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庫 | 智能技術加持,讓垃圾分類更輕鬆更高效

2020-12-23 澎湃新聞

垃圾箱人臉識別監控、塑料瓶科技拆解分類、垃圾焚燒發電效用大......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不僅市民參與率高、垃圾分類氛圍好,而且通過智能科技加持,提高了分類效果,探索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子。

01

技術加持1

人臉識別監控系統:

投放垃圾時就能自動識別記錄

走進垃圾箱,視頻系統就已經捕捉到「來者是誰」,投放正確與否,系統會自動給予獎勵——本周,在黃埔區夏港街青年社區,全市首個帶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垃圾箱正式投入運營使用。投入使用當天,就吸引許多居民來體驗一番,大家的垃圾分類積極性更高了。

當居民在投放垃圾時,在距離垃圾桶半米左右,人臉識別系統已經識別出居民身份,並且自動打開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箱箱蓋。居民將分類好的垃圾投入相應的垃圾箱裡,全程不用觸碰垃圾桶,方便之餘,還更加衛生乾淨。如果是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居民則需要在觸控螢幕上對應按鍵選擇操作投遞。居民剛投完垃圾,手機就收到了系統發送過來的積分獎勵,憑藉這個積分,每月可到社區兌換相對應的生活用品。

「早在幾年前我們社區就已經採用了智能垃圾箱,我們分類投放垃圾,系統就會自動記錄和發放積分獎勵,每天下樓分類投放垃圾,都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青年社區的居民羅女士說,現在有了人臉識別,用手機掃碼註冊後,後期使用無須攜帶手機,這對於常常忘帶手機出門的人來說,無疑更加智能和便捷。

據負責開發這套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系統的廣東分分生態環境科技公司負責人謝煒鍵說,人臉識別智能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箱體,具備自動開放、閉合、提醒、洗手、除臭、宣傳等功能,並通過後臺甄別,記錄了居民群眾每天分類投放垃圾的準確率和餐廚垃圾破袋率,以科技化、智能化提升群眾對垃圾分類的濃厚興趣,讓「家中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切實成為了廣大群眾喜愛、嚮往的生活新時尚。

青年社區居委會書記高哲強說,自人臉識別智能、定時定點集中投放模式推行以來,青年小區內700多戶家庭生活垃圾總量日均下降0.8噸,而分出餐廚垃圾卻日均增量0.3噸,餐廚垃圾破袋投放率達95%以上。接下來,為了便於居民投遞垃圾更加方便,清晰引導居民到開放時間的垃圾投放點投遞垃圾,避免多走路,還會推出「分分聯動」小程序,居民一點開就可以看到周邊的垃圾投放點是定時和非定時,在準備投遞過程中還可以導航到就近開放的垃圾投遞點。

02

技術加持2

「中央大腦」大數據分析,

垃圾分類成效了如指掌

在大龍街餐廚垃圾處理站的運輸線路調控室,這裡儼然是餐廚垃圾收運的「中央大腦」,工作人員坐在屏幕前,就能掌握轄區內5條餐廚垃圾收運路線的實時收運情況,包括車輛的運行、收運垃圾的重量、收運的進度,全部都在屏幕上即時反映。工作人員只需用滑鼠操作,就能從系統中調取各個統計數據和分析報告,對每天每月乃至年度的收運情況,都了如指掌。

「我們的餐廚垃圾全部數據量化,通過大數據計算生活垃圾減量率,對各個收運點進行考核。" 大龍街武裝部部長王文喜告訴記者,大龍街通過強化收集管理,倒逼前端達標增量。街道轄內共設 278 個分類投放點,各村(居)分別按網格或樓宇進行分片收集,規劃 5 條餐廚垃圾運輸路線,配置 5 輛可實時精準測定運輸重量的餐廚垃圾運輸車。根據人口產生的生活垃圾估量,與餐廚垃圾收運量進行對比,得出生活垃圾減量率,按照生活垃圾減量率對物業小區、村居進行星級評定,對餐廚垃圾運輸線路落後的落實掛圖督辦、插旗標識,持續提高前端分類環節的精準度和收運總量。

大龍街構建的「定線路、定專人、守設備」的「三定」餐廚垃圾運輸處理模式,正是廣州垃圾分類「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垃圾分類收運原則的真實寫照。早在2012年,廣州就確立了「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乾濕要分開」的垃圾分類原則,並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宣傳引導,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實踐。現在,廣州已經形成了「家裡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垃圾分類投放原則,「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專運」垃圾分類收運原則,「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垃圾分類處理原則等三方面共識。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宣傳發動和積極引導,市民群眾對垃圾分類普遍認同、支持,對垃圾分類是城市文明水平的具體體現和低碳生活「新時尚」形成了共識,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有了紮實的群眾基礎。

03

技術加持3:

垃圾焚燒廠成為打卡熱門地,

嘆咖啡吃點心好有滋味

據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近年以來,廣州高度重視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在破解「垃圾圍城」困境上不斷取得新突破,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終端處理設施,解決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7個資源熱力電廠、5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5個資源熱力電廠、4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1個汙水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

在黃埔區雲埔街,大件廢棄物拆解點基礎上經過升級改造,引進設備設施,組建了雲埔街再生資源回收中轉站。中轉站現有廢舊塑料自動分揀線 1 條,海綿、紙皮打包壓縮機 2 臺,可實現回收、分揀、脫標、壓縮、打包等全流程處理。月均回收廢玻璃約 5 噸、廢木材約 70 噸、廢塑料約 120 噸、廢金屬約 6 噸、海綿約 3 噸。

在這個中轉站,分揀員成為了輔助,真正實現塑料垃圾拆解分類的是一臺大型的塑料瓶拆解機器系統,該系統通過管道連接,紛成多個組成部分,只需人工倒入塑料瓶,機器就會自動拆解塑料瓶的瓶蓋和瓶身的包裝紙,並且能分類存放。塑料瓶在經過壓縮後,被壓成一塊塊長方體形狀,運往下一級回收企業,用以回收再用製作塑料原材料。瓶身包裝紙則用於農業用的塑料膜。

垃圾終端處理設施也成為了市民的參觀打卡點。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煙囪觀光平臺就是一條市民打卡遊熱門地。在這裡,不僅能觀察垃圾焚燒的全過程,還能搭乘電梯進入南煙囪 92.5 米高的觀光平臺。這裡四周採用大幅的落地玻璃,可以 360 度俯瞰周圍的景色,由於電廠選址在山上 , 海拔超過 262.5 米,觀光平臺俯瞰的視角非常好,可以看到四周綠樹成蔭的群山、蜿蜒盤旋的公路。觀光平臺這裡還可以作為環境優雅的觀光餐廳,市民可以在這裡嘆咖啡、吃點心,別有一番滋味。

經統計,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餘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度,確保了全市垃圾終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和環保達標排放。2018年起廣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垃圾圍城」問題得到破解。但是根據廣州城市高速發展形勢和垃圾增長趨勢,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仍是實現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實踐,也是減輕垃圾終端處理壓力的關鍵所在。

04

數據:

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高,

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目前,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提前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試點目標,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天河區林和街道早早就成立了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與區城管局等職能部門多次現場研究解決垃圾分類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街道黨員幹部堅持先學一步,學深學透,率先掌握,帶頭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黨員居民自覺分類。黨員居民時時處處發揮示範作用,不僅自己做到分類正確投放,還引導家人親朋好友同事正確投放,主動擔負起垃圾分類投放監督員任務。

小區採取科學撤桶。社區召集村民代表、股東代表、樓棟長等召開座談會,耐心分析撤桶的必要性及利害關係,於2019年11月28日順利完成林和苑小區全部樓宇樓層撤桶工作。同時科學選址,組織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保潔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次召開協調會,徵求收集居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聘請設計單位對收集點選址、誤時投放點選址進行設計,並將設計圖、效果圖及時在小區內進行公示。

有特色的是,結合小區居住了來自21個國家的外籍人員的情況,小區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樓道、電梯口、中心花園、長廊、垃圾投放點等地,張貼英文、日文、韓文等多語種的垃圾分類宣傳和溫馨提示,精準指引外籍人員實行垃圾分類。

小區還準時段設置,結合小區居民生活規律和外籍人員回家晚的實際情況,小區定時投放點的夜間投放時間延長了半小時(延長至晚上21時30分)。街道在小區安裝「廣州供銷·穗回收」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分為飲料瓶、紙類、織物、金屬/塑料回收等。居民可通過掃碼投放或手機號碼投放,選擇對應的回收類型,在投遞完成後屏幕會顯示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平臺商城相應的物品。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連雪紅

——END——

往期精選

★ 民生智庫 | 從老舊小區改造,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 民生智庫 | 生育政策變遷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下篇)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上篇)

★ 民生智庫 | 濟南市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的實踐經驗

☞ 生活小貼士 ☜

北京市明日(12月18日)

出行提醒——限行尾號3和8

天氣預報——晴,1℃/-9℃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關於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於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託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於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諮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諮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原標題:《民生智庫 | 智能技術加持,讓垃圾分類更輕鬆更高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智能技術加持,廣州垃圾分類來得更輕鬆更高效
    垃圾箱人臉識別監控、塑料瓶科技拆解分類、垃圾焚燒發電效用大......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不僅市民參與率高、垃圾分類氛圍好,而且通過智能科技加持,提高了分類效果,探索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子。9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深入走訪各社區和垃圾處理站,對廣州市民身邊的垃圾分類「硬實力」進行了一番了解。
  • 聯合餐廚易志剛:有必要對垃圾分類溯源 實行智能監控
    這些溼垃圾分類不精準,無法溯源,即無法追責,不利於改善前端的乾濕垃圾分類工作。」6月12日,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志剛在「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上說到。去年7月,長沙正式在數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很多居民擔心乾濕垃圾分類後,在運輸過程中又混雜在一起,分了也是白分。還有的居民擔心溼垃圾分好後,不知去向,會不會仍舊對環境造成汙染。
  • 「刷臉」扔垃圾 智能垃圾投放站助力垃圾分類
    但是最近,小區的垃圾投放站採用「人臉識別」系統後,家裡都覺得挺有意思的,開始搶著去扔垃圾。張阿姨口中的「刷臉」垃圾投放站是天凝鎮最近在金水灣小區東區投入使用的帶「刷臉」功能的智能垃圾投放設施。金水灣小區也成為了嘉善縣首個垃圾分類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 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解決方案
    二、系統組成智能垃圾分類系統通過智能數據採集終端M21F4,為智能垃圾桶提供無線網絡傳輸,實現智能垃圾桶和用戶不同後端平臺的聯網功能,系統主要包換前端智能垃圾箱採集、無線數據傳輸設備和後端監控平臺三個部分組成。
  • 科技加持,助力環保——邦必拓智能廚餘垃圾處理器
    簡單來說,溼垃圾不容易被燃燒至可抑制二噁英生成的850℃,這對焚燒的技術與成本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將乾濕垃圾進行分類再燃燒,會有利於提升垃圾焚燒的效率。據《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測算,每年北京市二噁英可能致癌人數之和達到241人,假設生活垃圾經過妥善分類,每年致癌人數將從241人降低至182人。
  • 清研智庫:英國垃圾分類比你想像的更嚴格
    英國可以算是垃圾分類制度最嚴格,也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清研智庫特整理英國垃圾分類的標準、處理方法和經驗,供大家參考。這些垃圾桶通常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一般黑色用於不可回收垃圾、綠色用於可回收,有的地方會分得更細,箱子上面會有標明回收種類,居民按照每個垃圾箱上的說明分類存放,定期會有大型垃圾車來統一收走,一般一周一到兩次。做事嚴謹的英國人還會將可回收的垃圾洗乾淨再回收,比如用完的醬油瓶、油瓶等,他們會用水衝洗乾淨再回收。對於大型垃圾就要送到當地的大型垃圾處理中心。
  •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亮相小區,「吃」垃圾還能「吐」現金 !
    垃圾分類引領著低碳生活新時尚,如今,智能回收箱亮相秦皇島,該設備不僅可實現垃圾分類,還可自動稱重和計數,市民通過一部手機,就能讓垃圾變成現金。近日,由河北濱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在在水一方小區正式「上崗」。
  • 美國創業公司研發智能分類垃圾箱,垃圾分類不再頭疼?丨硬科技
    美國一家創業公司研發的「智能分類垃圾桶」或許能讓生活變得輕鬆一些。這款垃圾桶名為TrashBot,是由初創公司CleanRobotics製作的。該公司試圖解決回收方面的根本挑戰:儘管很多人在努力減少資源浪費,但他們還是很可能錯誤地垃圾分類。
  • 海寧尖山1.5萬隻垃圾桶裝上智能晶片
    海寧尖山1.5萬隻垃圾桶裝上智能晶片 發布日期:2020-10-01 07:28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昨天,保潔員張愛芬駕駛搭載「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平臺」的收運車來到尖山村村民馬雪祥家門前,她熟練打開易腐垃圾桶查看分類情況,在按下「及格」後,滴的一聲
  • 深圳市垃圾分類百度搜索大數據:小程序識別垃圾超2萬種,廚餘垃圾最...
    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深入,深圳市民在藉助搜索和AI等科技手段快速高效識別垃圾的同時,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升。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後,深圳垃圾分類正式進入「強制分類」時代。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9月1日深圳市「垃圾分類」相關內容搜索熱度上升201%,整體搜索熱度居廣東省第一,福田、南山、龍崗、寶安、龍華等區搜索熱度居深圳市前五,垃圾分類吸引市民大量關注。
  • 豬小嘉讓垃圾分類變得如此簡單
    它具備:政策宣傳功能、知識教授功能、教學互動功能、智能化語音提示功能、智能照明功能、投放監督功能、垃圾分撿功能這七大功能。社區可利用上述的七大功能高效地從宣傳推廣、教育學習、正確引導和臨場提醒等多方面貫徹「條例」落實執行,這有利於市民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分類認知和培養良好的分類習慣。該驛站是社區居民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由「觀念到行動」的助推器,也是貫徹《條例》有效的方法之一。
  • 新朋友「藍寶」亮相校園 高科技讓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更便捷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姚佳琳 記者 江躍中)近日,一個身著藍色外衣的新朋友在普陀區朝春中心小學亮相了,它能幫助學生進行校園的垃圾回收,還會獎勵垃圾分類做得出色的同學,它就是藍寶智能回收箱。圖說:「藍寶」垃圾智能回收箱。
  • 何炅的垃圾分類神器了解一下~
    他表示「現在垃圾分類就比以前方便很多」,還分享了自己的垃圾分類小神器。只見何老師打開了手機裡的百度App,用語音搜索說「我要分垃圾」,頁面便自動跳轉到垃圾分類界面,通過「快問快答」功能高效分類垃圾。只見何老師對著百度App說出「樹枝」後,立刻得到了「樹枝是廚餘垃圾」的答案。對於其他諸如「易拉罐」的分類,百度App也輕鬆解決。
  • 東陵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廠家供應
    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我國不完善的塑料回收產業鏈條帶來的嚴重二次汙染,這個問題已經被和行業所認識並高度重視。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蚌山區高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為貫徹落實《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按照《蚌埠市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蚌山區城市管理局、蚌山區環衛所、天橋街道辦事處、喻義巷社區共同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中,對喻義巷小區內原生活垃圾投放點進行了改造升級,為居民配備了專用240L分類垃圾桶、環保可溯源垃圾袋、智能感應開門裝置、智能回收箱、家用15L兩分類垃圾桶、有害垃圾專用收集箱、定時開關捲簾門和便民愛心洗手池等。
  • 民生智庫 | 城市雲腦如何建?青島發布建設技術方案(全文)
    來源:青島人民政府等,民生智庫連雪紅編輯——END——往期精選★ 民生智庫 | 從老舊小區改造,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民生智庫 | 生育政策變遷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
  • 讓「垃圾分類」更有溫度
    一首讚美詩 兩封表揚信讓「垃圾分類」更有溫度6月18日上午8點30分,桐君街道鑫鑫社區書記王健美像平時一樣整理好材料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居民虞令偵這時走進了她的辦公室。「王書記,我是來送表揚信的,這是鑫鑫裡弄5位居民聯名寫的信,請你一定要交給分類督導員孫華,好好表揚她……」居民虞令偵說。
  • 華展貓先生招商加盟:你不知道的智能垃圾分類
    公司智能垃圾分類產品採用智能化與5G物聯網技術融合,自主研發創造出具有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的異味控制系統,設備選材均甄選國內一線品牌,致力於為智造、生態、人文、智能的幸福家園而奮鬥,為助力智能社區、智慧城市建設而努力,為有效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而不斷創新。
  • 搜狗輸入法PC智能助手加持米物鍵盤 AI賦能全場景高效輸入
    而在新款智能語音鍵盤幫助下,用戶在完成文字內容輸入後,只需敲擊「F3」鍵即可得到由AI自動解析、搜索匹配或生成的相關表情結果,使用滑鼠點擊或通過按住快捷鍵「Alt+數字」還可實現快捷上屏, 令PC用戶的聊天鬥圖過程變得更加輕鬆、有趣。此外,通過F2鍵(快速截圖)與PC智能助手的OCR(圖片轉文字)功能配合,還可準確便捷地完成屏幕截取、截圖文字識別與文字內容一鍵複製分享。
  • 記牢「綠藍紅黑」 垃圾輕鬆分類(圖)
    記牢「綠藍紅黑」 垃圾輕鬆分類(圖) 2020-11-24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