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4大暴力美學電影導演,11部暴力美學電影

2021-02-10 影評也瘋狂

你是入門級影迷?或是選擇恐懼症患者?沒事,「影評也瘋狂」微信公眾號做你的專屬電影推薦師,看好片不費腦,讓你盡享光影樂趣!!!

暴力美學,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其特徵表現為:創作者往往運用後現代手法,要麼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要麼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

代表作品:《落水狗》《低俗小說》《無恥混蛋》《被解放的姜戈》《殺死比爾1》和《殺死比爾2 》

(一)《落水狗》

昆汀在這部低成本獨立製片中表現出大膽而自由的編導風格,如搶劫進行前六名歹徒在餐廳中互相談論一些無聊話題,以及被懷疑的臥底在貨倉中遭同夥以血腥手法逼供等,都有一種奇特的戲劇張力。飾演白先生的哈維·卡特爾在片中有威力十足的演出,昆丁本人也參演了一個角色。

(二)《低俗小說》

影片以獨特的審美觀反映暴力,採用獨具一格的散點拍攝手法。這部風格鮮明的黑色電影把社會邊緣的人物以及導演推到公眾視線之中。導演的編排剪輯獨具匠心,開創先河,把故事原本的幽默感和諷刺性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一眾演員的演技個個精湛到家。

(三)《無恥混蛋》

簡單粗暴唯美好看,昆汀這一部真是爐火純青,刀刀見血。對法西斯與反法西斯兩派相反的影像處理雖然不新鮮,但出來效果奇好。

(四)《被解放的姜戈》

片中黑奴姜戈為救妻子,不惜與世界為敵,殺盡邪惡白人,槍戰鏡頭血腥而美。炸平糖果莊園之後,對妻示愛浪漫無比。殘酷中帶著一絲溫馨,粗俗中帶著一絲浪漫。昆汀總能戳中觀眾G點,一步步刺激到高潮。把血腥暴力的場景拍出美到極致的感覺。

(五)《殺死比爾1》

四段不同風格場面的打鬥詮釋,布景、光影處理,色彩、視點、黑白掩蓋血腥……充分而自信的展示了昆式暴力美學,高潮段落逆向而行,沒有加快節奏剪輯,而是越來越慢,以慢顯快,以冷靜顯得更加緊張刺激,打鬥場面相當經典。

(六)《殺死比爾2 》

第一部快,第二部慢;第一部急,第二部緩;第一部東瀛武士之道,硬碰硬,勇者勝。第二部神州武俠之風,靜制動,柔克剛;刀出鞘,血如虹,投之亡地而後存,置之死地而後生。上一部是塔倫蒂諾式的動作片,這一部就是塔倫蒂諾式的愛情片,期待殺死比爾3 。

代表作品: 《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消失的愛人》

(七)《七宗罪》

在《七宗罪》中,大衛·芬奇展現黑色驚悚劇的才華,和攝影師戴流士康吉合作,創造出一部影像和情節都十分迷人的類型偵探電影。這一部以舊約七大罪︰饕餮、淫慾、懶惰、驕傲、貪婪、憤怒、嫉妒…為犯罪者謀殺主題的電影,被大衛·芬奇布置得像後現代裝置藝術的展覽場,如饕餮中中人慾嘔的黃光色調義大利麵、淫慾的紅色血腥場景、驕傲裏白潔房間顯現的恐怖感,以及懶惰裡汙穢黝暗的綠色光影,都似一場場的藝術饗宴。

(八)《搏擊俱樂部》

與《七宗罪》一樣,《搏擊俱樂部》也因為其中的暴力而遭到了評論界的一些廉價抨擊。但其實影片正是在某種程度上嚴肅地探討了有意義的暴力與無意義的暴力的差別,使這些抨擊成為了自打耳光的舉動。電影的運鏡流暢而快速,情節推展強烈而有力,一種失控的氣氛飽滿欲裂,緊緊扣住觀者的心弦。除了《猜火車》、《太保密碼》,對於鏡頭語言應用相當出色的作品。而《搏擊俱樂部》的內涵更勝《七宗罪》,形式運用和深度亦超越一般的好萊塢電影。

代表作品:《撕裂的末日》

(九)《撕裂的末日》

雖然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影片,但片中更多卻是對人性的刻畫,它向人們揭示了人性的善與惡、真與假。另外,影片中許多動作場面的設計也令人稱道——連場的槍戰、快速的剪接、誇張的動作、激烈的對打,在一片片刀光劍影之中,帶給觀眾視覺的超級享受,其動作造型之酷完全可以和「駭客」一較高低。有意思的是,導演有許多地方故意照搬了「駭客」的場景,比如大廳槍戰、近距離手槍互射纏鬥等,但並不雷同,甚至更加迅猛凌厲、狠辣兇險,玩酷指數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概念卻又和「駭客」同出一脈,讓人大呼過癮的同時,由衷地佩服電影人挑戰想像極限的本領。

代表作:《處刑人》《處刑人2》


(十)《處刑人》

影片之所以受很多人追捧,個人覺得不外乎所謂「暴力美學」和宗教色彩濃厚的私刑給人帶來的感官刺激和宣洩快感。在慢鏡當中,雙方對射,槍林彈雨,硝煙四起,鮮血飛濺,很容易讓人想起吳宇森或昆汀的片子;私刑究竟對不對暫且不談,兩人在執刑前念念有詞確實看上去很有型,很酷。暴力、槍戰、殺戮、宗教、種族主義笑話這些元素,再加上出現了246次的「Fxxk」,讓終日生活波瀾不驚甚至平淡無味的普通觀眾血脈噴張,平時壓抑的情緒從電影中得到了宣洩。

(十一)《處刑人2》

該片表現了十足的暴力美學,以及夾雜了髒話比喻和幽默橋段,使得整體看上去平衡得當,魅力加分。結局導演還鋪埂,意味著3的來臨。


相關焦點

  • 史上經典暴力美學丨電影推薦:五部暴力美學電影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英雄本色(劇情 / 動作 / 犯罪)作為少數國產優秀暴力美學電影之一,影片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炫技,動作簡單但是純粹,拍攝於最好的港片年代,警匪片裡難得的作者電影。
  • 絕美至死,暴力至上 暴力美學電影推薦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開始流行,延續至今,此詞有了它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指電影中針展現對暴力而來的形式主義美學,導演通過發掘在槍戰、武打動作、殺戮或其他暴力場面中的特殊美感展現不同的暴力,並將這種形式美感發揮到美麗炫目的程度。此外,導演還會刻意以暴力、血腥的鏡頭或者場景來營造一種令人刺激難受的視覺效果。
  • 推薦 | 最完美的暴力美學電影《突襲》
    突襲系列是印度尼西亞電影,總共有兩部。導演是加雷斯·埃文斯,英國人,在南洋長大深諳南洋文化。
  • 十九部暴力美學電影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詞——「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
  • 十九部暴力美學電影.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詞——「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
  • 暴力美學鬼才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你值得擁有
    說到暴力美學,便不得不提一部經典電影《殺死比爾》。《殺死比爾》而導演了包括《殺死比爾》在內一系列類似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就是昆汀·塔倫迪諾,也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阿涅斯的海灘》當中曾經提到過,在正式拍電影之前,她只有大概10部甚至都不到的閱片量,但這依舊不能掩蓋超大的閱片量,是昆汀成為著名電影導演的一個奠基。
  • 暴力美學大師,鬼才導演昆汀,9部電影部部王炸
    今天來聊下我超級喜歡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反套路,反類型,非線性敘事、暴力美學、話癆,大雜燴式的配樂,戀足癖,昆汀的電影有著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並且讓觀眾沉浸其中。喜歡犯罪黑幫片的,一定會喜歡昆汀。
  • 暴力美學爽到極致的1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暴力美學,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 暴力和美往往是相悖的,但有些電影卻可以將兩者相融合,刺激感官的同時又不缺乏美感。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10部暴力美學電影。《殺死比爾1》昆汀玩的最嗨的一部電影,看這部電影時候不必糾結什麼所謂的內涵,只要爽就可以了。精彩的配樂,暢快的殺戮,組成了一部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我第一次知道殺人可以這麼簡單,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 暴力美學大師昆丁電影十一部曲
    相信看過昆丁導演電影的人都知道,昆丁是美學大師,暴力美學大師,非線性敘事跟話癆劇本是他的特點,斷手斷腳是常事,不要錢的血漿,有仇必報的江湖,都構成昆丁獨特的暴力美學 。昆丁導演拿各種獎拿到手軟,奧斯卡、華鼎獎、金球獎、金棕櫚等....... 下面就來介紹暴力美學大師昆丁的十一部電影,以下介紹的影片血腥、暴力,*情,不喜歡的清純人們自動迴避。
  • 從《殺死比爾》和《被解救的姜戈》,淺析電影中「暴力美學」
    在一部電影中如果同時出現荒誕、暴力、黑色幽默、血腥這些標誌,你第一時間會聯想到什麼?是的,沒錯,答案就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不是昆汀?」昆汀·塔倫蒂諾,美國著名導演,曾執導過《危險關係》《低俗小說》等一眾電影,昆汀的電影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電影的全片幾乎充滿了各類暴力元素。也因為如此,在大多數的影迷心目中,昆汀被封為了「暴力美學」的開山鼻祖。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後機緣巧合通過緋聞情人女星李湄的推薦,與1962年加入邵氏,做編劇主任。上世紀60年代,適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風靡香港,邵氏遂有意打造武俠江湖,而當時邵氏已經有一位專職武俠的導演胡金銓,其打造的女俠,儒俠深受大眾喜愛。也是機緣巧合,胡金銓被臺灣挖角,而作為編劇主任的張徹結識了他的貴人—倪匡。一舉上位成為導演。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後機緣巧合通過緋聞情人女星李湄的推薦,於1962年加入邵氏,做編劇主任。上世紀60年代,適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風靡香港,邵氏遂有意打造武俠江湖,而當時邵氏已經有一位專職武俠的導演胡金銓,其打造的女俠,儒俠深受大眾喜愛。
  • Bow To Blood(電影中的血液與暴力美學)
    血液是電影暴力美學的載體——什麼是暴力美學?——暴力的美感化、儀式化、崇高化。血液奔湧在身體裡,當他迸發出來的時候,宣告著暴力的降臨。電影裡的血元素可不少見,血液或許令人作嘔,帶來觀影不適,而滿屏的鮮血有時帶來的不只是惡,還有些許的美。
  • 激情四射:十部女性暴力美學電影!
    說到能打的電影,大家可能還停留在史泰龍和傑森斯坦森這類男打星的印象當中,殊不知,現在女性題材的動作影片也層出不窮,佳作紛呈。似乎好萊塢的一線女星,幾乎都有一部或者幾部自己的動作電影,或豔麗,或火熱,或魅惑。足以搶下眾多男影星的風頭!畢竟天使的面孔加上不凡的身手,也是非常炫酷。今天給大家推薦十部展現女性力量的影片,她們有能文善武的超級女戰士、女特工,外貌氣質個個不俗,用「女性的暴力美學」來展示女性的變化,讓大家看到女性鮮活的美麗人生!
  • 從幽默文化到暴力美學,深度解讀北野武電影《座頭市》
    被稱為日本導演「四駕馬車」之一的北野武,和我國著名導演姜文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總會在自己導演的影片中擔任主角。2003年,北野武攜電影《座頭市》參加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引起巨大轟動,一舉斬獲銀熊獎在內的5項大獎。
  • 拳拳到肉的6部暴力美學電影,錯過可惜了!
    1、《突襲2:暴徒》;第一部全程無腦無劇情純打,即使打的再漂亮以本人的審美水平也只能給出三星,第二部有劇情了,還是三國那種,甚至還有松田龍平,雖然劇情難免俗套了點,但是配上這無敵的動作和血腥的場面還有精彩的人物設定,立刻升華到五星,2、《不汗黨》;黑+黑,黑白的分界是痛苦的。賢秀和張克萊有著同樣的「勁」,任時完的眼淚很有氣氛。監獄長鏡頭再配樂,生機勃勃。
  • 不止是電影,暴力美學還頻繁出沒於時尚和藝術領域
    簡單來說,暴力美學就是以美學的方式、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它起源於美國,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香港發展成熟,以吳宇森為代表,其後北野武、昆汀塔倫蒂諾等一些導演將暴力美學發揮至極致,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審美視角,即「東方美學視角」。
  • 島國暴力美學電影為什麼這麼強勢,看完《花火》你就知道了!
    《千年女優》第一部是《千年女優》今敏大師的傑作,講了一個女演員從少女到老年拍電影的歷程,以下每張圖都是她,她在不同電影裡扮演的角色。她成為演員後,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在奔跑,追尋,這是片中角色的設置,也是她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
  • 這就是典型「昆汀式」暴力美學電影
    如杜琪峯擅長導演黑幫警匪題材系列,樸贊鬱擅長怪誕、詭譎和突如其來的爆發,北野武擅長不注重過程只注重結果的決絕和兇殘。不過,在我眼中,有一個導演的暴力美學是貫穿始終的,這就是他的風格,別無其他。在暴力美學大師中,他可以稱得上是鼻祖了。這個大師就是昆汀.塔倫蒂諾。
  • 暴力美學大師薩姆·佩金帕電影合集
    薩姆·佩金帕(David Samuel Peckinpah,1925-1985),一個老頑童式的西部動作片導演,暴力美學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電影風格被形象地稱為「詩意之血」。他並非多產的導演,一生只留下15部作品,但幾乎每一部都令人印象深刻。薩姆·佩金帕的作品被冠以暴力和血腥的印象,他善於用慢鏡頭展示子彈的芭蕾和人物死亡,經常出現虐待動物的場面,當然也不乏對女性的輕視和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