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武俠電影巨作:女俠李飛飛、火燒紅蓮寺、獨臂刀,俠女

2020-12-23 黑瞳娛樂新視野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止戈為武」是中國武術的「武魂」

功夫,是清末出現的關於「武術」的別稱,早在兩百年前就被在中國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帶到歐洲,但是它並未普及於西方世界。

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李小龍橫空出世,其主演的功夫在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播放,「功夫」逐漸被傳播開來。

(功夫四大天王:李小龍、成龍、李連杰與甄子丹。)

一起來盤點早期中國功夫片四部經典之作。

一,中國武俠片的開山之作,是1925年拍攝的《女俠李飛飛》。

《女俠李飛飛》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執導,林雍容,粉菊花,吳素聲主演。

武藝高強的女俠李飛飛見義勇為,施展武功營救被誣失貞的少女,歷盡艱難,終於使其與心上人喜結良緣。

(《女俠李飛飛》拍攝現場。)

二,武俠片的走紅之作——《火燒紅蓮寺》。

1928年,由明星電影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的《火燒紅蓮寺》,使武俠電影真正進入世人視線並取得巨大成功。

(《火燒紅蓮寺》劇照。)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當時萬人空巷,爭看此片。

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火燒紅蓮寺》劇照掌心雷。)

正是從《火燒紅蓮寺》開始,俠客們才開始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

二,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獨臂刀》。

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決定將武打片從傳統戲曲中脫離出來,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號。

(《獨臂刀》劇照。)

(《獨臂刀王》劇照。)

邵氏兄弟公司在六、七十年代間出品了《獨臂刀》 、《獨臂刀王》及《新獨臂刀》是掀起香港電影「新武俠世紀」的作品。

張徹的陽剛路線改變了早期香港武俠片的性格,開創了此後長期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向。

武打動作硬橋硬馬,注重男性的雄健感,以及血肉暴力感,壯男裸胸露肉,是張徹影片的招牌。

(張徹的武打片都是以男性為主角。)

張徹還帶出了王羽、姜大衛、吳宇森、李修賢等徒弟,對香港武俠片的貢獻至今無人能及。

四,武俠片的扛鼎之作——《俠女》

(《俠女》劇照)

真正引起巨大轟動、標誌武俠電影成熟起來的是,1971年由臺灣導演胡金銓拍攝的《俠女》

《俠女》改編自《聊齋》小說《俠女》,拍攝了四年,該片在畫面和劇本方面都有新意,竹林、鬥笠俠客、輕功、射箭、野外拍攝等等影響後世巨大的武俠元素,皆由此片獨創。

(「中國武俠第一刀」徐楓)

(《俠女》劇照。)

《俠女》獲得了1975年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這是中國武俠片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它標誌著武俠片這種類型正式獲得世界承認並載入世界電影史。

後來崛起的徐克、程小東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電影中行走江湖的俠女形象,暗含著怎樣的精神寄託和社會期許?
    在中國早期的武俠電影中,經常會出現為父報仇的情節,只有為父親報仇才能體現兒女的孝心。早期的武俠電影資料較少,在僅有的影片資料中,《紅俠》這部電影是迄今為止保存較為完整的武俠電影。影片中就講述了一個有勇有謀的俠女為父報仇的故事。
  • 功夫武俠電影90年:邵氏武俠,李小龍真功夫,徐克翻拍均成經典
    作為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功夫武俠電影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從1928年風靡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到200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再到近些年的《葉問》系列,功夫武俠電影走過了近百年曆程,更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見證。
  • 功夫武俠電影90年:邵氏武俠,李小龍真功夫,徐克翻拍均成經典
    作為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功夫武俠電影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從1928年風靡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到200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再到近些年的《葉問》系列,功夫武俠電影走過了近百年曆程,更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見證。
  • 香港武俠電影興衰史:曾經華語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現已名存實亡
    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武俠電影興衰史。《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武俠片。
  • 看完了所有知名武俠電影後,我選出了心目中的十佳
    中國拿得出手的好電影固然很多,但說到類型片,能夠保持民族特色,又能讓大家喜聞樂見的,只有武俠電影。據考證,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武俠電影是《火燒紅蓮寺》,在1928年上映,當時盛況空前。即使到今天,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也並不陌生,是因為翻拍這部電影的後作極多。
  • 俠女為何喜歡女扮男裝?這是一個問題
    鄭佩佩出演的金燕子,不僅把他電影中的女性地位從民間提升到江湖,讓俠女取代了民女,還被他置入三角戀情的情境,令她在「你情深」的王羽和「他義重」的羅烈之間左右犯難。女性公然突破男性構建的戒備森嚴的壁壘,並成為風暴的中心,在張徹此前其後的作品裡見所未見。1967年,張徹在《獨臂刀》中雖然讓王羽退出紛擾的江湖,帶著心儀的焦姣過起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但焦姣飾演的只是一名普通的淳樸女性。
  • 50年前,堪稱臺灣武俠真正巔峰,「愛國」「真實」成最大優勢!
    1928 年,武俠默片《火燒紅蓮寺》首映。根據民間故事所構建的武俠傳奇,首次以大銀幕的形式,與國內觀眾呈現。武俠所引領的民間通俗文化在電影中得以呈現,而《火燒紅蓮寺》所營造的視覺奇觀,給了當時國人全新「俠」的媒介體驗。
  • 那些年,那些武俠小說和那些武俠電影
    1925年的1月2日,光怪陸離的上海灘,天一電影公司推出了一部名叫《女俠李飛飛》的無聲電影,由創始人邵醉翁掌鏡,女星吳素馨和刀馬旦粉菊花主演。  講的是傾國傾城美少女郭慧珠,被一個大壞蛋覬覦已久,但她從不拿正眼看他。後者耍下三濫,讓未來公爹以為美少女失節了,就退了親。
  • 港片一直未死,其實真正死去的,是中國華語電影金字招牌的武俠片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武俠片。1931年,鑑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上世紀60年代,適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風靡香港,邵氏遂有意打造武俠江湖,而當時邵氏已經有一位專職武俠的導演胡金銓,其打造的女俠,儒俠深受大眾喜愛。也是機緣巧合,胡金銓被臺灣挖角,而作為編劇主任的張徹結識了他的貴人—倪匡。一舉上位成為導演。
  • 抖音,復活了中國武俠
    經過一定的梳理就不難發現,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公案小說、武俠傳奇一直都層出不窮,為電影改編提供了豐厚的文本基礎,但是每一次武俠電影大發展的時候,都和技術的突飛猛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片的浪潮出現在1920年代。大量的早期古裝武打片就誕生並流行於這一時期。
  • 武俠電影,將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什麼樣的最終地位?(第499期)
    1928年,張石川導演,鄭正秋編劇的《火燒紅蓮寺》上映,迅速轟動全國,本片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中國版的《月球旅行記》,正如後來徐克所說的「美國的科幻與中國的武俠在文化意義上相同」,梅裡愛的特效完成的是大炮登月、大戰月球人、海底奇景這樣的軟科幻想像,而張石川的《火燒紅蓮寺》的特效完成的則是御劍飛仙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上世紀60年代,適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風靡香港,邵氏遂有意打造武俠江湖,而當時邵氏已經有一位專職武俠的導演胡金銓,其打造的女俠,儒俠深受大眾喜愛。也是機緣巧合,胡金銓被臺灣挖角,而作為編劇主任的張徹結識了他的貴人—倪匡。一舉上位成為導演。
  • 《笑傲江湖》之後,江湖再無「武俠」電影
    當年黃沾創作出《滄海一聲笑》之後,徐克看到這首歌不但歌詞大氣,而且旋律也十分激情,當即決定用在電影《笑傲江湖》裡。徐克新武俠電影當中的表現形式,至今在武俠電影領域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超越其右。在香港武俠電影史上,多次出現過新派武俠電影,從三十年代的拍《火燒紅蓮寺》以後,一直延續到五十年代,不過拍攝手法比較單一比較粗糙,還停留在只為展現功夫的局限範圍呢。
  • 武俠電影的主要情節模式也就是這十幾種了
    歸根結底,武俠電影這種類型遵循的是「以武行俠」的敘事模式,「武」是電影藝術要求的動作性,「俠」是敘事的動機和目的。
  • 《火燒紅蓮寺》演員今何在?女主患病曾十年息影,男主角棄影從商
    相信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看過香港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這部片子是典型的港式武俠片風格,雖在當時電影票房不是很好,但是其中的演員相信大家有陌生的,也有非常熟悉的。因為這部電影當時的男女主角都是新人,如今他們事業發展各異,女主則因患病曾將近十年息影,而男主則棄影從商了。
  • "獨臂刀王"王羽去世?女兒忙闢謠 代表作《獨臂刀》《武俠》 金馬終身成就獎
    王羽是導演張徹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代表人物,其主演的《獨臂刀》創下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新紀錄。代表作還包括《大刺客》《武俠》《失魂》《血滴子》。最新進展:有港媒求證王羽女兒王馨平,對方闢謠稱:「沒有這樣的事!沒有這樣的事!好多人這樣傳,沒有這樣的事啊。」王羽妹妹也向友人否認王羽去世傳聞。
  • 香港武俠電影兩大導演正面硬懟,恩怨糾葛,堪比DC大戰漫威
    金庸、梁羽生,打開武俠世界大門後,華語影壇也迎來了真正的武俠時代。當時長城電影,鳳凰影業,新聯影業等所產出代表作品,彩色寬銀幕武俠片《雲海玉弓緣》《碧水寒山奪命金》等,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1966年《大醉俠》1967年上映的《獨臂刀》一系列新風格武俠上乘佳作,讓邵氏站穩了腳跟。香港電影在武俠片領域無人能出其右。而邵氏能取得如此驕人戰績,多年來穩坐香港電影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