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幽默文化到暴力美學,深度解讀北野武電影《座頭市》

2020-11-18 騰訊網

被稱為日本導演「四駕馬車」之一的北野武,和我國著名導演姜文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總會在自己導演的影片中擔任主角。2003年,北野武攜電影《座頭市》參加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引起巨大轟動,一舉斬獲銀熊獎在內的5項大獎。這部電影對於北野武有著重要意義:不僅代表著北野武個人獨特影像風格的形成,更象徵著以吳宇森為代表的的暴力美學迎來華麗回歸。

《座頭市》的繼承和發展

《座頭市》改編自1989年的同名電影,當時的導演和主演恰巧也是同一個人——勝新太郎。勝新太郎從1962年到1989年的27年時間內拍攝了26部以「座頭市」為主角的電影和5部電視劇,成功塑造了一個劍術超群,同時有著俠義心腸的盲劍客「座頭市」。在1999年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座頭市」超過一眾好萊塢經典角色,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俠客形象。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古裝歷史劇在日本逐漸失去市場,觀眾不再滿足於對刀劍江湖的幻想,轉而促進了現代主義影片的發展。

勝新太郎

勝新太郎的電影公司也不堪重負,他於1989年決定和「座頭市」進行告別,以自導自演的形式完成了最後一部《座頭市》的拍攝。1997年勝新太郎因病去世,重啟《座頭市》系列電影也被提上日程。但是眾所周知,想要把經典作品拍出新意極不容易,稍有不慎便有出力不討好的風險。勝新太郎的一位密友找到了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北野武,才促成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1989年版本《座頭市》

北野武在此之前已經聲名鵲起,作品中出色的暴力美學風格讓他被譽為「日本吳宇森」,他最終決定翻拍勝新太郎的告別之作,即1989年的那部《座頭市》。北野武小時候便是看著「座頭市系列電影」長大的,「座頭市」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經典記憶,也為他和其他電影從業者打開了一扇影視世界的大門。北野武並不滿足於翻拍,他想在這部電影中進行大膽的實驗:把風格化的鏡頭美學和日本特色的幽默相結合,以暴力美學的畫面表現出來,創作出一部更激進的現代化實驗電影。從勝新太郎到北野武,《座頭市》這個經典電影IP,終於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迎來了新生。

北野武

北野武從來不會循規蹈矩地講述線性故事,《座頭市》也是一樣。故事開端並沒有非做不可的主線任務,浪跡天涯的盲劍客座頭市路過一個小城,這個城市被多個幫派(銀藏、扇屋、酒井等等)把持,各個幫派之間互相傾軋,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座頭市遇到了兩個報滅門之仇的姐弟,決心剷除邪惡匡扶正義的故事。另一條主線則圍繞劍客服部原之助展開,劍法精進之後淪為幫派的打手,為銀藏剷除異己。故事脈絡模糊,結構也較鬆散,北野武並不急於讓故事結束,而是讓觀眾以輕鬆的觀影心態,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視聽上,縱情享用這場電影盛宴。

2003年版本《座頭市》

北野武的日式幽默

北野武的幽默感是藏都藏不住的,在他的電影中,可以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可以沒有擲地有聲的臺詞,但是一定少不了幽默感。北野武以喜劇演員出道,和搭檔兼子二郎組成的相聲組合在圈內小有名氣,隨後被星探發掘,以漫才演員的身份觸電螢屏,在喜劇演員的領域中一待就是5年。所謂「漫才」,和國內的對口相聲類似,一個逗哏,一個捧哏,通過簡單的對話來博觀眾一笑。北野武的喜劇天賦在這個時候得到施展,並且在之後的電影作品中貫穿始終。

北野武

民藝

日本有4種流傳至今的傳統戲劇形式,分別是能、狂言、人形淨琉璃、歌舞伎。在《座頭市》中,北野武展示了多種戲劇形式,賦予了影片特有的鏡頭幽默和文化內涵。

第一,「狂言」表演。座頭市和同伴贏了錢去找樂子,喜劇演員用嫻熟的技法一個人便完成了聲情俱茂的表演,得到滿堂喝彩。這裡演員表演的就是狂言,是一則簡短的喜劇,一般是在能、歌舞伎表演之前烘託氣氛,也就是起到「墊場」的作用。狂言無需借用太多的道具,笑料主要取材於真實生活,在日本更能獲得勞動人民的喜愛,是一種更平實的藝術形式。

第二,「轉陀螺」表演。扇屋在家宴請酒井,席間有藝人表演扇子轉陀螺。隨著扇面的一點點展開,陀螺仍然能屹立不倒,表現出日本民俗藝人的精湛技藝。「轉陀螺」這一傳統藝術形式也延續至今,在東京的「江戶博物館」,仍然會每天為到訪的遊客進行表演。按照我們國內的話來說,「轉陀螺」也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第三,「藝伎」表演。日本有兩個流傳最廣並且有些相似的藝術,其一是歌舞伎,其二是藝伎表演。藝伎表演在日本也是算拿不出手的工作,從事藝伎表演的大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從小便被父母送去學習藝伎表演,如果不是因為無法生存,沒有人會願意從事這種職業。章子怡和鞏俐兩大巨星曾聯手主演了一部電影,講述的便是她們背後的辛酸故事。電影中忍辱負重的姐弟便是藝伎,通過身份偽裝接近仇家創造報仇機會。

節奏式剪輯

北野武除了在電影中輸出日本文化之外,也嘗試了更激進的剪輯風格。主流的剪輯方法是好萊塢傳統的「連續性剪輯」,這種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使用的剪輯手法,在以往的北野武作品中也得到了全面體現。不過北野武為了讓剪輯也能夠展示幽默感,他在《座頭市》中啟用了20世紀20年代起源於歐洲先鋒電影的節奏式剪輯,1924年的電影《機械芭蕾》便是公認的節奏式剪輯代表作。

《機械芭蕾》

影片第6分30秒,有一段本應十分枯燥的座頭市走路的遠景鏡頭,北野武別出心裁地製造出景深效果,在前景中放入4名勞作的農民,農民們揮動鋤頭的節奏和背景音樂完美契合。北野武為了強化這種音樂和畫面之間的聯繫,特意用了蒙太奇剪輯手法,不斷切換揮動鋤頭的特寫鏡頭,而切換的節奏也符合背景音樂的節拍。雖然觀眾都知道現實中不可能把鋤頭揮動得那麼快,但是這個場景中所蘊含的導演幽默感已經顯而易見。

影片第1小時13分,天上下著小雨,四位身穿鬥笠的農民在泥濘的水坑裡跳著踢踏舞,他們跳舞的節奏也和背景音樂的節奏相匹配,段落以一人摔倒在泥坑中收場,把喜劇做到了極致。雖然我們無法判斷跳舞的這四個人是否就是上述勞作的那四個人,但是北野武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傳達導演的幽默,同時也表達出農民不想參與幫派鬥爭,只願恬然自安的簡單心願。

節奏式剪輯發展到現在,成為我們喜聞樂見的「卡點視頻」。除了以上兩種幽默,北野武在很多細節中也藏著自己的幽默本質,比如浪人武士拔刀卻傷到了同伴,扇屋想找個乞丐試刀不料遇到了座頭市,這些細節前後串聯起來,便是北野武的日式幽默。

吳宇森的信徒

暴力美學是電影中的美學風格,指電影中的暴力畫面以一種藝術化的形式展現,從而使得電影畫面產生特定的儀式感和美感。暴力美學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好萊塢,卻因為香港導演吳宇森而揚名國際,1986年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上映後,讓槍戰動作美學得到質的飛躍。在此之前的槍戰片大都是唯結果論,無論是剪輯方式還是表現手法,都只是為了展示出槍戰過程和死傷結果。吳宇森徹底顛覆了之前的槍戰概念,在更完美地融合視聽兩方面的同時,還考慮到了鏡頭美學。

吳宇森

《英雄本色》的影響力絕非當年的票房和獲獎記錄可以概括,這部電影後來成為無數動作片導演的啟蒙之作。吳宇森為動作電影創造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施展空間,成為「暴力美學」電影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在他之後,世界各地迅速湧現出諸多信徒,美國的昆汀和沃卓斯基兄弟,日本的北野武和三池崇史都是「暴力美學」的傳承者。在他們之中,北野武獨樹一幟,逐漸擺脫了吳宇森帶來的影響,並不執著於追求由始至終的暴力,而開創出獨特的「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學系統」。

昆汀·塔倫蒂諾

吳宇森的電影在電影結構上仍然延續了好萊塢的傳統,從開始的情緒積累到最後的決戰爆發,一切都按部就班,但是北野武卻並沒有循規蹈矩。影片開局的一場打鬥戲份將這種風格展露無疑,一群浪人前一秒還在挑釁手無寸鐵的座頭市,後一秒卻已經被連環反殺。這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觀眾還沒做好準備,打鬥已經開始,北野武用這種突如其來的暴力打破影片穩定的環境,產生了極強的前後對比。

正是從這種前後的沉默、爆發的對比中,產生了影片的戲劇張力,讓打鬥場面更具有魅力。北野武擅長將前期懸疑鋪墊到位:一群浪人哄騙一個孩童偷走了座頭市的劍,當我們認為座頭市有危險的時候,卻沒想到這群浪人根本不是座頭市的對手。前期鋪墊很長,打鬥卻很迅速地結束。迅速歸於平靜也有一個好處:餘味悠長。北野武通曉東方人特有的審美系統,留白往往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想像空間,迅速結束戰鬥也是為了讓觀眾陶醉其中感覺餘音繞梁,這種拍攝方法和如今的「飢餓營銷」並無二致。

電影中還有另一個例子,北野武運用平行剪輯,交叉介紹座頭市和服部原之助的劍法超絕。從一開始便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讓我們認為他們的決戰肯定會十分慘烈。但是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兩人一招便分出勝負,頗有些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決戰氛圍,最終卻如秋風掃落葉一樣毫無懸念。北野武使用的這個手法叫欲揚先抑,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先生便是深諳此法,葉孤城和西門吹雪決戰紫禁之巔和本片何其相似。

勇敢的變革者

北野武的美學系統有更多用心之處,座頭市會在大戰之後做出一個縱向的甩刀動作,這個動作在實戰當中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是為了甩去刀上的血水,不過這個動作卻變成座頭市散發個人魅力的最有效手段。北野武很擅長設計類似具有儀式感的附加動作,比如座頭市在出刀之前都會擺出居合斬的架勢。等到真正出手時,風馳電掣般迅速解決戰鬥,可能觀眾還停留在座頭市拔刀之前的姿勢,但是此時座頭市已經收刀入鞘。通過快速剪輯的手法,意外地形成了圖形的連續性,這在以往的美學系統中是不曾出現過的。

《座頭市》中對血漿的噴濺也做了藝術化處理,雖然當時計算機合成技術還不完善,我們能夠輕易找到穿幫的刺入鏡頭,不過動漫化的噴濺觀感,弱化了技術上的不足,增強了紅色的血漿在灰濛濛畫面中的感染力和藝術性。北野武的《座頭市》在繼承勝新太郎版本精髓的基礎上做出了勇敢的變革,使「座頭市」盲劍客形象重新走入大眾視野。而北野武也憑藉開創性的美學系統,讓世界認識到日本電影的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北野武的極致暴力美學電影合集:《花火》《座頭市》《極惡非道》,附全部資源
    北野武既有《菊次郎的夏天》《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等等青春溫情之作,除此之外,北野武在電影界那個最明亮的標籤,是暴力美學。 他的電影作品,大多數是暴力的形式展現,以一種殘忍的方式,去完成電影戲劇的美感。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他的暴力美學電影。
  • 《座頭市》——北野武的花與劍
    黑澤明和北野武兩位大佬是兩個相反的典型,作為代表日本走向國際的大導演,兩者在表現民族性,向世界做文化輸出時,,其路數是截然相反的。「每當有人稱我為亞洲導演,我總覺得這個稱號充滿歧視,我真希望在我的電影裡能去掉典型的亞洲特徵、文化、美學。這倒不是說要把黑澤明拋開,只是我寧願見到當代日本電影能超越武士電影。我討厭一股腦兒地販賣亞洲模樣。我知道這正是目前最好賣的,但這也是我極想擺脫的。」
  • 《座頭市》中猝不及防的殺戮和幽默
    作為一個武俠迷,看慣了邵氏老電影一招一式的纏鬥,被北野武出其不意、乾脆利落、一招斃命的「逆手一文字」驚豔到了,當即收藏。在之後的日子裡,反覆欣賞,久看不膩,甚至因此去搜集了各種版本的「座頭市」。但是比較下來,都沒有北野武拍的給我的震撼大,唯一能與之相仿的,只有2008年曾利文彥導演的《女座頭市》,但是由於北野武的《座頭市》珠玉在前,《女座頭市》只能算作致敬之作了。
  • 北野武系列(二)你為什麼迷戀座頭市
    勝新太郎——座頭市系列26部,一直到北野武的致敬之作,歷經四十餘年,仿佛星辰,長盛不衰。他從出場那一刻起,一頭桀驁不群的淺色金髮便顛覆了我心中設想的所有形象。        北野武真的很敢。        能成為一代代男兒無論中青老少的不老情結,他讓人迷戀的,遠不止解構的藝術、黑色幽默與暴力美學這樣的盛譽。
  • 盤點北野武9部電影,他是如何用暴力美學手法,詮釋溫柔的壞蛋的
    盤點北野武9部電影,他是如何用暴力美學手法,詮釋溫柔的壞蛋的?北野武這個人即便不說話,光就一張臉擺在那兒也是有味道的。那神情總讓人無法猜透,這傢伙下一刻究竟會出手還是張口,是會做出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事,講出一些讓人無法預料的話,還是忽然搞笑起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盤點他所執導的9部電影。
  • 史上經典暴力美學丨電影推薦:五部暴力美學電影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英雄本色(劇情 / 動作 / 犯罪)作為少數國產優秀暴力美學電影之一,影片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炫技,動作簡單但是純粹,拍攝於最好的港片年代,警匪片裡難得的作者電影。
  • 電影鑑賞:座頭市Zatoichi(2003)
    北野武究竟要給這樣的老片新拍賦以什麼樣的風格呢?看完電影後,俺感覺本片有著令人快意恩仇的暴力美學,更有鄉土關懷的親切感;北野武以他感性而直接的手法,為我們譜寫了一曲主題為鋤暴安良的田園暴力交響詩。北野武版的座頭市同樣搞笑,其實不用他多說話,只要他微低著腦袋,發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的時候,座頭市的那股憨厚勁就出來了。同樣是拿眼睛來自嘲,片中那個描眼的鏡頭以及片尾的抖包袱,都能讓人笑到絕倒,北野武還真沒落下他說相聲的功夫啊。
  • 講座視頻:北野武的暴力美學與身心救贖
    北野武在淺草出發,找到自己獨有的藝術形式,那直率、黑色幽默、大膽,極富批判色彩的風格。,不擇對象地吹噓著戲劇呀電影學呀作家論之類的話題。《花火》暴力美學集大成北野武一脈相承的藍調暴力之花綻放了她迷人的倩姿,並已初呈調萎之勢。爾後,《大佬》的敗闕見證了其藍調暴力美學的式微。
  • 暴力美學爽到極致的1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暴力美學,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 暴力和美往往是相悖的,但有些電影卻可以將兩者相融合,刺激感官的同時又不缺乏美感。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10部暴力美學電影。《殺死比爾1》昆汀玩的最嗨的一部電影,看這部電影時候不必糾結什麼所謂的內涵,只要爽就可以了。精彩的配樂,暢快的殺戮,組成了一部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我第一次知道殺人可以這麼簡單,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 一部暴力動作大片《座頭市》一個70歲老頭展開大清洗復仇行動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暴力動作大片《座頭市》。《座頭市》是由日本暴力美學大師北野武自導自演。前野中信,大楠道代,夏川結衣等一眾實力派領銜主演。講述了日本歷史中傳奇的民間英雄座頭市故事。座頭市是一位雙目失明的神速拔刀術武士。他身懷絕技,出手致命神秘而充滿著孤獨。
  • 座頭市!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日本動作電影《座頭市》。基本信息:《座頭市》是由北野武編導,北野武、淺野忠信、大楠道代、夏川結衣、岸部一德等主演的動作影片。該片講述了一位雙目失明的神速拔刀術武士座頭市的種種英雄事跡。
  • 北野武電影《座頭市》在線▷北野武式的顛覆性武俠片,可我準備叫它歌舞片
    ——公爵的秘密情人經典電影無論從思想層面還是價值層面,都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能夠令人回味無窮且受益頗深,並可能在思想方面受其影響;電影的產生使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它使得人們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縱觀這些年的電影發展歷程,更加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 北野武的十部必看電影
    一班即將畢業的初中生去參加畢業旅行,卻被帶到一座孤島參加大逃殺遊戲,殺到剩一人為止。這是一部北野武風格的電影,暴力美學夾雜著細膩的溫情,色彩飽滿情感充沛又恰到好處。人生就像花一樣盛開,火一般絢爛。點擊查看《花火》相關視頻連結
  • 超血腥的暴力美學電影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詞——「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暴力美學」原指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勢)的一種電影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
  • 沒有像北野武那樣一個人幹翻一座城,就別說自己是英雄
    片名/座頭市導演: 北野武編劇: 北野武主演: 北野武 / 淺野忠信 / 大楠道代 / 夏川結衣 / 岸部一德 / 大家由祐子 / 石倉三郎 / 柄本明 / 樋浦勉 / 蘆川誠 / 端實枝豆類型: 劇情 / 喜劇 / 動作
  • 日本導演三巨頭,最喜歡的還是第三位北野武
    「現代主義巨匠」黑澤明 黑澤明導演在他自己的電影選題方面,涉獵廣泛,從古裝時代劇到社會問題劇。例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同時北野武熱衷表現暴力,同時暴力又是突如其來的發生,不給人以溫情化處理,突出動作的震撼力。
  • 日本導演三巨頭,最喜歡的還是第三位北野武
    日本導演導演三巨頭,「古典巨匠」小津安二郎,「現代主義巨匠」黑澤明,「後現代拼貼高手」北野武,這三位代表日本電影的所有風格。1.「古典巨匠」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導演最能代表日本民族特色的導演。他的影片致力於向觀眾展示日本寧靜、悠遠的美學風格,是真正意義上的古典主義導演。
  • 日本暴力美學大師北野武作品首次內地公映!2020年菊次郎的夏天
    說起北野武,喜歡看日本電影的人絕對不會陌生,他的作品充滿了暴力和美感,卻不失嚴肅與戲謔的黑色幽默,很難想像這個長得一臉兇悍的人,內心也有相當細膩的敘事靈魂。《兇暴的男人》,獲得了超乎想像的歡迎,於是這個用暴力美學直刺人心的北野武橫空出世了,在往後的十餘年裡掀起了整個日本影界的地震。
  • 北野武的暴力、溫情、與自戀——《花火》影評
    每個抖M的女孩兒都會愛上的酷大叔北野武(好像有哪裡不對)套話結束,言歸正傳。日本電影看的不算多也不算少,給我印象最深的觸動最強烈的應該就是北野武。在日本導演裡也許找不到第二個如此任著自己的想法,自由奔放地創作的導演了。想給他的電影歸類很難,常見的標籤是「暴力」,畢竟北野武也是一代暴力美學宗師。
  • 風的電影院 | 《座頭市》
    上周看了北野武老師的自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原計劃這周是要開始看前兩部的,一查發現評分都只有7+,所以決定先放一放,還是優先看8+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