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宇森電影中總有白鴿?

2021-02-09 中未盛世賽鴿

熟悉吳宇森作品的影迷都知道,在他的電影中始終有一個「白鴿」情結。無論是《喋血雙雄》中從教堂的聖壇前飛過的白鴿;還是《變臉》中在聖歌的伴奏下和子彈一齊飛翔的白鴿;甚至是《赤壁》中諸葛亮也曾三次放飛白鴿,「槍林彈雨中的白鴿」早已成為吳宇森電影中具有區別性特徵的重要視覺景觀,當然,這次的《太平輪》也不會例外。

然而,真的每部電影的劇情都適合讓鴿子出現嗎,為什麼吳宇森導演那麼喜歡白鴿出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小影覺得或許有以下三種原因:

從小受教會文化影響深遠


1950年,年僅4歲的吳宇森隨家人來到香港,由於父親患病不能工作,吳宇森的童年過得十分清苦,不僅家裡窮,而且生活的環境很惡劣,那時外面有很多幫會和毒販,他每天都要應付幫會的毆打,幾乎每天都要打架,都要集會,生存很艱難。但一直都是教會在照顧他。直到9歲,也是在教會資助下上學。

他曾經說過,「教堂給我指引、輔導,我學到一個很博愛的精神,不管別人怎麼樣對我,有一份充分的愛心去對他們,要儘量去幫助他們。」可以看出在吳宇森的成長中那段在講堂中生活的經歷給了他深遠的影響。

鴿子是教堂較為明顯象徵,所以吳宇森電影裡那些不甘寂寞總是出現在觀眾眼前的白鴿們或許就是導演年輕時對教會生活感悟及其影響的一種表達。

白鴿的象徵含義構成了暴力中的「美」


我們經常會聽到「暴力美學」這個詞。「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但作為電影藝術的風格和表現手法,卻是真實存在的。它以美的方式,浪漫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為。一直以來吳宇森導演身上都有這樣的標籤:「動作大片導演」和「暴力美學大師」。而他作品中的白鴿和慢鏡頭被認為是展現暴力美的一種代表性方式。

(電影《喋血雙雄》)

無論白鴿,教堂還是蠟燭都有象徵著和平與關懷的意味。在殺人現場,慢鏡頭和突然飛出的幾隻白鴿,與原本刀光劍影,火光飛濺的場面形成強烈衝突,暴力與和平共存,表現聖潔與邪惡,罪孽與救贖的對立。讓殘酷的暴力戰爭世界中瀰漫出無法言語的詩意和浪漫。這種表達貼合了很多吳宇森電影的主題,在對立和衝突下反襯人性本來的純真,反對暴力。

他曾談到自己對暴力的看法:「有些人在開槍,有些人在死亡,我就當時感覺人類為什麼要戰爭呢?為什麼要殺來殺去的呢?這個世界本來是很美好的!我相信人生出來每一個人都是純真的,只是暴力把他們改變了!」

(電影《變臉》)

1986年,在徐克的幫助下,吳宇森執導了電影《英雄本色》,《英雄本色》不僅是他的人生轉折點,也奠定了他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現也使得他以暴力為題材的影片不再被當成是「暴力影片」來看,因為他給全世界觀眾提供了一種審視暴力的全新視角——東方美學視角,第一次使暴力成為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在之後的作品中,無論是《喋血雙雄》中從教堂的聖壇前飛過的白鴿,還是《終極靶標》裡槍戰廠房裡的白鴿,是《碟中碟2》在火光中飛出的白鴿,還是《變臉》中在聖歌的伴奏下和子彈一齊飛翔的白鴿,甚至是《赤壁》中諸葛亮也曾三次放飛白鴿,都延續了這樣一種創作風格。

(電影《赤壁》)

吳宇森最崇拜的導演是法國暴力導演皮埃爾·邁爾維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著濃鬱的人情味。但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人卻是拍過《野人幫》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說,吳宇森電影中對慢鏡的運用以及讓角色在聖歌中進行搏命激戰的處理方式都是山姆電影語言的發揚光大。

導演的個性化風格體現


如徐克早期的武俠片中總會出現大漠黃沙快劍恩仇;王家衛的文藝愛情總有一個主演的自言自語,內心獨白;婁燁對生活的講述也總帶著搖晃的鏡頭和連綿的陰雨;又或者希區柯克總是喜歡在自己的電影裡客串某個路人甲乙丙,走個過場.

我們必須承認,每個導演都是怪咖,為了延續個人的創作風格,每個人在電影創作時都會有獨特且怪異的癖好,這些癖好所蘊含的特殊情結或秘密也許影迷們永遠都琢磨不透,就好像墨鏡王為什麼出席任何場合都要帶墨鏡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哪種風格都會形成一個極具個性化的標識,成為導演在觀眾心中區別性的特徵。

夢鴿商城-我至愛!

靈峰 純白電解質 規格:150g/桶(全場滿200元包郵)
高單位「純白電解質」顆粒
【主要成分】電解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寡糖等。
【功 效】1.清除緊迫、補充能量加速恢復賽鴿比賽歸返體力、調節血液鹼酸平衡、清除賽飛及賽後肌肉所產生乳酸、清除脫水現象。
2.僧強體力、激活機體新陳代謝、加強耐力、抵抗疲勞、有助提高飛翔速度。
3.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預防各種熱、冷應激及運輸比賽途中應激反應。

¥50.00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馬上擁有

相關焦點

  • 吳宇森自嘲白鴿是合作過最多次的演員 為什麼他的電影總有白鴿
    熟悉吳宇森作品的影迷都知道,在他的電影中始終有一個「白鴿」情結。無論是《喋血雙雄》中從教堂的聖壇前飛過的白鴿;還是《變臉》中在聖歌的伴奏下和子彈一齊飛翔的白鴿;甚至是《赤壁》中諸葛亮也曾三次放飛白鴿,「槍林彈雨中的白鴿」早已成為吳宇森電影中具有區別性特徵的重要視覺景觀,當然,被吐槽的《太平輪》也不會例外。
  • 吳宇森電影中的標籤——教堂和白鴿
    在吳宇森電影中,教堂,鴿子,聖像等都是吳氏電影標配,即使去了好萊塢,這些明顯的標籤依然存在於吳氏電影中。吳宇森說:「從小我便仰慕那些胸懷家國、富於浪漫理想的英雄,也塑造了許多忠肝義膽、悲而不戚的人物。有人以為我只崇拜英雄,其實我更關注情感豐厚、仁愛為懷的普通人。」從他的話也不難理解吳宇森電影中的人物雖然有個人英雄主義,但也是有血有肉,帶著和普通人一樣的感情。
  • 你知道吳宇森為什麼愛在電影裡飛白鴿嗎?
    《追捕》正在全國熱映,片中不僅有對經典電影的致敬,還有吳宇森式的標誌性動作場面。談到翻拍《追捕》這部經典電影的初衷,吳宇森說他從年輕到現在都一直很敬佩高倉健先生,「他讓我想起了我們古代俠客的那種形象,他有一種正義感」。
  • 吳宇森最爛的一部電影,再多白鴿也拯救不了!
    甚至還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吳宇森導演的動作片,可那滿屏的白鴿告訴你,這真的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白鴿是吳宇森動作電影的一種符號。雖然在吳宇森的電影中總是各種廝殺,但是白鴿一出,那是和平的象徵,瞬間提升了暴力美學的意境。火爆動作大片《變臉》的鏡頭可惜,這次白鴿雖然多,但用得很low。你們不是喜歡看到白鴿嗎?
  • 《追捕》11月24號,吳宇森再玩白鴿梗.
    這部《追捕》是翻盤高倉健主演的日版《追捕》,加以吳宇森特有的暴力美學元素,張涵予飾演經典人物杜丘,捲入兇殺案後獲得了戚薇飾演的真由美的幫助,福山雅治飾演的警探矢村在追捕杜丘的過程中,發現案件之後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 吳宇森導演電影《追捕》定檔 張涵予出演新版杜丘
    一張手銬元素的先導海報曝光,兩隻充滿力量的手交錯半握組成了吳宇森電影中難忘的「白鴿」標誌。 此外,一張手銬元素的先導海報也在發布會曝光,兩隻充滿力量的手交錯半握組成了吳宇森電影中難忘的「白鴿」標誌,而宣告該片來自純正的「吳氏風格」。 現場工作人員爆料,目前《追捕》正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吳宇森從早到晚都親自在公司盯著後期,帶著熱水壺,一天三頓吃盒飯,敬業精神讓人感動。
  • 專訪吳宇森:電影《追捕》的終極「十問」
    2017年,是吳宇森踏入電影圈的第50個年頭。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吳宇森導演, 以翻拍日本經典電影《追捕》重回槍戰動作領域。吳宇森有十四年沒動過槍了,在拍過了古裝片、戰爭片等各種類型片之後,他又回歸了自己最熟悉也最擅長的「硬漢」電影。「一個導演不應該離開自己的風格太久。經典是無法比較的,新版《追捕》更適合現在的年輕人。」71歲的吳宇森回應道。
  • 吳宇森不按常理出牌啊!於是,一部諜戰電影裡就有了白鴿……男女主角深情的細節、雙槍、慢動作、彩虹……
    激烈的搏鬥中,Nyah為了幫助Ethan Hunt完成任務,將病毒注入了自己體內,只有在20個小時之內將抗生素注入Nyah體內,才能挽救她的性命,Ethan Hunt又將面臨不可能的任務。 哈咯大家好,我是快哥。今天我們來聊聊電影《碟中諜2》。影片由吳宇森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
  • 以《英雄本色》為例,淺析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
    這些人物放到現在來說,依舊是傳奇,他們的身影遍布了整個香港電影的巔峰時期,是一代人永遠抹不去的回憶。看完後鼻子很酸,但是卻有種說不出的舒爽感,不知道是被兄弟情義所感染,還是被英雄的豪氣薰陶,總言之情緒上得到了釋放。
  • 「第一個闖蕩好萊塢的華人導演」吳宇森,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這樣的執導經歷,讓觀眾無法想到吳宇森後來竟然能拍出《縱橫四海》、《赤壁》這樣的大片。當時的吳宇森也很迷茫,自己想拍一些有風格的電影,但是票房不佳,只能聽公司的隨波逐流拍著喜劇。吳宇森在拍《英雄本色》時,是有著不小的風險的,因為這部電影中,吳宇森大膽的嘗試了暴力美學的風格設計,是他孤注一擲的一次嘗試。
  • 專訪 | 吳宇森:這一次白鴿來給《追捕》 「雙雄」勸架
    此次吳宇森導演又是玩起了中港臺日韓五個地區演員陣容,國村隼早年與吳宇森合作過《辣手神探》,老牌動作影星倉田保昭早年常參與香港功夫片,池內博之拍攝過葉偉信的《葉問》,竹中直人拍攝過爾冬陞的《新宿事件》,木村拓哉原本要飾演矢村,李秉憲原本角色是池內博之飾演的角色,兩人皆因檔期問題未能參與拍攝。2. 這部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命題作業,林建嶽和陳嘉上主動找到吳宇森達成合作。
  • 吳宇森的堅守,殘酷又浪漫.(內含福利)
    今年是吳宇森進入電影江湖的第50個年頭,11月成了名副其實的「吳宇森」月,4K修復版《英雄本色》在好萊塢超級英雄重壓下上映5天就獲得近3000萬票房。而11月24日上映的新作《追捕》,雙雄對峙,槍林彈雨,白鴿依舊在最關鍵時翱翔天際。
  • 高倉健名作《追捕》,吳宇森翻拍成了這樣……
    老版《追捕》中的杜丘和真由美。資料圖紅網時刻11月22日訊(記者 潘宣)日本已故演員高倉健1976年主演的名作《追捕》中國翻拍版將於本周五(11月24日)正式公映。時隔超40年,著名導演吳宇森又把它重新搬上大銀幕。這個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最具人氣的日本電影,在吳宇森手裡會玩出什麼新花樣?
  • 拍攝技巧 | 英雄情結浪漫本色,這是屬於吳宇森的暴力美學
    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你可能沒有看過《縱橫四海》《喋血雙雄》,但至少說起《赤壁上》,還是有很多人會有印象,它的導演就是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的吳宇森。02吳宇森的「暴力美學」1、鴿子象徵看過幾部吳宇森的片子之後會發現吳宇森非常喜歡鴿子的形象。為什麼會經常又鴿子的慢動作呢?其實這種並列是對象徵主義的刻意運用。他想強調人物靈魂的純潔,也想強調傳統基督教中人們與上帝之間的精神聯繫。
  • 六年了,吳宇森依然拍不好大格局
    【看電影·《太平輪》】  昔日國際級導演吳宇森,最新作品《太平輪(上)》距離《赤壁》已有6年時間。六年過去,觀眾對戰爭史詩、奇情大戲的接納程度,無疑將直接反映在電影票房上,吳宇森的白鴿如今還會飛舞在觀眾心中嗎?  提起吳宇森的名字,離不開暴力美學、雙槍白鴿、兄弟情義以及小馬哥那渾身是槍眼的風衣。
  • 吳宇森的好萊塢徵程,他險些拖垮一家大型電影公司
    縱觀整個華語影壇,能擔得起「大師級導演」的人不多,而吳宇森絕對有這個資格。吳宇森的作品履歷相當出色,諸如《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以及《縱橫四海》等等,這些註定會載入影史的經典港片,導演一欄都是填寫得他的名字。不誇張地說,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裡,吳宇森的槍戰片是唯一能跟成龍功夫片、周星馳喜劇片相抗衡的類型片。
  • 吳宇森的經典暴力美學電影,如果只知《英雄本色》就太low了
    「暴力美學」原指起源於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勢)的一種電影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其特徵表現為:創作者往往運用後現代手法,要麼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要麼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而吳宇森作為暴力美學大師,其「英雄系列」影片更是代表了他獨特的審美風格。
  • 吳宇森的封神之作:電影《變臉》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有一場他想拍快艇追快艇,後來因為不符合劇情被擱置了。 1996年那兩個美國編劇終於完成了6年前的劇本,取名《FACE OFF》。 這個劇本很快被電影公司的老闆相中。 「哎呦,不錯啊!」老闆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
  • 吳宇森:古稀之年重塑「硬漢」| 人物
    自1973年首次執導電影以來,吳宇森不僅在電影類型上廣泛涉獵——喜劇片、武俠片、戲曲片、英雄片等層出不窮,而且在地域上橫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美國多地。在吳宇森賴以成名的槍戰動作電影中,糅合運用了慢動作、剪輯、構圖等電影手段,使得激烈殘酷的暴力場面獲得美學效果,開創了動作電影的「暴力美學」。2010年,吳宇森獲得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成為華人導演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 31年後,我還是認為,它比《英雄本色》更能成為吳宇森的代表作
    縱使秩序正在崩塌,縱使道義日漸破碎,縱使利益取代情誼,但總有那麼幾個人會為了心中的信念苦苦支撐著。吳宇森從這部電影開始,便擺脫了簡單的槍戰搏殺,而為這些場面加入了莊重的儀式感,白鴿和教堂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成為了吳宇森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白鴿代表和平,教堂代表信仰,這樣就讓所有看起來鮮血淋漓的廝殺,富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也帶有了哲學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