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佳女同、酷兒、雙性戀電影

2021-02-09 悸花網

10.穿制服的女孩 Mädchen in Uniform (1931)

該片位列「最偉大的一百部德國電影」第44位,為世界首部女同性戀電影。故事背景是一所女校,裡面的學生都是軍官的女兒,戀情發生在學生瑪努薇拉和馮•伯恩伯格夫人之間。瑪努薇拉剛剛死了母親,她像所有的同學一樣崇拜女教師伯恩伯格,因為後者是所有教師中唯一不相信棍棒教育的人。但不久她們彼此便感到異樣的吸引,雖然老師不願承認這一點。一次,在學校的戲劇節上,瑪努薇拉領銜主演了席勒的《唐•卡洛斯》並大獲成功。在其後的慶祝會上,當所有的女孩都喝得有點醉時,瑪努薇拉向老師表白了她的愛情。但是不巧校長聽到了熾烈的尾聲,遂把瑪努薇拉送進了醫務室。但瑪努薇拉卻在校長和伯恩伯格夫人談話時,從醫務室逃出來,爬到了學校樓梯井頂端,打算跳下去……

9.伊朗式分手 Appropriate Behavior (2014)

對伊朗家庭長大的希琳來說,接納顯得很難: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雙性戀;前女友不懂為什麼她不肯出櫃;聽她上課的孩子們太難以管教。在弟弟大張旗鼓的向家裡宣布自己的婚事後,希琳悄悄開始了自己的的反叛,她希望活出自我,同時想明白為什麼會和前女友鬧掰...

8.全賴我 All Over Me (1997)

Claude 和 ellen 是最好的朋友,住在紐約一個不怎麼好的地方。他們被捲入了90年代青少年的亞文化,充斥著毒品,現場音樂,以及對同性戀的恐懼。一夜之間,一切都改變了,因為一場暴力而毫無意義的死亡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7.燃燒女子的肖像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2019)

1760年法國布列塔尼,才華洋溢的年輕女畫家瑪莉安(諾米·梅蘭特飾)收到委託,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茲(阿黛拉·哈內爾飾)出嫁前的肖像畫。兩人在孤島相依為命,白天女畫家悄悄觀察小姐的一舉一動,到了晚上才縱情下筆。兩人在畫與被畫的親密接觸下,即便是在充滿禮教束縛的時代,卻也漸漸萌發了禁忌的曖昧情愫,隨著大婚之日越來越近,她們的愛火卻越燒越猛烈…

6.驚世狂花 Bound (1996)

薇拉(珍妮佛•提莉 Jennifer Tilly 飾)是黑道中人的老婆,陰暗的生活令她非常厭倦。這天,她家隔壁新搬來了一個頗有男子氣質的女鄰居高琪(吉娜•吉舍恩 Gina Gershon 飾),她會親自動手修下水管,打扮總是非常髒亂。一種莫名的情愫在薇拉心中湧動,她主動接近高琪,風情萬種的引誘她,二人終於墮入斷臂之愛。薇拉一心想和高琪遠走高飛,逃離現在的生活。於是,高琪和她展開了一場危險遊戲。

5.尋找西瓜女 The Watermelon Woman (1996)

熱愛電影的雪莉愛做白日夢。這陣子,她滿腦子都是「西瓜女」─早期美國電影裡一名不見經傳的黑人女演員。她在一家租售錄影帶的小店工作,進進出出的都是同道中人─女同志。某天,一名風情萬種的白人女子闖進了她的生命,從此,平淡的生活變成了驚險刺激的遊樂場過山車。Cheryl Dunye曾拍過多部錄像作品,探討黑人女同志生活裡種族、性別與階級醒覺的關係。這回她首度拍劇情片,使盡渾身解數,自編自導自演,將大都市女同志社群的生態拍得尖銳生動,抵死幽默處令人捧腹。

4.愛的甘露 Desert Hearts (1985)

背景設置於觀念相當保守的1959年,來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英國文學教授Vivian為了結束一段持續15年的婚姻,來到美國西部有名的離婚城市Reno,住在一個專門接待在離婚冗長煩瑣過程中煎熬的女性的農場,準備以6周時間換取自由和解脫。這是一個為沙漠環繞的農場,也象徵她當時的心境,乏味,沮喪,壓抑,煩躁,直到她遇到農場主的繼女Cay,一個無拘無束勇敢無畏的工作在賭場的女子,一種奇異的聯繫在她們之間滋生,她的冷淡傲慢在她的微笑中春風化雨消弭於無形,她對她,象是荒漠中流淌的甘泉。

3.賤民 Pariah (2011)

影片的女主角是一個叫做艾立凱的17歲黑人少女,她和自己的父母以及妹妹住在布魯克林。艾立凱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她很平靜,但同時也是很堅定地接受了自己是一個同性戀的事實。在好朋友蘿拉的支持和鼓勵下,她開始為自己尋找一個女朋友。於是,在自己的堅持和朋友的支持下,艾立凱開始用優雅、幽默和堅韌的態度來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2.面子 Saving Face (2004)

年輕醫生Wil(楊雅慧 飾)是個美國華裔。她事業如意,工作幹煉,但就是不愛打扮,不喜歡結交男朋友,這令到母親(陳衝 飾)非常操心。母親刻意拉女兒到一些華人圈子的聚會,幫女兒物色對象,卻總是一無所獲。
不料母親的生活也開始混亂——她懷上了孩子,卻不願公開誰是孩子父親。為了面子問題,Wil的外公外婆把母親趕出家門,責令她一定要找個人嫁出去。於是,媽媽投奔到女兒的門下,暫時寄宿在此,女兒開始四處網羅男人相親。
除了母親的事情讓Wil煩惱,她還有一個秘密需要苦心遮掩——自己女同的身份恐怕會讓思想傳統的母親接受不了,於是,Wil和女朋友開始轉戰地下,二人愛得偷偷摸摸。人人為了面子,都有一個自己的心結,不知何時打開。

1.啦啦隊長 But I'm a Cheerleader (1999)

個性活潑開朗的梅根(娜塔莎·雷昂 Natasha Lyonne 飾)是校園拉拉隊的隊長,亦是男生們仰慕追求的對象。然而,在誤打誤撞之中,梅根竟然被父母誤會是同性戀,而被送往了「治療」同性戀的同情戀矯正學校之中,在這裡就讀的,都是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的年輕男女們。
因為相同的境遇和性取向,大家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在這裡,梅根結識了名為格拉漢姆(克麗·杜瓦爾 Clea DuVall 飾)的女孩,剛開始,兩個個性迥異的女孩將對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常常爆發激烈的爭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顆年輕火熱的心開始漸漸靠近。知道有一天,梅根因為犯了錯誤而被強制退學,她才發現,自己早已經深深愛上了格拉漢姆。

選自原文:《The 200 Best Lesbian, Queer & Bisexual Movies Of All Time》

(點擊原文連結可看)



相關焦點

  • 酷兒棕櫚攻略:抗艾電影被狂贊
    看死君:昨天,羅賓·坎皮略關於抗艾運動的新片《每分鐘120擊》在坎城首映,瞬間爆了口碑,在社交網絡上被媒體狂贊!
  • 日本女同電影《芳子與百合》
  • 從女同性戀電影看酷兒精神
    導演託德·海因斯在美國獨立電影圈口碑很好,出生於60年代的他深受「酷兒理論」的影響,在得知凱特將出演女主角後,欣然接下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工作。按他自己的說法,他沒有把這部電影當成需要賣弄性感的女同類型片來處理,世間的愛戀都一樣,卡羅爾和特芮絲的情感珍貴在「愛」,而非「同性」。
  • 迪士尼動畫《貓頭鷹魔法社》打造史上首個雙性戀主角開創歷史
    迪士尼頻道的動畫系列《貓頭鷹魔法社》開創了迪士尼史上第一個雙性戀主角的歷史 達納·泰瑞斯坦誠自己是雙性戀,她說在拍攝過程中,她有表達想讓酷兒孩子出演主角的想法,但是當時迪士尼的一些領導告訴她,她不能這麼做。而現在她終於得到了高層的支持,她發推特說:「幸運的是,我的固執得到了回報,現在我得到了迪士尼領導層的大力支持。」
  • 雙性戀漫畫角色 ——《美少女戰士》月野兔
    作者:Anthony Gramuglia(2020年6月09日)翻譯:Fili校對:在如注釋:Stephanie排版:Fili「《美少女戰士》展現了許多LGBTQIA角色,其中,月野兔,是漫畫史上無以倫比的一個雙性戀角色
  • 虹膜 什麼是酷兒電影
    後者是一部重拍片,講的是1924年芝加哥發生的一起兩個年輕人謀殺了一個十四歲男孩兒的真實事件,影片直接引用了根據此事件改編的兩部電影:一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1948),一是理察·弗萊舍(Richard Fleischer)的《朱門孽種》(Compulsion,1959),這兩部影片都刪去了兩個兇手之間的同性戀關係。《蜘蛛女之吻》。
  • 十部必看的雙性戀電影
    希望隨著人們的心態更加開放,這樣的雙性戀電影會越來越多。請欣賞下面這些備受讚譽的電影,並且歡迎向我們推薦更多類似的影片。 時髦,極富創意,無比性感……這部絕無僅有的酷兒經典以一種全新的、開放的方式展示雙性戀 —— 雖然從根本上說,這並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最重要的事。
  • 【社會】西方女同性戀電影掃描
    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在《摩洛哥》(Morocco,1930)裡吻了一個女人,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在《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1933)裡演一個雙性戀的君主,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的《三人行》(These Three)
  • 敢愛的人最酷兒
    2019年的今天,臺灣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在平權史上翻閱了新的篇章。勝利的背後,是過去大大小小的努力。Zine 作為一種社群連結和交流的方式,在近幾年盛行於性別運動界,成為邊緣群體發聲的媒介。因為低門檻、原創、形式隨意而深受酷兒群體的青睞。什麼是 Zine?
  • 《電影手冊》十佳出爐 《地心引力》入選排第四
    《電影手冊》十佳出爐 《地心引力》入選排第四 時間:2013.11.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何小沁 分享到:
  • 《探險時光》裡帶勁(且意想不到的)酷兒元素
    術語註解:在這篇文章裡,我在將各種層次上運用雙性戀者,雙性戀和雙性戀的,並且我都是指最寬泛的定義。為此,雙性戀和雙性戀的群體是指喜歡多於一種性別的人。雙性戀的這個詞是一個政治術語包含所有非單性戀(比如男同性戀,女同性戀,異性戀)。使用這個術語,我反對雙性戀者,泛性戀者,性向流動者,酷兒人群與我們自身認同是完全相對的這一概念。
  • 你了解過這種電影嗎|酷兒電影
    《燃燒女子的肖像》(2019) 一部女同電影,背景在18世紀下半葉,那時候有很多傑出的女藝術家,但在主流背景下,很多人沒能被歷史記住,僅僅留下了作品,導演瑟琳·席安瑪說道:「當我發現這些被遺忘的女畫家的作品時,感到悲喜交加。我悲哀的是,這些寫著「作者不詳」的作品的作者被隱去,藝術史刻意隱瞞了她們的存在。
  • IndieWire評選:2020年度最佳酷兒電影
    ,尤其今年的酷兒題材影片。然而,也有一些電影在表達和內容上具有酷兒的意味,例如布蘭登·柯南伯格一部關於身體呼喚、性別融合的恐怖片《佔有者》,或者像講述內陸的異裝癖掠奪者故事《凱利幫的真實歷史》。以下是2020年在院線或流媒體上映的12部最佳酷兒電影。
  • 推廣 | 酷兒大學影像暑期訓練營
    「酷兒大學影像訓練營」開始於2012年至今已舉辦六屆,共培養出學員近50人,產出23個視頻作業和10部短片影像作品,打造成為一個社群影像創作的綜合平臺
  • 批評 新女友:歐容的元酷兒電影 【新片資源百分百】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以巴黎為據點的迷影手冊,提供歐洲院線與藝術電影的最新資訊和批評。美中不足是戲劇性太強,一不小心,從容就變成了狗血。另,羅曼·杜裡斯的腿真是讓人髮指。阿奈絲·德穆斯捷已然新一代顏值平平卻懂得如何怒刷存在感的聰明女演員。
  • LGBTI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雙性人、疑性戀) 酷兒電影 虛擬影片系列 (上)
    同名影片自1971年發表以來逐漸把西德社會從納粹時期《刑法第175條》*的陰霾下解放出來,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成為酷兒和對酷兒友善的人們樂於前往的地方。這體現了電影所具有的影響力和衝擊力。這份片單旨在展示成功的取得來之不易,以及期間出現的優秀影片。*遵循普魯士法典而來的《刑法第175條》早在1920年代就面臨廢除,但在納粹統治下卻得到大力鞏固和強化。西德沿用納粹時期的條例版本至1969年。
  • 矽谷1/3都是 女同、男同、雙性戀和跨性別者?
    近年,在 LGBT 之外,還多出了「QI」概念——酷兒 Queer(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少數人)、間性人 Intersex。以上性少數人群,統稱 LGBTQI 人群。十天之前,美國舊金山政府門前的數根旗杆中部,飄揚著一排彩虹旗。這些旗杆上的彩虹,正是在為這周的 LGBT 驕傲慶祝活動預熱。
  • 愛無所不在的臺灣國際酷兒影展
    2015臺灣國際酷兒影展年度LGBT電影盛會(10月23日 - 11月1日)We Are
  • 雙性戀存不存在,科學說了能算嗎?
    同時,該研究激起了一場關於人類性研究倫理問題更加廣泛的辯論——酷兒(queer)人群的真實體驗是否需要科學研究的正名?如果需要的話,科學家應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貝利則為該研究進行了辯護,他堅持認為應該對雙性戀現象進行研究,以便理解這一性別身份。他說:「研究可能會冒犯一些人,尤其是研究的目標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