是在生活的壓力下人們有時會採取罪惡的方式來獲取生活的資源價值,因此暴力的方式就產生了。

現代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弱,同時對於社會的信任也不斷的缺乏,人們缺少應有的安全感,逐漸變得狂躁而又焦慮不安,而不良的形態又會形成更多的暴力,惡性循環。

我們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思自己的生活,難道我們的人生就只是戲虐與諷刺,焦慮與不安的多重背景下,無法平靜的一段故事而已嗎?我們能不能從中吸取教訓,讓自己的生活有那麼一點點的改變呢?

相關焦點

  • 暴力美學爽到極致的1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暴力美學,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 暴力和美往往是相悖的,但有些電影卻可以將兩者相融合,刺激感官的同時又不缺乏美感。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10部暴力美學電影。《殺死比爾1》昆汀玩的最嗨的一部電影,看這部電影時候不必糾結什麼所謂的內涵,只要爽就可以了。精彩的配樂,暢快的殺戮,組成了一部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我第一次知道殺人可以這麼簡單,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 《無恥混蛋》:爽到爆的流氓盛宴
    昆汀是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導演,他的電影裡總是充滿黑色幽默以及嗜血的鏡頭,冗長又充滿機智的對白以及復仇的主題。很明顯《無恥混蛋》也是一部處處充滿昆式烙印的電影。但是,《無恥混蛋》的影像風格與昆汀前幾部作品大不相同。
  • 無恥混蛋
    與之前的《落水狗》《低俗小說》《金剛不壞》《殺死比爾》都不同,他放棄了好萊塢電影在劇作上的經典三幕劇環狀閉合結構(即使是《低俗小說》,也是一種三幕劇結構被打亂組合的形式),而讓影片呈現出片段式多線程流淌行進的特點,劇情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尾不再那樣清晰明確,不同的事件和場次之間也不再具有緊湊和嚴密的邏輯聯繫,人物經常突然出現佔據主要地位而後又忽然消失不見,一切都呈偶然性和拼貼式的組合式樣貌。
  • ——電影《無恥混蛋》
    《無恥混蛋》這是一部典型的昆汀式電影。它不帶你回憶歷史的慘案,不帶你思考人性的優劣。反而卻突破一些我們想像不到的條框,比如歷史事實。影片雲集了布拉德皮特、克里斯多福法爾茲、麥可法斯賓德等大牌明星,並獲得了金球獎、奧斯卡獎在內的多項提名。暴力血腥的場面、荒誕的故事情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昆汀塔倫蒂諾「鬼才導演」的導演風格在這部片子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 暴力美學大師昆丁電影十一部曲
    相信看過昆丁導演電影的人都知道,昆丁是美學大師,暴力美學大師,非線性敘事跟話癆劇本是他的特點,斷手斷腳是常事,不要錢的血漿,有仇必報的江湖,都構成昆丁獨特的暴力美學 。昆丁導演拿各種獎拿到手軟,奧斯卡、華鼎獎、金球獎、金棕櫚等....... 下面就來介紹暴力美學大師昆丁的十一部電影,以下介紹的影片血腥、暴力,*情,不喜歡的清純人們自動迴避。
  • 暴力美學大師昆丁作品合集
    相信看過昆丁導演電影的人都知道,昆丁是美學大師,暴力美學大師,非線性敘事跟話癆劇本是他的特點,斷手斷腳是常事,不要錢的血漿,有仇必報的江湖,都構成昆丁獨特的暴力美學 。昆丁導演拿各種獎拿到手軟,奧斯卡、華鼎獎、金球獎、金棕櫚等.......
  • 從視聽語言、敘事架構、主題思想解讀《菊次郎的夏天》的經典意義
    文/碧海微光大多數了解北野武的觀眾,大概都知道他擅長以暴力美學展現電影內涵,但是1999年上映的《菊次郎的夏天》,卻一反他的慣常作風,沒有寡言、沒有血腥,全片用充滿幽默、溫暖、明朗的敘事方法,講述了一段關於成長和療愈的溫情故事。該片被稱為北野武最溫情明媚的作品,上映後獲得多項國際大獎提名,豆瓣36萬人打出8.8的高分。
  • 豆瓣8.6分《無恥混蛋》:昆汀代表作之一,一曲諷刺的英雄讚歌
    電影《無恥混蛋》是導演昆汀極具暴力美學風格的作品之一,在豆瓣上以8.6的高評分收穫好評不斷。其反類型、反情節的電影敘述方式,荒誕的黑色幽默以及各種極具戲劇張力的鏡頭語言,都構成了獨具昆汀特色的影像風格。在《無恥混蛋》中,昆汀一如既往的,使用了線性的敘述方式,將影片分成了五個章節,每個章節故事相互聯結,詮釋了一曲極具諷刺性的英雄讚歌。
  • 電影:無恥混蛋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無恥混蛋中,二戰中期,歐洲各個戰場正進行著如火如荼的大小戰役,德國納粹與盟軍連年鏖戰,難分難解。在被納粹佔領的法國中部,一個本來很普通的法國女孩索莎娜·德萊弗斯,因為戰爭而改變了一切。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反思三層面來解讀《來電狂響》
    《來電狂響》從劇情上看,是意在探索「虛擬社交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但是我認為《來電狂響》應該是具有更深次的探索主題,因為在劇中更多的是反覆地講述一個「具有哲學性」的話題——感情危機。而今天我也會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反思」這三個層面,來解讀這部意在展現「現代人在感情問題下的困惑與迷茫」的愛情電影——《來電狂響》。敘事結構:綴合式團塊敘事,深化人物與主題。
  • 【電影推薦】4大暴力美學電影導演,11部暴力美學電影
    沒事,「影評也瘋狂」微信公眾號做你的專屬電影推薦師,看好片不費腦,讓你盡享光影樂趣!!!暴力美學,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代表作品:《落水狗》《低俗小說》《無恥混蛋》《被解放的姜戈》《殺死比爾1》和《殺死比爾2 》(一)《落水狗》昆汀在這部低成本獨立製片中表現出大膽而自由的編導風格,如搶劫進行前六名歹徒在餐廳中互相談論一些無聊話題
  • 鬼才導演昆汀的暴力世界,這五部電影異常邪典!
    從他的《瘋狂》系列開始,那種玩弄敘事以及快速切換鏡頭的分鏡語言一直都是讓人十分著迷的,直到前幾年的《火鍋英雄》模仿蓋伊裡奇的《兩桿大煙槍》模式,終於讓粘有暴力美學快節奏的片子走入大眾視野並成為大眾眼中的硬派電影。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他是好萊塢的鬼才導演,曾獲得過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代表作有《落水狗》 、《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無恥混蛋》等。他曾說:"如果我的生命有兩面,那麼一面就是70年代的邵氏功夫片,另一面則是義大利西部片"。他還是王家衛和吳宇森導演的忠實粉絲,他與香港電影的淵源被拍成了一部紀錄片,名叫《昆汀·塔倫蒂諾:香港電影的門徒》,可見香港電影對他的影響之大。
  • 《無恥混蛋》:影史高分經典電影,以惡制惡,是善還是惡?
    昆汀·塔倫蒂諾被視為暴力美學電影史上的經典導演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殺死比爾》、《被解救的姜戈》、《低俗小說》等等。昆汀的作品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接受並喜愛的風格,他的電影特色包含誇張戲謔的暴力情節、具爭議性的黑色幽默。前幾天看了《無恥混蛋》,我深刻地感覺到昆汀真是個瘋子。
  • 昆汀·塔倫蒂諾與他的暴力美學
    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正是這些暴力在電影中的體現,從而產生了暴力美學。美國獨立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是暴力美學的大師,其作品風格突出,個性鮮明。暴力美學是個新詞,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才開始流行起來,最初是香港的影評人在報刊影評中使用的,它主要是指電影中對暴力的形式主義趣味。暴力美學作為昆汀電影的藝術標誌,在他多部電影中反覆運用。
  • 《美好年代》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和創作風格解讀電影的獨特魅力
    所以本文將從導演的創作風格、敘事結構以及視聽語言來解讀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尼古拉斯·貝多斯1980年4月2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2012年開始擔任愛情喜劇電影《不忠者》的編劇,2013年做編劇的第二部電影《愛情強氣流》上映。因做編劇的時候積累了不少的經驗,2017年自編自導自演個人首部電影《阿德爾曼夫婦》,飾演著名作家維克託,就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一、敘事結構: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下,雙層的敘事節奏1、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小鞋子》這部影片的敘述,是以時間為主要敘事關係,圍繞一個「小鞋子」主題事件的展開的故事關係。故事因果關係就是整部影片的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沒有插敘和倒敘,敘事鏈單一。但是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衝突和動作強度。
  • 從鏡頭語言細節、名稱隱喻、人物性格三方面解讀《被解救的姜戈》
    而所謂「鬼才」,豆瓣中給出的定義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昆汀憑藉精巧的劇作結構,話嘮式的對白和昆汀式的暴力美學被國人熟知。該部影片導演沒有慣用他的非線性敘事,故事線也並不新穎,但劇情張馳有度,人物性格鮮明,且劇中沒有直接敘述被壓迫者的反抗,而是以一種戲謔的態度來展現這場血淋淋的歷史,諷刺了強權者的醜陋揭示了19世紀中葉美國奴隸制的真相。
  • 《美麗人生》: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解析電影魅力所在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了,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能看一部電影,那一定要看《美麗人生》,因為在裡面你可以看到真善美,也可以看到假惡醜。"
  • 暴力美學鬼才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你值得擁有
    說到暴力美學,便不得不提一部經典電影《殺死比爾》。換言之,就是從10歲開始,至少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樣子,而且是連續無休的。單是看閱片量的積累的話,昆汀在電影這方面,就超出了同齡人一大截。而到2003年、2004年導演的《殺死比爾》系列作品,使得昆汀獨具風格的暴力美學作品,在觀眾中再次掀起一股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