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止戈為武」是中國武術的「武魂」
功夫,是清末出現的關於「武術」的別稱,早在兩百年前就被在中國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帶到歐洲,但是它並未普及於西方世界。
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李小龍橫空出世,其主演的功夫在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播放,「功夫」逐漸被傳播開來。
(功夫四大天王:李小龍、成龍、李連杰與甄子丹。)
一起來盤點早期中國功夫片四部經典之作。
一,中國武俠片的開山之作,是1925年拍攝的《女俠李飛飛》。
《女俠李飛飛》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執導,林雍容,粉菊花,吳素聲主演。
武藝高強的女俠李飛飛見義勇為,施展武功營救被誣失貞的少女,歷盡艱難,終於使其與心上人喜結良緣。
(《女俠李飛飛》拍攝現場。)
二,武俠片的走紅之作——《火燒紅蓮寺》。
1928年,由明星電影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的《火燒紅蓮寺》,使武俠電影真正進入世人視線並取得巨大成功。
(《火燒紅蓮寺》劇照。)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當時萬人空巷,爭看此片。
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火燒紅蓮寺》劇照掌心雷。)
正是從《火燒紅蓮寺》開始,俠客們才開始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
二,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獨臂刀》。
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決定將武打片從傳統戲曲中脫離出來,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號。
(《獨臂刀》劇照。)
(《獨臂刀王》劇照。)
邵氏兄弟公司在六、七十年代間出品了《獨臂刀》 、《獨臂刀王》及《新獨臂刀》是掀起香港電影「新武俠世紀」的作品。
張徹的陽剛路線改變了早期香港武俠片的性格,開創了此後長期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向。
武打動作硬橋硬馬,注重男性的雄健感,以及血肉暴力感,壯男裸胸露肉,是張徹影片的招牌。
(張徹的武打片都是以男性為主角。)
張徹還帶出了王羽、姜大衛、吳宇森、李修賢等徒弟,對香港武俠片的貢獻至今無人能及。
四,武俠片的扛鼎之作——《俠女》
(《俠女》劇照)
真正引起巨大轟動、標誌武俠電影成熟起來的是,1971年由臺灣導演胡金銓拍攝的《俠女》
《俠女》改編自《聊齋》小說《俠女》,拍攝了四年,該片在畫面和劇本方面都有新意,竹林、鬥笠俠客、輕功、射箭、野外拍攝等等影響後世巨大的武俠元素,皆由此片獨創。
(「中國武俠第一刀」徐楓)
(《俠女》劇照。)
《俠女》獲得了1975年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這是中國武俠片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它標誌著武俠片這種類型正式獲得世界承認並載入世界電影史。
後來崛起的徐克、程小東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