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文藝氣息濃厚,因電影《艋舺》而爆紅,吸引無數影迷慕名而來

2020-12-24 旅行筆記君

艋鉀,臺版古惑仔發源地,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熱映的臺灣電影《艋舺》中,趙又廷、阮經天等黑幫少年風行的地方,就是在剝皮寮老街取景拍攝

臺灣 導演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就在剝皮寮「太陽制本所」取景,電影《霓虹心》裡,剝皮寮也是阿Ken小旅館的所在地。但真正捧紅剝皮寮老街的是紐承澤拍攝的青春動作片《艋舺》,劇中90%的場景在此完成,吸引了無數影迷都慕名而來,都忍不住來此地遊覽

這裡不算很出名的景點,但是喜歡這種有騎樓的建築,而且名字挺有意思的,於是從龍山寺步行過來,不太遠,人也不多。裡面有個關於艋鉀來源的文化小展覽。這裡的遊覽區域不大,但是很有歷史味道,有種穿越的感覺,可以擺拍打卡

這裡文藝氣息濃厚,都是紅磚的騎樓。來的時候,恰好有學生影音作品展,還有一些裝置藝術,蠻有趣的。最好玩的是,有一個剝皮寮老街科普博物館,很適合小朋友參觀。裡面都是互動型的展陳,比如拿起老式電話機撥打號碼和街坊通話,還有彈珠,高蹺等古早味童年玩具,很有意思。

剝皮寮老街距離西門一公裡左右,因《艋舺》而爆紅。這條街的房子全由紅磚砌建而成,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日佔時期有高官的府邸在此。雖然現在來看,老街十分凋敝,但是這種歷史的滄桑感,在現代化樓房的襯託下別有風味

剝皮寮老街,因電影《艋舺》而聲名日隆,遊人如織,值得一去

相關焦點

  • 【電影】清新的文藝氣息:臺灣新浪潮電影中的場景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初臺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20世紀60年代初的臺灣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裡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這部影片是臺灣最重要的新浪潮電影之一,仿佛在講述了一章深深烙下時代印記的青春殘酷物語。
  • 廣州文藝氣息濃厚環境舒適的獨立書店
    廣州,中國南方的文化中心,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澱,使這裡的人文、風情、歷史和生活散發著獨特的文化氣息,特別是獨立書店更是她的文化地標之一。我特別喜歡獨立書店,因為我喜歡它那讓人有閱讀欲望的氛圍的舒適空間。接下來就讓我介紹我喜歡的幾家廣州市內不一樣的獨立書店。
  • 從等一個人咖啡到艋舺,臺北的電影打開方式.
    我們和她擦肩而過好幾次,最後是看門牌才找到她,她躲在騎樓底下,一如繼往的清新文藝,精緻的裝修,同名電影和小說貫穿了整間咖啡館的主題,我們找了一個中間的座位坐下,看到菜單的時候晃了一下神,就像置身於電影的場景中,電影裡那些名字很怪的咖啡全都有
  • 隱藏在臺北的百年古寺,設計精美,因一部電影《艋舺》而世人皆知
    臺灣的寺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大陸的古樸幽居,這裡的寺廟華麗輝煌,與其說是寺廟,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艋舺,因以之命名的電影廣為人知,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毫不誇張地說,臺北如今的所有繁華都從這裡走來。
  • 長相文藝氣息濃厚的她,出演《風犬少年的天空》讓人很期待
    劇中飾演「李安然」為女主角的張婧儀也吸引了眾多路人的注意,在第一集甫一出場,就以清純又靈動的外貌讓人眼前一亮劇外的張婧儀性格偏靜,慢熱,初高中時已經是聞名全校的校花,在參考藝考時並沒有想直接奔著頂尖的專業院校去,但卻一舉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 成都文藝景點,復古又富有文藝氣息,景美人少還免門票
    如今,成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遊客熱衷打卡的網紅旅遊城市。成都旅遊景點眾多,其中復古又富有文藝氣息的「東郊記憶」值得打卡。東郊記憶,位於成都市成華區,靠近成都工業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它是由老工業區改造而成的藝術街區,佔地205畝。類似於北京的798藝術區。當然沒有798藝術區那麼大。
  • 《艋舺》之後,一個了不起的阮經天
    電影裡,阮經天的「太子幫」在這裡為義氣闖蕩廝殺,最終,鈕承澤扮演的外省人挖了牆角,艋舺傳統的黑幫結構因為阮經天的背叛而瓦解。其實說到底,每天打打殺殺有什麼意義呢?這是電影中給出的答案。可是阮經天不這麼想,他演繹的角色,模稜兩可心事重重,他是艋舺的「叛徒」,但你總能原諒他。因為時代變了,新人要出頭。這似乎是個寓言,阮經天就是那個新人,9票的絕對多數,擊敗了王學圻、倪大紅等資深戲骨。阮經天自認不帥,他說自己不過是個「長得怪怪的傢伙」,從偶像到實力,有時候,分水嶺就是一匹小金馬。
  • 主題街區、美食雲集、文藝氣息……成都老街老巷 總有一條吸引你
    雖然街道不大,但它卻是一條「有故事的街道」——成都設立的第一個國家郵政局,成都點亮的第一盞路燈,都在這裡。  作為「八街九坊十景」中的一個項目,華興街定位為「弘揚川劇文化,展現民國風景」,打造開放式戲劇文化休閒體驗空間。街區整體風貌以「中西結合、時尚復古」為核心理念,將既本土又國際、既傳統又現代的華興街本身氣質完美展現出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很多美食!
  • 黑道電影裡的「文藝片」—《艋舺》
    昨天剛給大家安利完一部充滿臺灣本土文化的電影《陣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臺灣的黑道文化電影《艋舺》。2個半小時的電影劇情緊湊,並沒有讓人想要快進的衝動,由當時的鮮肉「太子幫」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領銜主演,這部電影不僅充斥著暴力與血腥,還有友情與道義。
  • 阮經天值得收藏的4部電影,除了《艋舺》,其他的你都看過嗎?
    這樣的演技也為他帶來了不少影片邀約,他所飾演的電影也都廣受好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4部阮經天值得收藏的電影,你都看過嗎?艋舺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艋舺》這部電影,一開始感覺劇情上會有點囉裡囉嗦,講不完的敘述故事,但是到後面,慢慢進入劇情,會發現故事也是非常的緊湊,非常的經常。阮經天所飾演的和尚,是一個重情重義又知書達理,還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全才。
  • 此地是電影《艋舺》的取景地,特色小吃應有盡有,是吃貨的天堂!
    艋舺夜市不同與其他夜市的地方,是其他的地方目標人群是年輕群體,而艋舺透著一股老態龍鐘的味道,來逛的話都是老年人,賣的東西,也是各種古董一樣的玩具擺件。各種青銅佛像,八卦鏡,地攤上遍地都是。按摩店,也充滿著老臺灣的味道,透著昏暗紅色燈光。
  • 艋舺,不只是一部電影名字,更是臺灣繁華的起點與另一面
    電影,曾經是我們了解臺灣最主要的一種方式。那些後來熟悉的建築、耳熟能詳的地名很多都是從臺灣電影中認識的。一部華麗生猛的青春片《艋舺》,讓很多人對臺灣這個有點怪怪的地名產生了興趣,「艋舺」又到底是哪裡呢?
  • 藝術氣息濃厚的星座女,骨子裡透著高級感,美在不經意間綻放
    今天就盤點一下,十二星座女中誰的藝術氣息最濃厚,從骨子裡散發高級感~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巨蟹女:文藝青年 巨蟹座女生屬於文藝青年類型,溫婉賢淑,有著小女人的小資情調
  • 【電影推薦】遲到10年的經典—《艋舺》
    (第一眼不知道這兩字念啥的,這裡集合)                            艋舺本意指小船,也是電影中黑幫的地盤名稱,現為中國臺灣臺北市某地。 電影簡介:該電影是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嶽、柯佳嬿等擔任主演的青春動作片。這是一段臺灣幫派的往事。本片講述了太子幫五兄弟一起闖黑道,然而後壁厝老大的死,使整個艋舺黑道局勢發生了劇烈動蕩,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因此面臨挑戰。在殺機四伏的情形中,五兄弟面臨著黑道與友情的抉擇。
  • 為何在全國藝術區審美疲勞時,重慶這裡卻能吸引無數遊客打卡?
    鵝嶺二廠位於重慶渝中區的鵝嶺之巔,這裡也是重慶的制高點之一,站在山邊可以俯瞰山城。第一次來到二廠,在門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塊黃色的寫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字樣的牌子,重慶這幾年能越來越火,除了它本身的深厚文化底蘊之外,也少不了抖音和電影的功勞。
  • 《艋舺》:黑幫片也可以這麼文藝,阮經天憑此片獲影帝
    ,那部傳奇的香港黑幫電影、曾經的亞洲電影之最。艋舺,monga,原為平埔族語,意指小船。本片講述了一段臺灣黑幫的歷史。「為什麼你明明是我兄弟,我卻要弄死你」 這便是黑道與友情的根本區別了吧,黑道會為了利益不惜殺掉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而友情永遠不會。
  • 趙今麥走文藝少女路線!穿駝色外套搭配貝雷帽,藝術氣息太濃厚
    趙今麥的眼睛像清水一般空靈,通透的眼神具有寧靜而悠遠的氣息,乾淨的模樣給人一種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的感覺。純真的趙今麥今年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好成績,而且在時尚方面也緊跟著潮流的步伐,精緻又有風格的衣品成為了很多年輕女孩學習穿搭的模板。
  • 《艋舺》:三層主題後的青春巡遊
    導語鈕承澤導演的這部《艋舺》,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種不回頭,不轉彎的叛逆青春。隨後我意外地發現電影和五月天的歌曲《盛夏光年》很搭——兩者描述的主題都是無法迴轉的青春,這裡順便推薦給大家一起欣賞。這裡也要告誡大家,所有的黑幫電影,包括古惑仔在內,核心主題都是反黑幫的。比如《無間道》裡那句經典的貫穿故事,展現主題的臺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統觀黑道電影,我們會發現主角會去混黑道,往往都是沒有一技之長,或者身不由己。
  • 今明兩天,劉德華、倪妮、沈騰等在這裡與影迷見面,還有白鷺洲免費電影等你來!
    廈門人乃至全國影迷心中的「電影春晚」作為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之一金雞影展格外受到影迷的青睞該活動將通過正能量影片的展映提升普通市民對電影節的關注度和參與感賦能城市的生活、文化、藝術氣息你想不到的,這裡也有!
  • 臺灣電影中經典地標自助遊攻略
    只是如今牯嶺街眷村風貌已不再,但牯嶺公園、陸軍食堂、建國中學等重要場景仍得以保留;且這部電影為牯嶺街播下了文藝種子,到這裡遊玩不妨去著名的實驗劇場——牯嶺街小劇場,感受濃鬱依舊的人文情懷。★★★剝皮寮老街——《艋舺》★★★@湖畔水雲間:這條街靠近西門町,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因電影《艋舺》而出名,現已無人居住,是臺北一條很有特色的觀光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