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你可能沒有看過《縱橫四海》《喋血雙雄》,但至少說起《赤壁上》,還是有很多人會有印象,它的導演就是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的吳宇森。
吳宇森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68年擔任劇情片《死節》的編劇,從而進入電影圈。
1973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鐵漢柔情》。1977年開始以喜劇片為發展主線。1983年加入新藝城電影公司。
1986年執導的槍戰片《英雄本色》奠定其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並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1988年創辦了香港電影導演會。
1990年憑藉動作片《喋血雙雄》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3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1997年憑藉動作片《變臉》獲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金環獎。
2000年執導的諜戰片《碟中諜2》獲得全球電影年度票房冠軍。2004年獲得香港政府頒發的銅紫荊星章。2006年回歸華語影壇發展,並擔任動作片《天堂口》的監製。
2009年6月,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金爵獎;同年憑藉戰爭片《赤壁》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導演獎。2010年獲得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武士獎。
2016年執導動作片《追捕》。
吳宇森所創造的巔峰,至今沒有一個香港導演企及,說到「暴力美學」,在西方,人人都第一想到的是昆汀·塔倫蒂諾,而在香港大家第一提到的就是——吳宇森。
不只是在國內,在國外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也是被世界公認的,他在電影中使用的許多想法和角度都被當今世界各地的電影製片人效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學習。
1、鴿子象徵
看過幾部吳宇森的片子之後會發現吳宇森非常喜歡鴿子的形象。
為什麼會經常又鴿子的慢動作呢?其實這種並列是對象徵主義的刻意運用。他想強調人物靈魂的純潔,也想強調傳統基督教中人們與上帝之間的精神聯繫。
這些鴿子出現在他的許多電影中。1989年發行的是他最令人滿意的作品。在這部電影中,吳宇森首先創造了兩個同樣邪惡的角色。教堂裡最激烈的兩場槍戰是如何表現出他們內心的善良和正義的?
吳宇森(John woo)想了很長時間,最後做了一個終極的詩意表達——在周潤發(zhou runfa)職業殺手的職業生涯之後,一隻白鴿經過了這位女士的雕像。探員李英被擊中後,白鴿飛過了白蠟燭。直到今天,吳宇森仍然無法掩飾他的興奮之情。從那以後,鴿子成為了他電影中最常見的客串演員,他也成為了浪漫的象徵。
2、耗時長,快速剪輯
那除了鴿子,還有什麼使他的電影充滿魅力呢?從《約翰維克》到《殺死比爾》再到《黑客帝國》,許多我們喜愛的電影的動作風格都要歸功於吳宇森。
在這些電影中吳宇森將精心構圖的長鏡頭融合在一起,讓你感覺戰鬥是真實的,而快速剪輯的鏡頭則強化了打鬥場面。同時做到這兩點使他的電影從一幀到另一幀都很有趣。
這一點在他的香港動作片中就得到了最好的運用。
3、慢鏡頭
他的另一個標誌性拍攝手法就是慢鏡頭。慢鏡頭看起來很俗氣,但是吳宇森卻用它將自己的角色塑造的更加真實。
在吳宇森的電影中有很多打鬥的場景,他們的行動十分激烈。但是恰恰是中間穿插的慢鏡頭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欣賞細品一下周邊的環境,這時你會發現,原來這部電影還有這麼多有意思的地方。
吳宇森將慢動作與快節奏的動作場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使整部電影都很有藝術性,就像《碟中諜2》一樣。
這些就是「暴力美學大師「的吳宇森,他的電影中慣用的手法。幾十年過去了,吳宇森還在孜孜不倦的發掘男神最英雄最光輝的一面,同樣不變的,還有那隻鴿子。
就像吳宇森曾對自己的電影生涯作出這樣的評價:我每十年就有個轉變。開始的十年是拍香港式的喜劇,第二個十年拍英雄片,第三個十年都是拍好萊塢電影,現在第四個十年,我就拍我們中國的電影。
而作為後輩的我們,小編認為,我們除了學習吳宇森的拍攝手法以外,更需要學習的是他的魄力和精神。不管是夢中的院校還是做好自己的作品集,首先就是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