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導演三巨頭,「古典巨匠」小津安二郎,「現代主義巨匠」黑澤明,「後現代拼貼高手」北野武,這三位代表日本電影的所有風格。
1.「古典巨匠」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導演最能代表日本民族特色的導演。
他的影片致力於向觀眾展示日本寧靜、悠遠的美學風格,是真正意義上的古典主義導演。
小津安二郎導演他的電影敘事特點,大多聚焦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擅長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
故事常常以傳統日本家庭在現代化過程中受到的衝擊力為主要矛盾。
他的電影選材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表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
大多是描寫兒女婚姻問題所引發的情感波瀾問題,而在實際上反映了日本傳統價值觀中的親情和責任問題。 如(晚春) 、(彼岸花) 、(麥秋)、 (秋刀魚之味)。
第二種:是表現在社會轉型中,隨著傳統大家庭的解體,兒女對父母絕對服從觀念的淡化所引發的關係變化。
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年邁的父母常常陷入孤獨和失落,因此,影片大多充滿淡淡的憂傷和悽涼。如(東京物語)、(浮草)、(小早川家之秋)。
第三種:表現夫妻之間的情感矛盾。
在影片中的夫妻由於各種原因產生不和,但都以彼此原諒。婚姻和家庭也都得到維護為結局,符合東方文化中的「相濡以沫」的婚戀觀。 如 (茶泡飯之味)(早春)
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以順序的方式進行敘事,以最自然的方式將故事娓娓道來,臺詞散淡平實,達到了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
2.「現代主義巨匠」黑澤明
黑澤明導演在他自己的電影選題方面,涉獵廣泛,從古裝時代劇到社會問題劇。
黑澤明導演擅長拍攝動作場面和宏大場面,喜歡使用多機位以營造單一機位難以實現的全方位視覺感受。
黑澤明在他的電影藝術表現特點上,與傳統的日本歌姬的敘事相較甚遠。
他的藝術表現更符合西方戲劇的精神內涵,表現個人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還滲透著「現代性」思想。
他的代表作《羅生門》通過幾位當事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敘述,表現出人對世界認識的相對性及所謂真相的不可知。
他還了還拍攝多部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影片。如《生之歌》《八月狂想曲》
3.「後現代拼貼高手」北野武
北野武導演,他的題材來源非常廣泛。
1989年,自導自演處女作警匪類型片《兇暴的男人》,該片囊括當年前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新秀獎。
1991年,憑藉溫情愛情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獲得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憑藉犯罪片《花火》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婁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3年,憑藉執導的第11部作品《座頭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他在電影創作上體現一種自由和遊戲的態度。
北野武導演在他的電影視聽語言上以藍色來表示人物特色的心理狀態。例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同時北野武熱衷表現暴力,同時暴力又是突如其來的發生,不給人以溫情化處理,突出動作的震撼力。例如他的影片《座頭市》
北野武導演電影的敘事特點是看不到日本傳統歌舞伎的影子,而是隨處可見的黑色幽默與尖銳深刻的諷刺。
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孤獨和茫然的,也很少有人道主義的精神勝利,主人公看到的世界也常常是冷酷,悲觀的。例如《菊次郎的夏天》
同時他的電影是明確的當代日本文化,北野武對情感的收斂表達,對死亡的迷戀,日本傳統的文化符號,日本漫畫橋段,能讓觀眾想到混雜著多種文化基因的當代日本文化。
以上三位導演體現了日本電影的美學——矛盾性與複雜性
矛盾性和複雜性是民族性的具體體現。
一.矛盾性體現在「唯美與殘酷」的相伴而生
在影片《畫鶴一代女》《雨月物語》《近松物語》中 將美好的主人公殘忍的推向不幸,而似乎只有在深淵與折磨中才能體現主人公的外表美和人性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唯美與殘酷」相伴的局面?
因為日本這個國家自然災害頻發,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於是很多美好的事物很可能在瞬間被毀。很多東西不能長存。
眾所周知日本的櫻花,在日本電影中很有象徵意義,既是瞬間的絢爛同時又是剎那的凋謝。如影片(伊豆的舞女)、(雪國)、(失樂園)。
二.同時矛盾性體現在「含蓄與直露」並存的情感表達
在電影《失樂園》中通過近景鏡頭人物表情的細微含蓄來表達深刻的情感的含蓄。
同時也有直露的暴力《座頭市》。
不知道大家喜歡哪位導演,喜歡哪部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