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萬建輝)22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任勇 攝
發布會上,市文旅局負責人說,武漢市將從五個方面建設12分鐘文體圈,精準對接市民文化需求。
該負責人介紹,「12分鐘文體圈」是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一個新的量化標準,是指在12分鐘步行路徑內,市民能享受到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廣場、公園、劇院、電影、書屋等,提供環境溫馨、設施完備、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實體空間設施服務,市民能夠更加便捷、公平、高效地分享公共文化建設成果。
我市將從五個方面建設12分鐘文體圈。
加大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密度,優化公共文化場館空間布局,打造以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博物館、城市書店、演出劇場、影城等為核心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推動公共文化場館新館建設、維修改造、提檔升級,築牢市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節點,推進市、區、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下沉、服務下沉,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資源互聯互通,實現綜合利用、融合發展、提高效能。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適應群眾需求變化,創新文化服務內容和方式,增強文化體驗吸引力,讓群眾願意樂意融入文化圈。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更好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有效途徑。擦亮「知音號」「長江燈光秀」特色亮點品牌,舉辦琴臺音樂節、中華優秀戲曲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構建文化服務品牌體系。開展好「武漢之夏」「悅讀武漢」「知識工程」系列活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推進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武昌古城等歷史片區保護性開發,打造歷史文化傳承發展樣板區。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積極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雲上劇場建設,打造「雲上文化武漢」。對傳統業務流程和服務方式進行改造,推出更多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不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升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水平,「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武漢圖書館新館、黃陂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青山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新洲區文化中心、東西湖文化中心、光谷文化中心、江岸區公共文化和檔案大樓、光谷藝術中心等文化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