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徹江湖地位有多高,弟子吳宇森是暴力美學教父,李修賢發掘星爺

2020-08-27 李大白Eyes

如果是吳宇森是「暴力美學」的集大成者,那麼他的恩師張徹就是「暴力美學」的鼻祖,吳宇森曾說「我只是將恩師鏡頭下的刀劍換成了槍械。」

張徹是誰,我想很多年輕的觀眾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他被譽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他是「暴力美學」鼻祖,一代武俠宗師,他的出現扭轉了港片的「性格」,將陽剛武俠搬上了銀幕,開創了此後長期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勢。

張徹的江湖地位有多高?他導演的電影是票房的保證,更是邵氏公司的頭號招牌導演,他麾下的張家班曾是香港最牛的電影班底,一生帶出六代數十位弟子,吳宇森、午馬、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都是他的徒弟,個個爭氣而且能導又能演,為此後的香港影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張徹的眾多弟子中,要說真正繼承恩師衣缽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那就要說是吳宇森了。無論是拍攝手法、人物刻畫方式還是鏡頭語言處理等,吳宇森的影片裡都透露著張徹的風骨。

吳宇森被譽為「暴力美學」的教父,早年經張徹介紹進入邵氏公司並擔任擋車的副導演。此後多年吳宇森為張徹鞍前馬後,《馬永貞》《刺馬》等影片背後都有吳宇森的一份功勞。

張徹的電影風格給予吳宇森深遠的影響,當吳宇森要離開時,張徹還特地寫信給嘉禾老闆鄒文懷向他推薦吳宇森,還說這個年輕人不錯。《英雄本色》讓吳宇森一舉成名,此後的多部影片也延續了張徹的「暴力美學」,而《喋血街頭》也是由《刺馬》改編,為了致敬恩師。

午馬是張徹的第一代弟子(一代弟子只有4人),在香港影壇的地位還是很高的,能導能演也讓他成了張徹弟子中的佼佼者。早年午馬跟著張徹做助理導演,也偶爾在電影中飾演一些小配角,漸漸的成了張徹手下執行力最強的副導演,學習了不少電影知識。

此後午馬離開張徹開始獨立,編導過不少經典影片,同時午馬也開始走向銀幕挑戰各種角色。看過午馬很多影片,他更擅長飾演一些道士和捉鬼大師,比如《殭屍叔叔》裡的和尚一休大師,比如《鍾馗嫁妹》中的鐘馗,又比如《倩女幽魂》中的燕赤霞,這個角色也讓他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也成了午馬的代表角色。

提到張徹弟子,狄龍和姜大衛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是一身正氣的大俠,一個是叛逆不羈的浪子,卻可以在張徹的武打片中完美契合,兄弟情至真至純,既可以為對方生,亦可以為對方死,這份盪氣迴腸與悽美哀絕非得由他們演繹才對味。

二人是張徹最看重的弟子,也是最能體現張徹「暴力美學」兄弟情內核的黃金搭檔。張徹為狄龍和姜大衛拍了近30部雙生戲,更將二人視為一生中選的最為成功的雙雄搭檔。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後來的二人不管是生活還是銀幕上,漸行漸遠,即使偶爾有相交時也決絕別過頭。

李修賢是張徹的第三代弟子,曾受恩師提攜進入演藝圈,李修賢首部影片是在《雙俠》中給師兄姜大衛和狄龍做配角。開啟演藝生涯的李修賢在此後逐漸迎來巔峰,不過在影迷看來,李修賢最大的貢獻不是拿到了金像獎影帝,而是提攜了周星馳,讓喜劇之王更快的嶄露頭角。

李修賢作為張徹麾下「五虎將」之一,是最不受恩師疼愛的,李修賢在影壇有今天的地位, 張徹沒幫過太多忙,都是他自己建立的。不過最不喜歡的卻最孝順,張徹離世的時候,是姜大衛和李修賢出錢出力一手操辦葬禮。蔡瀾曾對李修賢讚賞有加,「契仔之中,最有心,最孝順,為張徹做最多事的是李修賢。

王羽和午馬一樣,同是張徹的第一代弟子。王羽在武俠影片中從來不用替身,為邵氏和自己開創了一條古裝武俠片的大道,他主演的《獨臂刀》刷新了香港票房新紀錄,讓張徹成為百萬導演。至此王羽也成了新武俠世紀的第一位武俠電影紅星,也是李小龍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

70年代初,王羽離開邵氏後轉戰多家公司,幾年後在臺灣創辦公司後轉為幕後。據說王羽還是臺灣竹聯幫的骨幹成員,曾參與多起案件。王羽從影三十年,先後拍了60部武打片,參與製作和監製的電影共計有80多部,臺前幕後都做過,還拿過影帝,王羽做演員到這份上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在1989年,張徹的弟子們為了紀念恩師從影40周年,姜大衛和李修賢策劃,吳宇森、午馬執導,陳觀泰、狄龍等人鼎力加盟共同參演了《義膽群英》,看看影片的陣容有多強大,就知道張徹在香港影壇的地位有都高了,「徒孫」周星馳也在其中。

相關焦點

  • 暴力美學不只是吳宇森,張徹才是鼻祖,了解一下他的十部經典作品
    昨天跟大家聊《英雄本色》,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風格應該讓無數人為之傾倒。作為運用暴力美學的大師,吳宇森80年代就以此風格打造了許多經典槍戰片,但是如果要說道香港影壇暴力美學鼻祖,張徹沒人不服,看一看他的十部經典電影。
  • 暴力美學鼻祖張徹的江湖地位有多高?看看下面幾位導演你就明白了
    張徹這個名字,對於年輕影迷來說可能比較陌生,相反大家更熟悉吳宇森、徐克等,不過他們在張徹面前都是迷弟,許冠文曾說張徹這個名字對於電影圈的人來說就像上帝一樣。張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早年憑藉一己之力將邵氏電影由女性主導變成男性,帶出了六代弟子,張家班曾經是最牛電影班底,其中最知名的有王羽、姜大衛、狄龍、傅聲等。
  • 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張徹江湖地位有多高?看看他培養了多少大導演?
    張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早年憑藉一己之力將邵氏電影由女性主導變成男性,帶出了六代弟子,張家班曾經是最牛電影班底,其中最知名的有王羽、姜大衛、狄龍、傅聲等。張徹一生執導幾十部電影,開創了各種類型影片,比如古裝刀劍片、拳腳功夫片、上海灘影片、小子類型、神話武俠片等等。張徹的電影其實比較簡單,充滿了暴力浪漫色彩,所傳達的就是各種兄弟情。
  • 吳宇森 | 浪漫式「暴力美學」
    真的疲憊~   這是一位比較高產的導演,並且他的電影讚譽挺高的。吳宇森在這些年裡,動作片無疑是他最為亮眼的成就,他通過影片的創作形成了強烈的個人影片風格,他也因此而成為全世界知曉的華人導演,給全世界展現了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電影中的暴力元素。
  • 1989年,李修賢給周星馳打電話:這部電影有狄龍姜大衛,你來嗎?
    彼時的周星馳對吳宇森的「暴力美學」極為迷戀,一直渴望著和狄龍、姜大衛合作。李修賢拍拍胸脯保證:好好演,等我電話。把李修賢的話放在心上的周星馳,在拍完《大都會》和《鬥氣一族》之後,1989年,他果然等來了電話。不過,打給他電話的卻是導演鄧衍成。鄧衍成找周星馳,並非是和狄龍、姜大衛合作,而是和李連杰拍《龍在天涯》。
  • 【遊俠導讀】香港電影在華語電影裡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特別是在八九...
    1:英雄本色 系列    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這是一部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尊嚴」的追求。吳宇森豪氣畢現,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復浸透了每一個電影畫面,流暢如歌的剪接無可挑剔。沒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張揚的是令男兒熱血沸騰的兄弟情誼。
  • 「昆汀最愛的導演:吳宇森」暴力美學英雄夢,廉頗老矣能飯否?
    吳宇森和他的御用演員---白鴿這個世界公認的「暴力美學大師」;其實「暴力」就是從他開始變成「美學」的。而這部影片的出現,奠定了他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當然,該片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一舉成為當年香港票房冠軍,並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獎,掀起了一股「英雄熱」。
  • 和吳宇森齊名的「暴力美學」導演去世,沒有他就沒有周潤發
    在那之後,另外一部《聖戰風雲》演員有李修賢和關之琳,以及美國演員彼得拉比斯,外景則遠赴波瀾拍攝,但反響並沒有前三部好。和麥嘉、徐克等人相比,林嶺東其實一直在給新藝城打工,到九十年代初新藝城解體,林嶺東又投靠到金公主,其實原本新藝城也隸屬金公主。
  • 拍攝技巧 | 英雄情結浪漫本色,這是屬於吳宇森的暴力美學
    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你可能沒有看過《縱橫四海》《喋血雙雄》,但至少說起《赤壁上》,還是有很多人會有印象,它的導演就是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的吳宇森。不只是在國內,在國外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也是被世界公認的,他在電影中使用的許多想法和角度都被當今世界各地的電影製片人效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學習。
  • 關於江湖與英雄的青春記憶: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電影排行榜
    吳宇森是華語電影的標杆式的人物,華語電影暴力美學大師。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掀起的英雄片風潮,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 永遠都會記得少年時躲在家裡裡一群兄弟們喝酒吃肉看《英雄本色》錄像時的熱血澎湃,在那個年代,吳宇森的電影就是英雄主義的象徵!
  • 籌錢給師父養老,弟子全部免費出演,無法複製的《義膽群英》
    、午馬導演,出品人和製片人是張徹、徐克、李修賢、姜大衛,編劇有倪匡,監製徐克;主演則包括姜大衛、李修賢、陳觀泰、午馬、黃沾、周星馳、大傻、恬妞、鄺美雲等。,總計30多人,有多位還收為乾兒子。第一代弟子:王羽、谷峰、午馬、羅烈、鄭雷等,第二代弟子:狄龍、姜大衛、吳宇森、陳觀泰、王鍾、陳星等,第三代弟子:傅聲、李修賢、梁家仁、王龍威、戚冠軍等,第四代弟子:郭追、鹿峰、江生、羅莽、孫建等,第五代弟子:程天賜、龍天翔、錢小豪等,
  • 籌錢給師父養老,弟子全部免費出演,無法複製的《義膽群英》
    《義膽群英》由吳宇森、午馬導演,出品人和製片人是張徹、徐克、李修賢、姜大衛,編劇有倪匡,監製徐克;主演則包括姜大衛、李修賢、陳觀泰、午馬、黃沾、周星馳、大傻、恬妞、鄺美雲等。另外,有狄龍、嶽華、趙雷、倪震、秦沛、羅烈、唐佳、袁和平、田青、楊澤霖、鄭雷、谷峰、劉家榮、王俊棠、左頌升、黃樹棠、陳國權、黃柏文、馮克安、江島、董驃等客串。
  • 以《英雄本色》為例,淺析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得不從暴力美學開始說起,接下來我將從暴力美學的概念,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以及暴力美學運用給我們的啟示這幾個點逐一展開論述。一、什麼是暴力美學?這當中吳宇森採用的呈現方式,就是暴力美學中慣用的手法,相比較來說,兩種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採用暴力美學製作的方式更具有觀賞性,觀眾也更喜歡。總的來說,暴力美學就是將暴力和血腥的場面轉換成為一種形式上的快感,讓人能夠直觀的感受。
  • 《縱橫四海》:沒有周潤發、張國榮,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就沒內核?
    本文將從敘事方式、場面調度、吳宇森式暴力美學來解析,看《縱橫四海其中3段偷盜為對應情境,使段落之間碎而不散;2段為動作戲,槍戰為主,也是吳宇森一貫的暴力美學;剩下3段是三人情感的變化。從整體上看分布較平均,為了在類型融合的情況下,不顯雜亂地揭示&34;之主題,吳宇森巧妙運用了色彩、構圖與鏡頭角度、對空間的調度等手法。
  • 豆瓣8.5分《變臉》丨吳宇森的好萊塢代表作:暴力美學與哲學思考
    所以說,這部影片不僅劇情設計十分精妙,還有潛藏在槍戰下的暴力美學與哲學思考。現在,請跟隨我一起走進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世界,看看這位電影大師,如何在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中,給觀影者留下思考的火苗。一、荒謬的「變臉」情節在吳宇森的經典影片中,永遠少不了雙雄對峙。《變臉》也毫不意外。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張徹電影中的大俠英俊的古裝裝扮盡顯其陽剛氣質,而其眉宇間常需要有抑鬱之色,所以在張徹手下的演員皆是兼具硬漢和小生的氣質。
  • 獨臂刀張徹,香港電影暴力美學的開創者!
    在邵氏兄弟電影奠定在香港電影行業中的獨霸地位的過程中,四位大才的導演是功不可沒的。而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算是香港電影中對暴力美學的第一位開拓者,也是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導演張徹。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霑,蔡瀾03張徹武俠的弟子和影響
  • 周潤發、吳宇森在好萊塢的首次合作,暴力美學猶在,卻敗給了時代
    吳宇森、周潤發這對黃金搭檔,在港片銀幕之上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港片銀幕中,吳宇森導演的「暴力美學」風格,搭配上周潤發強悍的角色塑造能力,造就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經典作品的誕生。而隨著這些電影作品的備受好評,吳、周二人也在90年代中期,相繼走入了好萊塢的大銀幕。
  • 吳宇森的經典暴力美學電影,如果只知《英雄本色》就太low了
    「暴力美學」原指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勢)的一種電影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其特徵表現為:創作者往往運用後現代手法,要麼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要麼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而吳宇森作為暴力美學大師,其「英雄系列」影片更是代表了他獨特的審美風格。
  • 《喋血雙雄》:吳宇森放話沒有周潤發不拍,果然創造了另一個經典
    吳宇森是香港著名的導演,香港電影界暴力美學的代表人物;其可謂是拍攝了大量經典的作品。其中與「小馬哥」周潤發共同拍攝的《喋血雙雄》更是其暴力美學的代表之作;同時也小馬哥的經典代表之作。本片作為吳宇森暴力美學代表之作,一經上映就可謂是火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