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近這段時間最讓人上頭的電視劇,恐怕沒有哪一部能和《龍嶺迷窟》相提並論。
恰到好處的改編、跌宕起伏的劇情、惟妙惟肖的特效.在精良的製作下,剛開播就引人入勝,並隨著劇集更新愈發高能。
《龍嶺迷窟》的大獲成功,讓《鬼吹燈》小說翻紅的同時,也讓潘粵明再度回歸大眾的視野。
他所飾演的胡八一是一個勇敢、聰明、機靈、圓滑的摸金校尉,看似正經卻散發著一股痞氣。
雖然在此之前,靳東、趙又廷、阮經天都曾詮釋過這個角色,但還是潘粵明的演繹最貼近原著,就連一向苛刻的原著粉都表示:我心目中的胡八一就是這個樣子。
不過,有一點讓人感到沒有那麼完美:每新看一集,都能肉眼可見潘粵明在發福。
對此,他在豆瓣發表的感想中,特意進行道歉,並表示會在後面的工作中嚴重注意對自身飲食及身材的管控。
可話又說回來,有一個詞叫「瑕不掩瑜」,胖了、腫了、發福了又如何?至少他用爐火純青的演技將角色塑造得淋漓盡致,這就足夠了。
5月9日是潘粵明46歲生日。
作為一名步入中年的演員來說,靠實力說話才對得起自己和觀眾,否則空有標緻的外表,只會淪為笑柄罷了。
正如潘粵明本人說的那般:「你長得再帥,如果說你對於戲的理解不夠,沒有自己一套東西的話,也站不住。」
01
實際上,年輕時的潘粵明,也是靠臉吃飯的。
依稀記得在20年前,演藝圈中對他流傳著這樣一句評價:京城第一小生。
他的顏值和氣質完全稱得上「淑人君子」、「俊秀無雙」。
就連「膚如凝脂」這種女性化的詞彙用在他身上,都顯得相得益彰,不知有多少懵懂的青春少女為他所傾倒。
可以說,單憑這一張臉,就足以成為螢屏之上的「香餑餑」。
難能可貴的是,有別於當下某些空有臉蛋、業務能力欠缺、始終沒有進步的流量明星,潘粵明出道之初演技就備受認可。
著名導演何平曾讚賞他,是這個年齡段裡最好的演員。
1999年,潘粵明被路學長導演相中,出演電影《非常夏日》,正式開始演員生涯。
這是他第一次拍攝電影,並且一上來就當主演、挑大梁,在經驗欠缺、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他將主人公正義卻懦弱的性格表現得十分到位。
憑藉這部電影,他不僅榮獲第七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還被視為明日之星。
同年,由於出眾的形象和相配的經歷,他收到霍建起導演的邀請,出演電影《藍色愛情》。
在影片中,他和袁泉上演了一場關於愛和尋找的故事,愛情的殼、刑偵的肉、文藝的骨,明豔不可方物。
他也因此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緊接著,他又主演了電影《情不自禁》,在電影頻道多次播出,屢屢獲得好評。
這不僅讓潘粵明在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甚至在6年後還因為這部電影榮獲百合獎。
出道短短三年,僅僅拍攝了三部電影,結果全都獲得業界權威機構的認可,他的起點比絕大部分演員都要高。
真正讓潘粵明火遍大江南北的作品,當屬《京華煙雲》。
在這部經典之作中,他飾演的是曾家三公子曾蓀亞,玩世不恭、個性叛逆。
有些人痛恨他,大罵他是背叛婚姻的渣男,傷害了無辜的妻子;有些人欣賞他,因為他愛情第一的執念無人能及,敢於追求婚姻的自由。
愛也好,恨也罷,觀眾越入戲,就越能印證潘粵明精湛細膩、深入人心的演技。
那一年,潘粵明還不到30歲,卻已經實現影視兩棲雙開花的成就。
意氣風發這四個字,在當時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並非表演科班出身的背景下。
1995年參加高考之前,他就做好了當演員的打算,並且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結果文化課未達標。
第二年高考,他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雖然嘴上說要轉行做幕後製作,但還是沒有放下演戲的執念,在多個劇組跑過龍套,直到被路學長導演相中才得以圓夢。
非科班出道,卻能在入行後靠實力在強手如雲的演藝圈佔據一席之地,這樣的人並不多見。
也許是前期走得太快、一路又太順的原因,《京華煙雲》之後,他前進的腳步明顯放慢了。
一是因為,他接的幾部戲形象趨於雷同,幾乎是一個模子,沒有突破自然就沒有進步;
二是因為,在北京胡同裡長大的男孩,那股悠閒懶散、孩子氣十足的狀態讓他越發喜歡窩在舒適區裡,對事業沒太大的野心。
日後回憶起當時的狀態,潘粵明很是後悔,做出了深刻的檢討:
我第一個戲就拿獎,第二個戲就金雞獎提名,第三個戲就是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主角,以前覺得好像就這麼幹就行,怎麼都好,反正我自己的決定就是對的;
說好聽點是稜角分明有個性,說不好聽的就是不懂事,機會來得太多了,上來就拍幾個電影都拿獎,有時候好戲找我,覺得上一個戲太累了不願意接著幹;
我的問題就在於過於單一、過於平淡,或者說太安逸了。
曾經有人評價他,稱他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年輕演員。
確實,他並非曇花一現,在幾年的時間裡都家喻戶曉,但從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衰落的速度著實令人咋舌。
潘粵明對待事業鬆弛和隨性的態度,也蔓延到了生活中,從而為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筆。
02
2005年8月,因為拍攝電視劇《紅衣坊》,潘粵明和董潔相識。
這部戲成為他們的定情作,感情從戲內延伸到戲外,他們的結合被視為「金童玉女」。
最終在2008年初兩人訂婚,同年9月邁入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他們的兒子「頂頂」呱呱墜地。
那時的潘粵明有多愛董潔呢?
董潔發給他的每一條簡訊他都捨不得刪,內存滿了,就換新手機;
在董潔懷孕期間,無論工作多麼忙碌,他都會按時回家;
董潔懷孕期間他一直陪伴,給她的腿部做按摩,怕她低頭看書不方便,就一頁一頁念給她聽;
參加節目時,他在大眾面前幸福的告白:「有一件事我做對了,就是我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
他從來不掩蓋自己對妻子的愛,沉迷愛情無法自拔。
只是,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他們逐漸暴露出了不合適的地方,比起潘粵明對待任何事情都隨遇而安的態度,董潔卻充滿野心。
她渴望在事業上能一展宏圖,更希望自己和兒子也能過上出類拔萃的生活,在相處的過程中也是強勢的一方。
曾經有人拍到,在一次送別朋友後,董潔當街訓話潘粵明,潘粵明低著頭、攥著拳頭,就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
性格、三觀不合的兩人註定沒有好的結局,然而萬萬沒想到,他們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波。
2012年,董潔的經紀人以工作室的名義突然發表了一篇聲明,宣告二人婚姻破裂。
這份聲明直白地向潘粵明發難,將分開的理由怪罪於他「嗜賭成性、粗暴無禮」,將董潔推向輿論的制高點,稱為「好妻子、好女兒、好母親」。
也許這一切發生的太突如其來,也許是沒想到昔日疼愛的妻子竟然不顧一絲情面,潘粵明懵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時,他雖然發聲解釋,但沒有說一句董潔的不是,只是起訴了她的經紀人,維護自己的名譽。
真的想不通,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個人,為何會鬧到這步田地,婚姻可能終究是冷暖自知,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如果說過錯方真的是潘粵明,那被謾罵和指責都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可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離婚後,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有狗仔拍到董潔和王大治私會的照片,甚至有媒體稱早在離婚前,董潔就婚內出軌了。
原來潘粵明經歷的不只是家庭破滅,還有曾經最愛之人的背叛,不僅給他戴了綠帽還扣上了渣男的帽子。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怪罪對方,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聚散終有時。
他至今保留著有關董潔的微博,因為他想讓兒子知道,自己是因為愛而來到這個世界。
董潔八年沒讓他和兒子相聚,但他會在每年2月5日,兒子生日那天準時送上祝福。
那個曾經他拼命守護的人,卻詆毀他、給了最沉重的打擊,結果到頭來,他還是不忍心傷對方絲毫,多麼令人唏噓.
只因他愛孩子,愛這個家。
後來,在接受訪談時,回憶起這段情,他說道:「關於感情,我不想再繼續解釋什麼了。」
千帆過盡,孰是孰非,很難再計較,當年因背叛留下的傷疤有多深、如今又癒合了幾分,我們不得而知。
畢竟他把整個人都給了對方,最終卻錯付了,輸的一敗塗地。
03
經歷了一場慘烈的婚變,又是被辜負的那一方,潘粵明自然備受打擊。
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是暗淡無光的,整個人陷入到頹廢當中,把自己悶在家裡,不知道該做什麼。
他常常覺得很壓抑,想透口氣,但是又找不到出口。
心態上的崩塌也導致了他形象上的巨變,曾經的陽光、俊秀一去不復還,取而代之的是不修邊幅、邋遢臃腫。
只是,比起他的自甘墮落,更讓人寒心的是外界對他的誤解,雖然法律給了他公道,維護了他的名譽,輿論卻不曾放過他。
離婚帶來的影響讓他的事業遭遇滑鐵盧,從各大劇組爭取的王牌淪為避之若浼的掃把星。
在差不多5年的時間裡,他近乎於零資源,偶有嘗試回歸螢屏也掀不起任何水花。
2015年,事情迎來了轉機,當時陳思成正在籌備《唐人街探案》,需要一個人出演反面角色,於是便找到了潘粵明。
潘粵明無比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表示不僅敢演,還一定會演好。
於是,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逼得自己特別邋遢,在臉和胳膊上塗了好幾斤的黑粉,頭髮也弄的很油膩。
以至於,許多人都表示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發現他的身影,看到演員表有他的名字也沒和影片中的人物對上號。
是啊,打扮成這個樣子,有幾個人能一眼認得出來呢?
雖然觀眾沒能認出他,但值得慶幸的是,他飾演的「變態後爸」角色深入人心,每一次出場都能給人不寒而慄的緊張感。
這部電影讓潘粵明在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嶄新的自己。
2017年,一部小製作網劇《白夜追兇》偷偷上線,沒有大牌、沒有流量、沒有營銷,結果火爆全網。
其中最功不可沒的就是潘粵明。
在劇中他一人分飾兩角,嚴肅深沉的警察哥哥、活潑痞氣的罪犯弟弟,一正一邪,性格兩個極端的人。
為了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他將自己關在家裡一個多月,整天自言自語,他時常都覺得自己精神分裂了。
矛盾、複雜又困難的表演,在他演技的駕馭下,顯得遊刃有餘。
他也因此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證明自己不只是能演公子,而是可以勝任多種風格的全能演員,更證明自己已經脫胎換骨、重振旗鼓。
在演藝事業重回正軌的同時,從前無欲無求的他也大膽跳出舒適圈,參加《跨界歌王》,拿起話筒、一展歌喉。
在炫麗的舞臺之上,他沉浸在搖滾世界中,肆意吶喊、盡情宣洩,展現了自己狂野的一面。
還打扮成「貓王」的樣子,抖著腿、跳著舞、滑著步,high翻全場。
但最讓我動容的,還是他安靜的坐下來,用紅紗蒙住自己的眼睛,演唱了一曲《給自己的歌》。
深刻入骨、字字如錐,他唱出了李宗盛深情的內核,更唱出了自己對過往的無奈。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她的愛在心裡埋葬了,抹平了,幾年了,仍有餘威。」
記得歌曲結束後,他緩緩睜開眼睛,若有所思地放空了許久,最後抬頭望了望上方。
這首歌就像他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愛過傷過皆過往,不如曲終情散。
如今的潘粵明選擇沉澱下來,重拾對生活的熱愛。
兒時就靠書法多次獲獎的他,又重新請了老師學習,認認真真地投入創作。
包括這一次《龍嶺迷窟》以及其他《鬼吹燈》系列劇的片頭題字,也是出自於他之手。
筆精墨妙、蒼勁有力、一字見心,實乃靈魂寫手。
愛繪畫的他,也帶動粉絲們一起畫畫,許多人之前對畫畫一竅不通,於是就自發上網學習。
只要「學業有成」的粉絲在微博上交作業,並@他,他就會為這份努力和心血點讚。
在娛樂圈,那些歷經紛紛擾擾的漩渦後、一蹶不振的人,我們見識的太多了;但像潘粵明這種堅強走出來、砥礪向上還積極引導粉絲的不多見。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那般: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今的潘粵明真的很不錯,更好的,還在後面。
04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潘粵明曾說過的一句話:
「很多事兒決定得比較草率,一路走來也是活該。你沒讀懂生活,那生活就必須得給你來兩下,禮尚往來。」
起初依靠天賦與顏值,他曾輕而易舉地擁有一切;後來由於「莫須有」的糾葛,近乎於失去所有;如今憑藉實力和態度,慢慢拿回所有。
作為一名演員,他讓我們看到了極高的可塑性和無限的可能性,會演戲的中年男演員就是能秒殺空有流量的小鮮肉。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讓我們見識到了生活的坎坷和美好,幾經沉淪步入中年,依然可以實現自我救贖。
他是老了,也胖了,不再是令人如痴如醉的「奶油小生」,但他也成長了、成熟了,更強大了,這些改變更為珍貴。
如今46歲的潘粵明,已然站在生命的中點,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相信他都不會輕易地對人生俯首稱臣。
我們都曾有過年少輕狂的歲月,不知道愁是何種滋味,亦不知道生活就是吃一口苦,還沒等消化又要再吃一口。
雖偶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但更多的是事與願違。
許多人在困難面前跌倒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也有人哪怕站起來,靈魂卻留在了原地,唯有那些不停跌倒又不斷爬起的人,才能最終得到歲月的善待。
就像白落梅這句: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經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生活給予你的,不論是傷痕還是禮物,都欣然接受就好,世間皆苦唯有自渡。
你只有不放過你自己,生活才能放過你;那些不能擊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潘粵明是,我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