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亞兩個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航空領域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角逐,1月12日,印度國產LCA「光輝」戰機首次在航母上完成滑躍起飛,該國高調宣稱:這是第一款由亞洲人設計的艦載機。
研發周期超過35年的「光輝」戰鬥機,其NP—2艦載型於當地時間1月11、12日兩天成功在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滑躍起飛和著艦,印度將其稱之為裡程碑式事件,印度媒體認為,LCA光輝是二戰後第一款由亞洲人自己設計的艦載機,而在此之前,無論是印度、中國和泰國等亞洲國家航母上使用的艦載戰鬥機,全都有歐美血統。
專家認為,印度的LCA光輝戰鬥機氣動布局,是法國達索公司借鑑了幻影戰鬥機的無尾三角翼的布局所設計,該戰鬥機項目於1983年,直到2016年才交付給該國空軍,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時間,如今這種氣動布局已經落伍,當今主流的戰鬥機已採用先進的鴨式布局,據說這款戰鬥機零部件來自17個國家,是萬國拼湊的成品,它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將其一層一層粘上去,容易開膠脫落。
光輝戰鬥機曾經是印度雄心勃勃的國產主力戰機,但如今它已經大大落伍了,外界對於印度將光輝這樣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改裝為艦載戰鬥機,普遍採取了調侃的態度,有分析認為:印度將光輝上艦,只不過是為了解決艦載機完全依賴進口的窘境,為這款連自己國家空軍都不喜歡的戰鬥機謀一條新出路。
武器與雷達不匹配,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備飛彈的性能、能攜帶多少枚飛彈、雷達的探測距離是多少等,由於中距飛彈質量較大,這款輕型戰鬥機掛載不了,即便掛上去了,探測距離只有五、六十千米的機載雷達,與射程可達到四、五十千米的中距離飛彈不匹配,限制了飛彈的性能,如果只掛紅外飛彈,它的作戰能力也不出眾。
既然打空戰不行,那使用它對地攻擊怎麼樣?但它只有5個掛架,攻擊能力嚴重不足,因為飛機質量輕,如果掛滿炸彈,它的航程又不夠,這樣一來,低空突防耗油大不不敢用,中空突防攜帶的武器又很少,高不成低不就,有很多數據看似不錯,實為雞肋。
四年前光輝戰機交付該國空軍,印媒認為光輝的成軍能與巴基斯坦的「梟龍」抗衡,可光輝剛交付服役,梟龍已經推出了第3代改型,戰力再度獲得巨大提升,2019年12月中旬,最新改進版梟龍Block3首飛成功,它最大的變化就是雷達和航電系統的大幅度升級,驍龍Block3還配備了與殲20同款的廣角衍射全息屏顯,駕駛艙大量使用的液晶顯示屏,進一步加強飛行員的信息處理能力。
巴基斯坦軍方表示,新型號可以掛載PL15和PL10E先進空空飛彈,能應對印度下一代戰機的威脅,而印度方面一再對梟龍戰機做出各種否定和貶低的報導,稱其不過是「米格21的魔改」,在去年的2·27印巴空戰中,梟龍戰機主要承擔了對地攻擊和助攻的任務。而擊落印度米格21為巴軍的F16,相信未來梟龍Block3項目一旦完成,將會更多地參與制空作戰,或許將來會在空戰中與光輝一決高下。
梟龍戰鬥機的氣動布局,為早期的第三代戰鬥機的邊條翼設計,它對渦升力的利用非常高效,技術比較成熟,發動機用的是俄羅斯米格29的發動機,型號為RD33,推力8噸,這款發動機對它的整體性能非常合適,但今後的梟龍3.0版,將採用東方大國的「渦扇19」,推力可達10噸以上,飛行性能大幅提升。
最重要的是改進了雷達,採用氣冷式有源相控陣雷達,與F35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相媲美,這是東方大國電子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它使用了目前先進戰鬥機主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超過200公裡,能夠同時探測超過20個空中目標,它的探測距離可達180公裡以上,可以給PL12、PL15這樣的中距飛彈進行精確制導,對抗世界上任何一款先進的戰鬥機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