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山楂樹之戀
一提到張藝謀導演,我們都知道他是國內熟悉的第五代導演,他所執導的電影風格極具藝術神韻,常常能夠引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問,這一點主要源自於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藝術的獨特審美。
然而,在張藝謀導演的眾多作品中,鮮少有一部是對色彩不敏感而且又是以純愛為題材的作品,其中代表的是《山楂樹之戀》。這一部作品改編自艾米的同名小說,以現實生活中真實案例為題材,講述一段躲躲藏藏的愛情故事。
《山楂樹之戀》講述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文革期間一位叫靜秋的城裡姑娘與同學一起下鄉體驗生活,編寫教材,遇到同樣下鄉在勘探隊的老三,兩人從相識、相戀到天人永隔的潸然淚下的純愛故事。該影片在2018年榮登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電影榜單。
影片主要想要表達的主題是在那個時代下,人們的情感得到壓制,但是還是有一段愛情超越了社會環境和生死的約束,靜秋和老三的羞澀戀情,讓人們看到苦難的生活中亦有最單純的愛情滋潤。
儘管影片結尾處略帶傷感,這份愛讓人意猶未盡,正是這種悽美的結局才能夠讓人們更加珍惜當下的愛情。因此,在觀看這部影片後,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讚美這一段單純的愛情,更多的是教會我們如何用赤子之心去愛一個人。
片名的雙重含義
影片是以一棵開紅花的山楂樹開始,也是以它來結束的,在整個劇情發展中,這個山楂樹猶如一根繩將一段段故事情節串接在一起。
①虛構手法寓意打破現實生活的壁壘
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山楂樹是開白花的,可是影片中這棵山楂樹是開鮮豔的紅花。老師向靜秋解釋道:「這棵山楂樹原本是開白花的,只是在這個地方見證過無數英雄血灑戰場的場面,久而久之就開紅花了。」
這種與現實不切合的現象其實是在講述這棵山楂樹的與眾不同,山楂樹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中並沒有搖搖欲墜,而是衝破規則,才得以完整的存活下來。
試問,如果這棵山楂樹與其他開白花的山楂樹一樣,那麼它還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嗎?顯然不會,它選擇改變自己,找出一條活路。這暗指人在困境中不能坐以待斃,而是勇敢打破規則,衝破生活的壁壘,尋找自己的出路,也是暗含靜秋在最後選擇了勇敢去愛。
②靜秋和老三純潔戀情的見證
靜秋和老三的愛情開始於這棵山楂樹,當靜秋說自己可能趕不上山楂樹開花的季節便已經回到城裡,老三答應她等山楂樹開花的時候帶她來看。這棵山楂樹寄託了靜秋的期待,也蘊含著老三對靜秋的憐惜。
在山楂樹沒有開花之前,老三送給靜秋一個印有開滿紅花的山楂樹的水盆,老三沒有忘記靜秋對那棵山楂樹的執著,他把對靜秋的愛存放於山楂樹之中。因為只有這樣,靜秋才能接受這一份在她媽媽看來「過早」的感情。
在老三已經因病離世之後,老三要把他的骨灰埋在那棵山楂樹之下,靜秋守護著他和這棵山楂樹。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很猛烈,卻是很深刻,這棵山楂樹記錄了靜秋和老三從相識相戀到分離的過程,這就是片名的另一層含義。
人物性格鮮明化:4種不同人物的性格,導致同時代下對感情的不同方式
張藝謀導演將4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刻畫的真實清晰,表現出張藝謀導演對生活的思考和強烈的感情,能夠讓觀眾具有極強的代入感,這也是該影片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
①靜秋:想法單純、乖乖女
由於家庭成分不好的,又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靜秋特別的懂事,幫助媽媽做零工,在學校勤奮讀書,積極參加下鄉活動,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正常的生活。
用現在的話說,靜秋是一個乖乖女,願意聽父母安排做的事情,別的事情她不會操心。這就是後來她不敢開口表達自己對老三的愛的原因,因為媽媽說有成分的家庭絕不可以犯錯誤,否則會毀了自己一輩子的前程。
在聽媽媽的話和喜歡老三之間,靜秋是經常矛盾的,她不想犯錯,也不想放棄對老三的愛。在面對老三的愛時,她懷疑過也猶豫過,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他。當得知老三身患重病時,靜秋含淚卻喊不出他的名字,這也體現她對老三的愛是一種無聲且深入內心的。
②老三:善良能幹、愛的真誠
作為一名高幹子弟,老三要比靜秋活得自由許多,他選擇在勘探隊工作,經常幫助老鄉,與老鄉關係相處的很好,說明老三是一個善良且能幹的小夥子。在面對靜秋媽媽的問責,老三並沒有強行辯解,因為他知道只有默默等候才是對靜秋最好的關心。
心疼靜秋遭同學嘲笑,就給她買校服的錢;心疼靜秋做勞工時傷腳,就給她買一雙膠鞋;心疼靜秋看不到山楂樹而遺憾,就送她一個帶有山楂樹的水盆。他對靜秋的愛是一種守護,這是發自內心的想要靜秋好。這些細節都體現老三的善良,就連自己生病怕靜秋擔心而瞞著。
③靜秋媽媽:生怕女兒犯錯誤
把前途命運看得很重,生怕出一點差錯就毀掉整個家庭,這是她經歷過家庭成分不好被改造後的心理。當看清女兒靜秋和老三是真心相愛的時候,她想起了自己的從前,為了愛而導致現在的局面,讓她更加堅定不允許靜秋在這個關鍵時期犯錯誤。
靜秋媽媽對靜秋談戀愛的阻攔也正是自身經歷的體會,表面上看似對女兒無情,實際上是另一種愛的體現。在現實生活的殘酷中,她知道女兒以後想要幸福,就必須在轉正時期守規矩。她對女兒的要求是嚴格的,在戀愛期間生怕女兒會吃虧,告誡女兒要潔身自愛,是一個典型守分寸的女性。
④魏紅:不計後果的愛
作為靜秋的好姐妹,魏紅對待感情的態度十分成熟,在其母親勸說心疼女兒去下鄉勞動時,魏紅卻一笑了之。在她看來,只要和心愛的人去同一個地方,這些都不是問題。不得不說,魏紅相比較靜秋是敢於追愛的。
可惜的是,魏紅並沒有能夠克制自己,初嘗禁果的她或許並沒有意識到對方對自己有多愛,當得知自己懷孕後對方一口否認並拒絕相見,讓魏紅看透男人的本性,這是她沒有潔身自好的結果,在靜秋的懵懂提問是不是睡在一張床上就會懷孕,更加襯託出靜秋的單純一面。
鏡頭運用:空鏡頭、全鏡頭不斷切換,彌補色彩審美的不足,進一步襯託出靜秋和老三的純真愛情
不像《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偏愛紅色,這部影片中的色彩並不明顯,和張藝謀導演一向擅於運用色彩審美相違背,實際上採用灰白視覺效果更能體現出當時年代的氣息。影片對色彩的缺陷,在鏡頭運用中彌補了回來。
①空鏡頭:影片中多次對山楂樹進行特寫,雖然不見男女主角,但是表達的情感能夠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男女主角的情感變化。這是空鏡頭效果具備的一個重要特點,所謂空鏡頭,也叫景物鏡頭,是指畫面中沒有人,與常規鏡頭起到互補作用。
在片頭處,當靜秋他們剛來到西坪村時,這棵山楂樹上還是光禿禿的枝條,靜秋在看著這棵山楂樹的時候,眼睛裡充滿著對未來的期待;在結尾處,老三走後將骨灰埋在旁邊,等到山楂樹開滿花朵時,靜秋再也見不到老三,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感情澆灌了這棵山楂樹的茂盛。
②全鏡頭:最直接的表達情感就是男女主角之間的細節展現出來,而在影片中多次將男女主角與一條河同框,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全鏡頭是將男女主角定格在某個場景中,達到情景交融,更好的抒發人物情感的效果。
西坪村的那一條河,是靜秋和老三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兩個人一見傾心,被對方的羞澀所打動,猶如細細流淌的河水般溫柔。也同樣是這一條河,老三遠遠看著靜秋而不願打攪她,卻被靜秋識破,追了上來。後來,兩個人不忍心分別,在河對岸相互擁抱的姿勢,更體現出兩人的情意綿綿。
此外,令人覺得鏡頭意猶未盡的便是中間穿插的事件字幕,說是惜時如金也不為過,不過這並不會讓人感到故事斷層,這樣做也是為了極致還原小說中對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描寫,避免劇情拖拉,影響觀眾欣賞。
淺析靜秋和老三的悽美愛情帶給我們的兩點現實啟發
①家境與愛情:當面對來自家境的壓力時,愛更需要彼此信任和堅守
靜秋的出身家庭不好是兩個人戀愛中面臨的第一難題,靜秋並沒有抱怨自己的出身,反而努力工作希望可以讓家人不再受成分不好帶來的苦。靜秋媽媽對靜秋勸說不要過早戀愛,尤其是不要在自己轉正期間犯錯誤。這個問題可以很好的解決,因為靜秋知道無論多久老三都會一直等她,這是靜秋對老三的信任。
由此看,現在男女之間談戀愛,尤其當雙方家庭存在懸殊時,一些女孩子忍受不了男方沒有足夠金錢讓自己過上好的生活,才讓愛情變得不乾淨。仔細想想,這是沒有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我們要知道愛情需要雙方一起努力,更需要一起堅守。
②生病與愛情:在無法繼續愛的情況下,選擇默默離開是一種深愛的表現
老三生病離去是兩個人戀愛中面對的第二難題。有很多人會說影片最後的結果太殘忍,像老三這麼好的男人不該就這樣痛苦死去。靜秋到最後還是沒有喊出老三的名字,只在病床前一個勁的掉眼淚,那一刻讓人覺得這份愛情過於悽美,雙方都是將對方默默的放在心上,用心愛著對方。
影片這樣一個結尾也不是出乎意料的,現實中很多這樣的案例,情侶之間因為生病而不能繼續在一起。老三的做法給我們一個啟發:明知道愛已經不能再繼續,為了不給她造成更多的傷害,何不輕輕說一句再見,把這份愛永遠埋在心底。
三兩草說:
即便是在那一段艱難歲月裡,靜秋和老三兩人依然愛的天真無邪。張藝謀導演執導這部純愛題材的電影,不僅是向我們展示那個年代的美好愛情,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會反思自己的生活,找到適合自己愛的方式。
靜秋和老三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敢愛,學會愛和懂得愛。哪怕現實中有很多的挫折和困難,我們仍然要學會用心去愛一個人,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期待的愛情。
最後,我想借用一句歌詞來表達我對這份愛情由衷的讚美:「啊,茂密的山楂樹,白花滿樹開放,我們的山楂樹,它為何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