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 新女友:歐容的元酷兒電影 【新片資源百分百】

2021-02-21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以巴黎為據點的迷影手冊,提供歐洲院線與藝術電影的最新資訊和批評。同時,我們也是歐洲電影節和電影工業的深度觀察家。
微信號:deep_focus
本期專題
焦點 | 2015年坎城主競賽單元預測!
批評 | 新女友:歐容元酷兒電影
評分 | 法國院線近期電影綜評
影訊 | 法國藝術院線本周看看看!

新女友 Une nouvelle amie

導演: 弗朗索瓦·歐容

編劇: 弗朗索瓦·歐容

主演: 羅曼·杜裡斯 / 阿奈絲·德穆斯捷 / 拉斐爾·佩爾索納 /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4-11-05
片長: 105分鐘

*本片中文字幕由「深焦」編輯部牛腩羊耳朵與Peter Cat合作翻譯,相關電影資源,請關注「深焦」新浪微博@深焦DeepFocus。此微博也會不間斷提供最新電影資訊和資源。

「深焦」編輯部評分

牛腩羊耳朵 ★★★★ 4/5

歐容能在一對人物之間融進閨蜜友情、異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男同性戀五種感情形式又完全不亂套,前後伏線,流暢夠味,真是劇本上的行家!黑色喜劇的底子註定了影片在深度上會差一點,不過卻還是帶著歐容說不清道不明的驚悚浪漫誘惑感。

陀螺凡達可 ★★★★ 4/5

Peter Cat ★★★☆ 3.5/5

歐容式懸疑小品仍舊在細部上達成了一種精神分析式的精確性和多義性。但局限於一種浪漫化的酷兒理論,且牽制於捍衛LGBT群體撫養權的政治訴求,影片最終落入一種情節劇式的俗套中。或許好看好笑,但卻經不住細品。

柳鶯 ★★★ 3/5

歐容對小品電影的掌控裡越發增強,饒有趣味地講述了一個性別流動的故事。美中不足是戲劇性太強,一不小心,從容就變成了狗血。另,羅曼·杜裡斯的腿真是讓人髮指。阿奈絲·德穆斯捷已然新一代顏值平平卻懂得如何怒刷存在感的聰明女演員。

兩次換裝,兩個女友:歐容的元酷兒電影

文/Peter Cat

  
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的新片《新女友》是在兩組儀式性的換裝中完成的。影片在一組宛若古典油畫式的華麗換裝中拉開帷幕,卻見證了「舊女友」羅拉的葬禮;而在影片的末尾,「新女友」維吉尼亞則因病榻上的換裝而迎來了新生。表面上,這部阿莫多瓦式的,有關一個男人變成女人的故事,似乎最好的詮釋了西蒙尼•德•波伏娃那句名言:「我們並非生來就是女人,而是後天變成的。」但同志作者歐容的性別書寫遠比此走的遠,在《新女友》中,他試圖以一部兼容了喜劇、懸疑等多重色彩的情節劇打破同性戀/異性戀之間粗暴的二分法,向每一位觀眾雄辯地表明:性取向從來不是絕對的,而是流動的。在這個意義上,本片也是一部純粹的,自反性的「元」(meta-)酷兒電影。
  
如果說,影片《登堂入室》的文本豐富性,源於歐容巧妙地藉助了「寫作」虛實交錯的媒介特性;那麼,《新女友》的文本的複雜性,則得益於後現代話語中,「性身份」的多重樣態。在歐容的故事裡,以二元對立的粗暴方式給每一個人貼上男人或女人,同性戀或異性戀這樣的標籤,是毫無意義的。名稱、定義在此僅僅是暫時服務於交流的權宜之計,在歐容的電影中如此,在本文隨後的寫作中亦同。因為,絕對的區分並不存在,而只是理性為現代社會建構的一種虛幻秩序:你今天是大衛,明天可能就是維吉尼亞。



  
在大衛成為維吉尼亞之前,「維吉尼亞」只是女主人公克萊爾公司對面的一家「酒店」。克萊爾心情積鬱之時,常常望向窗外,朝向那座酒店,因為那裡藏著克萊爾被壓抑的秘密——
  
當克萊爾與閨蜜羅拉立下「同生共死」誓言之時,她們兩人還是不知情為何物的小不點。這對總角之交,一路走來,無話不談,互相見證對方人生的重要時刻。直到羅拉產下女兒,並在不久之後便離開人世。葬禮之後,克萊爾強忍悲痛,兌現諾言要幫助羅拉的丈夫大衛,一同把他們女兒拉扯大。但卻意外發現大衛是個易裝癖,在家中把自己打扮成亡妻的樣子來哺養女兒。儘管換裝之後的大衛,柔情而又細膩,以「維吉尼亞」這一女性身份出現在了克萊爾的生活中,一同照料孩子、化妝、購物、郊遊,幾欲填補了閨蜜羅拉的缺失。但強大的社會意識,使大衛的癖好在克萊爾眼中終究是「病態的」,並不斷壓抑其對「維吉尼亞」所滋生出的好感。曾經,也是出於同樣的社會道德意識,克萊爾壓抑了對「舊女友」羅拉曖昧的情慾。這種情慾只有當她睡到羅拉兒時的小床時,才得以在夢境中獲得片刻的釋放,儘管隨之而來的仍然是因「大逆不道」的自我警告而引發的驚醒。
  
如果說,「維吉尼亞」出現,使得克萊爾不得不面對社會性的「超我」對其性取向中某一部分不自覺的壓抑;那麼,「維吉尼亞」背後陰魂不散的「大衛」則構成了克萊爾在現實界中自覺的倫理困惑。對「維吉尼亞」不可抑制的入迷,若置換以「大衛」的身份和身體,即意味著一種對其閨蜜及丈夫的雙重背叛。正是在這種社會性的道德話語和單一絕對化的性別文化中,這段複雜情慾被引向了一個懸念叢生的故事。這其中有因變裝的反常而引發的笑聲,也有籠罩在道德陰影和真摯情誼之間的感人淚水。
  



作為影片三位主角中唯一一個性取向似乎「穩定」的角色,克萊爾丈夫吉爾的存在,在電影中具有雙重功能。第一,作為一個異性戀,吉爾是以「絕大多數人」(觀眾)的視點介入影片的。這在一方面被歐容巧妙轉化為一種喜劇性點綴,也就是暗諷大眾面對同性戀時的尷尬態度——政治上的包容和情感上的隔閡;在另一方面,吉爾則充當了建構戲劇張力的社會性障礙(因丈夫存在,克萊爾拒絕與「維吉尼亞」繼續危險關係,並力勸其接受治療,回歸正常生活)。第二,影片中克萊爾與吉爾的兩場性愛戲也賦予了克萊爾「性身份」的複雜性。簡單地把克萊爾定義為異/同/雙性戀,都是過於粗暴的分類。
  
有意思的是,儘管本片名叫「新女友」,且媒體注意力都聚焦在以女性形象示人的男演員羅曼•杜裡斯身上。但影片最核心的靈魂其實並不是這位「新女友」。正如,一死一生的兩次換裝都是藉助「他/她」人之手完成的。如果說,大衛為亡妻換裝,是一種自我確認,是勇敢地直面其自身的性身份,並決心成為女兒新母親,成為克萊爾新女友;那麼克萊爾為大衛換裝,則意味著一種來自於他/她者的認同。在此,大衛是無法獨自成為維吉尼亞的——雖然在表面上,這樣一個「擁有男人身體卻事實上是女人,且愛慕女人」的性雙重錯置是如此的荒誕,但觀眾從大衛與亡妻之間早已展開的換裝遊戲中,便已經窺見了在那個封閉二人世界裡,大衛對其真實性身份的坦誠——只是,失去了妻子的大衛,也就是失去「女友」(他/她者性別認同)的維吉尼亞。大衛只有找到他的「新女友」,才能重新成為維吉尼亞。而那個迷失了的「新女友」就是克萊爾,那個被社會道德所牢牢捆住的克萊爾。因此,大衛性身份轉換的困境與其說是糾結在一種「大衛/維吉尼亞」式的自我困惑中,還不如說是一場漫長的等待,等待克萊爾的「自我覺醒」。毫無疑問,這是歐容所最擅長的文本遊戲,在這個故事裡,「新女友」其實是雙向的,「新女友」其實有兩位。但對於她們各自來說,「新女友」恰恰卻又是單數的,缺一不可的單數。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她們都無法獨自成為她們自己。
  
正因此,影片全部張力,就轉移回了克萊爾與那個「唯異性戀」的封閉社會之間,是克萊爾如何克服社會的「病態」,誠實地接納真實的自己。所以,在病榻上克萊爾試圖喚醒的與其說是維吉尼亞,不如說是那個作為維吉尼亞「新女友」的她自己,是她自己如何能夠克服在不同場合之下「大衛」與「維吉尼亞」的不一致,也就是如何能夠克服她的超我(大衛),而最終成就其自我(維吉尼亞)。
  
影片最初定名為《我是女人》,改編自露絲•倫德爾(Ruth Rendell)1985年短篇小說《新女友》。作為電影改編界經久不息的源泉之一,倫德爾小說曾先後被夏布羅爾、克勞德•米勒以及阿莫多瓦搬上過銀幕。事實上,早在歐容職業生涯的初期——拍攝《夏日吊帶裙》(1996)時,他就曾試圖以一種極為忠實的方式將這個故事改編為一個短片。但當時他既沒有錢,也沒有理想的演員。將近二十年後,歐容再次出發,卻選擇了以一種相對自由的方式改寫了這篇小說,使得影片《新女友》以一種徹頭徹尾的「酷兒電影」樣式出現在觀眾面前。如果說,對「酷兒電影」的寬泛定義囊括了所有那些與「邊緣」性文化相關的電影;那麼,歐容的這部電影則試圖對性別本身,對塑形「酷兒文化」的情慾自身展開描述。
  
在短短104分鐘的影片中,觀眾將在大銀幕上目睹各式各樣的性慾可能,且這種性身份的多元性不是藉由數量上的多個角色來塑造的,而是僅僅在兩位主角自身之中展開。因此,影片的主旨並不是去論證易裝者、跨性別者、雙性戀或同性戀人群的合法性,而是力圖揭去對性身份「標籤式」的靜態定義,讓觀眾看到在標籤之下,個體的性慾乃至性認同在生活中是流動的:沉溺於與丈夫幸福婚姻的妻子,可能同時也迷戀著從兒時一路走來的閨蜜;而人前人後穩重大方的模範丈夫,卻可能時常幻想成為女性,身著華服而被溫柔接納。歐容的天才在於,他敏銳把握到:懸疑片對情節潛在趨勢的張力要求與個體性向的多重可能性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同構性。只需將影片的兩位主角設置為對其自身性向倍感困惑和焦慮的日常男女,並將電影的謎題落實到他們之間在生理、心理、倫理上皆阻礙重重的情慾關係。觀眾也就必然會投入到這樣一場著眼於多元性文化的愛情/友情歷險中。而這一過程,就如同聆聽了一場金賽博士在半個世紀以前的性學講座。
  
儘管金賽博士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實施過或懷有過非單一形式(絕對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性行為或性慾望。但即使是在意識形態相對開放,社會氛圍整體包容的法國社會,異性戀政治依然是佔主導地位的。排斥異性戀之外其他性形式的合法性,仍舊是極右翼的勒龐主義者吸納選民的根本立場之一。因此,七年之後,當克萊爾與維吉尼亞一同在學校門口接女兒的溫馨場景出現在影片的結尾時,這絕不僅僅是一個陳詞濫調的大團圓結局,而是導演歐容精心策劃——儘管在影片中略顯生硬和刻意——的一次政治宣言,是借電影介入政治,借電影推動LGBT(L女同性戀者,G男同性戀者,B雙性戀者,T跨性別者)群體的權益。因此,歐容在解釋電影的主旨時說「易裝癖並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而只是一種方式,去觸碰那些偏見以及差異」。
  
聯繫法國社會現狀,這一點則更加明確。雖然法國是全歐洲最早啟動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並在2013年5月通過了相關法案,但LGBT群體是否具有領養孩子的權利卻一直是法國輿論爭論焦點。反對派甚至以同性戀婚姻合法後其領養的孩子會失去憲法所賦予的「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的權利而阻撓法案通過。而《新女友》全片旨在抹去的便是這種對於「男人與女人」、「父親與母親」的絕對的區分。正如羅曼•杜裡斯在演職人員表中對應的既不是大衛,也不是維吉尼亞,而是大衛/維吉尼亞。歐容正是試圖借這樣一個性倒錯的角色表明,即使每個人都具有生理上的性別,但是ta的情感、欲望、認同都是具有可塑性和流動性的。兩分法下的性別區分,只可能是現代理性建構的秩序神話,是理性試圖規範社會個體而粗暴用虛構的「病態」來規訓和排擠社會中的少數派和邊緣人。所以,當《新女友》贏得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塞巴斯蒂亞尼獎(此獎頒發給電影節中最出色的的反映了LGBT群體現實和價值的電影)時,歐容如是說道:「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使其家庭被平等相待,無論其組成如何。」

(文中部分內容,分別發表在《看電影》2014年11月下;《電影世界》2014年12月。)


何寶榮
(1956年9月12日 - 2003年4月1日)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以巴黎為據點的迷影手冊,提供歐洲院線與藝術電影的最新資訊和批評。同時,我們也是歐洲電影節和電影工業的深度觀察家。
微信號:deep_focus

關鍵詞回復
關注「深焦」(Deep Focus)前提下,回復下方紅字可以查看過往精選專題

真實
《真實》與業餘導演昆丁·杜飛


FIN

相關焦點

  • 歐容,靠的可不止是「尺度」
    在歐容身上,最為人注意的就是他本人的性取向和他拍攝的題材,幾乎每部電影都會有各色各樣的「酷兒」元素。酷兒(queer)本是主流文化對同性戀的貶稱,後被激進派借用,含反諷之意。超出同性戀,成為替所有性少數人群「正名」的代言。
  • 弗朗索瓦·歐容 | 法國最懂女人的「酷兒」導演
    最近,2019年柏林電影節公布首批主競賽和特別展映單元片單,法國鬼才導演弗朗索瓦·歐容的新片《感謝上帝》赫然在列。國內影迷可能對這位La FEMIS(法國公立電影學院)光環加身卻以「叛逆」著稱的法國導演並不熟悉,但在近幾年,其風格多變、題材誘人的作品卻屢受提及,如《登堂入室》、《弗蘭玆》和《雙面情人》。
  • 歐容新片《85年盛夏》曝預告!講述兩個男孩的夏天故事
    繼《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之後,又一部夏日同性電影!弗朗索瓦·歐容自編自導,班傑明·沃辛和菲利克斯·勒費弗爾主演的LGBTQ新片《85年盛夏》發布正式預告和海報,充滿了青春元素,滿滿的夏日氣息!影片由弗朗索瓦·歐容自編自導,卡司包括菲利克斯·勒費弗爾、班傑明·沃辛、瓦萊麗亞·布魯尼·泰德斯基、梅爾維爾·珀波、菲麗娉·維芝等。《85年盛夏》是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執導的第19部長片,影片入圍了今年第73屆坎城電影節官方單元片單,將於7月14日在法國上映。
  • IndieWire評選:2020年度最佳酷兒電影
    ,尤其今年的酷兒題材影片。然而,也有一些電影在表達和內容上具有酷兒的意味,例如布蘭登·柯南伯格一部關於身體呼喚、性別融合的恐怖片《佔有者》,或者像講述內陸的異裝癖掠奪者故事《凱利幫的真實歷史》。以下是2020年在院線或流媒體上映的12部最佳酷兒電影。
  • 酷兒棕櫚攻略:抗艾電影被狂贊
    有人聲言這又是一部能夠載入坎城史冊的LGBT電影,也勢必是今年酷兒棕櫚獎的有力競爭者。這番評價,不禁又讓我們想起前些年引爆坎城的《阿黛爾的生活》和《湖畔的陌生人》。▲電影《每分鐘120擊》劇照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酷兒棕櫚獎。這個獎項是專門針對LGBT群體電影題材設置的一種單元。
  • 歐容《八五年盛夏》法國上映,呈現性與文學的覺醒
    作為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的第十九部作品。《八五年盛夏》本該作為法國代表隊之一,在無限風光的坎城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然而由於今年的新冠疫情,坎城電影節被迫取消。原定於坎城電影節同期上映的《八五年盛夏》改期到7月14日,成為法國電影院復工以來第一波坎城系新片。
  • 虹膜 什麼是酷兒電影
    後者是一部重拍片,講的是1924年芝加哥發生的一起兩個年輕人謀殺了一個十四歲男孩兒的真實事件,影片直接引用了根據此事件改編的兩部電影:一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1948),一是理察·弗萊舍(Richard Fleischer)的《朱門孽種》(Compulsion,1959),這兩部影片都刪去了兩個兇手之間的同性戀關係。《蜘蛛女之吻》。
  • 這一次,歐容拍了一部大尺度的情慾片?沒那麼簡單
    文_古倫木 Yifei編輯_Yifei弗朗索瓦·歐容(又一次)陪跑坎城的新片《雙面情人》萬眾期待之下,在這個過去了的長假出了資源
  • 我見到了我的偶像 → 歐容
    我14歲那年至少看了5遍這部電影,就連我現在的公眾號頭像,也是截取其劇照。從此,我在歐容的電影中淪陷。我在電腦上背著父母偷偷看他的電影:《泳池情殺案》《新女友》《弗蘭茨》《看海》。每一部電影都深得我心。因為他,我愛上了法國電影,對於法國心中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嚮往。這種感覺是隱秘的,是私人的。它像是一種童年的味道,又或者是一個熟悉的路標。它指引著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 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沒有人在十七歲認真
    今年坎城電影節期間,法國《世界報》依照時間順序,評出了本屆電影節的「十大驚聞」,第一件便是弗朗索瓦·歐容在接受《好萊塢通訊》時的過激言論,面對美國記者對其新片《花容月貌》的挑釁提問,歐容回答:「許多女人都有放縱自己去賣淫的幻想。」該報導於5月21日刊出,即刻掀起一片公憤。
  • 電影資源 No.124《新女友》
    百度雲連結:http://pan.baidu.com/s/1bo3y2jP 密碼:gs97《新女友》
  • 新片推薦 《弗蘭茲》:一部黑白電影,卻能收穫八家電影媒體的滿分評價
    在當今法國影壇,歐容應該稱得上是最具個人風格的導演之一,電影的個人辨識度極高。1998年的長片處女作《失魂家族》入圍坎城競賽單元,2002年的《八美圖》在柏林電影節獲得傑出藝術成就獎,2012年的《登堂入室》獲得歐洲電影節的最佳編劇和最佳導演。在2014年的《新女友》上映之後,今年的威尼斯,歐容帶著他的新片強勢回歸。《弗蘭茲》是一部黑白片,中間有幾個場景轉變為彩色,這也是歐容頗為用心的一點。
  • 歐容鏡頭裡的男性肉體,真美!
    恥度很大,彩蛋不少,劇情卻像地攤貨歐容導演今年的新電影《85年盛夏》,入圍第73屆坎城電影節官方片單。儘管影片的口碑褒貶不一,但歐容的導演功力依然不俗。他就是那種能夠把地攤文學拍出獨具歐容電影風格的導演。
  • 蘇菲·瑪索將拍《一切順利》 曾四次婉拒合作歐容
    蘇菲·瑪索將拍《一切順利》 曾四次婉拒合作歐容 時間:2020.07.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蘇菲·瑪索將拍《一切順利》曾四次婉拒合作歐容
    1905電影網訊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將與著名女星蘇菲·瑪索合作拍攝電影《一切順利》(Tout s』est bien蘇菲·瑪索飾演小說家女主,此前她曾四次婉拒導演歐容的合作邀約,特別是2010年的電影《花瓶》,如今兩人終於合作成功。歐容今年推出青春題材電影《85年盛夏》,將於7月14日登陸法國院線。新片《一切順利》預算約600萬歐元,將於今年秋天開機。
  • 蘇菲·瑪索將拍《一切順利》曾四次婉拒合作歐容
    1905電影網訊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將與著名女星蘇菲·瑪索合作拍攝電影《一切順利》(Tout s』est bien passé,暫譯),蘇菲·瑪索擔任女主角,安德烈·杜索裡埃(《瘋草》)、萊蒂西亞·克萊芒(《盧娜》)加盟出演。
  • 歐容新片被嘲地攤文學,灑狗血?才不呢
    在電影開篇,他直面鏡頭,臉色蒼白如蠟。「死亡、屍體、棺材、墳墓」這類詞彙在他口中高頻出現,活像一個心理不健全的問題青少年。但這是歐容用來誤導觀眾的慣用手法。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歐容的電影一直都是如此,他善於用文學手法驅動電影,並逐一取消「真與假」的界限,其執導的
  • 第70屆坎城電影節Day9:歐容新片又黃又爆畫面超屌,我們都是彼此的《雙面情人》!
    看完電影邊寫邊補充能量,感覺自己好奢侈。三件零食,加起來12歐。吃飽喝足之後,開心的排隊看 弗朗索瓦·歐容 的新片去了。去年在 tiff 看了歐容的《弗蘭茲》,一起看的小朋友全程鼻塞,小玄兒也喜歡的不得了,一直想在大銀幕重看。
  • 電影資源推薦:登堂入室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登堂入室導演: 弗朗索瓦·歐容編劇: 胡安·梅約加
  • 《弗蘭茲》男主角皮埃爾·尼內新片將於本月開拍
    《弗蘭茲》男主角皮埃爾·尼內新片將於本月開拍 皮埃爾·尼內1905電影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