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女性藝術節
朱宗慶打擊樂團 擊樂劇場《木蘭》
-演出時間-
2019年4月3-4日(周三-四) 19:30
演出地點:廣州大劇院 歌劇廳
時長:90分鐘(無中場休息)
-曲目-
序曲/ 沙場夢回:得勝
曲一/ 凝視孩提:時局
曲二/ 魂歸大荒:魂歸
曲三/ 遠情絮絮:絮語
曲四/ 紅綾家別:離鄉
曲五/ 操戈叫陣:叫陣
曲六/ 殘霞奠酒:星空
曲七/ 對蹄夜談:夜談
曲八/ 決戰臨行:大戰
曲九/ 歸途拾景:返鄉
尾聲/ 燈下心緒:勇氣
✦ 特別提醒 ✦
今晚《木蘭》演出前,將在歌劇廳前廳設置演前導聆環節,屆時《木蘭》導演李小平與作曲家洪千惠將與觀眾見面,講述演出亮點,分享排演臺前幕後的故事。 / 時間:4月3日 18:45-19:05 / 地點:廣州大劇院 歌劇廳前廳 (請參加演前導聆的觀眾憑當日演出票入場參與)
♪ 曲目/ 劇情/ 音樂創作解
▲ 序曲/ 沙場夢回:得勝
戰火烽煙,兩軍對峙,戰事漸趨高潮時,木蘭亮相。風沙漫漫,木蘭也陷入了舊時回憶。
作為本劇序場的戰爭場面,音樂方面凸顯擊樂特有氣勢並帶有京劇武場風格的樂曲,以大合奏勾勒出壯闊的對峙感。
▲ 曲一/ 凝視孩提:時局
木蘭穿梭在戰場與回憶之間,戰場上的風沙,與小時吟唱的童謠交錯,眼看似乎就要大勝敵軍,木蘭腦中閃過的卻都是家鄉、親人、一段一段的兒時回憶湧上眼帘,另一頭,似乎是一具具倒著返鄉的身軀。
此段是回到木蘭家鄉童年時期的場景,而此時木蘭的性格是好奇頑皮但也勇敢要強,所以我們以多種小樂器及日常生活用品來呈現農村生活與木蘭兒時情景,帶出純樸天真童趣的感覺。
▲ 曲二/ 魂歸大荒:魂歸
護送棺木出殯,肅穆走到田野中下葬。默禱的聲音慢慢轉成落寞的無奈,少婦新寡,老父白髮人送黑髮人,胸中情緒無人可解。馬林巴琴象徵送葬隊伍中的棺木,被緩緩推動、演奏。
《魂歸》是本劇較為嚴肅的場景,大家勇赴戰場,迎回來的卻是一具具的棺木。作曲家用四臺馬林巴木琴來象徵,雖然是哀傷的音樂,卻以莊嚴的情愫來看待生命與戰爭。團員以非典型方式演奏木琴,或吹或拉,模擬出悲傷的情緒,凸顯馬林巴木琴的多樣性。
▲ 曲三/ 遠情絮絮:絮語
大地神靈鹿妃低吟,彷佛一封家書,激起木蘭對家鄉種種寧靜與低回的想望,有如北方民謠般,勾勒出樸素的農耕生活。鹿妃既需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也在遊走於樂器和鼓棒中,展現她作為大地神靈,對人心的召喚與安慰。
運用不同的琴槌與演奏方式產生豐富的音色變化,擊樂的多元性在此一覽無遺。此段亦需要大量的劇場聲響效果,我們嘗試以擊樂做出大自然的情境音效,作曲家稱之為擊樂的戲劇音樂。
▲ 曲四/ 紅綾家別:離鄉
木蘭在花轎中披著嫁衣,喬裝離家。遠嫁異鄉,和前去戰場,看似天差地別,其實面對的都是茫然的未知。過去種種回憶迎面而來,也彷佛給了木蘭一股決心與勇氣。
木蘭決定出徵的心境轉折就在這段發生。我們在出嫁的氛圍音樂開始,然而木蘭卻是決定出徵,是一種複雜的心路歷程,為了描述木蘭的心境,音樂上作曲家採用速度變化極大的風格,也是全劇起伏最大的段落。
▲ 曲五/ 操戈叫陣:叫陣
京劇的基本功法十八棍,與擊樂演奏家的技巧結合,以棍棒的節奏和打擊方式,而練兵用的長竿,因不同部位與材質,發出不同聲響,以此展現操兵練功的場面與氣勢。在這裡,身體、節奏、功法,全都統整為同時具有表演性質的擊樂演奏方式,爭鬥氛圍逐漸堆棧,既像遊戲,又有著人類與生俱來的野性。
《叫陣》已不單只是音樂性的挑戰,團員們在走位、耍棍之餘,也必須兼顧演奏,難度非常高。音樂展現擊樂的敲奏法,凸顯叫陣的氣勢。
▲ 曲六/ 殘霞奠酒:星空
向晚時分,木蘭走過軍營,此刻她已是將軍了,意氣風發,有人對她行禮,也有軍士吆喝她加入一同飲酒,快要過年了,熱鬧的氛圍下,隱隱透著對家裡那碗團圓飯的渴望。木蘭悄悄離開人群,往營外走去。
作為下半場的開始,木蘭已經是將軍。暫時離開戰場,大夥開心吃喝,木蘭卻心有所思。作曲家以兼具旋律線條與擊樂節奏感的處理手法來描述這段場景。
▲ 曲七/ 對蹄夜談:夜談
木蘭走到無人處,原想靜靜展讀剛接到的家書,不料遇到通曉馬語的馬夫,兩人雞同鴨講,笑鬧一陣。連連勝利,越接近北方草原,馬兒們也越加興奮,馬夫與木蘭聊著何時能回家,馬兒們也像聽懂了般應和著。只有木蘭啞然無語,望著天際。
這部分的音樂重點就是團員以腳踏聲模擬六匹馬的馬蹄聲,與木蘭和馬夫進行三重奏,雖然音樂性也是以節奏為主,但與前段叫陣相較之下,有更多對應和語彙的元素加入。
▲ 曲八/ 決戰臨行:大戰
激戰再起,木蘭在陣中奮勇穿梭,然而她的心境已經改變,放手一搏,只為歸鄉。
毫無疑問,這是全劇氣勢最強最澎湃的段落,作曲家將所有的鼓類樂器都編寫入此段中,盡情展現擊樂的氣勢與豐富性。
▲ 曲九/ 歸途拾景:返鄉
木蘭在鹿妃吟唱相伴下,踏上歸鄉之路,十年軍旅,木蘭早已不是當初的小女孩,本就直來直往的她,此刻更添了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邁氣魄。然而一別十年,父女、親人重逢,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彼此,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
音樂氛圍上與上半場離鄉相互對應,演員展現唱腔。鹿妃與擊樂木蘭、京劇木蘭的三重奏交織出綿密的旋律線。
▲ 尾聲/ 燈下心緒:勇氣
入夜,木蘭的心緒隨著燈火流動、飄忽著。煙火中,木蘭心裡默數著一路遭遇的人事地物,想著怎麼重新面對親人,怎麼再次開始在花家村的生活。從放花炮的小女孩到今日的木蘭,種種的、關於生命的疑惑,似乎也在點點閃耀的光影中,找到了出口。
本劇的結束段落,以擊樂打造圓融圓滿的氛圍。
京劇丨黃宇琳、孫元城、施政良
京劇梳化 |張哲綸
梳化|童筱芩
舞臺監督丨李忠俊
朱宗慶 ▷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名人堂得主;曾任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音樂系系主任、藝管所所長;曾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現任國表藝董事長。
【朱宗慶打擊樂團】由朱宗慶先生於1986年成立,是臺灣第一支職業打擊樂團,也是國際上少數能融合傳統與現代展演風格的團體,廣受專業社群與社會大眾的喜愛與肯定,是現代打擊樂在臺灣發展的重要推手。至今,樂團足跡遍及全球33個國家及地區,累積委託創作曲目達235首,並透過教學系統培育超過13萬學習人口;同時,團隊開枝散葉,陸續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2」、「躍動打擊樂團」、「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JUT打擊樂團-傑優教師打擊樂團」等,致力推動臺灣成為世界打擊樂的發展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