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2020-08-16 只想吹泡泡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


做導演前的張徹更像個浪子。

張徹出生在一個浙江軍閥家庭,從小就立志從政的他早年在上海從事「文運會」而結識蔣經國,後來去到臺灣以後就得到提拔,官拜國民黨少校。只是頻頻在官場上失利,讓其萌生退意。後來到香港,以寫稿為生,做專業影評人。

後機緣巧合通過緋聞情人女星李湄的推薦,於1962年加入邵氏,做編劇主任。上世紀60年代,適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風靡香港,邵氏遂有意打造武俠江湖,而當時邵氏已經有一位專職武俠的導演胡金銓,其打造的女俠,儒俠深受大眾喜愛。

也是機緣巧合,胡金銓被臺灣挖角,而作為編劇主任的張徹結識了他的貴人—倪匡。一舉上位成為導演。

邵氏武俠的奠定者張徹


張徹的貴人才子編劇倪匡

由張徹執導的《獨臂刀》1967年上映,成為了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香港電影,一舉奠定了硬派武俠張徹的江湖地位。而《獨臂刀》的編劇正是後來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

說到倪匡想來很多讀者不知道是誰,但是他的成名作正是《衛斯理》系列,在那個時代寫科幻,可想而知此人之大才。關於倪匡還有個很有名的故事,當時金庸正在寫《天龍八部》卻要出國數月,就讓倪匡代筆去寫兩章,出門前知道倪匡跳脫的個性,一再告誡他不要將書中人物寫死了。

但是,金庸走後,倪匡就開始徹底放飛自我,把原本的劇情改的面目全非。你不是要我不要將人物寫死嘛?倪匡就直接把小說中的阿紫弄瞎了。金庸隨後質問倪匡,倪匡還信誓旦旦的說:「又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

倪匡在武俠電影劇本方面的成就極高,隨後的張徹的《刺馬》也是出自其手,但是他寫完一部劇本後,拿錢走就撒手不管了,導演你愛改就改,對此毫不在意。對於百萬票房的《獨臂刀》倪匡接受採訪時笑言,只有片頭「獨臂刀倪匡」五個字是他寫的。而在這部百萬票房以後,倪匡也開始了和張徹長達十年的合作。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霑和蔡瀾


張徹武俠的弟子和影響

張徹電影中的大俠英俊的古裝裝扮盡顯其陽剛氣質,而其眉宇間常需要有抑鬱之色,所以在張徹手下的演員皆是兼具硬漢和小生的氣質。從獨臂刀的王羽,到狄龍,姜大衛,李修賢皆是如此。

年輕時期的姜大衛


姜大衛出生演藝世家,和他的哥哥姜昌年都是童星開始出道。而姜昌年後來取了個藝名「秦沛」,也是香港影視界有名的演員,而有趣的是,他們的母親在離婚後改嫁,又生了一個孩子,取名爾冬陞。三兄弟皆在演藝圈,卻又全然不同姓的也是一段有趣的佳話。

爾冬陞,姜大衛,秦沛三兄弟


而張徹的硬派武俠講究的拳拳到肉,暴力美學也直接影響了隨後的一批香港導演,吳宇森就直言張徹的電影對他的暴力美學的道路影響最大。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張徹絕對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稱為香港電影的一代梟雄。他對後世香港電影人的影響和對香港電影的貢獻是無可匹及的。也是當之無愧的邵氏兄弟電影的招牌導演。

相關焦點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張徹的貴人才子編劇倪匡由張徹執導的《獨臂刀》1967年上映,成為了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香港電影,一舉奠定了硬派武俠張徹的江湖地位。
  • 張徹,香港電影的一代梟雄
    6月22日,有一些陰沉的一個周五,16年前的今天,著名香港導演張徹離開了我們。可能有些朋友對於導演張徹是陌生的,但是!你一定對吳宇森、李修賢、狄龍、姜大衛、午馬等這些華語電影(香港電影)中的「大咖」不陌生,他們可都是張徹導演的徒弟。
  • 「老港片影評」完整、準確、不可說—漫談張徹電影《獨臂刀》
    2018年香港票房冠軍是《復仇者聯盟3》1.39億。《獨臂刀》的票房就是這樣一個概念。網上有一種說法,說《獨臂刀》是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這個信息是不正確的。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是比《獨臂刀》早3年的《金鷹》,但是《獨臂刀》被大張旗鼓地宣傳,張徹也就此成為「百萬導演」,這裡有當時社會環境的原因,也有邵氏營銷手段的原因。
  • 張徹:一生拍片近百部,世人皆愛《獨臂刀》
    ,輪番上映著華麗的演出,因厭倦了黃梅調的靡靡之音和你儂我儂,亦有感於老式武俠片的陳舊落後,邵氏便想開創新的武俠電影風格,最先成名的是胡金銓,而真正延續新派武俠電影生命的,卻是張徹。《獨臂刀》這一情節,很多人都會想到《神鵰俠侶》裡的楊過。只是楊過的斷臂,多半是對離經叛道的懲罰,有一種宿命感,而《獨臂刀》裡的男主方剛斷臂,是未出茅廬未經江湖就夢碎的一種悲涼。
  • 暴力美學不只是吳宇森,張徹才是鼻祖,了解一下他的十部經典作品
    昨天跟大家聊《英雄本色》,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風格應該讓無數人為之傾倒。作為運用暴力美學的大師,吳宇森80年代就以此風格打造了許多經典槍戰片,但是如果要說道香港影壇暴力美學鼻祖,張徹沒人不服,看一看他的十部經典電影。
  • 用刀高手電影中常有,但這把殺豬刀卻只有他能駕馭!
    武俠與英雄向來都是不可分割的主題,尤其是在香港電影繁華的那段歲月中,每一部武俠或是功夫片,都帶有很強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些英雄武藝超群而且通常都手持一把趁手的兵刃,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與刀有關的影片,來看一下,擅長用刀的這些英雄中到底誰更厲害。
  • 張徹江湖地位有多高,弟子吳宇森是暴力美學教父,李修賢發掘星爺
    如果是吳宇森是「暴力美學」的集大成者,那麼他的恩師張徹就是「暴力美學」的鼻祖,吳宇森曾說「我只是將恩師鏡頭下的刀劍換成了槍械。」他是「暴力美學」鼻祖,一代武俠宗師,他的出現扭轉了港片的「性格」,將陽剛武俠搬上了銀幕,開創了此後長期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勢。
  • 早期武俠電影巨作:女俠李飛飛、火燒紅蓮寺、獨臂刀,俠女
    1928年,由明星電影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的《火燒紅蓮寺》,使武俠電影真正進入世人視線並取得巨大成功。(《火燒紅蓮寺》劇照。)《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當時萬人空巷,爭看此片。二,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獨臂刀》。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決定將武打片從傳統戲曲中脫離出來,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號。(《獨臂刀》劇照。)
  • 武俠大宗師張徹到底有多喜歡數字?從一到九,差不多都拍了
    許冠文作為香港影壇冷面笑匠,地位有多高自然不用說,可是他曾說張徹這個名字在電影圈就像上帝一樣,由此可以想像張徹的地位有多高。
  • 品評張徹導演的電影美學
    儘管張徹導演英年早逝,不過他的電影都堪稱經典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香港邵氏電影從1966年開始的《西遊記》或者武俠片,都可以說是一種嘗試,而且每一部都有其獨有的邵氏風格和演員的人格魅力就說1978年的這部張徹導演的《殘缺》,不管從演技上,郭峰,陳觀泰,鹿峰等人都是武行出身,所有的肢體語言和人物性格特徵,堪稱逼真。
  • 每天1個導演推薦|香港武俠片開創者張徹
    1948年與蔣經國結下友誼,為國防部總政治部簡任專員,軍階至上校,並藉此在臺灣執導電影。 2002年5月30日,張徹因肺積水入香港將軍澳醫院,6月22日清晨7時30分,因肺炎在該醫院病逝,享年79歲,其沒有子女,遺孀為梁麗嫦。早年經歷1924年,張徹出生於浙江杭州,成長於上海。張徹父親是浙系軍閥,他1940年代畢業於重慶國立中央大學。
  • 一代獨臂刀王王羽:比李小龍還紅,和林青霞談戀愛
    倪匡是香港娛樂圈著名的快手,寫劇本寫小說從來快準狠讓人佩服。六十年代,香港影壇上映了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武俠電影《獨臂刀》,導演張徹,編劇正是倪匡。天身一副好皮囊,長得帥,又能打,出生在上海,成名於香港,先居住在臺灣,年少成名,家裡本身就很有錢,恰恰遇到最好打的張徹,最會寫打的倪匡,三下五除二,在天時地利人和都特別好的情景下創造出了香港武俠電影紅了幾十年的大IP。香港電影有多喜歡《獨臂刀》?
  • 我最推薦的張徹電影top10
    張徹自己也說刺馬是他的最愛。刺馬 (1973)7.71973 / 香港 / 動作 劇情 / 張徹 / 狄龍 姜大衛2、大刺客在我有限的觀影經驗中,這大概是唯一一部還原了《史記· 刺客列傳》面貌的華語電影,也是少有拍出古代俠客風骨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張徹早年的電影,王羽主演。
  • 這個電影類型是基友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年是武俠電影大師張徹從影70周年紀念。張徹對於武俠電影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曾被譽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
  • 「電影大師」李翰祥和張徹:風格一陰一陽,為邵氏立下汗馬功勞
    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李翰祥和張徹,一個是黃梅調電影的宗師,一個是武俠動作電影的開山鼻祖;一個追求大氣唯美,一個演繹血腥暴力。可以說邵氏稱霸香港數十年,大導演李翰祥和張徹功不可沒,但兩人向來水火不容、針鋒相對,這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糾葛和恩怨?
  • 暴力美學鼻祖張徹的江湖地位有多高?看看下面幾位導演你就明白了
    張徹這個名字,對於年輕影迷來說可能比較陌生,相反大家更熟悉吳宇森、徐克等,不過他們在張徹面前都是迷弟,許冠文曾說張徹這個名字對於電影圈的人來說就像上帝一樣。張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早年憑藉一己之力將邵氏電影由女性主導變成男性,帶出了六代弟子,張家班曾經是最牛電影班底,其中最知名的有王羽、姜大衛、狄龍、傅聲等。
  • 盤點電影中的用刀高手,新龍門客棧刁不遇上榜,卻不如最後一個
    不少電影中經常出現一些用刀、劍、槍、錘子的高手。今天大聖為大家介紹電影中幾位用刀高手。1、《獨臂刀》:方剛張徹是香港影壇一代武俠宗師,同時又是暴力美學鼻祖。當年他的成名作就是《獨臂刀》,一舉成為百萬導演,並捧紅了大徒弟王羽,使其成為一代獨臂刀大俠。《獨臂刀》故事比較簡單,就是王羽飾演的方剛斷臂之後練成絕世刀法,之後不計前嫌,憑藉一己之力救下整個門派。
  • 張徹武俠電影中的數字哲學
    文|啼豆張徹出生在浙江杭州,青年時到臺灣拍電影,後來輾轉到香港入主邵氏,開創新武俠電影一派,成了一代「武俠宗師」。自194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以來,直至1993年的《神通》,張徹一生共拍攝了96部影片,基本上都是武俠片。
  • 電影《新獨臂刀》:狄龍與姜大衛的太湖之約
    1967年,電影《獨臂刀》上映,票房突破百萬,張徹導演也由此獲得了"百萬導演"的名號,在影壇站穩了地位,而電影的主演王羽,也成了第一位武俠巨星。《獨臂刀》大獲成功之後,張徹乘勝追擊,領著原班原馬拍攝了續集《獨臂刀王》,再創佳績,僅用了13天,就創下了
  • 「獨臂刀王」王羽被誤傳去世,半生傳奇,67歲出演陳可辛《武俠》
    10月10日上午,資深香港藝人馬海倫發布博文,稱「王羽大哥一路走好」。隨後,王羽去世的消息被各媒體轉載報導。但是隨後,王羽的女兒王馨平發聲闢謠,稱「沒有這樣的事」。之前發文的馬海倫也表示「原來都未證實到,自己都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