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寫作學方面的知識,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寫作,也有助於我們普通人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提高生活品味。
情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詞彙,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邏輯發展過程。
情節是一個具有行動和反應模式的故事。
一、情節與生活
生活只能是一種事件羅列故事,比如「國王死了,接著王后也死了」。情節是一系列由因果邏輯關係構成的事件,是一種邏輯故事,比如「國王死了,接著王后因傷心過度而死。」
生活是無序的,很多事件有隨機發生的成分,有一種隨意性、無目的性;而情節是一系列不斷構建統一行動和行為模式的因果關係。情節是一個有目的性的「組織」,不需要一切與目的無關的事物。
在情節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有序的,是一種人為的安排與規劃,是一種意識組織的創造、創新。它不是一堆亂石,而是金字塔;也不是無序群眾,是軍隊。
二、情節的通用模式。
完整的情節是一種敘事的框架,有一個一致的行動與目標,包括開始、中間、結尾,跟文章的起、承、轉、合類似。
舉個例子:《噎住的杜賓犬》
一位女士上午逛完街回家,發現她的寵物杜賓犬噎住了,幾乎窒息。於是她趕緊把她的狗送到獸醫那裡,並留下搶救。當她回到家後,她的電話鈴響了,是獸醫打來的。「馬上離開家!」他喊道。「怎麼了?」她問。「照辦就是!去鄰居家。我馬上到。」那個女士被他的語調嚇住了,於是就聽話去了鄰居家。幾分鐘後,四輛警車停在了她家房前。警察舉著槍衝進房子。那個女士戰戰兢兢地跑到外面,想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了。獸醫趕到,告訴她發生的一切。原來,當他檢查狗的喉部時,發現兩根人的手指!他猜測那條狗一定驚動了一個入室的盜賊。果然,警方在壁櫥裡找到了一個人,他已經嚇得魂飛魄散,緊緊攥著一隻血淋淋的手。
1、開頭。
通常稱為設置,對你的人物角色及其需求做出界定,這種需求也叫意圖。然後以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噎住的杜賓犬》中,就是那個女人回家後發現狗被噎住了。
2、中間。
一旦你確定了主人公的意圖,故事就進入了第二階段,亞里斯多德稱之為情節的上升,主人公追逐自己的目標。這些行動直接源於意圖。
那個女人帶著她的狗去看獸醫;
當然,作者不會讓主人公一帆風順實現自己的意圖;不然故事就平淡無奇,不好看了。
亞里斯多德稱這些障礙為「逆轉」。逆轉導致緊張和衝突,因為它們改變了主人公實現目標的必經之路。
當她回到家後,她的電話鈴響了,是獸醫打來的。「馬上離開家!」他喊道。
在逆轉之後,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他稱之為「認識」的東西,也就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因為逆轉發生了變化。
那個女士被他的語調嚇住了,於是就聽話去了鄰居家。
逆轉是一個事件;認識是主人公因為那個事件而產生的情感上不可逆的變化。(好萊塢劇本,本人公通常有兩次大逆轉,有時又稱情節點)
3、結尾
最後階段就是結尾,包括高潮、情節下降以及結局。結尾是前面兩個階段發生的所有事件的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至此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導致最終的結局,一切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本例中,警察趕到(高潮),獸醫說明原因(情節下降),盜賊被抓(結局)。
當然,這僅是情節的一種常見故事模式。
自註:《經典情節二十種》筆記一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