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是我國宋代最為盛行的代表性文學體裁,因其有詞牌之別,可長可短,便於吟唱,因此宋詞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紐帶關係。宋詞形成於唐代,而在宋代達到藝術巔峰,因此宋詞應該是一個大概念,並不只局限於宋代。宋詞與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最重要的代表形式,並稱為「雙絕」,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兩顆光彩照人的璀璨明珠。
今天,我按照計劃再送上三幅以宋詞為創作內容的草書書法作品,請大家斧正,歡迎大家交流任何文學及書法問題。順便說一句,詞作字數通常較多,需要大尺寸製作,書法創作過程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理解。
1、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這首詞又名《快哉亭作》,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這首詞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詞作下闕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其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有強烈的震撼力。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灌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
這首詞的結句「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是千古傳頌的佳句,這一豪氣幹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無窮快意的千裡雄風。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我根據自己的理解,親自翻譯(意譯)如下,請大家斧正,也請大家觀賞我以此詞為內容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
落日中我捲起繡簾眺望,看見亭下的江水在遠處與碧空相接。我知道這是你為我新造的亭子,窗戶的青紅色油漆還沒是溼的。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我們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上飄過的孤鴻。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才懂得了歐陽醉翁詞句中「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淨,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一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起伏。我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他不可能理解莊子的天籟之風,硬說什麼風有雄雌之分。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裡雄風。