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埃及女王,讀者朋友多半會想到克婁巴特拉,俗稱「埃及豔后」,埃及託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位法老。但是,本文講述的卻是另一位鮮為人知的埃及女王,她所生活的年代要比「埃及豔后」早1000多年。
被鏟掉的浮雕
說起這位埃及女王,首先要了解「帝王之谷」。古埃及的法老們將自己的遺體加工成木乃伊保存起來,等待來世「復活」。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位的帝王懼怕有人毀壞木乃伊,使自己不能「復活」,於是在浩瀚荒僻的沙漠中、乾涸的溪谷裡秘密地建造墳墓,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帝王之谷」。
通常,法老們在與墓地相隔一座山的地方建造規模宏大、雄偉的葬祭廟,供慶弔儀式使用。所以,大殿的牆上雕刻著描述帝王生前豐功偉績的文字,以及帝王接受諸神祝福的浮雕等。但是,在朝向盧克索西岸的石山處有一座葬祭殿遭到了人為破壞,那裡原有的各種姿勢法老的浮雕,被鏟得痕跡皆無,甚至連法老頭像上的皇冠也被砍掉。僅僅從浮雕上留下的斑斑鏟跡,就讓人強烈地感覺到繼承者有意不讓後人知道此王的存在。那麼,這個葬祭殿的主人是誰呢,又何以令繼承者如此憤恨不滿呢?
從葬祭殿的浮雕上刻著的名字可以知道,死者名叫哈特謝普蘇特,名字表明是女性。哈特謝普蘇特可稱是埃及最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王,但是在語言學家們譯解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前,現代人不知道她是「女王」,因為她的外形是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的緣由
在葬祭殿第三進陽臺斜面右側的牆上,畫著反映女王從誕生到即位期間生活場景的一系列壁畫。在其即位儀式上,父王圖特摩斯一世授予她王座。畫面上,哈特謝普蘇特身材魁偉,佩戴著傳統的腰帶,胸前掛著巨大的裝飾品,下巴上有假須一一這韻味著她是被當作男性來描繪的。難怪迷惑了後世的許多考古學家,誤把她當男性。那麼,哈特謝普蘇特為何要隱瞞自己的女性身分呢?這得從古埃及的政治結構談起。
在古埃及,女性不能當國王,但國王的嫡出長女卻能被授予王位繼承權,與她結婚者在國王死後有權繼承王位。由於繼承權實際上在女性手中,但同時又要在同一血緣的親屬之間保持王位,所以近親結婚很多。從當時的譜系來看,同父異母兄妹的近親婚姻司空見慣。
哈特謝普蘇特是圖特摩斯一世和雅赫摩斯王后之女,與同父異母兄弟圖特摩斯二世結婚。圖特摩斯一世在公元前1512年去世,然後由圖特摩斯二世繼位,但執政不足8年,30多歲就離世,接下來就由圖特摩斯三世繼承王位。
哈特謝普蘇特在其丈夫生前就參政,圖特摩斯二世大概深知其野心,所以一反過去的祖訓,指定側室伊西斯的兒子為圖特摩斯三世,並把哈特謝普蘇特的女兒內費拉許配於他。圖特摩斯三世即位時年僅6歲,哈特謝普蘇特利用三世年幼,自當攝政王,掌握實權。但僅此不能滿足她無限膨脹的權欲。她於公元前1503年將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貶為阿蒙神的祭司,自己加冕為法老,行使法老的全部王權
古埃及的國王,下巴皆留須,按照傳統國王必須戴假髯。所以,哈特謝普蘇特篡位後,為顯正統,就戴上了假髯。由此看,她的女扮男裝純粹是出於政治需要。另外,她還在其父王的墓地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並計劃把父親的木乃伊移到自己的墓內。這一切做法,都是為了強調她當國王的合法性。她還宣稱自己的生父是阿蒙一瑞神。阿蒙一瑞神以圖特摩斯一世為替身使她下降凡塵,所以她應該直接繼承王位。然而,圖特摩斯三世後來掌管了軍隊,勢力日益強大,在女王統治這個國家21年之際,把她趕下了臺。哈特謝普蘇特最後究竟是老死還是被處死,由於她的陵墓至今未被發現,所以仍是一個謎。
與寵臣的愛恨情仇
在加冕典禮之前,哈特謝普蘇特為了向阿蒙一瑞神表示敬意,在卡爾納克神廟修建了一對方尖碑。方尖碑高約56米,碑的表面全部用金箔覆蓋,並刻上碑文:「為了讓後世從這個方尖碑上看到我所完成的事業,怎能像建普通建築物那樣簡單地建造這個黃金方尖碑呢,我像把豆子放入袋子那樣,在這個紀念物上使用了大量黃金……人們知道這個事實,遠比無意義的自誇要好,人們將知道我與父親同樣偉大。」
那麼,哈特謝普蘇特何以在攝政1年半後突然瞄準了王位呢,這或許與其寵臣森姆特在背後不時煽動有關。森姆特身兼20~30個職位,權傾朝野,也是哈特謝普蘇特的情夫,王子們的老師,深受女王寵愛。
哈特謝普蘇特登基後,開始為死後「轉世」,獲取永恒生命做準備,決定為自己建造葬祭殿,即達爾巴赫裡廟。此項工作由森姆特全面負責,他在建築方面是個天才,由他設計的達爾巴赫裡廟,突破了傳統建築式樣,更顯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如今殘存在達爾巴赫裡廟裡的浮雕,已成為人們了解哈特謝普蘇特的珍貴資料。
作為哈特謝普蘇特寵臣的森姆特,後來謎一般地下了臺,其下臺可能與他同女王的愛情惡化有關。有一種說法認為,森姆特在達爾巴赫裡廟建造了專供祭祀自己的場所,這等於是把與女王偷情的隱私大白於天下,女王豈能容忍?還有一種說法是,森姆特在達爾巴赫裡廟附近,按同樣式樣和風格偷建自己的陵墓,被女王發現後,女王勒令停工,並下令將他的雕像全部毀掉。
非凡的政績
哈特謝普蘇特畢竟是女性,雖說通過篡位,成了古埃及最早的女王。與她野心勃勃的外相相反,她在內心深處是「和平主義者」,因而受到了長期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歡迎。她上臺後,十分重視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和發展商業。她不主張用軍隊擴張領土,掠奪別國資源,而主張通過發展貿易來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她的最大政績是與彭特國發展貿易。彭特國位於當今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及紅海一帶地區。她曾親率船隊前往彭特國,把黃金、烏檀木、皮毛、拂拂、香料等運回埃及。她對此十分自豪,並以弦耀的口吻,在葬祭殿的牆上刻上了這樣一段話:我是受阿蒙神諭指示,進行貿易的第一個國王。此外還用壁畫的形式細膩地描繪了當時航海到彭特國的情景。五艘經過加固的巨大船隻向紅海進發,到達彭特國時受到國王帶領的人群歡迎,她將戒指、別針等裝飾品和武器贈給國王。彭特國及其北方努比亞的首領們為了向女王盡臣下之禮,同乘埃及船返航。一到埃及,彭特國和努比亞的首領們就向她俯首稱臣。
哈特謝普蘇特除了與彭特國發展貿易外,還兩次派遣遠徵隊去西奈半島開採金礦。在她執政的21年間,埃及呈現出一派和平景象,貿易興旺,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但令人不解的是,圖特摩斯三世奪回政權後,為何要下令鏟掉達爾巴赫裡廟中的哈特謝普蘇特浮雕及其名字,但是歷史是鏟不掉的。
作者:武勝
原載《大自然探索》
以下圖片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