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核心觀點:3100-3500震蕩,調整便是布局良機。國內政策正常化,與海外金融周期開始錯位,具有盈利優勢且對政策回退低敏感性的資產佔優,推薦原材料周期、可選消費、新能源。
策略觀點
市場上有頂、下有底 維持3100-3500震蕩格局
在疫苗催化下,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國內周期、金融股票與全球大宗品(銅、鋁、鐵礦、鈦白粉等)的上漲開始定價遠期需求的回暖。
我們認為,下一階段未來全球復甦的節奏與斜率相對於方向而言對於盈利預期以及股票定價更為重要。另一方面,國內政策的回退以及信用收緊的預期仍是約束投資者風險偏好抬升與市場突破上沿的關鍵。
維持3100-3500震蕩的判斷,盈利的修復與流動性收緊預期的拉鋸決定了當前市場的預期上有頂、下有底的格局。調整之中逐步加倉,投資者對全球復甦的風險評價降低,交易復甦仍是當前市場的核心主線,看好春季躁動疊加跨年配置帶來的股票投資機會。
調整後便是布局良機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循環」後,12月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圍繞擴大內需已形成新的政策思路與政策儲備,有望在未來逐步落地,推動內需的有效擴張。
此外,從全球的角度看,全球工業產出增速與貿易增速在2019年底便已下降至過去20年的較低水平,2020年全球疫情加速惡化了工業生產與貿易往來,並進一步出清了社會庫存。
在2021年上半年我們會看到需求(內生的修復)與供給(補庫)以及海外寬鬆的金融條件耦合,國內與國外的修復將共振,尤其是出口鏈條將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交易遠期的復甦仍是下一階段市場的核心主線。復甦方向明確,斜率有望超預期,調整後便是布局機會。
具有盈利優勢同時對國內政策回退低敏感性的資產佔優
相比於歐央行與美聯儲擴大邊際寬鬆,國內政策加速正常化,海內外金融周期開始錯位。儘管12月政治局會議保留了「六穩、六保」的表述,但是相對於7月政治局會議關於穩增長的表述明顯減少,政策基調轉向「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這背後隱含的是政策的正常化以及總量政策的退出傾向。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宏觀政策保持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格局,為近兩年股票市場估值的擴張提供了較為友好的環境。
但潮水即將褪去,無風險利率中樞抬升,股票市場估值擴張的動能將邊際放緩,在該環境下我們認為投資的重心轉向盈利,並且對國內政策回退低敏感性的資產更佔優。
圍繞盈利景氣 布局三朵金花
第一朵金花:從基建地產周期轉向全球原材料周期。經濟增長發力點將由基建地產轉向出口,國內定價周期品將讓位於全球定價周期品,推薦:石化(煉化/油服)、基化(MDI、鈦白粉)、銅、鋁。
第二朵金花:從必選消費轉向可選消費。隨著國內國外政治和經濟環境的確定性增強,低風險的必選消費品股票的確定性溢價將會邊際減弱,盈利修復及風險評價下降使得可選消費將優於必選消費,推薦:家電、汽車、酒店、旅遊、家具、紡服。
第三朵金花:集中精力,新能源科技。風險偏好位置仍是中低水平,科技風格中仍要選取有盈利的賽道。伴隨產業格局優化、技術革新加速,技術和產品均得到認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景氣度仍將超出市場預期,推薦新能源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
本周重點關注
國內經濟:12月供需繼續改善
下遊:12月房地產銷售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中遊:高爐開工率小幅下降;
上遊:原油價格上升,鐵礦石價格及銅價環比上升;
食品價格:蔬菜價格、豬肉價格環比上升;
貨幣:貨幣市場利率有所上升,人民幣略有貶值;
全球大類資產:權益市場普遍下跌,大宗商品漲多跌少。
國內要聞: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商務部:中國外貿形勢持續向好,有望實現全年「促穩提質」目標
證監會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聚焦三方面重點任務;
助力實體經濟 年內各類債券發行規模達54.7萬億元。
國際要聞:美國FDA批准輝瑞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美國FDA批准輝瑞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
美參議院通過7400億美元國防預算法案;
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提高中國公司赴美上市門檻的法案;
詹森稱英國「極有可能」無協議脫歐,需做好準備;
日本將推出第三次經濟刺激計劃,總規模達73.6萬億日元;
歐央行公布12月議息會議決議,再度加碼寬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