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周松林
歲月匆匆逾古稀,當年依舊夢中時;管他春曉秋昏事,千載燈謎讓我痴。
燈謎又稱文虎、瘦辭、商燈,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華國粹之一。
遠在夏朝,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度辭」(亦稱「隱語」)。《國語·晉語》記載「有秦客度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可見那時的這些「瘦辭」和「隱語」,正是中國燈謎的雛形。直至南朝宋文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後,才有了「謎」之一稱。
開始的謎流行於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寫於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射。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學士為了顯示才學,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燈謎」一稱。《武林記事·燈品》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彭勃發展,謎材謎作日漸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貢獻。今天在世界各地,華人華僑也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從對周圍的一切開始感興趣,並迫切渴望知識的那個年齡起,我剛接觸到燈謎就被深深吸引,而且痴謎迄今,已有60餘載。現已到薄暮之年,不少謎友建議我跟上當前謎壇大流,將昔日作品整理成冊。但是,我一不喜功利,二筆頭懶怠,三年九謎多,整理麻煩。因而一直糾結,難下決定。數年前我也曾經收集了上世紀的大部分謎作,因不諳電腦操作,屢出故障,收集整理的紙千則謎作盡失,也就更生怠意。去年某夜,驀然南柯,夢同竟出對燈謎的酷愛和痴迷! 思忖後覺得頗有道理。於是,利用抗考期間在眾多的謎刊謎書裡慢慢蒐採、匯總。《松林虎跡》也場得慢形成雛形。
回憶當年,心潮難平。上世紀50年代末的一個元宵佳節,南通市文化宮一廳展猜燈謎。紅紅綠綠的謎條懸掛四壁,煞是好看,謎條上要求猜射字詞、人名、地名等等,看到旁邊大人連連猜中,還在不斷解釋,好生羨慕。也許是天資不愚,竟也能聽懂大人的一些解釋。我就依葫蘆畫瓢動起腦筋,居然也猜中幾條字謎和水滸、三國人名謎。這更激起了我的猜謎興趣和求知慾。後來借到餘真的《打燈謎》和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燈謎集錦》,細細品讀,逐漸積累了一些燈謎知識。自此以後,凡有猜謎,必到無疑。在初中,我和李民族、陳學海兩位同班同學,常在一起猜謎,同時開始嘗試製作。進入高中又與同班的安鐵生、成修衡愛好相同,自然在燈謎上關係密切。這時起開始學習制謎,互相猜射。在看到安鐵生油印了他個人的《燈謎集》後,不久我就與他合出了《燈謎集》第二集。由此走上了燈謎創作之路。這兩本小小的油印謎刊可算是本市最早的個人謎刊了。
謎越做興趣越濃,竟一發不可收拾。高中畢業後,在文化宮支持下成立了南通第一個燈謎組織「南通市文化宮職工燈謎興趣小組」,參加者有年齡相仿的周松林、李民族、安鐵生、成修衡、陳學海、朱增錦等人。其中朱增錦制謎水平了得,可惜他沒到高中畢業就因心臟病離大家而去,以致南通謎壇失去了一位未來的謎家。至於後來謎協成立,又增加了羊微卿、葉達生、曹家仁、朱建銘、陳小平、顧煥清、王永鈺、朱金富等人,南通燈謎又有了新的發展。
燈謎興趣小組成立後,開始試出謎刊。由於之前我們幾人曾搞過三期自印的小謎刊《乳虎集》,雖簡單粗陋,字跡不清,紙張用的廢舊練習簿紙,但畢竟展示了幾個熱心燈謎青年的謎作。
1965年9月由我主編、宮裡負責刻印,刊名《乳虎集》第四期。無論謎刊外表還是謎作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還以文化宮名義分寄上海、南京、揚州、蘇州、廈門等外市文化宮交流。這也算是南通燈謎首次走出去,與外地交流正式而廣泛的開始。上海謎家蘇才果看到該期《乳虎集》,印象頗深,就給我寄來言辭懇切、謙遜熱情的信件和上海市南市區文化館燈謎組編印的《謎刊》1、2、3集。信中給予《乳虎集》第四期充分肯定,並歡迎我們回寄謎作,收錄於謎家周濁主編的《虎會》謎刊。後來南京、蘇州、廈門等地也有謎刊寄來,儘管那時都是油印本,但卻飽含了各地謎友的創作熱忱和真情厚誼。
當今謎壇水平高者眾多,我只是一位初心不改的普通老謎人而已。迄今雖謎作逾萬,但特色佳作寥寥。本書絕大多數摘選自各地的謎書刊。上個世紀的謎作因年代久遠,散失頗多,油印效果差、紙張又破舊,加之當時水平不高,稚嫩粗糙,所以收進很少部分,按年代排序。跨入新世紀後,尤其退休後,各地頻頻徵謎,因此,謎作擴增,收錄亦多,則逐年編排。因為經常應約寫了一些燈謎賞析短文,也遴選部分一併整理收入。另外還收錄了與燈謎有關的聯對作品。除燈謎外,我還愛好楹聯、詩詞以及填字謎等智力遊戲。本打算出楹聯作品集和詩詞作品集作為姐妹篇,因垂垂老矣,工作量太大,已難如願,就迫不及待先將燈謎單獨編印成書,既記錄下我的謎作品,也為有關方面開展燈謎活動提供謎源。本書取名《松林虎跡》,寓意周松林的燈謎之路。
這裡,借用一聯一謎作為結尾:
自撰聯:虎跡六旬多,松高千尺蒼穹立,燈謎千載久,林密萬圍晚葉青。
謎協會員鄧健制謎:先進楷模人正派,立言為公同獻計(南通謎人)周松林。
作者簡介:周松林
周松林,筆名公森,網名醜老頭、江海孤翁。1945年出生,畢業於南京大學外文系德語專業,中共黨員。先後曾任南通市職工燈謎協會副理事長、會長,併兼任《乳虎集》《紫琅謎刊>《謎聯之友><濠濱謎苑》等謎刊副主編、主編。現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南通市職工燈謎協會榮譽會長兼首席顧問,南通燈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始涉謎途,即受以海派燈謎為代表的南宗燈謎影響。其時,見謎,愛不釋手;猜謎,費盡心機;制謎,廢寢忘食;事謎,不遺餘力。迄今,痴「謎」60餘年,制謎逾萬,散見於全國各地報刊、網絡、謎書、謎刊。謎作堅持服務大眾,把普及、通俗、貼切、別解、群眾性五原則奉為圭臬。曾先後代表南通參加了竹西、春申、黃鶴、新世紀、安陽、蘇州、常熟、平望、浦東等各類謎會。
作者創作還涉及楹聯、詩詞,以及填字謎等智力遊戲。2011年創建《醜老頭文虎博客》。主要成果見《中華燈謎年鑑》《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辭書。今雖年逾古稀,依然在為燈謎的傳承和發展堅持不懈、盡心竭力,為弘揚國粹貢獻綿薄之力。
《松林虎跡》首發式誌賀
松林藏隱語;
虎跡顯奇才。
吳桂林撰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