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出來的肌肉,真是「死肌肉」嗎?為什麼比不過勞動者的體能?
導語:健身健體的肌肉男,明明肌肉更強壯,肌肉飽滿度與圍度更大,卻比不過勞動工作者的體能?世界上真有「死肌肉」與「活肌肉」之分嗎?
下面小編將會通過以下觀點解說,世上是否存在「活、死肌肉」之說。
一、肌肉發力感:
簡單來說,肌肉纖維就像一道道「鋼纜」綑紮在一起,這些「鋼纜」組合成較粗較長的肌纖維群。當肌肉發力時,它們就像彈簧一樣,一張一縮的伸縮做功。
我們常常完成動作是依靠本能反應發力,只有一些特殊職業(如舞蹈、武術)和常年健身者,才會有意識的孤立某個肌肉群,來有意識的專注發力。
如:健身老手會在啞鈴彎舉時,儘量少的藉助胸肌、肩肌等輔助肌群發力,儘量多使用肱二頭肌完成彎舉啞鈴,這就是對目標肌肉的「孤立鍛鍊」。
「孤立鍛鍊」的老手們,可以單純的用意識讓身體某個肌肉單獨運動。而普通人想要讓某個肌肉運動,就只能讓其他肌肉輔助帶動目標肌肉完成動作。
健身者肌肉雖然比工作勞動者肌肉更大,但是由於健身者總是在鍛鍊時,有意識的完成對肌肉的「孤立鍛鍊」。他們常年如此,會讓肌肉和大腦形成習慣記憶。也因此,他們的肌肉才能練的比別人的更大。
勞動者假如是做扛大米的工作。勞動者由於天天扛大米,身體會形成專門扛大米的肌肉記憶。如果常年扛大米的勞動者,他們更是會用全身肌肉「巧妙」的協調發力來扛大米,俗稱「巧勁」。
扛大米時,勞動者是使用全身性肌肉協同發力,每一塊肌肉都不做無用功。肌肉與肌肉組合在一起,巧妙地完成做功,儘可能少的浪費體力。
扛大米時,健身者也使用全身性肌肉協同發力。但是他們的協同發力是,每一塊肌肉都在過多使用無用功式的「孤立發力」。即使兩者都是全身大部分肌肉組合協同發力,但健身者總是過度浪費體能做無用功,這與健身者為了大重量增肌有關。一個是只為消耗體能錘鍊肉體,一個是只為節約體能賺錢養家。
即使兩者都是扛起一樣重量的大米,但他們使用不一樣的扛大米動作,不一樣的肌肉發力技巧。健身者還孤立肌肉的白費勁,這就是健身者和勞動者的肌肉發力感區別。
二、肌肉與大腦適應性:
1、肌肉適應性:
身體肌肉為了適應所在環境,或運動強度等因素而發生的功能性變化,就是肌肉適應性。
2、大腦適應性:
而且不光是肌肉有適應性,就連大腦也有適應性。就比如:你每天打2小時羽毛球,還天天打球。時間長了,明明身體得到鍛鍊變得體能更好,但還是會被大腦釋放信號說「該休息了」。只有在打完球之後回家休息時,突然有急事需要出門,跑步忙碌。你才會有意識的發現,「我打球完跑步居然不累?」。才會給大腦新的信號,「我體能變強了,下次可以多打會兒羽毛球」。
健身者由於常年擼鐵,他們的肌肉適應於大重量發力,還讓肌肉適應於孤立發力,鍛鍊時間也是短短1、2小時後休息。
勞動者由於常年工作,他們的肌肉適應於工作重量,還讓肌肉適用於儘量少的浪費體能,用巧勁勞動,勞動時間更是長達6~12小時之久。
假如,勞動者和健身者一起扛大米。健身者明明肌肉更大更強壯,可能健身者剛開始能一次扛300~400斤大米,還一臉輕鬆樣兒。他們那強壯肌肉是孤立發力,再組合協同扛米。他們的大腦釋放信號說「這組12次鍛鍊扛大米完成了,該歇息1分鐘,再做下一組扛米鍛鍊。一小時後停止扛米鍛鍊,48小時肌肉休息後再扛米。」(比喻描寫)
而勞動者明明肌肉更小而精煉,一次也就扛100~200斤大米。但他們的肌肉群適應於長達8小時的「巧勁」勞動,他們的大腦釋放信號說「這車大米大概5噸,我多久能搬完它,下輛貨車大概什麼時候到站,要是浪費力氣來每次多扛一袋米,能給下輛貨車進站騰出多少時間休息?值不值得我這車多扛一袋米來好好休息一下?」
健身者與勞動者不光身體適應性不同,就連大腦思想帶動肌肉運動也有差異化。
三、肌肉消耗量:
一磅的肌肉大約每天會消耗7~10大卡的熱量,健身者肌肉比勞動者肌肉更大,體重更高。健身者站著不動,就比勞動者站立不動,消耗更多能量。
因此,健身者肌肉雖多,但其消耗的熱量也多。並且體重大的人抬次手臂會因為手臂重量更大,消耗更多體能,走路同樣如此。
四、肌肉的區別:
肌肉是由兩種不同的肌肉組合而成,一種叫做白肌一種叫做紅肌。白肌、紅肌是兩種不同的肌肉纖維,白肌又稱快肌、II型肌,紅肌又稱慢肌、I型肌。
簡單來說:
快肌的爆發性更強,耐力更弱;
慢肌的爆發性更弱,耐力更強。
快肌和慢肌組合在一起就是肌肉,人體沒有單獨的快肌或慢肌,只有不同比例的快肌與慢肌組合。
工作勞動者的肌肉,適應於長時間較低重量的勞動,肌肉裡的慢肌佔比更多。(較低重量是和專業健身者的較高重量做對比)
健身者的肌肉訓練,適應於短時間較高重量的鍛鍊,肌肉裡的快肌佔比更多。
所以,讓健身者長時間的工作勞動,不比勞動者厲害,即使健身者肌肉更壯。
假如讓勞動者去健身房鍛鍊身體,他們可能會做出不標準的深蹲、硬拉動作,他們的肌肉可能不適應大重量的爆發式鍛鍊法。
結語:世上沒有「死肌肉、活肌肉」的說法,只有肌肉的不同適應性,不同的體能而已。不管是健身者的鍛鍊身體,打造讓大家賞心悅目的肌肉線條;還是勞動者的工作,為了養家餬口。二者都是為了生存,讓自己更好的生活。
關注我,了解更多健身小知識,讓我們鍛鍊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