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釜山行》一鳴驚人後,《王國》系列更是用古裝劇打開殭屍題材的視野
韓國的喪屍電影逐漸有了自己鮮明的風格,大格局下的小故事,使得喪屍片走出殭屍題材的窠臼。
喪屍病毒元素就像是大地震或哥斯拉,被視為無法避免的天災,無法避免的天災突顯人性的抉擇。
好萊塢的喪屍題材捉襟見肘,後輩創作的喪屍電影漸漸抓不住社會批判性的精髓,只是不斷地重複人性多黑暗的老調,讓人愈來愈看不見人性的希望,那些開喪屍電影玩笑的後設類型喜劇,反而還有一些創新的精神。
韓國的喪屍電影緊扣著韓國本身存在的階級問題,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依舊毫無扭轉。
《釜山行》除了用列車的空間特性,營造出特殊的緊張感外,列車也代表大韓民族階級的弊病,無論窮困還是富貴,大家都在同一條列車上面對共同的命運,如果你我還存在著階級上的區分,那誰也逃不過最終的毀滅。
《釜山行2:半島》不能說他的敘事不如第一部,而是它換了另外一種角度講故事,以「軍人」這個職業展開不同思維的辯證,軍人被視為國家最後秩序的屏障,但當國家的秩序徹底崩潰後,那軍人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韓國曾經發生過軍人政變的光州事件,後來也有被改編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充分顯現韓國人對於軍政體系的不信任。
而《釜山行2:半島》裡面軍人成立的烏託邦世界,宛如光州事件的翻版,在被國際遺棄的半島上劃地為王,繼續荼毒倖存的老百姓。
雖然有大場面,但在敘事上並不會依賴大場面,實際上大場面也就只有首尾兩段,而且這兩段大場面還看得出來有妥善的利用周遭的環境。
同樣有大場面的《殭屍世界大戰》反而沒有那麼扣人心弦,原因在於《殭屍世界大戰》是用事件的鋪陳來展現大場面,並非主角的行動而開始大範圍的殭屍災難,所以看起來有些流水帳。
兩段大場面都是因為主角的行動誘發反派的攻擊而產生的,所以會看出其必要性,而且主角們重視的親人都深陷這場危機,所以被喪屍追逐的過程會很有張力,整條故事線都維持在救援這個強烈的動機上。
《殭屍世界大戰》的主角布萊德彼特,宛如殭屍界的藍波,一個人可以解決許多的危機,讓其他角色少了很多發揮的機會,他的家人也被妥善的安置,再加上許多事件的角色都只是某個段落出現,很少的角色是陪伴主角到最後,以至於情緒沒有辦法連貫的累積。
《釜山行2:半島》很聰明地將故事局限在釜山,保留了許多故事後續發展的彈性,能有更多不同的敘事角度。
《殭屍世界大戰》則是用很多大場面把其他角度的可能性玩死,所以導致於劇本難產,這個就是後末日烏託邦類型的風險,當你熟知的世界體制在故事裡完全崩解,你就很難藉由政治謀略等因素,來增加故事的變化性,美劇《行屍走肉》就是陷入了這種怪圈。
《釜山行2:半島》的主題並沒有偏離第一部的訴求,主角與反派仍舊在同一條列車上,只是這個列車就像是《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一樣,大家在同一條道路上作最後的競速拼搏。
當這個國家的未來只剩下最後一個希望時,無論你是貧賤百姓,還是功勳顯赫的軍人,兩者身份的差異都沒有意義,兩者都必須在同樣一個道路上爭奪最後的希望。
特效則表現得更上一層樓,我不認為他敘事的能力變差,反而在大場面的喪屍追逐戰上有看到空間感的張力,對於不同軍人的職位思考也相當有趣。
在體制崩盤後,持槍的人究竟要成為良善最後的強盾,還是用暴力組織只屬於自己的秩序,惡魔與天使只在一念之間。
韓國的喪屍電影始終能控訴自己國家的瘡疤,這是好萊塢喪屍電影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