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生有三道坎,邁過方得圓滿

2021-02-13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

魯迅曾說:「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三國氣,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三國》。」

一部《三國演義》寫盡各色英雄,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一生,要邁過種種坎坷。

人這一輩子,就是在過坎兒,其中更有三道坎至關重要。

蘇軾在《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中寫道:「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年輕人血氣方剛,往往禁不住誘惑,容易沉迷色相。

史稱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但他卻娶了醜女黃月英。

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就連鄉間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莫學諸葛擇妻,正中阿承醜女。」

世人皆為諸葛亮感到惋惜,但他自己卻很滿意,因為他看中的不是女子的容貌,而是內涵。

黃月英雖醜,但才華極高,相傳木牛流馬就是她幫助諸葛亮製造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諸葛亮選擇黃月英,便是「重德才,輕容色」的表現。

從廣義來講,「色」不只是「容貌美色」,也包括金錢名利等一切人世間的誘惑。

東漢末年,很多青年才俊渴望建功立業,於是他們選擇早早出山,去投靠一些勢力龐大的集團,以求得償所願。

就在眾人汲汲於名利時,諸葛亮卻選擇了隱居隆中,這一隱就是十年之久。

諸葛亮雖然志存高遠,但卻守之以靜。

他白天耕作,夜晚讀書,閒暇會友,日子過得安安靜靜,心性也磨練得淡泊如水。

可以說,沒有這段躬耕山林的潛心學習,也就沒有後來名垂青史的諸葛武侯。

諸葛亮深知「經受住誘惑」對少年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後來屢次寫家書告誡兒子: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孔子家語》有言:「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誘惑是一件華麗的錦衣,一旦穿上就容易迷失自我。

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少年人來說,酒色名利便是穿腸毒藥,一不小心,斷送一生。

因此,年輕人當有一份「八風吹不動,獨坐紫金臺」的平淡與堅守,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遠離誘惑,敬謝浮名。

從喧囂中突圍,於誘惑前靜心,如此,方是人生大幸。

如果用一個詞兒來概括《三國演義》的精彩之處,我想「龍爭虎鬥」再合適不過了。

不管是戰場上的明刀明槍,還是戰場外的鬥智鬥法,都讓人津津樂道。

爭鬥固有勝敗,而勝敗背後的道理更值得我們回味。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東吳大都督,頗具才智。

曹操大軍南下之際,東吳陣營大多數官員都勸孫權投降,只有周瑜和魯肅二人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為孫權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可以說,周瑜是赤壁之戰中最耀眼奪目的將星。

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爭強好勝。

正是這種「好鬥的性情」,使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共抗曹操,諸葛亮展現出了過人的謀略,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周瑜十分不爽。

礙於聯盟的關係,周瑜多次暗中設計,企圖除掉諸葛亮。

有一次,周瑜讓諸葛亮往聚鐵山斷曹軍糧道,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諸葛亮。

但諸葛亮看穿周瑜之計,於是便對魯肅說道:

「吾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各盡其妙,何愁功績不成,非比江東公與周郎輩止一能也。」

魯肅連忙問道:「為何說我與大都督只有一能呢?」

諸葛亮笑道:「江東有傳言說,水戰靠周郎,陸戰有子敬,可見大都督是不擅長陸戰的。」

此言傳入周瑜耳中,引得他勃然大怒,於是便準備「自引一萬馬軍,往聚鐵山斷曹軍糧道。」

為了與諸葛亮爭勝置氣,周瑜竟忘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差點自投羅網,壞了大事。

《道德經》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許多時候,你越是想爭勝,就越容易遭受失敗。

須知,做人不爭不搶,才能萬事勝意。

《國朝典故》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明代有個官員叫楊復,家裡養了兩頭豬。

每天,僕人都會去後湖採摘新鮮的浮萍來餵養。

有一天,僕人來到後湖採萍,碰到了另一個官員的僕人。

兩個人為了採到新鮮的浮萍,吵得不可開交。

後來,楊復的僕人氣不過,就跑回家去向楊復告狀,希望楊復為他出頭。

楊復得知事情的原委後,沒有生氣,而是寫了一首詩:

太平門外後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撐船。

在楊復看來,浮萍本來不是自己的專屬物,又何必斤斤計較,倒不如豁達一點,以和為貴。

最終,楊復以自己的大度化解了兩家的矛盾。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裡寫道:「中年是一場鬥爭,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

塵世間,最紛擾的兩個字,莫過於「爭鬥」。

人至中年,塵世爭鬥經歷頗多,應該懂得「不爭的人才好命」的道理。

不爭,並不是得過且過,而是換個姿態面對生命。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做一個平和豁達的中年人,不僅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更能從容地面對自己。

《莊子》有言:「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

做人不應貪婪,見好就收才是明智之舉。

曹操擊敗張魯,攻佔漢中後,兵鋒正盛。

此時,司馬懿向曹操建議乘勝進軍,攻打蜀地:

「劉備剛得益州,人心未附,現在又同孫權爭奪荊州。


這正是我們進攻益州的最好時機,若我們繼續進兵,西蜀必然瓦解。」

曹操聽後,感嘆道:「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經歷過赤壁之戰的大敗,晚年曹操少了一份貪婪,多了一份穩重。

他深知自己的後方還不穩定,而蜀地的劉備又絕非易與之輩,所以選擇了知足而退。

也許,這對於曹操來說,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菜根譚》說:「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不過,世人大抵心存貪念,總想得到更多東西,結果卻把現在所有的東西也失掉了。

欲望會遮蔽良知,人心也將因此變得難以直視。

日本有一個男子,在34歲時以70日元進入股市,在84歲高齡一年賺進200億日元。

這個男子便是被日本金融界稱為「股市之神」的是川銀藏。

他曾在80歲時狂賺300億日元,但後來卻都打了水漂,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貪心。

1976年,日本由於水泥需求急劇下降,中小水泥廠紛紛停業倒閉。

是川銀藏仔細分析後認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走勢已接近尾聲,政府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肯定要大興土木,水泥必定會暴漲。

於是,是川銀藏開始默默低價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

1977年,日本水泥業果然逐漸復甦,眾多水泥公司的股價開始一路飆升。

而此時,是川銀藏已經吃入了日本水泥公司3000萬股,最終獲利30多億日元。

後來他還準確預測了銅價的上漲,買入同和礦業並大賺300億日元。

本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因貪心,是川銀藏沒有及時收手,最後就連他30億日元的本金也險些不保。

不過,是川銀藏後來抓住機會投資金礦,再次收穫了200億日元。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這次他知足而止,迅速獲利了結,最終再創日本股市神話。

《道德經》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到老年,日薄西山,沒有了年少時的活力,凡事但順心意,切不可強求。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只要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幸福快樂,那便不枉此生了。

年輕時,我們要不斷拿起。

年老時,我們要學會放下。

路遙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在少年,當淡泊明志,勇敢地抵禦外界誘惑;

人在中年,當不爭不搶,以豁達心胸包容一切;

人在晚年,當知足常樂,後退一步,海闊天空。

世路雖坎坷,人生何其樂。

邁過這三道坎兒,人生才能得以圓滿。

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覽此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劉表碑文《劉鎮南碑》有言,「策命褒崇,謂之伯父」,如實記載了此事。 04《三國演義》中,劉表被刻畫成一貪生怕死、昏庸無能之輩。其實不然。早年劉表曾單騎入荊州,招賢納士,平定匪患,一步步站穩腳跟,成為荊州之主。
  • 婚姻生活, 越過越有感覺的夫妻,都會一起跨過這三道坎,你們過了幾個?
    他們一個喜歡貓,一個喜歡魚;一個愛吃豆漿油條,一個只愛果醬吐司;一個感性迷糊,另一個理智冷靜,有些大男子主義。相處中有了矛盾,鍾曉芹主動來化解,陳嶼卻很少遷就,連衣服都只洗自己的。兩個人看起來不像剛結婚的小年輕,倒是像同一屋簷下的合租室友。
  • 《三國演義》暗藏的5個人生大忌,有一個人就廢了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說不盡的人生百態,讀不完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處世秘訣。有的人,爭了一輩子,爭得越多,丟得越多,爭得越兇,輸得越快。《道德經》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唯有放下執念,學會取捨,才是破局之道。
  • 人生最難熬的三道坎,你熬過了幾個?
    無論此時有多難,有多痛,只要咬緊牙關,就一定可以挺過去。 哭可以,那是發洩的一種方式。但不能只知道哭,而蜷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沒有作為。 人生最難熬的坎,不過是這三個,學會不畏懼,那麼你終究能熬過所有坎坷,成就更好自己的同時,日子蒸蒸日上。
  • 人這一輩子,要過三道坎
    著名國學大師齊善鴻教授,曾將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進行提煉,對應現代人的生活,提出了人生的一個重要定律:過坎。就是說,人生路上,難免遇到一波又一波的磨礪,一道又一道的坎兒。人一輩子,就是一個不斷「過坎兒」的過程。
  • 《三國演義》揭示的人生八大禁忌,有一條你就輸了
    人生路上,真正要命的東西,不是眼界,不是能力,而是情緒。無論你有多麼卓越,也萬不可急躁衝動。生氣不如爭氣,脾氣決定福氣。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遇事冷靜處置,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遠。堂堂一代霸主,居然被史學家批得如此一無事處,實在可笑,可憐。人生起起落落,看似隨緣,實則皆有因果:有德行修養的人,總會有一定回報;德不配位的人,終歸會遭到報應。有德,才有福;無德,災必來。
  • 【西鄉塘區/秀廂站/無需預約】有酒有肉有朋友,人生方得圓滿!僅29...
    小編今天就給你推薦一家專心做美食的音樂餐吧  這裡有zui懂你的音樂,還有美食「佳人」相伴~  小心,愛上這裡小編可不負責喲~  只識人間煙火氣  有酒有肉有音樂  人生方得圓滿  因為一首歌、一部電影觸景生情  好萊塢音樂餐吧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 《三國演義》揭示的6個人生大忌,有一個就廢了
    《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個橋段,十八路諸侯之中孫堅做先鋒,一路直搗黃龍。袁術負責盟軍的總後勤,可他竟然害怕身為下屬的孫堅做大,故意延緩糧草供給,一手點燃了盟軍瓦解的導火索。孫策帶著傳國玉璽投靠袁術,袁術得了玉璽,想都沒想就自立為帝,把自己陷入眾矢之的。
  • 夫妻最難走的三道坎,走過就會白頭到老,多數人敗在最後一個
    可是婚姻卻是需要經營的,它和戀愛不一樣,畢竟結婚後要面對的問題可要現實得多,我們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以及擁有對婚姻保持著熱情的心。我們必須承擔起對婚姻的責任,對一個家庭的責任,不能夠做出那些不理智十分孩子氣的事情。婚姻也是如此,夫妻最難走的三道坎,走過就會白頭到老,多數人敗在最後一個。
  • 《三國演義》揭示的人生六大禁忌,有一條你就輸了
    知乎裡有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喜歡讀《三國演義》?」有一個回答是:喜歡主角們的縱橫捭闔,馳騁沙場,也喜歡配角們彗星襲夜的光芒一閃,最喜歡他的真實,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越深入研究,越覺得反映人性。《三國演義》中反映的人性,是一面鏡子,赤裸裸地照出了我們自己。
  • 羅貫中:我寫的不是《三國演義》,是哥的人生與夢想
    今天就讓洞察君和你好好聊聊羅貫中和他的《三國演義》。張士誠是販私鹽出身,劉皇叔是賣草鞋出身。張士誠有張士德、張士信,是骨肉三兄弟。所以羅貫中便給劉皇叔安排了桃園三兄弟。因為在羅貫中的時代有一場鄱陽湖大戰。朱元璋在鄱陽湖,巧用火攻,以少勝多,一舉擊敗陳友諒,從此奠定了朱元璋的明朝基業。孫劉聯軍在赤壁,巧用火攻,以少勝多,一舉擊敗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兩次水戰實在相像,這樣寫作起來更有代入感。當然也順便讓諸葛亮搶搶赤壁之戰真男主周瑜的風頭。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生歸零,方能致遠。
    人生需要歸零。我對這句話中「人生」二字的理解,區分為「人的生命」和「人的生活」。先說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只是人世間的一個過客,最終是從哪裡來的、又會回到哪裡去,來時沒帶來什麼、走時也帶不走什麼,這是「生命狀態歸零」。
  • 三國演義詩詞欣賞
    後世評黃蓋的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 三國演義詩詞鑑賞五十三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出自唐朝詩人杜牧 三國演義詩詞鑑賞五十四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 想要超越《戰狼2》,《金剛川》需要邁過三道坎
    今年是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趕在抗美援朝紀念日前上映,《金剛川》的點把握得不可謂不準,野心不可謂不大。只要角度選得巧妙,故事節奏緊湊,情節真實到位、人物塑造可信,應該能有一個可觀的觀影效果。離《金剛川》上映還有三天時間,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們最希望的並不是把這部片子拍得多華麗
  • [原創]過不了三道坎,愛情就是那麼傷
    坦率說,它具體是個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情感的世界太廣闊,個人體驗不過滄海一粟,誰也不敢說自己就能解釋了。即使能用文字、音樂、畫面描繪出來,沒有相同經歷的人也無法感同身受。想體驗它的甜蜜,就得自己去摸索。但是在摸索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磨難層出不窮,被傷多了,難免有這樣的疑問:愛情一定要這麼傷人嗎?對,愛情就是會傷害你,讓你掙扎、遺憾、失落,甚至是絕望。
  • 異地戀就這三道坎,熬過了就是一輩子,熬不過就早點分手!
    異地戀就這三道坎,熬過了就是一輩子,熬不過就早點分手!1.遙遠的距離異地戀最遙遠的就是兩個人的距離,這種距離不僅僅是身體的距離,也是心的距離。兩個人處在不同的城市或者不同的國家,兩個人無法經常見面,沒有及時溝通,就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 如何把握當下一切事,解決人生三大問題,得究竟圓滿,大徹大悟
    感嘆光陰流逝,如何把握當下一切事,解決人生三大問題,得究竟圓滿,大徹大悟中國禪宗文化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一大特色,為禪宗文化的宗旨。禪宗文化的思想主要於佛陀時代拈花示眾,迦葉破顏微笑的典故,因而成就了拈花一笑「以心傳心」而聞名於中國佛教。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生人」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吃得苦中苦,方為人生人,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pride must take a pinch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Mother,」 Sue cried
  • 走出《三國演義》的日子:「劉關張」三兄弟過得怎麼樣?
    演完《三國演義》,陸樹銘成了關羽的化身,痴迷的觀眾不接受他關公之外的形象,那年有兩個觀眾看到他扮演的李廣在《漢武大帝》裡受盡委屈時,竟憤怒地把電視機砸了。這是陸樹銘的宿命,也是1994版《三國演義》幾大主演的宿命。
  • 陳澤奎:人生如棋局的聯想——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深深為羅貫中精巧的藝術構思所折服。三顧茅廬,做為禮賢下士的典範,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傳世以來傳誦了幾百年,成為了歷史經典。劉備所以能放下身段,行三顧之禮,不僅有其鴻圖大志,也有其不得不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