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也許是人類的本能。它是一種輕而易舉的行動,也是一種走投無路的堅持。——昆汀.塔倫蒂諾
近幾年,無論是美劇還是英劇,亦或是大銀幕上,暴力和血腥這兩大元素似乎總是必不可少。例如重口味吸血鬼劇《真愛如血 True Blood》以及犯罪題材《絕命毒師 Breaking Bad》,包括這兩年的《殺死伊芙 Killing Eve》,都受到觀眾追捧。其實,不止是影視行業,不少時尚設計師和藝術家也洞察到暴力美學的受歡迎程度,將其收入囊中,為其所用。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簡單來說,暴力美學就是以美學的方式、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它起源於美國,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香港發展成熟,以吳宇森為代表,其後北野武、昆汀塔倫蒂諾等一些導演將暴力美學發揮至極致,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審美視角,即「東方美學視角」。
吳宇森
暴力美學在電影中的大放異彩要從吳宇森說起,這位被打上暴力美學標籤的華人導演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在1986年執導的槍戰片《英雄本色》奠定其暴力美學的風格,從此電影江湖掀起了一股「英雄熱」,小馬哥這位英雄人物也被觀眾永遠記住了。
四年以後,吳宇森的另一部經典電影《喋血雙雄》閃亮登場,此片中兩大硬漢李修賢及周潤發飾演的角色從對立到惺惺惜惺惺,面對邪惡勢力,只能用暴力來終止暴力,同樣的暴力美學的完美呈現。
經過張徹以及吳宇森、徐克等兩代香港電影創作者的努力,中國的暴力美學在9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具有類型和風格意義的電影形態,並且開始反過來影響美國電影。隨著香港武俠片、槍戰片著名導演、演員相繼登陸好萊塢,中國特色的暴力美學風格在好萊塢影片中開始蔓延。吳宇森以《終極標靶》、《斷箭》、《變臉》、《碟中諜 2》、《風語者》,續寫他的暴力美學神話。李安《臥虎藏龍》更以其獨特的東方文化底蘊和暴力美學特質徵服了西方觀眾,獲得2000年奧斯卡四項大獎。中國武術指導袁和平在許多好萊塢影片中擔任動作導演,《駭客帝國》、《霹靂嬌娃》、以及昆汀.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都帶有濃鬱的東方動作風格。
電影《變臉》
《弗洛伊德心理學》中寫到,暴力美學通常以假象中的暴力鏡頭來表現人性中潛在的暴力面和暴力行為,有些觀賞者在欣賞這一系列美化的暴力畫面並不會感覺不適應,反而有時會誕生一絲滿足感。而導演們通過美化暴力場景來滿足觀眾們潛在的心理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暴力美學能在長達50多年的電影發展中經久不衰的原因。
《愛.死亡.機器人》
在商業大片以外,不少動畫作品也都曾運用到暴力美學,比如《愛.死亡.機器人》、《Rick and Morty》以及《南方公園》等都曾展示出不同的暴力美學,可以看出這一藝術手法的影響之大。雖說暴力美學主要以電影這個媒介來呈現,但是藝術行業和時尚行業也深受這一風格的影響。
上世紀70年代,英國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危機。一個叫Sex Pistols的英國小眾樂隊,彈奏著沒有旋律的噪音,用不堪入耳、極具有挑釁的字眼把帶著憤怒情緒的年輕人的心聲唱了出來,並逐漸形成一種名為「PUNK(朋克)」的音樂風格,而樂隊成員們的穿著也開始成為年輕人追捧。
當時的朋克族對自己的服裝主張DIY形式,將不同的面料以及元素揉捏在一起,加入浮誇的配飾,製造「叛逆」感。撕爛弄髒衣服、印上低俗的logo、充滿暗示的圖案、撕裂的漁網襪等都是他們的喜愛的元素,再將這些與二手市場淘回來的服裝混搭,組裝成能代表自己心目中的PUNK風格。
70年代的朋克風對現代的服裝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少時裝設計師從朋克中找尋靈感,融入到自己的時裝裡,以致敬最初的朋克精神:突破禁忌,打破常規。
早期的PUNK音樂跟服裝想要表達的是對政府、對階級的不滿與憤怒,代表著一種政治主張。如今,朋克文化已成為潮流風格之一,它包含的經典元素如:鉚釘、別針、不對稱、拼湊、網襪等形式美學依舊完整,但骨子裡的暴力美學早已被時間淨化,它再也不純粹是某種思想的傳達者了。
如今,暴力美學在時尚領域依舊擁有不小的影響力,不少設計師都致力於探索這一風格。巴黎地下設計師 Fecal Matter堪稱是現如今最為典型的暴力美學時尚品牌,它以 Anti-Human(反人類)的造型和配飾曉諭時尚界。英國鬼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也是一名「暴力愛好者」,在Alexander McQueen 1998 年秋季系列秀場上,他從電影《血腥瑪麗》中汲取靈感,將模特與鮮血般的成衣融合,並在秀場上運用了縱火焚燒的T臺效果,營造出詭異但又唯美的時尚暴力美學。
還有設計師品牌 Rick Owens ,這個貫徹哥特、暗黑以及中性風於一體的時尚品牌也曾展示出暴力的一面。在 2016 年的春夏系列秀場上,Rick Owens在T臺以模特倒掛的體位獲得了眾人的關注。
不止時尚品牌,不少先鋒設計師,甚至時尚妝容、攝影都曾運用到暴力美學,包括Carol Christain Poell的暗黑暴力風格、Matthew Shave 的暴力美學攝影作品、Lady Gaga 在《美國恐怖故事》中的女伯爵造型以及 GUCCI 的「太平間外星人」秀場都能看出暴力美學的身影。
Lady Gaga 在《美國恐怖故事》中的女伯爵造型
在如今這個產業互通的時代裡,電影催生出了「暴力美學」,而這一概念又啟發了不少藝術家和設計師,然而在設計師的手下,「暴力美學」展示出新的面貌,並衍生出不同的內涵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