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魚雷,可能很多軍迷都如雷貫耳,畢竟其只有160年左右的歷史,但是卻戰績累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十分卓越。一戰時,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多達1153艘,艦艇462艘,二戰時,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總噸位高達1366噸,佔所有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68%。如果這個數據還不夠直觀,那麼2018年美軍在環太平洋舉辦的軍演就讓你看到了魚雷的威力。
據記載,美軍當時將一艘排水量5000多噸的「拉辛號」登陸艦駛入海域進行打靶測試練習,同時參加演習的還有日軍。當時美軍最先使用NSM反艦飛彈對其發起了攻擊,然而登陸艦毫無反應,日軍見此躍躍欲試,也向其連射了4枚12岸艦飛彈,然而讓兩國驚奇的是,軍艦依舊不見沉,美軍無奈只好向它發射了一枚MK-48重型魚雷,這時海面傳來一聲巨響,「拉辛號」被攔腰斬斷,沉入深海。
看到這裡,估計網友也好奇,為什麼那麼多枚飛彈都抵不上一枚魚雷呢?根本原因是因為兩者攻擊位置不同,魚雷攻擊的是軍艦水下部位,這裡防禦較弱,被擊中後會艦體會大量進水,破壞船體平衡,軍艦很快就會沉沒。而且魚雷在水底爆炸,會將船體的龍骨破壞,最大承力結構受損,軍艦自然也就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而飛彈攻擊水面以上,防禦最強。
而且,魚雷的炸藥量要比飛彈多的多,爆炸衝擊自然也比飛彈要大得多。一些大型軍艦遇上魚雷可能還會堅持一段時間,小型的自然一炸就沉。據悉,魚雷的炸藥一般都在幾百公斤以上,而飛彈僅僅一百公斤左右。像美國的魚叉反艦飛彈裝藥220公斤,MK48重型魚雷裝藥290公斤。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魚雷不僅有本身炸藥的能量,而且其爆炸產生的水壓也不容小覷,可以說,這個才是艦艇沉沒最致命的打擊,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產生爆炸後,水並不會被壓縮,而是將爆炸力向外傳遞,因此魚雷即便是在艦體附近爆炸,軍艦也很有可能受損。如果魚雷直接命中,水壓就是二次傷害。這些都是飛彈不能比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