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局編外
海軍型光輝戰機完成航母的首次降落,圖為降落在陸地裝置的測試。(圖/印度飛機公司)
上周六早上,印度完成了自研輕型戰機LCA「光輝」式戰機的首次航空母艦降落,預計它很有可能將會成為印度海軍航空母艦上的的第2款艦載戰鬥機,第一種是從俄羅斯引進的MiG-29K型艦載戰鬥機。
印度標準時間11號上午10:02,印度海軍一架雙人座的LCA「光輝」光輝戰機成功降落在了「超日王」號航空母艦(也譯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飛行甲板上。印度海軍自豪地表示:「憑藉這一壯舉,已經證明了印度海軍已經掌握了艦載戰機的設計技術,也將為未來開發自製雙引擎艦載戰鬥機鋪平道路。」
印度確實應該自豪,畢竟,由於技術難度極大,需求極小,目前能夠自研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僅有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垂直起降)和中國等五個國家,印度成為了世界第六個。
印度更應該自豪的是,在世人嘲諷中堅定不移地推進自研戰機計劃。因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印度就啟動了自製輕型戰機(LCA)的研發計劃,比我國的殲-10研發計劃還要早3年時間。
該計劃分成空軍型與海軍型,經過30餘年的研發,終於在2015年完成空軍量產型的發展,並定名為LCA光輝式戰機,這是一型綜合戰機,具有空防作戰能力,以及加裝重型炸彈成為對地攻擊戰機。而到這個時候,我們的殲-10已經發展了3代,裝備了數百架,正式服役了近10年時間,部分早期型號甚至快要退役了。
同時,還向國外推出了外銷版本。也是到這個時候,這款性能已經嚴重落伍的飛機,極不情願的印度空軍在莫迪的「支持國貨」的政策下,不得不勉強訂購了83架,用來替換掉服役過久、性能更加落伍的二代機米格-21野牛式戰鬥機。
海軍型的LCA光輝戰機發展比空軍型更加波折,2016年12月,時任印度海軍參謀長森爾·蘭巴仍認為LCA光輝戰機研發進度過慢,性能不符合需求,同時,只有一臺發動機的LCA戰鬥機一旦遇到空中停車的險情時,就極可能面臨機毀人亡的慘劇。
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海軍艦載戰鬥機採用雙發的原因。畢竟,雙發都出故障停車的概率要遠遠小於單發停車的概率。安全係數要高很多。為此,當時的印度海軍也極不情願採購LCA光輝艦載戰鬥機,轉而打算採購57架外國的戰機,以搭配目前正在使用的MiG-29K。
但是,顯然,印度海軍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印度軍工方面肯定會在莫迪面前告御狀的。畢竟,印度軍工費時近40年,花了無數精力和金錢研發的艦載型LCA,如果印度海軍都不願意採購,那一切努力都會打水漂了。
這是印度軍工絕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政府不想看到的。為此,政府不得不向海軍施壓,要求其無論如何都必須採購這樣一款安全係數低、性能落伍的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海軍也只能低頭。
但是,印度海軍不甘心任人擺布,他們剛剛又提出新的計劃,他們認為現役的MiG-29K也不符未來需求,計劃在2030-2031年以新的雙引擎戰機來取代。具體而言,就是以目前成功著艦的LCA光輝戰機為基礎,設計一款雙引擎版本的升級版本的先進光輝戰機,預計將在2026年首飛。當然,這個計劃過於樂觀了,能夠按時實現的概率估計為零。但是,至少表明了印度海軍的雄心。
未來,印度海軍計劃打造包括三艘航母在內的強大的水面艦隊。印度海軍參謀長卡拉姆比爾·辛格去年12月曾表示,印度海軍的長期規劃是擁有三艘航母,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將於2022年前實現全面運行。第二艘國產航母IAC-2(「維沙爾」級)排水量高達65000噸,採用彈射起飛阻攔著艦方式,目前已經完成設計工作,將會儘快送交國防部審批。
屆時,不排除雙座LCA光輝艦載戰鬥機能夠上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甚至IAC-2上,在印度洋上,印度的海軍優勢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