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中國人怎樣學英語?鹹豐十年的英語教材也玩諧音梗

2020-12-22 騰訊網

我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十四歲起又添了英文課,除了《英語讀本》,我只念了兩本書……」

而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長子、外交官曾紀澤則是近代第一位有史記載的自學英語的官員,他曾在日記中寫道:「餘習西音,然湘中苦無師友,取英人字典獨研數年,自創習法,事倍功半,有所成……」

從近期現世的一本印有「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字樣、距今150多年的英語教材來看,曾紀澤所創的「西洋字調合併法」英語學習法,即英語單詞讀音用漢字注音之法,在清末已經並不鮮見了,雖然不是十分可取,但對於晚清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勝在實用。

舊書市場淘出清朝人學英語的課本

成都人堯先生是一位愛書之人,他數年前在重慶二手書市場淘回了一堆感興趣的舊書,其中一本封面缺失的繁體字「亂碼」與英語夾雜的殘本卻是他珍愛的「寶貝」。

這本由左向右翻的舊書現存50頁左右,結合書中「鹹豐十年」(1860年)的標記以及內容來看,它應該是一本晚清時期中國人學英語的課本。

經歷過英語初學階段的人們大都會對書中的「學習法」會心一笑。除了「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的「使用說明」已經過時了,每句英語下方標註諧音漢字代替音標的「土方法」,比如「sit down」「坐下」對應「西特當」等,相信會讓不少人看了都心生「惺惺相惜」的穿越之感:原來老祖宗也這麼幹啊!

晚清英語教學狀況到底如何?

其實,最近現世的這本明確提示了「唯學者自揣摩之」的晚清英語課本,可以說代表了近代大量存在的用漢字為英語單詞、短語、句子注音的英語學習法,由此形成了比較典型的「洋涇浜」英語等混雜口語,以滿足中外貿易的需要。有外國傳教士直言不諱地指出:「發音很糟糕。」那麼,當時正規的英語學習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我國本土最早的英語教學可以追溯至16世紀明代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而到了清代,早在鴉片戰爭前,一些傳教士就嘗試系統地教中國人學英語,如1818年成立、1843年遷至香港的教會學校馬六甲英華書院,採用了中英雙語交互授課的方法,還有1830年在廣州開設的貝滿學校,主要課程就是基督教英文教義。

然而受傳統的儒家「華夏正音」思想影響,英語等外語都被斥為「鬼話」,不僅學習者零星少見,而且備受打壓,往往是沿海地區貧苦人家子弟不得已的選擇。

兩次鴉片戰爭後,傳教士紛紛來華,更多的教會學校應運而生。1865年,傅蘭雅在上海創辦的英華書院最早正式設立專門的英語語言課程。

與此同時,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士大夫階層也開始熱衷於英語學習,而且英語甚至進入了中西書院、中西女塾學生的課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如「鹹豐十年」這種民間版本的「英語速成」學習教材自然也就流傳開來了。

探究中國近代的英語教學法

對於教會學校到底需不需要專門開英語語言類課程,來華傳教士內部其實是存在爭議的。以狄考文為代表的傳教士就表示沒必要,他認為教會學校的教學主旨在於培養虔誠的教徒,而精通英語的學生畢業後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從而享受俗世生活去了。

與之對立的立威廉、鮑威爾等人則認為,系統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更能夠拯救廣大中國人,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新生活,了解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進而崇拜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後者的觀點最終佔了上風。

傳教士們經過長期的英語教學必要性之爭並達成共識後,就開始著手探究如何更好地教中國人學英語了。他們積極引進當時先進的語言教學方法,如法國人古安提出的外語學習系列法,建構語言與客觀事物的直接關聯,通過身體、語言和實物等關聯性的體驗動作以及反覆模仿朗讀,耳濡目染學習一系列相關的動詞、名詞,養成外語思維,強化口語交際。

得益於教會學校旨在讓「中華歸主」,及時引進當時歐洲流行的英語教學法,以及清廷為了維護統治,興辦起了外語學堂,還有民間為了與外國人做生意,學起了「商貿英語」的社會實際,晚清的英語教育雖然起步晚,但基本上與時俱進,在上海等地掀起了學習英語等西方語言的熱潮。各具特色的近代英語教學法各行其道,培養了我國早期的英語人才。

外交官曾紀澤深感自學英語不易,極力宣傳英語普及教學的重要性。他曾向慈禧太后進言稱:「英國語為西方世界貨物交易之買賣話。各國外洋通商用之,故各國人爭學英國語。」

爭取到帝國統治者的支持後,從上至下的英語之風開始盛行,連光緒皇帝也認真師從宮廷女官德齡學英語。他採用的主要是語法翻譯學習法,用了一年時間就能閱讀一般的英語故事了。不過他所學的這種「啞巴英語」缺陷明顯,雖然能讀會寫,但並不能言,與外國人對話還是要依靠翻譯。

我國第一所官辦外語學校——京師同文館的英語核心課程也是培養英語書面寫作和翻譯人才,如著名翻譯家嚴復。當時的課程體系是低年級學生從「認識寫字」(單詞)「淺解辭句」(句子)「講解淺書」(短文)「練習句法」(語法)等課程學起,到了高年級就閱讀文章,過渡到翻譯文章。

然而對於近代中國開放口岸,與西方人做生意的人們而言,「啞巴英語」不實用,「古安系列」教學法見效慢,迫於生存和貿易的需要,以「廣東英語」「洋涇浜英語」等為代表的「別琴英語」在磨合中約定俗成而生。

例如有人就將洋涇浜英語編成方便現學口授的順口溜:「年高啞二(old)少年陽(young),法達(father)父兮襪達(mother)娘,密克司高(mixcourt)會審處,從前大概叫公堂。」這樣看來,成都人堯先生所淘到的晚清英語教材,可以說是一本「別琴英語」的速成學習法「大作」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150多年前中國人這樣學英語
    昨日,成都市民堯先生展示了收藏的一本印有「鹹豐十年」字樣的英語教材中,上面「亂碼」對應著英文句子,分別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據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專家推斷,從這本書的印刷和字體、內容上推斷,英語書應該是真實的,屬於清朝晚期,不過,由於暫時沒有看到實物,不能推斷出具體年代。
  • 當年的英語教材曝光,英語單詞用漢語諧音標註
    不過今天不說數學,只說英語,英語的最早形式是盎格魯-撒克遜移民於5世紀帶到英國的一組西日耳曼語方言,後來到了11世紀,諾曼徵服了英格蘭,然後古英語受到法語的影響,而早期現代是開始於15世紀後期,彼時印刷機引進了倫敦。然後隨著大航海運動、殖民侵佔,英語被廣泛傳播。
  • 被玩壞的諧音梗!英語版
    說起諧音梗,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一些歇後語「孔夫子搬家,儘是書(輸)」,「茅坑裡面打燈籠,找屎(死)」等等,還有一些討彩頭的寓意詞語「年年有魚(餘),「棗(早)生桂(貴)子」之類,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今天我們不說我們中文的諧音梗,我們來說說英文版的。
  • 光緒也會說英語?百年前的英語課本曝光,英文單詞用漢語諧音標註
    猶記得小學時候,在英語教材上那密密麻麻的中文漢字諧音註解,什麼「應得利息」(English)、「福仁德」(Friend)、「俺不能死」(Ambulance)等等等等,都是當時用來記憶英語單詞時候用過的諧音註解。
  • 諧音梗扣錢!英語爆冷搞笑雙關梗大賞 Vol.1
    在逛微博的時候,看到了@谷大白話老師轉發的一些來自 PunHub (不是那個P站啊喂)的一些 "又冷又欠的英文梗" 。這讓我靈光一現,準備做一篇推送,聊聊這些英文中非常有趣的 pun joke。
  • 三十多年前,山裡人怎樣學英語,看了惹人發笑!
    把「teacher」讀成「汽車」,把「newspaper」讀成「牛屎背包」,不僅如此,還將諸如此類的漢字標註在英語單詞下方。英語老師見了批評我,說這樣不好,學不會地道的英語,可我根本不聽,還是偷偷地在書上記。不久,連英語課本也丟失了,只好和同桌將就著共用一本書混到期末。開始基礎沒打好,跟不上班級的學習進度,所以也沒什麼興趣,就這樣一直混到初三畢業。
  • 這些英語諧音梗是什麼意思?英孚教育口袋英語告訴你
    中文的諧音(梗)大家應該聽過很多,比如:「年年有魚(餘)、歲歲(碎)平安、事事(柿柿)如意」等,現在又有了「面壁(幣)思過,笑blue齒」等更多花樣,甚至都成為了我們日常交流的表情包。那你知道,在英語中也有諧音,雙關語嗎?下面,就讓我們和英孚教育口袋英語一起來學習一些。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
  • 臺英語教材用中文諧音標發音 網友:學完變菜英文
    摘要:4日,島內一名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上爆料,直指臺英語教材上竟然用中文諧音標註英文單詞的發音,讓島內網友都驚呆了,直呼:「學完就變菜英文。」臺灣英語教材上用中文諧音標發音。海外網12月4日電 臺媒早前撰文抱怨,臺灣學生從小便學習英語,但多年來在英語成績上並未有起色,成績拼不過大陸。
  • 當年的英語教材曝光,英語老師:光緒口語不行
    不過他的這個統治能力也只是相對而言,慈禧太后宛如一座大山牢牢壓制在他的頭上,歷經鹹豐、同治兩朝積累的人脈與權勢,怎是一個光緒就能輕易扳倒?光緒之所以鬥不過慈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政治訴求不一樣。
  • 不會幾句諧音梗,在網絡社會你就是個five
    還好不是WDNMD這種用中文標註英語的學習方法,仿佛渾然天成,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掌握的諧音梗。不過它只能用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如果一直靠諧音學習,那英語水平就真的得停留在「abandon」了。其實諧音梗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外國人學中文時也會用,畢竟對於他們而言,中文可是全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有多難呢?我舉個例子吧。
  • 英語老師怎樣給孩子選擇英語教材?少兒英語好教材的18個標準
    課程、教師與教學是英語課堂的三個基本要素,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習質量,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三者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英語教師的水平。英語老師在設計課程與教學之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那就是教材分析,如果不能正確地處理課程與教材之間的關係,日常教學中就會發生照本宣科或天馬行空等脫離教學目標的現象。那麼,面對琳琅滿目的英語教材,學校和老師究竟如何才能快速準確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材呢?
  • 我要怎樣學英語(1)
    但我還是想問問,你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去做跟英語相關的事情?你跟同學同事日常交流會用英語嗎?你跟我聊天是用英語嗎?你不來上課你是用英語跟我請的假嗎?教給你的單詞你記了嗎?讓你造句你造了嗎?我給你推薦的配音你配了嗎?你app裡下載的節目聽了嗎?你做的筆記看了嗎?你做筆記了嗎?仔細思考下你對上面幾個問題的回答,再來問我該怎麼樣去學好英語。
  • 論諧音梗的花式玩法,你們個個都skr人才!
    沒錯,最近諧音梗又火了! 作為一直很受沙雕網友的歡迎的一種文化形式,只要上網,時不時就能刷到讓人渾身發冷的諧音梗段子: 莫非將軍是個藍方人? 不能上網了,可以找歐陽修啊。
  • 義烏英文諧音梗什麼意思? 義烏英文諧音梗中英雙語內容
    近日義烏商家的中英雙語條幅「英文諧音梗」在網絡上走紅,將中文和英文的諧音結合在一起,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義烏英文諧音梗有哪些?好玩的中英文諧音梗大全,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義烏英文諧音梗有哪些?  近日,義烏商家的中英雙語條幅,被泰國網紅曝光,「Buy china in China!
  • 李陽「讓3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英語」的諾言為何沒有兌現?
    眾所周知,李陽是「瘋狂英語」的創始人,十年前曾一度火遍大江南北,他的瘋狂英語也讓眾多的英語愛好者為之瘋狂。李陽曾經的推廣口號是:「讓3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讓3億外國人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聽起來確實很震撼,但到目前為止,他的口號目標實現了嗎?
  • 當讀音梗遇到英語單詞,聽得我one愣one愣的
    even不值半tour廢……一開口就知道個個都是諧音梗大師了總而言之,諧音梗泛濫的時候,沒有一個沙雕網友是無辜的記得小時候學英語時,給英語單詞下面標註漢語讓我們找到了學習外語的新思路,現在才發現這個方法是真的好用。
  • 諧音梗是什麼梗
    ,什麼是諧音梗呢?「諧音梗」是指用同音或者近音字來代替本字。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各種諧音梗,有的蠻搞笑的,能在生活中起到活躍氣氛等作用,但如果諧音梗講多了或者沒用到對的地方也會比較尷尬。笑果文化的老闆李誕就不太喜歡諧音梗,因此有了「諧音梗要扣錢」的梗。
  • 學好英語很重要!這些《哈利·波特》的諧音梗段子,你看懂了嗎?
    羅琳在寫《哈利·波特》時就運用了很多諧音梗,例如斯內普的「Half-Blood Prince」,喬治耳朵受傷後講的笑話「saintlike」和「holely」。小斯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些《哈利波特》的英語諧音梗。
  • 英語單詞諧音記憶法之優缺點
    英語單詞和漢語詞彙比較起來,數量眾多,較為複雜、難記。這也衍生出眾多單詞記憶法,英語單詞諧音記憶法就是其中的一種。英語單詞中有些類型的單詞,特別適合諧音記憶法記憶。音譯詞就是其中一種。例如下表:部分單詞諧音法記憶諧音記憶法優點:因為音譯詞的英語發音與單詞詞義很近似。換句話說,就是聽到它們的發音,就知道漢語意思,絕不會出現「明明很眼熟,就是不知道漢語意思的情況。
  • 「芝麻街英語」被指虛假宣傳、用非法教材 加盟商騎虎難下
    「芝麻街英語」號稱「少兒英語培訓加盟第一品牌」,但多位加盟商近日向中國之聲投訴,「芝麻街英語」涉嫌濫用美國「芝麻街」(Sesame Workshop)品牌、虛假宣傳、曾使用非法教材、不能按承諾提供運營支持等,導致加盟商蒙受損失,造成消費者誤解。  官方宣傳材料顯示,芝麻街英語在全國58個城市開設「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