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的好萊塢徵程,他險些拖垮一家大型電影公司

2021-01-09 罔稱說書人

縱觀整個華語影壇,能擔得起「大師級導演」的人不多,而吳宇森絕對有這個資格。

吳宇森的作品履歷相當出色,諸如《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以及《縱橫四海》等等,這些註定會載入影史的經典港片,導演一欄都是填寫得他的名字。

不誇張地說,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裡,吳宇森的槍戰片是唯一能跟成龍功夫片、周星馳喜劇片相抗衡的類型片。

周潤發當年也正是因為出演了他的電影,才徹底撕掉「票房毒藥」的標籤。

而且吳宇森是少數真正打入好萊塢的華人導演,他標誌性的「教堂白鴿」或者「暴力美學」,在西方世界大受歡迎,其影響力完全不輸於另一位傑出的華人導演李安。

不過相比於李安水平穩定的作品輸出,吳宇森的作品質量則略顯參差不齊。

既有驚豔眾生的「傳世經典」,亦有貽笑大方的「超級爛片」。

本期我們就來重溫一下吳宇森的好萊塢徵程,看看這位「大師級導演」究竟創造過多少次輝煌,又曾經歷過怎樣的低谷。

《終極標靶》:上映於1993年

在香港締造出數次票房奇蹟之後,吳宇森終於把事業擴展到了好萊塢。

他迎來了更大的舞臺,卻也失去了不少創作自由。

當年的好萊塢斷然不會輕信一位華人導演,倘若你證明不了自己的實力,他們能想出一萬種方法將你「掃地出門」。

這部《終極標靶》,更像是好萊塢對吳宇森的一次「檢驗」。

他對整部電影的話語權微乎其微,只能想法設法地填充進自己的作品風格。

結果,《終極標靶》的故事情節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但美國觀眾似乎並不反感這種「不倫不類」,再加上動作巨星尚格·雲頓的傾力加盟,吳宇森憑藉這部《終極標靶》在好萊塢勉強站穩了腳跟。

《斷箭》:上映於1996年

比起之前的《終結標靶》,這部《斷箭》才是名副其實的「吳宇森作品」。

如果你能忽略掉演員們的膚色和語言,這簡直就是一部典型的香港電影。

吳宇森擅長使用的電影表現手法,在這裡幾乎是一應俱全。

而且該片的主演還是剛剛憑藉《低俗小說》「翻紅」的約翰·特拉沃爾塔,無疑又給吳宇森的第二部好萊塢電影賺足了噱頭。

這部《斷箭》不光讓吳宇森在好萊塢正式嶄露頭角,也直接促成了他與約翰·特拉沃爾塔的第二次合作。

《變臉》:上映於1997年

如果說前兩部作品只是讓吳宇森在好萊塢「小有名氣」的話,那麼這部《變臉》,則徹底讓吳宇森在好萊塢聲名大噪!

雖然該片依然充斥著大量吳宇森慣用的伎倆,但在整體故事脈絡和敘事節奏把控上,吳宇森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這部《變臉》的劇本設計極為精妙,甚至後來的「港片巔峰」《無間道》,其故事靈感都主要來自於《變臉》。

而且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對手戲實在讓人大呼過癮,影片之所以能全球範圍內取得巨大成功,自然也離不開兩位影帝之間的飆戲。

《至尊黑傑克》:上映於1998年

坦白說,吳宇森是一位十分依賴演員的導演。

他電影裡的主角,必須是那種極富個人魅力又不失精湛演技的演員。

比如早期的周潤發、張國榮,之後的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特拉沃爾塔,都滿足這兩樣條件。

而這部《至尊黑傑克》的演員陣容,則有些不盡人意。

他們傳遞不出吳宇森電影裡的「英雄情懷」,頂多只能讓影片的品質保持在「中規中矩」。

這部電影,也可以看作是吳宇森在好萊塢最差的一部作品。

《碟中諜2》:上映於2000年

正如前文所說,吳宇森十分依賴演員,這部《碟中諜2》的男主角湯姆·克魯斯,顯然符合吳宇森的要求。

吳宇森又一次將他的「吳氏風格」發揮地淋漓盡致,恍惚之間,無所不能的「伊森·亨特」竟無比神似「小馬哥」。

或許《變臉》稱得上是吳宇森在好萊塢的「集大成製作」,而他在好萊塢的票房巔峰之作,必然是這部《碟中諜2》。

全球票房5.45億美元,吳宇森在好萊塢的商業成就,超越了所有的華人導演!

《風語者》:上映於2002年

由於《碟中諜2》的票房大賣,吳宇森一時間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商業導演之一。

大名鼎鼎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斥資1.2億美元邀請吳宇森來執導這部《風語者》。

看得出來,無論是背後的投資公司,還是吳宇森本人,都對《風語者》賦予莫大的厚望。

連影片的男主角,都是吳宇森的「老搭檔」尼古拉斯·凱奇。

當時《風語者》的開拍發布會甚至是在白宮舉行,所有人都相信它能創造票房奇蹟。

不幸的是,影片因拍攝延遲不得不在2002年上映,恰逢美國發生「911事件」,幾乎沒有多少人有心情去看一部歌頌美國軍人的戰爭電影。

最終,《風語者》全球票房僅有7700萬,米高梅公司險些被這部電影徹底拖垮!

平心而論,《風語者》堪稱一部品質上乘的商業電影,但它卻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上映時間。

《記憶裂痕》:上映於2003年

經過《風語者》的「票房慘敗」,吳宇森在好萊塢可謂是「大傷元氣」。

他急需一部賣座的電影挽回局面,否則便很可能被好萊塢「淘汰出局」。

這部《記憶裂痕》的演員陣容相當不錯,既有男神本·阿弗萊克,又有女神烏瑪·瑟曼。

影片總投資高達6000萬美元,正處於事業低谷的吳宇森,頗有種「孤注一擲」的意思。

然而,《記憶裂痕》未能複製《碟中諜2》的成功,儘管口碑尚可,票房卻極其平庸。

全球總票房為9600萬美元左右,看似盈利3600萬美元,實則根本不賺錢。

至此,吳宇森的好萊塢徵程徹底結束,他又將事業重心放回到國內。

從《終極標靶》到《記憶裂痕》,吳宇森的好萊塢生涯恰好是10年。

不可否認,吳宇森後期的作品質量慘不忍睹,但光憑他在香港影壇以及好萊塢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名字,將來足以鐫刻在中國電影史上。

他的輝煌,值得我們去知曉!

相關焦點

  • 吳宇森的好萊塢之路
    提到好萊塢,不得不提的是,吳宇森的兩次經典答覆: 「好」,這是吳宇森在第一次面對合作夥伴張家振提出,去好萊塢拍戲時,他的堅定回答。 「NO」,這是吳宇森第一次好萊塢,面對來自福克斯邀請時,他給出的回答。
  • 豆瓣8.5分《變臉》丨吳宇森的好萊塢代表作:暴力美學與哲學思考
    在電影文化裡,提到「暴力美學」四個字,很多人會想到昆汀·塔倫蒂諾(代表作《殺死比爾》),北野武(代表作《花火》)以及吳宇森。吳宇森,香港導演,也是世界級別的中國導演。1986年,由他擔任導演,徐克擔任監製的警匪動作片《英雄本色》橫空出世。這部電影,上映後不僅以3465萬港幣的票房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還囊括金馬金像多個重量級大獎。
  • 「第一個闖蕩好萊塢的華人導演」吳宇森,是如何跌下神壇的
    這樣的執導經歷,讓觀眾無法想到吳宇森後來竟然能拍出《縱橫四海》、《赤壁》這樣的大片。當時的吳宇森也很迷茫,自己想拍一些有風格的電影,但是票房不佳,只能聽公司的隨波逐流拍著喜劇。吳宇森在拍《英雄本色》時,是有著不小的風險的,因為這部電影中,吳宇森大膽的嘗試了暴力美學的風格設計,是他孤注一擲的一次嘗試。
  • 《辣手神探》幕後故事:吳宇森為求真實,險些炸掉整間醫院
    當時這間茶樓在香港非常有名,有一百年的歷史,只可惜馬上就要拆掉了,吳宇森就說先去拍場戲吧,以免拆了便沒機會再拍它,於是就先拍周潤髮飾演的神探出場的這場戲。霎時間火光沖天,這間茶樓在現實中還沒被拆,電影中就已被打得七零八落了。
  • 拍一部電影,弄垮一個公司,吳宇森的好萊塢影片,真有那麼差嗎
    所以,文化的隔閡始終無法達成思想的共識,即便暫時的同步也只是因為利益的苟合,長久的共鳴是無法存在的,在好萊塢發展過的吳宇森,大概對此深有體會。在拍攝完《辣手神探》之後,吳宇森便只身前往好萊塢闖蕩,雖然,先後拍出了
  • 與吳宇森一家共進晚餐
  • 周潤發逃亡美國,吳宇森好萊塢躋身金牌,黃金搭檔《赤壁》反目
    周潤發抵美後的第一部電影,片方想讓周潤發在裡面演一個大手的小角色,張家振就跟他們了周潤發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並且保證在香港、東南亞、日本、韓國等都會有票房。就這樣好萊塢的投資公司拍了《替身殺手》,後邊的《再戰邊緣》、《防彈武僧》,都是張家振幫周潤發談的,可以說在周潤發進軍好萊塢的路上,張家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 吳宇森歸來
    作為80年代香港三大電影公司(另兩家是「邵氏」「新藝城」)之一,嘉禾的10年才真正開始了吳宇森大起大落的電影生涯。其後,吳宇森在嘉禾公司陸續執導了一些電影,其中包括協助許冠文、許冠傑拍攝《鬼馬雙星》《半斤八兩》《賣身契》等賣座喜劇。吳宇森又憑自己執導的喜劇片《發錢寒》在香港獲得好評,由於《發錢寒》票房的成功,使吳宇森這時的電影作品以喜劇片為主。
  • 吳宇森的好萊塢首秀,造就尚格·雲頓事業高峰,卻讓自己市場受挫
    90年代初,不少港片導演開始將目光聚焦向北美影壇,並開始嘗試進入好萊塢,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而在這些進軍好萊塢的港片導演之中,吳宇森絕對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位。1989年,吳宇森執導拍攝了《喋血雙雄》。該片在「法國坎城電影節」、「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的出色表現,獲得了許多國際電影人的好評。
  • 拒絕執導漫威大片,和阿湯哥鬥智鬥勇,吳宇森才是華語圈電影大佬
    提到吳宇森,無疑是華語電影的殿堂級人物。他於1986年執導的電影《英雄本色》在當下掀起英雄片熱潮之餘,還開啟了香港電影輝煌時代。此外,他在電影裡所表現出的暴力美學被無數人推崇,也奠定了「吳氏美學」的電影風格。作為首個去好萊塢闖蕩的華人導演,他已經是好萊塢擁有最終剪輯權的5位導演之一。
  • 電影《變臉》介紹
    在電影文化裡,提到「暴力美學」四個字,很多人會想到昆汀·塔倫蒂諾(代表作《殺死比爾》),北野武(代表作《花火》)以及吳宇森。吳宇森,香港導演,也是世界級別的中國導演。1986年,由他擔任導演,徐克擔任監製的警匪動作片《英雄本色》橫空出世。這部電影,上映後不僅以3465萬港幣的票房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還囊括金馬金像多個重量級大獎。
  • 吳宇森不談英雄
    儘管很多事要親力親為,吳宇森卻對這樣拍出的《太平輪》感到滿意,甚至把它當成自己最完美的作品。因為他覺得「透過影片表達出了一種人生觀,同時有一個很好的製作團隊,一家同樣愛這個電影的投資公司……讓整個電影看起來有一個完整的感覺。」在他眼中,現在的內地市場是最好的創作環境。
  • 吳宇森個人資料
    >處女座出生地:廣東廣州代表作品:變臉、喋血雙雄、赤壁、碟中諜2、英雄本色、發錢寒個人資料: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導演、編劇、監製、演員。1951年,吳宇森隨家人從廣州移居到香港 ;由於他的父親患有肺結核不能工作,因此吳宇森一家人在貧民窟生活。1953年,吳宇森的家園在石硤尾大火中被燒毀,由於一家慈善機構的捐贈,他和家人得以遷往另一所屋子居住。中學畢業後,吳宇森到臺灣念藝術專科,並嘗試拍攝實驗電影 。1968年,吳宇森擔任劇情片《死節》的編劇,這也是他編劇的首部作品。1971年,籤約邵氏影業公司,並跟隨導演張徹學習拍攝電影。
  • 在吳宇森去好萊塢之前,《無間道》的靈感來自這裡
    香港暴力美學的創始人起《英雄本色》;去美國好萊塢市場的吳宇森;他是香港電影業暴力美學的創始人。在進入好萊塢之前,在香港電影行業;吳宇森沒有拍攝太多暴力唯美影片,只有8部分散拍攝。然而只有八部電影毫不猶豫地在香港電影節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尤其是發布的《辣手神探》是暴力美學的經典大成。
  • 初入好萊塢的吳宇森,2分鐘就狼狽返港,發哥探班為逃亡埋伏筆
    之前在嘉禾和麥當雄的公司德寶都做過,他擅長做的是海外發行。後來他去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擔任總經理,做的也是這個領域的事。那張家振在電影工作室的時候,曾經把《喋血雙雄》、《英雄本色三》,《倩女幽魂2》都成功在國際上賣出過好價錢。
  • 吳宇森闖蕩好萊塢十年:《變臉》登上巔峰,《風語者》票房慘敗
    先說說吳宇森的成長背景;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1951年隨父母移居中國香港,由於他的父親患有肺結核不能工作,因此吳宇森一家人在貧民窟生活。二,吳宇森闖蕩《好來塢》1993年,在香港影壇功成名就的吳宇森赴美國好萊塢發展。a,《終極標靶》吳宇森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
  • SFA·電影日曆 | 吳宇森:跌宕起伏的寵辱人生
    從這個角度上說,吳宇森電影的內核是孩童式的浪漫天真,他所堅信的道義精神以一種想像的方式戰勝了所有的現實邏輯。吳宇森用他獨屬的暴力美學風格為我們復刻出人人緬懷的舊世界,締造出專屬於成人的浪漫英雄夢。1971年,吳宇森入職邵氏公司,由場記晉升到副導演,跟隨武俠片大師張徹的拍攝《馬永貞》(1972)和《刺馬》(1973)等多部電影。日後在《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喋血街頭》等多部影片中,都能輕易窺見張徹對吳宇森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對男性情誼的著重刻畫,還是對暴力場面的偏愛。
  • 好萊塢大片看了不少,但是你都認識背後公司嗎?其中一家直接被巨星...
    前幾年的時候國產電影最怕的是什麼?一定是引進片,當時幾乎很少有導演能夠自信的跟外國電影正面抗衡,基本都是選擇讓路,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好萊塢當中的八大電影公司。 第一位米高梅 這家電影公司先說說代表作吧,貓和老鼠!
  • 周潤發、吳宇森在好萊塢的首次合作,暴力美學猶在,卻敗給了時代
    吳宇森、周潤發這對黃金搭檔,在港片銀幕之上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港片銀幕中,吳宇森導演的「暴力美學」風格,搭配上周潤發強悍的角色塑造能力,造就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經典作品的誕生。而隨著這些電影作品的備受好評,吳、周二人也在90年代中期,相繼走入了好萊塢的大銀幕。
  • 吳宇森導演對話「毒舌電影」:「電影需要情懷」
    在廣州這場《追捕》映後見面會中,吳宇森與毒舌團隊知名影評人云舅,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我年紀是大一點,但我對創作還是很熱情的」,步入電影的第50個年頭,71歲的吳宇森直言並不想離開電影,他說不管做人做事,都要追尋更高的境界,有所追尋會讓人年輕。做導演的第一個十年,吳宇森說自己經常是憤怒的,借著這股「勁兒」他拍了《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