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的主要情節模式也就是這十幾種了

2021-03-03 虹膜

歸根結底,武俠電影這種類型遵循的是「以武行俠」的敘事模式,「武」是電影藝術要求的動作性,「俠」是敘事的動機和目的。武俠電影大體上都是仰仗各種傳奇情節的發展,讓充滿好奇心的觀眾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困頓,做一場不知今夕何夕的白日夢。

在各種情節模式裡,最基本、最正宗的一種當是「行俠仗義」,也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中國最早的武俠電影,1920年的《車中盜》和1925年的《女俠李飛飛》說的就是這類故事,1930年前後第一次武俠電影高峰時期的《火燒紅蓮寺》系列、《兒女英雄》系列及《荒江女俠》等代表作基本也都採用了這種套路。

《火燒紅蓮寺》(1928)

普遍性僅次於行俠仗義的情節模式是「復仇」,武俠電影裡的人物通常都愛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為什麼在武俠的世界裡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大約武林中人都是信奉以眼還眼的正義原則,且愛惜榮譽,是故有仇必報,有冤必申。

在這個基礎上,又延伸出「寬恕」的母題,主人公到最後放棄報仇,使故事意境和情操得以升華。20年代根據《水滸》改編的《武松殺嫂》就是報兄仇的典型,80年代風靡神州的《少林寺》更是遵循殺父之仇——上山學藝——下山報仇的傳統敘事模式。

《少林寺》(1982)

江湖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肯定也少不了爭權奪利,所以「爭霸」也是武俠題材中經久不衰的主題,無論是要奪取天下武功第一的名號,或是武林盟主的權位,都不過是中國歷史上群雄逐鹿、問鼎中原這套老戲碼的武俠版。

50年代興起的「新派武俠小說」將這種情節模式推到極致,據其改編的大量電影都相應沿用。從「爭霸」引申出的「歸隱」主題,反映的是對稱霸武林的野心的反思,於是大量電影表現厭倦紛爭的俠士寄情山水、大隱於市,如《笑傲江湖》,及較晚近的《劍雨》。

《劍雨》(2010)

角逐武林至尊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過於遙遠的夢想,但一樣能體現貪慾罪惡的是「奪寶」題材故事。寶物的種類不拘,可以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寶藏(《連城訣》《飛狐外傳》),可以是一柄神兵利刃(《倚天屠龍記》),或某部武功秘籍(《射鵰英雄傳》)。

參與奪寶的人有正有邪,各懷目的。無論最後誰得到寶物,影片最後難免說教一番,想教人丟掉貪念。奪寶模式經常也採用希區柯克的麥高芬手法,眾目所系的寶物只是敘事上的幌子,創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抵禦外侮」是近代武俠傳奇的另一個重大課題,這無疑與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喪權辱國的慘痛歷史有關。在古裝片裡,有抗遼的《十四女英豪》,抗金的《十二金牌》,抗元的《血灑天牢》,抗倭的《忠烈圖》,再往後關於抗清和抗日的影片更是數不勝數。

《忠烈圖》(1975)

抗侮故事既可以設置在宏觀的歷史戰場上,也可以通過與外國力士打擂來象徵,霍元甲和葉問等早就在銀幕上用中華武術打遍了世界各國格鬥流派的高手。

「輔佐」與「造反」是江湖俠客面對廟堂權威時的兩種態度。前者如建立在《包公案》《施公案》等舊式公案基礎上的各種電影作品,俠客只有在依附於某個清官之後其畢生所學才擁有了價值。

後者如《林衝夜奔》《書劍恩仇錄》《白髮魔女傳》等片,要麼是官逼民反,要麼是天性蔑視秩序規則。後一類影片往往更受當代觀眾的歡迎,因為對權威的反抗顯然更符合如今崇尚自由與個性解放的時代思潮。

《白髮魔女傳》(1993)

以上幾種故事模式,加上一些相對次要的「比武」、「破案」、「除魔」等等,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豐富多彩的武俠世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模式受到青睞程度並不相同,上世紀20年代的武俠片多是簡單的行俠仗義和門派爭鬥,到了30年代抵禦外侮的題材就多了,50年代的黃飛鴻電影系列刻畫了一個近乎完美無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化身——黃飛鴻。

60年代的武俠電影情節變化多端,似無明顯主幹脈絡,而70年代由於受到李小龍時裝功夫片中「華僑情結」的影響,華洋對決又成了一個顯性的話題,幾乎同期盛行的南少林系列電影除了展示南派武術,也令「反清復明」的故事回潮。

80年代至今的武俠電影儘管沿用了一些傳統的故事模式,但是對俠客內心江湖的表現超過了具體的外部情節,徐克的部分作品,及李安的《臥虎藏龍》都稱得上是「心理武俠片」。

《臥虎藏龍》(2000)

武俠電影的九十年歷史生動地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俠文化在不同年代所呈現的不同面貌。

不論是黃飛鴻還是令狐衝,也不論是桂武還是蕭少茲,俠的形象一變再變,時而「忠君愛國」,時而「反帝反封」,時而「抵禦外侮」又「為國為民」,俠的精神就仿佛中華文化中一個不死的幽靈,永遠依附在不同的時代精神之上,但總的來說,一些揮之不去的共性總是存在的,不論是什麼時代的俠客,他總是急公好義、鐵面無私、嚮往自由、視死如歸、愛惜名譽、仗義疏財、克己復禮、寬恕仁愛,堪稱正義、智慧和力量的完美化身。

俠的盛行,反映了人們對既定體制的失望和反抗,寄望於某種純粹的超級人格來施以拯救,然而這種理想大多數時候都會落空,電影的happy ending也只是宣布危機暫時「告一段落」,是以很多武俠電影由始自終都浸透著強烈的悲劇氣質。

合作、投稿郵箱:irisfilm@qq.com,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西部片和武士片,兩種血性的電影類型是一回事

六年了,一想到這部武俠片還被輕視就憤憤不平

說這是近年最好的功夫片並無疑問,但好在哪裡?

虹膜走馬包原始定價為248元,首發促銷價為199元,目前只在虹膜微店預售,此時下單,年後發貨。長按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7種最常用的電影情節模式!
    有時候,故事情節是針對特定的人群而寫的。這可能是基於種族、地點、國籍、性別或社會階層。在編寫這類情節時,要注意不要觸碰禁忌。 為了使這種類型電影更加真實,你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注意其中細節的部分。故事情節要以事實為基礎的。 在處理基於真實事件的故事時,你還必須考慮事件發生的地點,同時你還需要研究主要參與者和導致事件的根本原因。
  • 《話題討論》武俠情節
    所以,今天獻上此文,是為了推薦一下這款遊戲,希望更多的人也能玩一玩。這款遊戲叫《俠客風雲傳》說起來很有意思,我很有很強烈的武俠情節,因為小時候最早玩的遊戲就是《金庸群俠傳》,後來看金庸的小說,看武俠電視劇。導致我對江湖無限神往,那世界太美好,太刺激。你可以在那裡打架,泡妞,裝逼。符合一個孩子對社會的品味,因為武俠就是那一代人的童話。
  • 武俠電影史話——開篇:高峰亦可攀
    《刀光俠影蒙太奇》的作者是陳墨,目前供職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位於北京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除了教學的本職工作,還擔任了中國武俠文學協會副會長等職務,在金學(金庸)研究方面頗有見地。雖然這本書個人化風格濃鬱,但是讀起來反倒通俗易懂,頗為有趣。
  • 中國武俠電影與宗教倫理
    當沙漠孤城的大門終於被突厥人撞開的時候,像受傷的獅子一樣的突厥人逼近了精疲力竭的武士和他們捨身保護的舍利!在「獨眼鷹」、來栖和武士們一一倒在響馬子安的屠刀下之後,影片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似乎只有英雄末路了!校尉李在血戰失利之後,如果按武俠電影傳統敘事法則,至此好像已經無計可施。
  • 那些最經典的武俠情節
    中國人有濃厚的武俠情結,但仔細看各種武俠小說和電影,發現武俠電影是有規律的,下面是網友總結出來的武俠小說經典情節
  • 電影:俠之大者!盤點經典的武俠電影(3)
    後面的情節就很俗套了,定安無意中獲得了半本刃法秘籍,這半本書和他的斷、斷刀正好是天作之合,誤打誤撞竟然練成了絕世刀法,殺父之仇指日可待。趙文卓和陳豪的雙主角讓情節有些散,但勝在風格與氣勢。徐克卻造了個弱肉強食的髒亂差世界,這裡沒有規則、沒有正義,只有生意與殺戮。其中有個看似很突兀的小角色一個開場就被殺死的和尚,他行俠仗義,卻被馬賊暗算,殺死在後巷,,這暗示著傳統武俠中的仁義之死。
  • 情節故事的一種常見結構模式
    情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詞彙,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邏輯發展過程。情節是一個具有行動和反應模式的故事。生活是無序的,很多事件有隨機發生的成分,有一種隨意性、無目的性;而情節是一系列不斷構建統一行動和行為模式的因果關係。情節是一個有目的性的「組織」,不需要一切與目的無關的事物。在情節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有序的,是一種人為的安排與規劃,是一種意識組織的創造、創新。它不是一堆亂石,而是金字塔;也不是無序群眾,是軍隊。二、情節的通用模式。
  •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美學
    當時「邵氏」刪剪日軍暴行場面以及將中日對抗的鏡頭剪掉半小時,弄得故事情節破碎不全,影響賣座,而老闆反過來又記他的頭上。原計劃利用同樣的陳設道具攝製的第二部影片《丁一山》也只拍了一半,邵逸夫看了試片,便下令燒毀。這件事對初創者傷害至深。原本準備以寫實普羅方式拍片的胡金銓,只好捨棄現實題材,一頭鑽進武俠世界。
  • 香港武俠電影音樂之父100部古裝武俠電視劇,好看的古裝武俠電視劇!!!
    今天本君將這款神器作為福利放在下方圖片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掃碼拿走,終身免費觀影,支持投屏至電視機。講戲嗎持有主要?兩個兄弟之間的故事, 山野大藏和方寶玉 意外斷開。香港武俠電影音樂之父香港武俠電影音樂之父2,「小魚和花」香港武俠電影音樂之父香港武俠電影音樂之父王靜寫的《小魚和花》 香港總監 上演。
  • 十部經典國產武俠電影排行榜,經典好看的武俠電影推薦
    這部電影故事情節緊湊清晰,並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改編,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成為一代人心中的武俠經典。九,繡春刀《繡春刀》這部電影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小編覺得《繡春刀》這部電影情節曲折劇情,有情有義,有愛有恨,有懸疑,也有笑點。
  • 5本武俠諸天流小說,劇情乾淨利落,一口氣看完酣暢淋漓!
    現代人王東,穿越到了一個高級武俠世界,然後又憑藉著一個神秘的青銅門,在古,金武俠世界中穿來穿去,無限流裡面的武俠無限流。主要是穿越到金古黃溫梁這幾個武俠名家筆下的小說,主世界也是個武俠世界。這本書可以說是武俠無限流的扛鼎之作!頻道是在二次元,但是武俠風槓槓的,小說情節連貫,亮點頻頻,完本佳作,非常值得試水。
  • 武俠電影:「徐老怪」的江湖敘事手法
    武俠電影作為中國獨有的電影類型,自上世紀中國電影誕生之初,便成為運作較為成熟的電影類型。而神怪武俠片作為中國武俠電影的一種主要類型,也是徐克創作武俠影視作品時選取的主流題材。影片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超自然力量的對抗代替了傳統武俠電影中冷兵器的對抗,影片劇情往往充滿著神秘怪誕的色彩。
  • 周末電影「名家雲講座」第三期開講,賈磊磊解析武俠天下
    短短的兩個小時,賈磊磊用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為聽眾打開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寶庫,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信息、飽滿的熱情、嚴謹的學風全面深入地講述了武俠電影的發生、發展、類型與美學,帶領聽眾進行了一次景觀豐富的武俠電影之旅,得到了聽眾的熱烈好評。
  • 這才是電影裡的武俠生活
    說到江湖題材電影,就不得不提起這麼一位導演,他拍攝或監製的電影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從古裝武俠、都市愛情到探案槍戰,幾乎無所不能。他的路數通常是波詭雲譎,劍走偏鋒。一個字,怪。我想你已經猜到他就是——徐克導演。
  • 【綜述】武俠仙神、妖魔志怪:中國魔幻電影進化史
    西學東漸:魔幻電影在東方的興起提起魔幻電影,觀眾總會想到《哈利·波特》、《指環王》等西方魔幻作品,然而這個類型的片種漂洋過海來到東方之後被打上了特殊的標籤,和武俠電影一樣,是中國電影一道獨特的印記,就像美國的西部片一般,因其自身的民族化特點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
  • 相機5種主要的拍攝模式該怎麼用
    初涉攝影的朋友在剛拿到相機時,對相機轉盤上的各種拍攝模式比較茫然,自己到底該選用什麼模式拍攝?這一課小編給大家專門介紹下相機轉盤上的幾個主要拍攝模式,幫助大家解開疑惑,使大家能夠正確的選擇合適的拍攝模式進行拍攝。
  • 何為「武俠」?陳可辛電影《武俠》的另類見解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武俠》雖名為「武俠」,但論「武」,電影中的武打場面只為陪襯戲,而不是電影的重點,「武」在電影中變為了一種破題的工具與收尾的題材,電影的劇情並沒有真正對「武」有深入的延伸;論「俠」,電影的故事雖然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哀痛,但焦點卻被兩個主角的內心探討給分散,「俠」也不是電影中真正深入的主軸,我認為電影中最主要的重點既不是「武」也不是「俠」,而是一種法理人情的另類見解
  • 武俠電影中何為總是離不開「復仇」的主旋律?
    在武俠電影中,故事的橋段總是千差萬別,但所有的故事卻離不開「復仇」這個主旋律,復仇題材之所以如此普遍,原因很簡單,就是觀眾愛看,之所以大家愛看,武俠影話社認為離不開以下四個原因。第二,復仇在武俠電影中,來得更加直接、簡單、也更加痛快、激烈。簡單的原因,是不必解釋;痛快的原因,則是要「報復」,若不激烈痛快,怎能洩仇恨、平憤懣?行俠則不然,它可能是藉助武力(鋤強扶弱),但也可能不藉助武力(濟困扶危)。這一點,對喜歡看「打」且要滿足「好鬥」心的觀眾來說,尤為重要。
  • 張徹武俠電影中的數字哲學
    文|啼豆張徹出生在浙江杭州,青年時到臺灣拍電影,後來輾轉到香港入主邵氏,開創新武俠電影一派,成了一代「武俠宗師」。自194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以來,直至1993年的《神通》,張徹一生共拍攝了96部影片,基本上都是武俠片。
  • 香港十大經典武俠電影
    香港武俠電影作為香港電影中重要片種,雖然已經沒落,但返看那些老片,仍然讓人遐想翩翩。武俠江湖,江湖武俠,縱馬奔騰,豪情萬丈,恣意江湖,快意一生!,武俠電影的一座豐碑。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中,並非我贏了;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舉辦的這場獅王大賽,死傷這麼多人,在世人眼裡,我們都輸了。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這才是國富民強之路。 區區一塊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就留給您做紀念吧,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