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紅十字會醫院兒科接連兩天收治了兩名「吃錯東西」的一歲小朋友。
木木是誤食了媽媽的面霜,婷婷是誤食了兒童身體乳。
木木媽媽早晨擦過面霜,急著去做早飯,忘記蓋面霜蓋子,一會兒沒看著,木木就爬上梳妝凳,把手放進罐子,拿出來就往嘴裡送,幸好媽媽發現及時,緊急送醫。經過及時處理,木木未出現異常情況。
婷婷誤食兒童身體乳,被發現時已經過了近3小時,身體乳基本已經被吸收代謝,進入了身體循環。入院後立即採取了催吐、洗胃等措施,並進行了相關治療。兩天後,複查心電圖及血生化顯示各項標準恢復正常。婷婷爸後怕地說:「都怪我沒看住她,真是沒想到,才一歲多的孩子,居然已經能把身體乳按出來了。」
紅會兒科副主任詹璐介紹,兒童誤食事件有近三分之二發生在家中,多見於1歲-5歲的兒童,而成功進行家庭自救處理的卻非常少。
誤食嚴重的可能會灼傷消化道,引起燒傷、出血、中毒、休克、窒息等,損傷肝腎功能,甚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引起死亡。
近期天氣炎熱,寶寶食慾下降,不好好吃飯,餓了又到處找食物吃,若是有危險物品放置在寶寶觸手可及的地方,極易發生誤食。
安全教育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教育、提醒,教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食物,哪些是藥品、毒物或其他不能吃的物品。藥箱建議放置在1.5米以上的高度,並有固定的放置位置,貼上紅十字標誌,告訴孩子這是藥箱,並與零食放置區保持較遠的距離。
幫助孩子養成遇到不明來源的東西,先問問家長能不能吃的習慣,讓孩子形成安全防護意識。
妥善放置
按壓式的洗護用品要放置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並有明顯標識,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化妝檯附近玩耍。另外,疫情期間許多家庭囤了不少消毒液或酒精,無色透明的液體極易讓孩子以為是水而誤服,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開瓶能力,使用後一定要及時擰緊瓶蓋並放置妥當。
不可讓孩子單獨食用或玩耍堅果、果凍、紐扣、彈珠等細小堅硬的物品,以免引起窒息。
密切看護
孩子表達能力欠佳,安全意識薄弱,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切不可專注玩手機、做飯或任由孩子獨自玩耍。
第一時間如何急救!
保持冷靜
家長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指責打罵孩子,否則孩子哭鬧,不利於說清來龍去脈,還會拖延時間。
根據情況處理
若是異物梗阻,可通過「海姆立克手法」幫助異物排出。
如果孩子意識喪失、抽搐或誤服了毒副作用較強的物品時,不能進行催吐,以免引起窒息或消化道傷害,應緊急送醫。
在送往醫院時,一定攜帶好誤食的物品,以便讓醫生及時準確了解情況,採取解毒救治措施。
及時送醫
如果誤食了毒副作用較強、劑量較大的藥品、化妝品時,應立即送往就近醫院,切勿延誤時間,送醫途中可進行催吐。
若誤食強鹼強酸,切忌催吐,採取以下補救措施:如誤服強鹼藥物,應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桔汁等酸性液體;誤服強酸藥物,應立即服用生蛋清、牛奶等,保護胃黏膜,儘量減少藥物腐蝕。
切勿抱有僥倖心理,若孩子經過自救處理無不適發生,也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和觀察。
詹主任提醒,寶寶的身體很嬌嫩,家長一定要牢記以上幾個居家安全防護知識點,不能大意,讓寶寶在您的陪伴下平安健康長大!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玥潔 陳俊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