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電影故事結構的5個情節轉折點

2021-02-20 淘夢

好萊塢電影其實很簡單。雖然寫一部成功的好萊塢電影肯定不容易,但主流好萊塢電影的故事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要素之上的,那就是角色、欲望和衝突。

所有電影的故事中都描繪了一個英雄角色,當角色追求一個引人注目的目標時,他們都會面臨著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無論是《沉默的羔羊》中史達琳阻止殺人狂野牛比爾,還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米勒上尉,這些主人公在追求一些顯而易見的目標時都面臨著壓倒性的衝突。

 

不論是寫浪漫喜劇、懸疑驚悚片、歷史劇還是大成本科幻小說,所有成功的好萊塢電影都遵循同樣的基本結構,所以一部90分鐘的喜劇在25%的時間點所發生的事情和一部3小時的史詩在25%的時間點所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

▲電影情節結構

同樣,這些百分比既適用於電影的時間,也適用於劇本的頁數。因為劇本的一頁大約相當於屏幕上的一分鐘,所以120頁劇本的75%這個點將出現在第90頁,也就是兩個小時的電影開始後的大約第90分鐘。

 

 

 

劇本開頭的10%必須要做到吸引讀者和觀眾,故事的初始定位一定要揭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必須通過主人公的富有同情心、受到了威脅、討人喜歡或擁有強大的力量等因素來讓觀眾與主人公建立認同感。

 

《荒島餘生》講述了一個聯邦快遞高管的世界,故事展示了角色的討人喜歡和工作能力,並在他必須在聖誕節頂著危險坐飛機離開他心愛的女人,這讓觀眾對他產生了同情和擔憂。

 

▲《荒島餘生》(2000)

同樣,《包芬格計劃》幽默地揭示了一個心地善良卻不幸的導演為推動一部電影的上映而忙碌的悲哀存在,或者《獵殺U-571》中二戰時期危險的潛艇世界,亦或者勞埃爾·伯格曼在《驚爆內幕》中一開始對神秘又充滿威脅的事情進行調查。這些設定把觀眾從自己的存在中拉出來,進入了編劇創造的世界。

 

 轉折點1:機會 

劇本位置(10%)

 

 

 

到了劇本的10%時,故事中的角色一定要得到一個機會,這將創造出一個新的欲望,並將開始他們的旅程。例如《黑客帝國》中尼奧被帶去見到了墨菲斯並開始尋找「母體」,或者《落跑新娘》中艾克被解僱後想要去見那位逃跑的新娘。

 

注意!由機會產生的欲望並不是定義故事概念的特定目標,也不是角色在電影結尾必須跨越的終點線,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故事的進度點。

 

 

 

 

在接下來的15%的故事中,角色會對這個機會帶來的新情況做出反應。在這一階段,角色適應了新的環境,試圖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者為實現他的總體目標制定了一個具體的計劃。在《大話王》中弗萊切必須要弄明白為什麼他被詛咒只能說真話;《窈窕奶爸》中道特菲爾太太設計了一個看望孩子的計劃。

 

(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窈窕奶爸》(1993)

故事結構往往遵循「地理位置」,因為機會會把英雄帶到一個新的位置。《鐵達尼號》與《天才瑞普利》中的登上遊輪;《雨人》中查理去辛辛那提埋葬他的父親;《空軍一號》中總統一家及其政要乘坐空軍一號返回美國。

 

在大多數電影中,角色心甘情願地進入新環境,常常還會帶著興奮和期待,或者角色相信面臨的新問題可以很容易地解決,但是當衝突開始形成時,他們開始意識到面臨的障礙比想像中的要大得多。

 

 轉折點2:計劃改變 

劇本位置(25%)

 

 

 

在寫到劇本的四分之一時,故事中的角色身上一定發生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會把角色最初的願望變成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終點。

 

在這個場景中,故事概念被定義,故事中角色的外在動機被揭示出來,其中外在動機指的是觀眾希望故事中的角色在電影結束時能夠達到終點。正是如此,《上班女郎》中黛絲發現上司凱薩琳將自己想出的企劃據為己有之後黛絲決定假扮上司,奪回屬於自己的成就。這是觀眾想看到的,並且他們知道當黛絲完成了這個目標(或者失敗了),電影也就結束了。

 

▲《上班女郎》(1988)

這些可以說是寫劇本時能掌握的最重要的結構原則了。如果角色的目標在劇本中定義得太早,故事將會在高潮之前很久就變得無趣了。如果外在動機在到了劇本中的一半還沒有明確時,讀者就會失去興趣,轉向另一個劇本。

 

還有一點就是在寫劇本時要避免故事情節和角色所經歷的內心之旅之間的混淆。

 

改變計劃這個原則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很難在寫作中體現出來。好萊塢電影是建立在人物追求明確目標或結果的基礎上。因為觀眾情感上的反應大多來自於主人公的渴望、創傷、恐懼、勇氣和成長,所以在創作故事時往往會更加關注這些因素。但是,只有當這些不可見的成分從一個簡單的、可見的欲望中產生時才能有效地顯現出來。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在極少數情況下,比如《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和《美國總統》中的外在動機,例如朱莉安大鬧邁克的婚禮和頒布一項犯罪控制法案都是在劇本10%的部分宣布的,但是完成目標的計劃不會被定義,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直到劇本的四分之一時。正是在那一刻,故事中的角色開始經歷一些事情了。

 

 

 

 

在接下來25%的故事中,角色的計劃似乎在實現他的目標。例如《碟中諜2》中伊森開始接近故事中的反派或者在《我為瑪麗狂》中帕特愛上了他的夢中情人。

 

▲《我為瑪麗狂》(1998)

但是這並不是說這個階段沒有衝突,而是無論故事中的角色面臨什麼障礙,他們都能夠在接近的時候避免或克服。

 轉折點3:沒有回報 

劇本位置(50%)

 

 

 

到了劇本的中間部分時,故事中的角色必須完全忠於自己的目標。因此,《末路狂花》中賽爾瑪和路易絲搶劫了雜貨店,《楚門的世界》中楚門跨過了那座橋。這些角色冒著比以往任何一部電影都要大得多的風險,把自己暴露在更大的危險之中。

 

由於通過了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回報,所以故事中的角色必須面對之後發生的事。

 

 

 

 

在接下來的25%的故事中,障礙將會變得更大,更頻繁,實現可見的目標也會變得更加困難,如果故事中的英雄失敗了,那麼他們將會失去更多。在《糖衣陷阱》中米奇開始收集對公司不利的證據後,他現在必須向暴徒和聯邦調查局隱瞞他所做的事情(表現其中的複雜性),而失敗將導致監獄或死亡(表現其中更高的風險)。

 

(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糖衣陷阱》(1993)

衝突還在繼續,直到成功似乎就在角色的掌控之中,然后角色就要開始受苦了。

 

 轉折點4:主要挫折 

劇本位置(75%)

 

 

 

在劇本的第90頁左右,故事中角色身上一定發生了什麼事,讓觀眾覺得一切都完了。例如《黑客帝國》中墨菲斯被抓,《盡善盡美》中卡羅爾甩了梅爾文,《西雅圖未眠》中安妮·裡德宣布:「西雅圖夜未眠已成歷史。「

 

▲《西雅圖未眠》(1993)

如果你正在寫一部浪漫喜劇,比如《上班女郎》或者《偷聽女人心》,這些就是描寫故事中角色欺騙被揭穿,戀人分手的故事。

 

 

 

遍體鱗傷的角色必須冒著他所承受的一切風險,拿出每一分力量和勇氣,去實現最終的目標。《末路狂花》中賽爾瑪和路易絲必須躲過聯邦調查局才能到達邊境;《驚爆十三天》中甘迺迪家族必須與蘇聯進行最後一次談判。

 

▲《驚爆十三天》(2000)

劇本到了這個階段,衝突是壓倒性的,節奏開始加快,一切都必須與故事中的英雄背道而馳,直到他到達終點。

 

 轉折點5:高潮 

劇本位置(90%-99%)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一定要發生這幾件事:角色必須面對整個故事中最大的障礙;必須決定自己的命運;外在的動機必須一勞永逸地解決。《黑衣人》中奮起反抗巨大的外星人;《辛德勒的名單》中猶太工廠的工人們逃跑了。

 

注意!高潮可以發生在劇本的任何部分,從劇本的90%到電影的最後幾分鐘。確切的位置將由需要的時間來決定…

 

 

 

 

沒有哪部電影是以角色明確的目標而結束的,必須讓觀眾體驗到激動、悲傷或浪漫的高潮中所引發的情感。很可能還需要向觀眾解釋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以及揭示英雄在完成旅程後的新生活。

 

在《洛奇》、《末路狂花》和《楚門的世界》等電影中,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作者的目的就是讓觀眾感到震驚或興奮,所以高潮發生在電影的最後,但在大多數浪漫喜劇、懸疑片和劇情片中,結局會在劇本的最後五到十頁。

 

▲《楚門的世界》(1998)

這些階段和轉折點為編寫劇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板。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讓這些百分比阻礙了劇本的創造力。結構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幫助加強故事的情感影響,但是不要被它束縛,想出喜歡的角色和一個能點燃激情的故事。然後應用這些結構原則,以確保劇本可以強有力地觸及儘可能廣泛的觀眾。

【課程推薦】

《好萊塢電影製片管理全流程》第二期

線上視頻直播課

掃碼報名開啟

👇👇👇

更多課程:

北電孟中教授

《拉片—經典影片劇作分析》

線上視頻課

掃碼在線聽課

👇👇👇

本文完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

歡迎點在看和轉發~

 戳這裡,有專業實用的影視課程,改變從學習開始!

相關焦點

  • 成功電影故事結構的5個情節轉折點
    好萊塢電影其實很簡單。雖然寫一部成功的好萊塢電影肯定不容易,但主流好萊塢電影的故事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要素之上的,那就是角色、欲望和衝突。所有電影的故事中都描繪了一個英雄角色,當角色追求一個引人注目的目標時,他們都會面臨著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
  • 如何寫故事的結構
    每一轉折點是否都能將故事推向核心問題?(5)我的第一轉折點清晰嗎?它是否能帶領故事走向第二部分?(6)我的第二轉折點清晰嗎?它是否能引導故事走向高潮?(7)我所設定的高潮之後就是大結局麼?我的結局是否能夠短小精悍?
  • 《這樣寫出好故事》:5個方法掌握情節和結構,幫你寫出好故事
    《這樣寫出好故事》立足於講出精彩的好故事,從故事的情節和結構入手,講述了寫出好故事的實用技巧和練習方法。01、情節你可能習慣先在腦中把故事都想好了,才開始寫作。你會先準備計劃、進行計劃,甚至修訂計劃,才正式動筆。你的牆上或許貼滿了索引卡,或者你把想好的場景都存在計算機裡。
  • 所有故事結構建立都離不開這6個步驟!
    開場交流溝通請添加小編微信:TMBB1000(故事)最關鍵的因素是結構。然後突然之間,44分鐘過去了,這個故事就變得平淡無奇。電影的故事結構崩潰了,次要的情節毫無結局,人物的旅程也沒有繼續。整部電影迷失了方向。這就是為什麼故事結構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它是能保持電影引人入勝的關鍵。
  • 讀《紅樓夢》網格式的情節結構藝術
    具體表現為: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一般是書生落魄或家道敗落,才女對其不離不棄,後半部分往往會出現一個戲劇性的反轉,如書生金榜題名之後的福貴與貧窮的矛盾等等,這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小說故事結構美,它是屬於結構的藝術。在我們話本小說裡,除了類似對仗的結構,還有循環結構、平行結構等等,在這我就不羅列。
  • 小說改編電影故事的12個研究點
    接下來難題就出來了,你的電影高潮應該是負面,或者是下沉裡的精神上揚,向《天下無賊》那樣。而郭敬明的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大團圓結局。如此必然帶來全劇高潮力度不夠,感到不過癮,不持久。還好,最後結局場景處理的富於特色和內在張力,在一定程度對這個結構缺陷有所彌補。《小時代》第一部結構要求落實得比較規範,所以參考首日票房,我把電影的票房預測為5億。
  • 電影故事的三幕劇作結構——郝建
    聽我講過,你們會覺得自己不會看電影。我們所理解的三幕劇結構,總以開端、發展、高潮的形式呈現。那麼到底沒有這個東西?需要大家認真考慮。我們要知道,這種貌似水到渠成的情節發展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編劇導演精心策劃而來的。從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以來,就是這麼講的。
  • 【中傳課堂】好電影的3個核心:強情節、大布局和好結構
    (二)結構電視劇的劇情結構分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兩個層面,橫向結構指故事與故事之間的建構關係,縱向結構是指劇情發展的線索,可分為開頭、發展、高潮及結尾四個階段。 2.縱向結構電視劇故事一般可分為開頭、發展、高潮及結尾等四個階段,由圍繞主人公命運發展以及事件發展進程而發生的相互關聯的事件所構成,事件與事件之間是由人物性格及人物關係形成的內在動力所推動的,按照人物命運內在邏輯所形成的相關推動的遞進關係,從而形成完整的情節鏈。
  • 了解故事的導火索——解析故事結構之故事情節主線
    故事是生活的隱喻。而故事的結構,就是對故事事件的排列組合。傳統的三幕結構,一般是由三個重大事件組成的。開始:激勵事件過程:改變事件結果:最終事件故事結構主要圍繞激勵事件,改變事件和最終事件構建情節點。相關概念:節拍、場景和幕一個場景就是一個事件。節拍是最小的改變單位,場景由節拍構建,一系列場景組成了幕,故事由三幕組成。
  • 小說改編電影故事的12個研究點(上篇)
    小說是一個無限的開放性結構,可以是數千字,1萬字、2萬字,也可以是數十萬字乃至上百萬字;電影是一個封閉性的有限線性結構,必須在這個有限結構裡,最大程度滿足故事的百般變化和輾轉騰挪。電影故事的結構技術,是一門專門的手藝。首先從故事容量上看。
  • 王晶:香港電影的轉折點,從杜琪峯的《濟公》開始!
    說起濟公,或許大家會想起由遊本昌老師飾演的電視劇版本的濟公吧,但其實曾經周星馳和杜琪峯也合作過一部電影,名字也叫做《濟公》。這是他們二人的第二次合作,兩人第一次合作的是《審死官》這部作品。兩人第一次合作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僅票房很高,而且口碑也是可以的,所以這才有了他們的第二次合作。可是沒想到第二次合作的濟公卻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僅票房很低,而且觀眾們對於這部作品也有許許多多自己的看法。
  • 王晶:香港電影的轉折點,從杜琪峯的《濟公》開始
    兩人第一次合作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僅票房很高,而且口碑也是可以的,所以這才有了他們的第二次合作。第一點是因為劇中的情節和名字根本沒有任何關係,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第二是這個故事前後矛盾,雖然擁有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風格
  • 大人物喬:喜劇愛情電影,情節塑造的轉折點比較不錯,值得一看!
    大人物喬:喜劇愛情電影,情節塑造的轉折點比較不錯,值得一看!! 《大人物喬》是一部愛情喜劇電影,這部電影可以說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因為電影劇情講述的故事比較歡樂,也是比較不錯水準的故事,所以看完這部電影給人一種歡快的心情,也算是同類型作品中保持評分比較好的作品之一了!
  • 怎樣設計劇本的結構,敘事布局和情節鏈
    (二)結構電視劇的劇情結構分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兩個層面,橫向結構指故事與故事之間的建構關係,縱向結構是指劇情發展的線索,可分為開頭、發展、高潮及結尾四個階段。 2.縱向結構電視劇故事一般可分為開頭、發展、高潮及結尾等四個階段,由圍繞主人公命運發展以及事件發展進程而發生的相互關聯的事件所構成,事件與事件之間是由人物性格及人物關係形成的內在動力所推動的,按照人物命運內在邏輯所形成的相關推動的遞進關係,從而形成完整的情節鏈。
  • 好萊塢勵志片的成功套路,細讀《鐵拳男人》的三幕劇結構
    不同於流行音樂明顯的主副歌,很多時候電影的結構未必會像《低俗小說》、《愛樂之城》有著清楚的劃分,普通觀眾觀影之後也不會回頭去探究故事結構,甚至感知不到結構。實際上,所有電影有結構。早期的戲劇,古希臘悲劇三部曲形式,莎士比亞五幕劇,都是有著較為工整的結構。而電影作為戲劇的一種形式,結構自然是不可或缺。運用最為廣泛的,莫過於三幕劇結構。
  • 香港電影的轉折點,從杜琪峯的《濟公》開始,也成了王晶的心頭痛
    兩人第一次合作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僅票房很高第一點是因為劇中的情節和名字根本沒有任何關係,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第二是這個故事前後矛盾,雖然擁有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風格,但是情節卻亂七八糟的,其實這部作品主要想通過一個個的故事傳遞出正能量和深刻的道理,不過它並不是像其他周星馳的電影那樣通過小角色來突出,而是以神話的方式來講述這些東西。
  • 《逃離德黑蘭》劇本結構分析
    《逃離德黑蘭》劇本結構分析一、對電影的故事場景進行劃分,並列出本片的故事場景,序列及幕,對其命名。要注意,在給幕、序列、場景命名的時候,同一幕的不同序列,同一序列中的每一個故事場景之間,它們的衝擊力是呈遞增的趨勢。場景按照起始價值,轉折點,末尾價值來斷開。
  • 電影劇本就是結構,它是維繫你故事的脊椎
    當我們在談論"結構"一部電影劇本時,我們就是在談論有關"構築"或"集結"所有那些寫作電影劇本所必需的材料:場景,段落,人物,動作等等。我們是在構築或組織"內容"或事件,這將引導我們穿越故事線。結構一詞的第二個定義是"整體與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
  • 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看《無恥混蛋》暴力美學
    今天,我們將從電影的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淺析電影的暴力美學色彩,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暴力美學」?在電影《無恥混蛋》中,昆汀用反常的情節結構、漫畫式的敘事基調、混雜的拼貼方式、反諷和滑稽模仿手法等等,處處表現了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蕩,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
  • 史上最成功的5部電影,成龍的《警察故事》排第一!
    史上最成功的5部電影,成龍的《警察故事》排第一《警察故事》成龍《警察故事》系列絕對是中國電影最成功的系列電影,也是成龍最著名的電影代表,同時也是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的國產片經典。成龍從1985年第一部《警察故事》開始,到2013年《警察故事2013》,前後跨越了近30年。他也從當年那個30出頭年輕帥小夥警察,變成了後來年過半百老警察。時光荏苒,時代滄桑,回首全是滿滿的回憶。《速度與激情》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從2001年第一部誕生至今,培養了一大批陪伴劇中各位豬腳亡命狂奔十年之久的狂熱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